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柳寄江作品天恩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空雨屈膝应“是”,端起案上的朱红卧鲤水盂退了出去。看着她的背影走的很急,仿佛逃难似的。

公主看了一眼阿顾,开口道,“留儿,伽兰、空雨、默莲、圆秀四个都是我身边的丫头,这些年,你不在阿娘身边,阿娘宫中寂寞,便将她们看的很亲,日常里可能看重她们一点。可留儿,你才是阿娘掏心挖肺疼着的孩子。你知道么?”

阿顾瞧了阿娘一眼,笑着道,“阿娘以为什么呢?我心里其实很感谢四位姐姐。我不在的时候,有她们陪在阿娘身边,阿娘方会得了许多欢乐啊!”

公主瞧着阿顾会心一笑,她蹉跎半生,只得了这么一点骨血,着实将这个女儿看的如眼珠子。小女儿这般贴心,公主只觉得一颗心都浸在暖暖的温水中,通泡酥透,伸手刮了刮阿顾的小鼻头,笑道,“好了,快点继续读《千字文》吧。”

阿顾嘻嘻一笑,重新执起书卷,朗声诵读道,“…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犹子比儿。

阿顾念到这一句,不由心中一扯,微黑的眸色微微凝住,诵读的声速也渐渐慢了下来。

公主听她念诵的声音停住,不由望了过来,疑惑问道,“怎么了?”

“阿娘,”阿顾抬头看着公主,丹阳公主的笑容在宫灯晕黄的光泽下分外温文,公主有着一双秀美的眸子,笑起来的时候分外柔和好看。阿顾忽的问道,“都已经过了这些日子了,阿爷那可收到留儿回来的信了?”

公主一怔,身子陡然间一僵。

阿顾的心微微沉下去,握着书卷的指尖缓缓发白。

每一个孩子都是渴望着自己的爹娘的。阿顾自然也不例外。久别重归,她恋慕着疼爱自己的阿娘,也着实思念着长安自己未曾见过的阿爷。可是…自己并不傻,在太初宫的日子,公主很疼爱自己,她几乎仿佛是愧疚似的,将从前所有欠失的母爱统统补偿在自己身上,阿顾每一次倚靠在这样的阿娘怀中,几乎要被温柔的母爱溺毙。可是这样的阿娘却很少在自己面前提起阿爷。除了初次在同心阁相认的时候草草提过一次,之后便对阿爷分外回避,甚至再也没有在自己面前提到过自己的阿爷…

人静无声的时候,阿顾时常想…阿爷和阿娘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是不是阿爷曾经对不起阿娘,或者…阿爷并不喜欢自己这个女儿。想到有这样的可能性,阿顾十分难过,可是…无论如何,那终究是自己的阿爷呀!

“阿娘,”她扯着公主的衣袂,抬着一双荔枝眸殷殷追问,“阿爷可知道留儿回来了?他有没有话给女儿?…他会不会赶到东都来”…看…我。

公主怔了一刻,笑的极为勉强,“留儿,阿娘知道你很想你阿爷,可是你阿爷怕是没法子来看你。”

“为什么?”阿顾急急追问。

公主嘴角的笑意几乎支持不住,旁顾左右而他言,“许是你阿爷事情忙,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走一趟东都。”

阿顾稍稍失落,可是很快就继续振作起来,“就算阿爷真的抽不出时间来,他也可以派个管家下人来东都,好歹来看看我呀?”

公主嘴角微翕,无言以对,望着阿顾殷殷的神情,一张脸苍白到了极处,几乎要倒下。朱姑姑连忙上前,扶住公主摇摇欲坠的身子,大声劝道,“小娘子,你就别难为公主了!”

阿顾愕然,陡然住口,看着面前的公主主仆。公主和朱姑姑主仆俱都面色惨然,公主坐在一旁,低下头默默垂泪,朱姑姑望了公主神伤的神情一眼,咬了咬牙,请求道,“公主,有些事情终究是瞒不住的。既然小娘子想要知道,咱们便告诉她吧!若你不想开口,便由老奴代说就是了。”

公主闭了闭目,转过头去,苍白的脸上滑过一道泪珠。朱姑姑知道公主这便是默许了,转过头去,朝着阿顾道,“小娘子,从前的事情,公主本想当做过去了,掩了再也不提。可那终究是你的阿爷,你想要知道他的事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你阿娘已伤透了心,老奴从小侍候在公主身边,随着公主一道出嫁国公府,亲自伺候着小娘子出世。国公的事情老奴都一清二楚,便由老奴代她来说吧!”

阿顾浑身微微颤抖,不自觉的伸手碰了碰脑后簪着的黄铜鱼簪,于是定了定心神。铜簪特有的温润手泽传导给自己勇气,就好像小时候,顾大母抱着自己在膝上温暖的温度。顾大母是个有着人生智慧的老妇人,她曾经教导过自己:遇到棘手的事情,要学会勇敢面对。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到最后,你终究是要转身面对。

这世上,总有些事情是自己必须面对的!

她开口道,“朱姑姑,您请说吧!”面色平静,眸似琉璃。

“小娘子,”朱姑姑娓娓叙述的声音在和光殿流淌,“你阿娘是仁宗皇帝的第六女,生母为冯太皇太后,是最尊贵的嫡公主,仁宗皇帝一共有十个女儿,其中,只有先肃明杜皇后留下的永泰公主,你阿娘,还有太皇太后的小女儿玉真公主是嫡出。公主幼承庭训,钟秀贤良,最得仁宗皇帝宠爱,太宁五年(周历82年)受封丹阳公主,封邑丹阳是个十分富庶的地方。仁宗选了韩国公顾伉嫡长子顾鸣为驸马,第二年春天,公主出嫁的时候,当真是十里红妆,满目生辉,第一抬嫁妆进了韩国公府,最后一抬嫁妆还没从宫门中出来呢!”

阿顾听的入神,不禁追问道,“后来呢?”

“后来啊,”朱姑姑怔了怔,回过神来,“后来,仁宗皇帝驾崩了,你皇舅舅神宗继位,没几年,你祖父韩国康公也去世了,驸马继了韩国公位,奉上命赴营州统率兵马,你阿娘跟着他去了营州,建兴九年(周92年)在外头有了你。第二年,驸马带家眷回京述职,途径关内道延州的时候,带着你和你庶长姐顾嘉辰一同上街游玩,集市中人多,驸马疏于关照,不知怎竟将你给弄丢了,待到发现的时候,已经过了好一阵子,贼人早就将小娘子抱的远了。后来当地官府派出大批人手在延州内外搜寻,却再也找不到小娘子的踪迹。”她背过身去,偷偷拭了一把泪,忿然道,

“小娘子,你阿娘嫁进顾家十年,方才有了你,将你看的和自己的眼珠子一样。经此一事,经受不住,大病了一场,病好了之后心也灰了一大半,避入宫中休养,日子过的和槁木似的,直到前些日子将你找了回来,这才又鲜活起来。”

阿顾静静的听着,一双手在袖子的掩蔽下攒的紧紧的,缓住了自己的丝丝心脏抽痛。金尊玉贵的大周嫡公主嫁入夫家,十年功夫才有了这么一个女儿,却偏偏夫君因为疏忽将自己的女儿弄丢掉了,公主又如何能够不伤心?公主为了女儿离开夫家,避入皇宫,不问世事,直到自己重新归来才终于恢复了生气,自己身为她百般疼爱的女儿,又如何能够舍了阿娘去寻阿爷,再伤害疼爱自己的阿娘呢?阿顾投入公主怀中,哭道,“阿娘,你别难过,我再也不问阿爷了,再也不要他了!”

公主早已经是泪落如珠。将女儿瘦弱的身体狠狠抱在怀中,不住呢喃,“留儿不哭,不哭,阿娘什么也不求,只要你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作者有话要说:第三章:今还燕巢梁完结。

阿顾鸣岐轩人物配置:

陶姑姑:教养姑姑一名,太皇太后所赠,员额暂时挂靠在太皇太后处。

金莺:大宫女,原仙居殿二等宫人,太皇太后所赠,员额暂时挂靠在太皇太后处。

绣春:大宫女,原和光殿二等宫人,丹阳公主所赠,员额暂时挂靠在公主和光殿(公主用度则由太皇太后私库出)

碧桐:二等宫人,员额鸣岐轩,阿顾用度由丹阳公主,最终由太皇太后出。

四枝花桃儿、杏儿、菊儿、桂儿:小宫人,太初宫尚宫所拨。

1:空雨所作诗歌,为隋朝杜公瞻的《咏同心芙蓉》,全诗如下,“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要找一篇不太知名的荷花诗,也不太容易是吧?这儿其实应该自己上手的,不过我不想再折腾诗歌了,如果用有名的荷花诗的话,大家一念就有印象,瞬间就会出戏啦!所以找首陌生的,嘻嘻!

2:写到了这一章,透露出了部分当年阿顾走失内情,下面评论已经群情激愤起来!其实公主和顾鸣夫妻之间的事情是一座巨大的冰山,目前我写出来的只有冰山一角。大家大可不必这么着急激愤。有部分姐妹觉得小说设定不合理,在这样一个民风张扬、公主大多彪悍的年代,有太皇太后这样一个精明能干的母亲,公主不应该过的这么憋屈。其实关于当年延州阿顾走失后事情的后续处理,我是有详细设定的,只是小说暂时还不到全部透露的时候,姐妹们大可不必急着打标签说不合理!等看到事情全貌之后再下最终评价吧!

下一章进入新章节。有新的重要人物出场。大家期待吧!

第四章:光风流月初(之女师)

三月东都,莺飞草长。鸣岐轩院子中的石榴树在朝阳中舒展着枝叶,宿露在渐渐和煦的阳光中消亡。这一日,针织局将新制的春裳送过来,共计十套素绢中衣,十色素绫衫,十色花绫衫,八条锦半臂,二十条各色花裙,另有各色缤纷披帛,都置在东次间的榻上,如同花团锦簇,衣料光滑柔软,色彩绚烂如霞,精美之程度,阿顾生平仅见,鸣岐轩的小丫头们也是大开眼界,在东次间里围着纷纷观赏,叽叽喳喳的说着话儿。

“娘子,针织局的春裳真是漂亮!”

“是呢,”绣春将送来的春裳在手中抖了抖,展开细看,抿着唇笑道,“针工局也算尽心了!奴婢自小对这些绫罗绣花、梳妆打扮之事拿手,你们瞧,这几套中衣的绢用的是鹅溪绢,针脚也细密整洁,看不出一点线头来;这些花纹绫衫一半用的是兖州的镜花绫,一半用的是阆中的重莲绫;素绫衫用的是越州吴绫,衣摆裙裾上的绣花是出自春十三娘的手,娘子瞧瞧,这兰草绣的多鲜亮?…”

阿顾将这件粉色吴绫绣兰草衫捧在手中,果见衣襟衣摆处的兰草绣活鲜亮,自有一股清雅活泼之意从绣活中透出,端的是栩栩如生。不由赞了一句,“果然是好手艺!”

“春十三娘?”碧桐望了绣春一眼,好奇问道。

绣春抿嘴笑道,“碧桐妹妹是从外头来的,有所不知。针织局给宫中主子做衣裳的有一班子供奉绣娘。这春十三娘在这班子的手艺是数一数二的,满局也只有曹云娘能够堪堪压过她一小头。”

轩中小丫头惊叹出声。菊儿脆生生道,“奴婢也曾听过曹云娘的名头呢!说是圣人的衣裳都是由曹云娘绣的。”

金莺立在一旁笑着看着,到这儿方上前一步,抿唇笑道,“好了,看了这么久也该够了。还不快择了新春裳给小娘子换上,小娘子该去仙居殿请安了。”

绣春便挑了刚刚的那件云雁纹锦滚宽黛青缘边对襟衫,带着杏儿、桂儿一道伺候着阿顾穿上,又择了一条六幅碧罗裙为阿顾围上,在腰间系了一条绿色双宫如意丝绦,挽起倭堕髻,发髻紧致层层盘叠,戴上金坠脚扁簪,最后画了一双淡淡的却月眉。绣春于梳妆打扮上果然颇有一套心得,这样一番作饰下来,阿顾果然便显得颇是清新娇俏,带着少女特有的清甜可喜。

“换上春十三娘的手艺,果然比之前鲜亮多了。”太皇太后啜饮了一口茶羹,将手中的夔梅紫砂盏置在一旁,抬头望着阿顾眸中闪过一丝欣赏的笑意,

阿顾转头,抿嘴嗔道,“哪有的事,阿婆怎么只说衣裳鲜亮,留儿的人就不鲜亮了?”

太皇太后被逗的哈哈大笑,“是,阿婆说错了,咱们留儿一直是最鲜亮的。”揽着阿顾在身边坐着,问道,“春日干躁,留儿这些日子夜里可觉得燥了?那些小丫头可有刁钻出气的?”

“阿婆,我很好。”阿顾抿着唇笑道,“我每天晚上酉时都要饮一盏蜜水,且屋子里夜里都有人值夜,若是有不适的地方,姐姐们都会来伺候。”

太皇太后一笑,“那就好。”

公主在一旁看着,顿时便有些吃醋,佯怨道,“母后,你和留儿这般亲热,儿臣都要吃醋了!”

太皇太后斜了公主一眼,嗤声笑道,“我不是想着留儿早些年都不在身边,如今加意补偿着些么,至于你,这些年都赖在我身边,早就看的眼疼了,哪里还值得我的心疼上一疼?”

太皇太后转身问身边的大丫头道,“匠作监的那东西可送进来了?”

端紫上前福了福身子,清亮禀道,“太皇太后,匠作监的连少监说是已经是送进来了,如今就在殿外头候着。”

“那就好,让他们送上来。”

阿顾听着太皇太后和端紫的对话,不由好奇问道,“阿婆,你说的是什么呀?”

太皇太后抿唇一笑,公主却是知道的,面上露出一丝喜色,握着阿顾的手柔声道,“留儿,你阿婆可是特意命匠作监给你造了这东西,你一会儿看喜不喜欢?”

两个青衣小宦官抬着一个重物进殿,将之放在殿上,伏跪在地参拜,揭开盖在其上的白布,方引颈退了出去。阿顾仔细打量,见这重物配着大小两对车轮,看起来仿佛是一辆车,上面以桐油涂过,尚泛着锃亮的光,车身颇小,只容一人坐有余,顶上没有车盖。她看了半响不得玄机,疑惑道,“阿娘,这是…?”

公主笑着努了努嘴,朱姑姑上前将小阿顾抱起来,放在“车”上。阿顾挺直背脊,双手自然而然的便搭在两侧“车”把手上,低头瞧了瞧车轮,忽然福至心灵,猛的抬起头来,望着公主一双荔枝眸熠熠生辉,急急问道,“阿娘,这是?”

公主笑着朝她点了点头!

阿顾身子微微颤抖,就连呼吸也轻轻急促起来,转头吩咐道,“碧桐,你推着我走走看。”

碧桐应了一声“哎”,步至“车”后,看着面前的车子,神情微微茫然,双手握在车背上,迟疑片刻,轻轻向前发力。车轮轧轧,向着前面滚动,带动着其上的车舆在殿中顺利的行驶了起来。

“阿娘,这,这…”阿顾抬起头来,几句激动的语无伦次。

“这是你阿婆命将作监特意为你打造的轮舆。”公主上前一步,面上笑盈盈的,殷殷解释,“先前南朝的时候,贵族之中有腿残者,便造这样的轮舆以助行,便可在室外自由行走。此物传下来已经有百年有余了。留儿,是你阿婆特意命匠作监为你打造的,喜欢么?”

阿顾拼命点头,“喜欢。”一双色如琉璃的眸子晶亮发光。

她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她罹患足疾,行动不便,从前在湖州之时没人理会自己这个小小孤女;现在进了宫,身边有着宫人伺候,若是愿意大可命人抱着自己出门玩耍,但她却不太喜欢被人抱在怀中的感觉,若是必要还好,否则一旦时间长了,便觉如坐针毡,浑身不自在。因此这些日子除了来仙居殿给阿婆请安,或者去阿娘的和光殿,索性便待在鸣岐轩中足不出户。如今有了这个轮舆,一切便完全不同了!她可以自由出门,虽然还需要宫人推行,但毕竟自己是坐在轮舆上,和之前无能为力只能被别人抱着行走,完全是两回事。长久束缚的枷锁被打破,她几乎按捺不住对门外明媚春光的渴望,仰起头兴奋道,“阿婆,阿娘,今儿春光正好,我好想去外头走走呢!”

公主看着阿顾朝气蓬勃的脸蛋,心中一酸。

小阿顾这些日子一直维持着懂事知礼的形象,对着自己乖巧微笑,她也以为自己待女儿已经足够好,好到她没有了任何缺憾。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阿顾心中终究还有着自己不能达成的渴望。她拭去了自己心底的泪痕,慈和微笑道,“去吧!”

“阿娘,”阿顾应声,一双眸子明亮如闪烁天光,“那我去了!”

太皇太后看着阿顾离开仙居殿的背影,春光明媚,太阳射下来的光芒明朗温煦,阿顾的背影带着一种雀跃跳脱之感,犹如一个真真正正无忧虑的孩子。太皇太后淡淡笑了笑,“宁娘,留儿这些日子看起来稳重大气,如今再看,到底还是一个小孩子呢!听说她已经学完《千字文》了?”

丹阳公主收回了投在阿顾背影上的目光,骄傲开怀道,“是啊!阿顾十分聪慧,千字文学的很快,如今已经能够全部背诵认清了。我想着要给她请一位师傅,但我们如今在东都,人选方面便不如在长安可心。便是寻着一个不错了,过了不久就要回长安了,又不好带着回去。反不如回了长安,再好好择选一个女师了。母后,你说呢?”

太皇太后睨了爱女一眼,笑道,“你想了这么多,怎么连身边的一个最合适的人选都忘了?”

公主愕然,“母后指的是…?”

太皇太后朝东边指了一指,“如今西州上的那一位。”

丹阳公主恍然,“原来母后说的是她啊。”眉头先是舒展,渐渐的又重新蹙起来。

“怎么?”太皇太后不免有些意外,“你皇兄驾崩前曾经托我照顾她一二。我想着,她才艺卓著,又品性冰洁,正适合给阿顾启蒙。再说了,我记得你不也挺喜欢她的么?莫非竟不愿意让她给阿顾做个女师?”

“没有的事。”公主连忙道,“只是…”笑的有些微薄,“那位的才学自然是好的,为人品性堪称剔透高洁。我诚愿以之为知交好友,但我是留儿的阿娘,却只愿留儿此生静好,绝不愿意她学那位的为人处世,空有高洁心志,一生命途多舛。”

太皇太后瞧着面前的长女,心中一时大恸。

曾几何时,丹阳公主姬长宁也不过是一个单纯天真的少女,要经过多少伤痛的往事,才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她心中痛极,面上却笑的慈和淡然,“能有这样的见识,可见得这些年你也长进了!前些日子江嫔从上阳宫中过来拜见我,我看她经过这些年的隐退,越发通透了一些。如今的她是不会将你的宝贝女儿教差的,更何况,”高傲的扬了扬头,“就算江嫔孤高了一些,不是还有我看着么?”

太皇太后青筋累起的手置在罗汉榻扶手上,慈爱的眸子忽的变的肃刻精光万丈,“你放心,留儿是我唯一的外孙女,我自是心疼她的,当年我没有护好你,如今我总要为她将一切打算好,才能闭了这双眼睛去!”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猜猜太皇太后和公主说的这位女师傅是谁?嗯,这位是有历史原型的,或者说干脆就不用说原型了。她就是我直接从唐朝历史上扒下来的。其实,文中的几个关键字,应该很明显了。大家应该都猜得到的是不是?

嗯嗯,今天加一更,时间定在下午八点。笑眯眯求收藏评论哟!

第四章:光风流月初(之圣人)

东都的三月正是春光浓秣的时候,阿顾坐在轮舆上,由着碧桐推着在宫道上行走,心中开怀,只觉得亭台楼阁扑面而来,繁宇秀檐,重重高远,连满宫春色都比从前鲜亮了三分,抬头欣愉赞道,“金莺姐姐,这宫中可真是漂亮!”

“娘子赞的是,”金莺笑吟吟道,“这太初宫自始建至今百年,大周历代帝王不断修建营造,宫中亭台池阁不计其数,当年太宗皇帝、应天女帝都是在这座宫殿住过的!”

“是么?”阿顾盈盈道,“那我今天可要好好赏赏这太初春色了。”不经意间瞥见北苑中一片桃林桃花绽放,灿若朝霞,蔚如云织,不由问道,“那儿是哪儿?”

金莺抬头看了一眼,“那儿是九洲池。”

“高宗皇帝令司农少卿田仁汪在太初宫北部攫九洲池,其池屈曲如东海九洲,居地十顷,又于池中营造两洲,东洲之上遍植桃树,西洲之上遍植梅树,及至花开之际,层层蔚蔚,香飘九里,盛景如殊,久而久之,宫人们便称东西二州为桃花洲、梅花洲。如今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桃花洲上风景最好,娘子若是喜欢,咱们便上州看看吧!”

阿顾眉眼飞扬,点头道“好啊!”

九州池水深丈余,烟波浩渺,九曲游廊曲曲折折通往池中东西二州。阿顾从游舫上下来,登上游廊,便见了洲上一片绵延的桃花色泽,蒸郁的云翻霞蔚,美轮美奂。怕惊了这满洲盛大桃色美景,一行人屏声敛气,穿梭过桃林。三月的桃花已然开过了极盛的时候,却也还没有谢尽,有些花色尚绚烂如锦,有些却已经带了一丝凋零之意,萎萎枝头,一阵春风乍起,吹拂一地落英缤纷,阿顾的轮舆践过落地红英,溅起一缕幽香。

一片微残的桃花瓣从树上飘下来,落在阿顾膝上。

阿顾捻起它,见花瓣微有残损,仿如过了韶华年纪的美人,艳丽仍在,只是总也难掩残慵之意,不由心中生了一丝怅然之意,叹道,“这洲上的桃花开的真好,可惜,想来再过两三天便要谢尽了!”

“娘子不必伤心,”金莺抿嘴盈盈笑劝,“奴婢想着:天地安排万物荣枯自然有它的道理。桃花谢了,杏花就开了,牡丹,荷花,菊花依次而开,到了最冷的冬天,尚有梅花能在雪中开放。若这样想,这桃花谢了,便也没这么值得可惜了!”

她话音清朗,如一缕清风,驱散了阿顾心中盘桓的黯然之意,阿顾不由抬眉,朝金莺朗朗一笑,“不曾想,金莺姐姐原来还有这般见识!”

金莺垂眉,恭谨笑道,“奴婢只是有着一些小想法而已,倒劳娘子见笑了!”

行到桃林深处,前头露出亭子一角,晶莹如碧。

碧桐推着阿顾转过桃林一角,又行了一段路,那亭子便已经在望。桃林地势由东南到西北缓缓上升,陡然出现一个上下两丈高的落坎,这座小巧的攒尖圆顶亭就筑在这处落坎之上,一边搭着高坎,一边借台阶相接接着低坎,圆柱朱髹,檐牙高啄俱为琉璃铺设,在阳光下泛照着晶莹光芒。阿顾仰首读出亭额上镌着的亭名:“琉璃亭。”

“咱们在亭中歇一歇吧!”

金莺笑道,“也好。”

桃儿拾级而上进了亭子,在亭中石凳上铺上带来的棕红纳丝绵锦袱,阿顾在锦袱上坐下,高坎抱,形如两臂环抱,将琉璃亭抱在怀中,在丘垄缝隙中夹着一株歪脖桃树,将一枝枝叶平平递到亭中,枝头粉白色桃花开的正艳,阿顾睇着枝头桃花,盈盈笑道,“这琉璃亭的这一枝桃花开的真好!”

金莺却垂眸。相传,应天女帝朝闻名的擘宠怀义便诛命在此。怀义本是一个平民和尚,因应天女帝的擘宠而成为权臣,最后在这座琉璃建造的亭子中被这位尊贵的情人诛杀,琉璃亭也因此染上了香艳迷离的色彩。六十年时间过去,当年的鲜血早已经不在,只有碧绿的琉璃瓦,和枝头灼灼盛放的桃花,在温煦的春阳下愈发满目生辉。她自然不会将这样的往事告诉小娘子,笑着道,“是呢,这琉璃亭过去就是瑶台殿,在这儿赏桃花洲的桃花,确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

这一片桃林开的极为热烈,亭中石桌上摆着各色糕点,龙凤水晶糕、春分餤、糖渍桂花、金银夹花平截…琳琅精致。金莺去了洲上的瑶台殿借热汤,小丫头桃儿的心都被这满洲桃花迷去了,盈盈笑道, “娘子,那边那片桃花开的极盛,奴婢去给你折几枝来,一会儿金莺姐姐提来了热汤,将这枝桃花插在桌上,衬着茶点一起享受,岂不是更妙?”

阿顾笑眯眯道,“你去吧!”

“哎,”桃儿脆生生应了,兴奋的去了。

碧桐瞧着她匆匆而去的背影,皱起鼻子,抱怨道,“娘子,桃儿那小妮子定是自己想去玩了,你就不该答应她。”

阿顾吃的一声笑了,不在意道,“她还是小孩子呢,爱玩些就爱玩些吧。”

“可是…”碧桐不忿还待再说,“好了,”阿顾朝她眨了眨眼睛,“我心里头有数的,”捻了水晶攒盒中的一块水晶龙凤糕,递给碧桐,“这糕点看起来挺不错,你尝尝看呀!”

碧桐望着递到眼前的细腻精致的水晶龙凤糕,默然片刻。这些日子,鸣岐轩里阿顾吃剩下的糕点都是分给了轩中的大小丫头的,碧桐也尝到了一些从前从未用过的美味糕点,但这水晶龙凤糕却是御厨第一次送来。碧桐左右瞧瞧,见亭子周围没有旁人,便快速接过,三口两口吞了下去。

“哎!”阿顾瞧着碧桐双颊鼓动,如同松鼠一般,忍不住唤了一声。两个人不由都想起在湖州顾家之时,两人挨着肩分食一块蒸饼的时候,彼此对视一眼,扑哧一声笑了。

仲春温煦的阳光照着琉璃亭顶上,映出点点金光。一阵春风吹过,枝头桃花簌簌而落,落在阿顾足边脚下,犹如下了一场妍雪,静谧美极,阿顾坐在这仲春三月的阳光桃花中,只觉得一颗心都被这煦阳花雪染透。桃林西北依稀传来人语之声,断断续续的,犹如蚕儿爬在春日桑叶之上。

那絮絮人语渐渐朝着琉璃亭方向而来,声音也渐渐大了起来,阿顾颦眉,回过头朝着桃林深处方向展望,远远的见了一个大红的身影,如同一团灼灼红焰,滚炙烫在人的心中。

烈焰一样鲜艳明媚的少女从桃林深处走来,初始之时尚看不清楚面颜,随着渐渐走的近了,方看的清楚,如烈火一样灼灼的是她身上披着的一件大红斗篷,斗篷下一张脸扬起来,明媚灼灼,整个人鲜艳雀跃如同一团燃烧火焰,目光烈烈,含着脉脉情意凝望着身旁年轻男子。男子身形挺拔俊秀,隐在桃林阴影中,只露出半幅玄色衣袖。

池上池风拂过,一树桃花落花缤纷,少女在桃花下仰起头来,鲜艳明媚的容颜压过枝头绯绯桃花,喜悦道,“阿兄,你瞧这桃花多美呀!”

男子不以为意,只淡淡道,“这太初宫的桃花年年都开,有什么可稀奇的?”声音清朗,听不出什么情绪。清清淡淡伴在红斗篷少女身旁,虽只见得一个侧影,却有着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势!

  如果觉得天恩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柳寄江小说全集天恩陌香论陛下的撩妹技巧/天策春大汉嫣华金屋恨,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