第1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柳寄江作品天恩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暖阁水晶帘一掀,一身绯袍的梁七变进了暖阁,弯下腰笑着参拜道,“奴婢梁七变参见顾娘子。”

“梁内侍?”阿顾抬起头来,奇道,“你怎么过来了?昨儿的那二百张大字我今天早晨不是已经交给你了么?今天的二百张大字我还没有写完呢,你若要我现在交我可交不出来呢。”

“瞧顾娘子说的,”梁七变秀美的容颜上泛起温和笑意,恭敬道,“难道奴婢过来就只能是来催你功课的么?奴婢这次可不是来索你的功课的,而是将你之前的功课交还的。”

“交还?”阿顾顿时疑惑。

“正是,”梁七变面上笑容可掬,转过头来吩咐身后的小宦者,“何秀。”

青冠小衣的小宦者上前,手中捧着一大叠麻纸。桂儿和阿顾对视了一眼,上前几步,接过小宦者手中的麻纸,回来交到阿顾手中。

阿顾翻阅着手中的大字。麻纸色泽微黄,上面端端正正的写着“永”字,字迹十分熟悉,正是自己昨日和今早写的。如今这些大字被整整齐齐的摞好,每一张大字上都用朱砂简明扼要的勾画,在一旁批注了优点和坏处,批注字迹是一手极漂亮的飞白书,龙飞凤舞,有一股直冲云霄的气势。

这是…?

阿顾心中充满了震撼之意。

据说今上擅长一手飞白书,这些批注和当日姬泽教导自己的大字有很多相似之处,字如其人,除了少年登大宝君临天下的天子,又有谁能写的出这样一笔气势直冲云霄的字?

自己这些大字上的朱砂评语,竟全是姬泽一笔一笔批注而成。

阿顾看着这些朱砂字迹,心中充满了难言之意。

自己交上去的共有二百张大字,其中大多数是自己昨日用心练习的,但也有三十多张是自己今天早上在梁七变的催促下胡写交差的。姬泽新登基不久,事情繁忙,又为了和朝上老臣争□□力费尽了心思,就是这样了,还是抽出空闲时间看自己的功课。这两百张大字姬泽都亲自看过,一笔笔的批注,究竟花了多少时间?

阿顾本以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孤女,皇帝虽然说了要教导自己的书法,却也不过是随意敷衍之心,却绝不会真的付出多少心力,却绝没有想到,姬泽竟会抽出时间一张一张认真的批阅了自己的手书。

梁七变悄悄抬眼,觑着少女面上的动容神色,唇角微微翘起。

今日弘阳殿中的事情又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今儿个早晨,大家吩咐自己将弘阳殿中,王孝恩弯着腰在大家面前进言道,“大家,梁内侍年轻,如今手头事还在历练着,怕是抽不出多少时间来。您看…这顾娘子的大字是不是由奴婢代送过去算了?”

在御前服侍的内侍容貌都颇周正,王孝恩虽身材痴肥,大抵还是在这个标准内的。梁七变升任内侍才一个月时间,在姬泽面前资历尚浅,不好和王孝恩相争,只得低下头去,盯着前面王孝恩根本看不出来的腰线,难为这位王内侍怎么还能把他那把子腰弯的那么低呢?姬泽抬起头来,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王孝恩,微微一笑,开口道,“顾娘子是由七变接回来的。和七变有几分香火情,她那边的事情,还是让七变去吧。”

回忆到这里,梁七变扬起头来,用愈发温煦的声音道,“大家命奴婢转告娘子:书法乃是一辈子之事,您如今刚刚入手,正是打基础的时候,不可贪多嚼不烂。最初这些日子,便练习这些大字,待到大字写到一定火候了,方可开始学真书。”

阿顾郑重道,“梁内侍,你回去后替我向圣人谢恩,便说圣人厚爱,阿顾感激不尽。”

“奴婢记下了!”梁七变恭敬应了,躬身退出鸣岐轩。

暖阁中莲花托萼宫灯灼灼燃烧,阿顾坐在宫灯下,一张张的翻看姬泽批注的大字,心头震动,朱砂字迹鲜亮,每一页的批注都是详尽非常,言之有物,显见得并不是随意敷衍塞责,而是认认真真的看过自己的字的,从第一张到最后一张,飞白体皆俊秀飘逸,没有一丝不耐烦的痕迹。

为初学书法的蒙童做出一份这般详细的批注的,便是师长,也定是个最慈爱的师长,方有着这般的毅力和爱心。更何况,做出这份详细批注的,是日日忙于国事的大周皇帝。

阿顾捧着手中的大字,只觉得手中心上沉甸甸的,这份批注的分量未免太重!重的,自己不知道该当如何报答。

一弯弦月挂在鸣岐轩翘起的飞檐一端,洒下明净光辉。阿顾一身素色中衣伏在楠木小榻上,碧桐跪在身后双手按在阿顾膝窝处,用力按摩。过了一阵子,收回手,面上泛起一抹羞惭,愧道,“奴婢学的按摩技艺不好,让娘子见笑了。”

阿顾支起身子来劝道,“碧桐,你方方习练了半个多月,技艺不佳也是有的。日后多多练习也就是了。”

碧桐面色有些勉强,不愿意让阿顾烦心,勉强扬起笑意,“奴婢知道了。”她的目光落在阿顾的细黑的青丝旁,“娘子许久不戴这支黄铜鱼簪了呢!怎么今儿又戴起来了?自从进了宫后,鸣岐轩的梳妆盒中有许多首饰,毎一支都富丽漂亮,这支铜鱼簪确实被比的有些寒酸了!”

阿顾不自觉的伸手摸了摸发丝间的铜鱼簪,“这簪子蕴含着大母对我的一片关爱之情。又岂是旁的钗环首饰能够比的上的?”

她提及顾家大母,面色微微一黯,“顾家大父大母在世的时候,对我疼爱非常,比亲生孙子孙女都要好。可是,他们去世了,我却冷待他们的子女,这样看起来,我倒确实是个冷血无情之人!”

“胡说,”碧桐急急驳斥,“娘子是个很好的人呢!老郎君老夫人的好你一直都很怀念。大郎君他们是着实对你太不好了,你才会不报答他们。说起来,就算这样,你回东都的时候也没有惩治他们呀。”她顿了顿,扬声道,“娘子面上看起来虽然有些清冷,其实着实是一个再心软不过的人,但凡旁人对你有一分好,你就会一直记在心里!”

阿顾瞧着碧桐浅浅微笑,“绿儿,你倒是一直记得的我的好。”

廷外柳枝在夜风中沙沙作响,黑纱灯罩下的回纹长擎宫灯烁吐黯淡光芒,碧桐替阿顾掖好被衾,起身放下两边的绯色梅花绣帐,整个寝屋便被都浸掩在黯淡柔和的灯光之中。

阿顾睡在喜鹊登梅围子床上,攒紧了手上的黄铜鱼簪,感受着簪子在掌心焕发的热度。

这支黄铜鱼簪是大母的珍爱之物,小时候,大母将这根鱼形簪簪上的时候,笑着对自己说:黄铜质朴,做人便当像这根簪子的黄铜一样,不失自己的本心。自己牢记着大母的教诲,每当遇到迷惘的时候,就喜欢摩挲着这根鱼簪寻找本心,这根铜鱼簪也因此被自己摩挲的十分光亮。这根簪子伴着自己度过了漫长的湖州困窘岁月。

大母是个很懂得人生智慧的人,小时候,大母总是喜欢将自己抱在膝盖上,教导自己一些话语。大母曾经说过:人生在世,总是需要不断的和人交往,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选择人品好的人交友,疏远不适合的人。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自己交好,则可以看他的行事。若是一个人行事光明正大,则至少不用害怕他日后在背后阴你一把;如果一个人对待他的其他朋友不义,那么你就应该疏远,免得日后被他同样背弃。阿顾觉得,大母是一个很聪慧的人,虽然不识得一个字,却能够用很质朴的智慧,解开生命中遇到的所有难局。

这一个夜晚,阿顾睡在柔软的床榻中,再度陷入人生的迷惑之中。

她摩挲着手中的铜鱼簪子,在心中询问:大母,你这么睿智,可不可以告诉阿顾,阿顾可不可以接受圣人对我的示好?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美好的东西,有些美好如黄金赤锦,如公主对阿顾的母爱,将一片真心捧出,如同春蚕吐丝耗尽亦不后悔;有些美好,却如裹着酸心的蜜糖,也许你迷醉于蜜糖的醇美滋味,却很有可能最后会品尝酸涩;若依着阿顾小心谨慎的本质,既不能判断这美好的东西的实质,索性便拒绝了不接受就是。可是,她终究如碧桐所说,不是真正心冷硬之人,面对那个少年对自己的一丁点好处,心已经不自觉的软下来。

第六章:照灼兰光在(之审心下)

太初宫中的日子一天天的如流水过去,阿顾本以为皇帝当日教导自己书法只是一时权宜之计,一旦与皇祖母之间的对峙和睦如初,便自然也就不必再在自己身上多花费功夫,却没有想到,这位年轻的天子摆出来的阵势,竟着实像是将对自己的书法教导当做一件正经的事情。这些日子,姬泽每晚到仙居殿给太皇太后请安的时候,会抽出一刻钟的时间,往暖阁中指点阿顾的书法;阿顾每天的二百大字功课也雷打不动,要求在清晨的时候交付给梁七变,皇帝则在乾元殿早朝后回到御书房抽空批阅,下午再交由梁七变送还到阿顾的手中。

“哟,”仙居殿中,太皇太后将琉璃小盖盅放在琉璃盏上,望着坐在推着走过来的轮舆上的阿顾,笑谑道,“瞧瞧是谁过来来,这不是咱们圣人的小高徒么?”

“阿婆,”阿顾羞恼,扑到太皇太后怀中闹道,“你不准嘲笑留儿。”

“好,好,好,”太皇太后一把抱住阿顾馥软的身子,呵呵笑着,“阿婆不笑你…”

“阿婆,”阿顾从太皇太后怀里抬起头来,挨着太皇太后的身子坐下,面上带着一丝丝的纠结,“我如今才刚刚开始学书法,功夫还浅,圣人…这样指点我的书法,是不是太劳烦他了?”

“这有什么?”太皇太后倒是十分乐见皇帝和阿顾亲近的情形,不以为然的笑道,“圣人这么做自有他的道理,留儿,既然圣人认下了你这个徒弟,你定要努力练,可不能丢他的脸面。”

阿顾见太皇太后这么说,便放下了心,扬起胸颔,自信满满道,“阿婆放心好了,我会好好学的。”她挨着太皇太后的肩膀躺着,孺慕道,“等我学好书法了,就给阿婆您抄佛经。”

“哈哈哈,”太皇太后笑的十分开怀,拍着阿顾的手道,“好。阿婆就等着小留儿的佛经孝敬了。”

小丫头桂儿正在暖阁中收拾榆木大书架,见了阿顾进来,忙笑着道,“娘子,你进来了?”

“嗯,”阿顾点了点头,问道“桂儿,你在做什么呢?”

桂儿盈盈笑道,“我在整理娘子的功课,娘子这些日子的大字越积越多了,我想着把它们整理一下收起来。”她说着,看着面前的麻纸骄傲道,“这些功课上面可是有圣人的批注的,可要好好珍藏,不能让虫蛀给损毁了!”

阿顾一怔,看着书架上堆叠的麻纸。这些日子,她每日练二百个大字,持续了一段时间,积少成多,这些麻纸已经积累成厚厚实实的一摞。

原来不知不觉间,圣人给自己批阅的大字已经堆了这么多了啊!

这些年吃尽了苦头,阿顾本以为自己已经将谨慎淡漠刻到骨子里去,但在这厚厚的一跺的大字面前,却忽然发现,自己的心软如水。

如姬泽这样的少年,年纪轻轻容貌清俊,又有着天下最尊贵的地位,虽然用冷峻寡言的气质与常人隔出一段距离,看起来不容易亲近,但不可否认,却也实在不容易让人讨厌,反而很容易滋生出好感。

回望过去,阿顾发现,自己在经过那些少年苦难之后,依然是那个心思柔软的女孩,虽然已经不再敢主动亲近人,但在面对别人对自己怀柔示好的时候,却根本狠不下心拒绝。如果可以,她多么希望,自己能够什么都不想,接受这位皇帝表兄的宠爱,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妹妹。可是每当阿顾想伸出手,握住姬泽的衣角,绽放微笑的时候,那一日姚良女凄艳的笑容便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她清晰的记得,姚良女倒伏在地上,大红斗篷总是如同一场鲜红的烈火殇歌,抬起头来,哀伤清泪满面犹如引颈悲鹤,“我到今日才知道,原来你是这么冷-血-无-情!”她恶毒的悲愤斥责声,总是不时响在自己的耳边,如同一场梦魇。

说关系亲近,姚良女也是姬泽的嫡亲表妹,她甚至和他一同长大,情分比自己这个刚刚寻回的表妹要深厚的多。姬泽虽未对其言明男女情意,但若非这些年一直默认不曾否定,姚良女又如何会芳心暗付至斯?姚良女对姬泽一片痴心,最后却落得这般下场,自己作为旁观者观看着,看着心凉。

绿尾鹦鹉巧巧在金丝笼中甩着大尾巴跳跃,吟道,“娘子万福,娘子万福!”

阿顾持着手中的芦苇棒子,坐在鸣岐轩炕上,逗弄着笼子中的巧巧,“巧巧,再念一声听听。”

巧巧被阿顾逗弄的从横竿上跌了下来,忙张开扑棱棱五彩斑斓的羽翼,大声嚷道,“杀鸟呀,杀鸟呀!”

“娘子,”杏儿从鸣岐轩外回来,“奴婢刚刚去仙居殿寻怡青姐姐,见魏国夫人又进宫了,如今正在殿中和太皇太后说话呢!”

“哦?”阿顾回过头道,“魏国夫人今天又进宫了?”

“是啊,”桃儿笑着道,“魏国夫人今日进宫来,是说姚二娘子就要出嫁了,想来求太皇太后下一道赐婚的旨意。姚娘子的婚期也定下了,说是六月初六。”

“六月初六?”阿顾一怔,若有所思道,“距离如今也不远了,那也是很快了!”

大周贵女的婚事,一般来说从初始定亲到最后出嫁,总要绵延个一年半载,方显得女方的贵重。姚良女的婚事却定的这样急迫,显见得魏国公府并不希望这桩婚事再出什么波折,想要快刀乱麻快些将她嫁出去。

阿顾心中想着,忽然对当初丹园之事生起了强烈的探索欲。

仙居殿暖阁的书法教习已经持续了小半个月,作为一个小小臣女,对于来自皇帝的示好,自是不能拒绝的。但无论如何,她可以决定自己心中对待示好的姬泽的态度。大母曾教诲自己: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自己交好,则可以看他的行事。从姬泽对姚良女的事情态度变化中,可以大致看出皇帝的行事态度。

当日丹阁之事中颇有些不可言说之处,姚良女为什么被众位闺秀堵住在丹阁和那李三郎独自聚在一处?魏国公又为什么不顾女儿激烈的抗议,同意了这门明显不大匹配的婚事?当日东洲之上姬泽明明对姚良女颇有优容之意,又为何在此事之后彻底放弃了姚良女,再不回头?…

若此事中另有内情,姬泽放弃姚良女别有苦衷,但行事并无指责余地的话,也就说明,姬泽是一个会记得情分之人,自己便可接受他的示好,心安理得,做一个乖巧的妹妹,接受表兄的庇护,同时在心中给予这位兄长自己的敬仰之情。不必担忧在日后的某一日,忽然遭到这位皇帝表兄的背弃;

但若是…姬泽真个对姚良女无情的话,阿顾的唇角微微一僵,自己依旧会依着自己的身份,接受他的书法教习,恭恭敬敬,只是在彼此交往之中,她也会守住自己的情分,五蕴不炽,不至于错付日后徒然伤心。

仙鹤衔羽香炉吞吐着袅袅青烟,凝华殿珠帘静谧。

“香之一道,繁复精深。”江太妃在教授阿顾香道,“先秦人以茅草茱萸为香,自博望侯从西域引入龙脑香来,益发千变万化。世人爱香,多以熏香装点屋子。香道博大精深,精通之人以各种香料调配,可得到奇妙之香,最符合自己的心思。若是你读懂了香道灵魂,也算是得香道三味了。”

“香亦如人,有着各种气质,有点如小家碧玉,清新淡远;有的如大家闺秀,落落大方。若是能闻着香,仿佛能看到人,也算得上是得香道三味了。不少人会选择自制香,我素来爱梅,凝华殿中燃的便是自配的梦梅香。”

太妃侧过头来,看着阿顾心不在焉的神情,不由顿了顿,问道,“怎么,阿顾,你有心事?”

阿顾自听着太妃教导香道始,就盼着随江太妃一道制香了。凝华殿的梦梅香就快用完了,太妃终于决定开始带着她制梦梅香,她却因着心事萦绕,怔忡失神。回过神来,望着太妃的目光,心中生了惭愧,低下头道,“太妃,对不住。”

江太妃唇边的笑意含着宽容之意,“没事,人生如尘台,易沾惹尘埃。若真的沾惹了心事,就拂去它就是了。”

“太妃,”阿顾望着她清宁的神情,心中一动,开口询问道,“阿顾这些日子的确是为一事所惑,辗转反侧,不得其解。太妃可有应对之道可以教导我?”

西墙上悬挂着的美人图中,旋绕而舞的美人舞姿柔美,江太妃放下手中的碾子,走到美人图下,铮然道,“这世上有很多的事情,既然无法避开,那就去勇敢的去面对它,将它弄清楚。”

“阿顾,”江太妃回过头来望着少女,“这世间有很多迷雾,我们要做的就是做一个清醒的人,不为表面的锦簇所迷惑,也不会因为前路的糜烂而心生畏惧,勇往直前达到目标。”

阿顾瞧着江太妃,太妃平日里清雅悠闲,今日却一改常态,颇有一些铮铮锐意。阿顾望着美人图下江太妃的侧影,忽然觉得,素性爱梅的江太妃,自己本身也像是一株瘦梅呢!她在江太妃的开导下忽然下定了决心,扬声道,“太嫔,我想要去做一件事情,可不可以向你讨个假?”

太妃看了她一眼,“去吧!”

阿顾面上露出明亮喜悦的笑容,“多谢太妃!”

和光殿香气氤氲,大丫头圆秀见着阿顾的轮舆从殿外推进来,面上浮现诧异之色,忙迎了上来,拜道“小娘子万福。”

“圆秀姐姐,”阿顾唤道,面上带着着急神色,“我阿娘在么?我要进去找她。”

“娘子,”圆秀忙唤住阿顾急忙的脚步,笑道,“公主这会儿在佛堂诵经呢,知道娘子来了,一会儿就出来了。您要不要在这儿等等?”

公主自阿顾在关内道走失后,便虔诚的信了佛,在和光殿西部供奉着一座小小的佛堂,终日供奉着香火。待到阿顾回宫之后,公主感念佛祖保佑让爱女回到自己身边,日常拜佛更加虔诚。

阿顾微微一怔,道,“阿娘念佛自是要紧,既然如此,我到佛堂外头等着阿娘就是了。”

她轻轻来到佛堂外。佛堂不过四五方大小,檀香气息冲淡,其上供奉着高高踞坐的佛像宝相庄严,公主跪在佛像前的蒲团上,合手祈祷,“信女发遍千般誓愿,求吾女顾氏令月一生康健,平安终老。”

阿顾坐在佛堂外,听着公主的柔和誓愿话语,和光殿宫灯扑朔,将少女一双荔枝目映衬的静如琉璃。

作者有话要说:鸣谢土豪

第六章:照灼兰光在(之游园)

丹阳公主念诵完了佛经,将一束香供在佛像之前,转过头出了佛堂,看见守在佛堂外的阿顾,不由一怔,“留儿,你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神色温柔。

“阿娘,”阿顾投入公主怀中,“我想阿娘了!”

公主微微讶异,笑着将神情亲昵的女儿拥在怀中,“留儿。”

“…这些年阿娘信奉佛祖,也求得了很多宁静。如今你回到阿娘身边,阿娘也希望你能够做一个善良的人,万事俯仰之间无愧于心。”

阿顾笑着道,“阿娘,女儿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对了,阿娘,”她仰望公主,“听说如今正是牡丹花期,东都的牡丹最是闻名,我想出宫去观赏牡丹花,可不可以呀?”

“你想要看牡丹?”公主微微讶然,自阿顾回到自己身边,她费尽了心思想要把这些年的疼爱都补偿给她,可谓是捧在掌心怕摔着,含在口中怕化了,自以为对阿顾已经是足够好了,这时候听见女儿开口,顿时愧然起来,女儿还是年幼爱玩的时候,自然是有玩乐的心思,她竟然还要她向自己开了口,方知道她的心思。

“这有什么难的?”公主一口答应,“洛阳西苑之中就种植了很多名本牡丹,留儿想去看,咱们明儿就过去玩耍一天。”

西苑是皇家苑囿,去那儿可和阿顾心中的打算不合,阿顾忙道,“阿娘,西苑是由宫人照料的,和这太初宫的陶成园也没有什么区别。我若是去那儿赏牡丹,那和在宫中随处走走看看又有什么两样?不如我们去民间园子看看吧,”她牵着公主的手,抿唇微微一笑,“听说丹园是洛阳最大的牡丹园子,我想要去丹园看看,今儿回来的时候已经跟太妃告过假了。”

“这…”公主微微迟疑。

丹园洛阳闻名,每年东都牡丹花开的时候,游人如织,贵族少男少女们聚众搭群的游赏芳园,自在嬉戏,本是观赏牡丹最好不过的去处。只是,自姚良女在那儿出事之后,魏国公的怒火发作到园子头上,园子主人难抵魏国公怒火,只得闭门谢客,那儿已经是门庭冷落大半个月了。

阿顾脸上犹自带着笑意,瞧着公主为难的面色,一点点收敛起来,小心翼翼问道,“怎么,不可以么?”

公主望着面前女孩面上黯然的情绪,心中陡然一热,

这是她的女儿,她的女儿从小吃了这么多苦,如今归到身边,她就这么一点愿望,自己这个做阿娘的难道还不能满足她么?

“当然可以的!”她微笑着道,弯下腰摸了摸阿顾的额头,“留儿,你今晚好好的歇一宿,明儿一早阿娘带你去丹园。”

“真的?”阿顾面上露出惊喜笑意,“谢谢阿娘!”

晨光在太初宫宫楣上涂抹浅红色泽,一辆青布帷马车从南门出了太初宫,驶入洛阳城。市井没有宫廷的富丽繁华,却有着宫廷中所有了鲜活气息,阿顾坐在微微摇晃的车厢中,从车帘掀起的缝隙中望着街头的市井百态,一双眸子含着欢喜之意。公主瞧着爱女,嗔道,“这回可够高兴了?”

阿顾回过头来,投到公主怀中,“嗯,”阿顾点了点头,“我还是第一次逛洛阳大街呢!”

公主只觉得心头一酸,连忙回过头去。

大周承继南北朝乱世,一统天下,如今承平百年,东都洛阳与西京长安都是当世大都会,洛阳城中按里坊划分为一百零八里坊,丹园坐落在崇政坊,从太初宫前往,须经过繁华的东市。

羽林郎将姜堰策马随在马车旁,在车厢外介绍道,“小娘子,咱们现在过的是东市,东市的重芳楼不错,里面的蟹黄糕十分有名。”

“是么?”阿顾今日出宫,心情极好,面上带着明朗的笑意,微笑着接话,“有机会一定要去试试。”

大长公主出宫,太皇太后派遣了一支侍卫队护卫,负责公主和阿顾的安全。姜堰就是这支侍卫队的首领,据说是羽林军中有名的勇士。

马车进了崇政坊,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姜堰在车厢外勒马禀报道,“公主,小娘子,丹园就要到了!”

丹园位于洛阳崇政坊,占地六百亩,据说主人本是大周一个开国国公家的后人,因素爱牡丹,经营起这样一座牡丹园子。丹园盛名极大,每年三四月牡丹花开的时候,便有无数贵人来此游玩赏春,堪称东都一大盛景。当日之事发后,丹园门庭冷清,已经是多日闭门不纳游人,连园门外的牡丹都蔫了声气。今天一早,却是大门洞开,管事领着一众使人守在门前,远远的见着公主马车前来,忙迎了上来,朝着丹阳公主道了个万福,“奴家叶娘见过公主,公主今日来丹园,实乃蓬荜生辉。奴等有失远迎。”

公主从马车上下来,“嗯”了一声,矜持的点了点头,“听说丹园的牡丹有名,今日特意来观赏。”

“阿娘,”阿顾也跟着从车厢中下来,望着园门前花台上簇拥而开的牡丹,目光中闪过赞叹欣喜之意,笑着道,“这些牡丹开的真好啊。”

公主回过头,对着阿顾露出温柔的笑意,“留儿,你若喜欢,园子里还有许多盛开的牡丹,你待会儿可以慢慢观赏。风大,仔细见风着凉!”

阿顾扬头,盈盈道,“知道了,阿娘。”

叶娘守候在一旁,觑着这位坐着轮舆上的少女,目中闪过一丝惊奇之色。丹阳公主乃太皇太后爱女,其女阿顾回归之事,东都上层权贵虽多少听说过一些,平民百姓之间却都是都不预耳闻。叶娘此时见着一个身罹足疾的少女待在公主身边,如此受宠,心中不免有些诧异,好在她惯在丹园接待女客,心性最是老道不过,将心思掩住,朗朗笑道,“奴家陪着公主在园中随意走走吧吧!”

公主点了点头,“本公主素来喜清净,旁的人就不要跟在身边了。”

“是。”

丹园中共有亭台楼阁三十余座,栽培着的名本牡丹据说有数千本,掩映在转角池畔之处,灼然盛放,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阿顾沿着园中一条鹅卵石小道行走,甫一通过一道月洞门,迎面便见开着一簇露珠粉,一簇青龙卧墨池,花朵硕大,国色天香。

公主笑问阿顾,“喜欢么?”

阿顾颔首,“阿娘,我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牡丹,果然名不虚传呢!”

  如果觉得天恩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柳寄江小说全集天恩陌香论陛下的撩妹技巧/天策春大汉嫣华金屋恨,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