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柳寄江作品大汉嫣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刘颐黑乌乌的眼睛儿略微转了一转,随着阿娘念道,“八哥鸟儿。”

皇太子刘颐如今已经叫三岁了,张嫣将他带在身边,闲暇之间启蒙,不过是教导身边物什,认识几个最简单的字罢了!忽听得殿外传来急急的脚步声,张嫣抱着刘颐回过头来,见刘盈从殿外急急进来,唤道,“阿嫣。”

“吴地传来消息,刘濞伏诛了!”

张嫣猛的一怔,“真的?”

虽然一直以来自信吴地只是小患,只要大汉大军出动,很快就能够消弭。但这些日子到底悬着心,如今刘濞伏诛,代表着江南战事终于落下大幕,虽然可能还余一些小乱,但已无大碍。

刘颐看见父亲,眼睛一亮,从母亲怀中伸出手来,喊着,“阿翁,抱。”声音清脆嘹亮。

刘盈看见爱子,心便软了,“哎,阿翁的乖桐子。”从妻子怀中接过刘颐,笑盈盈的抱在怀中。

殿外阳光明媚,洒在殿堂之上,一片温暖。张嫣笑盈盈的看着面前亲密的父子,忽觉十分圆满。这一生,有着彼此深爱的夫君,活泼可爱的桐子,还有此时在另外殿堂中随傅姆读书习字的好好,似乎已经别无所求。

“你可别宠坏了桐子。”张嫣嫣然,“他可是要继承家业的,可不能被宠的立不起来。”

“桐子还小呢。”刘盈不以为然,到底将桐子交给了温娘,“带太子下去吧。”

温娘抱着刘颐屈膝,“诺。”静静退下。

“吴王伏诛,也算是解了陛下的一桩心事。”张嫣倚在刘盈怀中,“只可惜。”面色转为黯然,“于归的阿娘已经是不在了!”

吴王刘濞谋反的消息传到北地,吴国翁主刘留心愧圣恩,绝食水四日,夫君幼子苦劝无果,虚弱而亡。张嫣与刘留少年相识,当年心灰意冷之际,也曾归隐北地,受过刘留一段时间的照拂,如今听得刘留这般结局,不免滴下几滴泪来。

刘盈默然了片刻,面上神色亦灰暗“留娘着实太痴了!”

说起来,吴王刘濞谋反虽着实可恨,但他禀性温厚,本不必迁怒到刘留身上。但刘留毕竟是逆臣刘濞的胞妹,心中自有信念,决意赴死,以他的君王立场,却亦不可能明文抚慰,以安刘留之心。否则,又让前线为平息吴乱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如何看?

月半前收到雁门都尉张偕报妻病亡的消息,不免默然,唯能叹息一二声而已。

“留娘宁愿赴死,心中放不下的唯有张偕及其子于归。我想着,给张于归封一个虚爵,也算是抚慰留娘在天之灵了吧!”

张嫣替刘留闪过一丝喜色,嫣然道,“陛下仁厚,吴国翁主若是知道了,一定感激不已!”

大汉长安春光明媚,塞北草原上却风雨冰冷。吴军败亡的消息在长安略顿了一顿,继续向北传播,河西走廊中,冒顿单于驻扎的行军王帐明亮威武,吴使吴丰立在帐中,大惊失色,“怎么会这般?”

吴王刘濞反汉,他一心立功,争取了前往匈奴联合冒顿的使命。如今冒顿单于率领大军从草原出发,尚行到半路,吴军却已经败亡,他又该何去何从?

冒顿一阵心烦,挥手道,“赶紧滚。”

帐中亲兵应声上来。军中之前念着吴国,对吴丰这个使者倒还有几分看重。如今吴军败亡,吴丰在他们眼中便如一个死人一般,随意扯着面如死灰的吴丰,从帐中拖了出去。

行军王帐中一片安静。

两军之势瞬息万变,若是匈奴能够早上一个月出兵,兵压汉廷北境,可与南方的吴军成呼应之势。北方边防空虚,匈奴直指而入,可迅速杀进汉朝腹心。且吴地得了匈奴支援,也可略缓压力,说不定能够挣出一丝生机。如今,因着王庭大宴一事,冒顿需要先处理匈奴内部之事,耽搁了一个月时间,竟致得天大良机转瞬即逝,吴地覆灭后,汉廷得以腾出手来,回援北地,专心致志对南下的匈奴。若再想取得开声之时辉煌战果,便比之前难上不少。

冒顿思虑前后,不由顿足,拍击王座负手,恨声道,“刘撷误我!”

“单于。”大当户肖沉觑着冒顿的神色,小心翼翼的问道,“如今吴军已经战败,先前思虑的两军分击合围之势已经不成。咱们要不要…”

撤军回王庭算了?

冒顿鹰眸一凝,射出寒意。如今匈奴诸军从王庭出发,其势已成,若是到了半道却因吴地覆亡而半途而废,打道回府。自己又还有什么脸面?且当日左谷蠡王渠鸻一意反对攻汉,是冒顿全力坚持,方有了这次大军之行。若此时退回去,岂非承认了自己当日决策错误,不如渠鸻英明。

冒顿冷笑一声,“我心中自有主意。令各部人马停驻歇息,明日一早,各部裨王在王帐中会和,共商大事。”

第二日雨过天晴,雪亮的阳光照射在营地上,一片温煦。匈奴各部裨王齐聚王帐,议论纷纷,人声鼎沸。

冒顿坐在上首,听着众人的话语,微微一笑,“好了。”他挥了挥手,王帐之中顷刻安静下来。众人都仰头,看着王座上的冒顿。

冒顿起身在台上走了几步,微微一笑,“草原上的好汉子,时时刻刻眼睛都像狼一样盯着南边的汉朝。”

各部裨王仰头大笑,沉闷之势顿时一震。

冒顿的声音继续响在王帐里。“汉人有粮食,有丝绸,有女人,咱们便去抢。抢到便是咱们的。匈奴人个个马上出生,马上成长,天生便是能征善战的好汉子。汉朝有吴王作乱,咱们要打,没了吴军帮忙,咱们就打不动了么?草原上没有孬的匈奴汉子!”

坚昆王欧肯拱手笑道,“单于说的咱们都服气,只是如今这个状况,咱们该怎么办呢?”

冒顿一幅胸有成竹,“我自有主意。”

他挥了挥手,便有四个匈奴亲兵上前,展开一幅巨大的羊皮地图。

冒顿回过头来,“今次匈奴大军兵分三路,中路由我亲自率领。”转过身,用手在地图上指点,“今次要攻入的地方。”手指在地图上落定,“是这!”

匈奴众王看见他手指的地方,面露诧异,转瞬间变为惊叹赞服,拱手轰然道,“单于英明!”

后元元年春三月,汉代地受匈奴入侵。

匈奴与汉地边境漫长,往年匈奴大举犯汉,大多从西路云中、五原一代入寇,东路代地二十年来,只偶尔见匈奴零星抢掠,从未遭受过匈奴大股军力袭击。大汉虽在代地设藩国,以皇子为亲王,阀戍边境,拥卫中心汉廷。郡国军亦年年补充军备,操练待战,但人数有限,亦缺乏实战。此次匈奴冒顿单于亲率大军压境,代国军登上望楼,远望匈奴军容,见匈奴大军连成一片,黑压压的,强盛至极。不由心魂皆畏。

消息传到代都晋阳,代王刘恒拔出腰间长剑,一身戎装立于王府堂上,森然吩咐,“凡我代国军民,俱随本王迎击匈奴。”

王府兵为代王勇武所激,轰然应诺,气势如虹。

代王刘恒提着长剑回到王府后院,代地女眷聚于正堂,想着代地即将到来的悲惨场面,俱都落泪。宠姬窦氏流着眼泪跪在地上,扯着刘恒的裳裾,“大王,匈奴势大,你就随我们避到洛阳去吧,陛下仁慈,必不会怪罪你的。”

“避?”刘恒望着手中宝剑雪亮的刀锋,苍凉一笑,“当年先帝封次兄刘仲为代王,镇守代地,匈奴大军来攻,二伯仲恐惧星夜弃代地奔回洛阳,上大怒,黜其代王之位,贬为合阳侯。如今大敌当前,我能够先把母后和你们母子送回洛阳,已经是徇了私情了!”他抬头,目光中露出毅然色彩,“我刘恒乃刘氏子孙,虽没什么本事,却好歹也是堂正封的代王。总有自己的骄傲和骨气,绝不至于这般耻辱。”

“好。”薄太后一拄手中拐杖,大声赞道,“这方是大汉代王该有的模样!阿娘以有你这样一个英雄儿子,为荣!”

她回过头,望着堂下站着的几个孩子,放柔了声音,“阿启,嫖儿,来向你们的父王道个别吧!”

垂髫童子们低着头上前,向着刘恒跪下来,参差唤道,“阿翁。”幼带童稚茫然。

刘恒看着形容尚稚弱的子女,心中充满了伤感,嘱咐道,“嫖儿,阿翁日后若不在了,你身为长姐,要好好照顾弟妹。”

大翁主刘嫖哭泣着应承道,“阿翁放心,嫖儿记下了。”

刘恒的目光凝视在长子刘启身上,顿了一会儿,“启儿,你过来。”

刘启走到刘恒面前,低头跪伏于地,听着刘恒教诲,“你是父王长子,日后代王府就由你承担。父王此去,会为你们挣出一个好名声来。你们日后定要相守扶助,方不负为父今日一片苦心。”

“父王。”刘启哭泣道,“你放心吧!”

老母美姬幼子,俱是心头所重,刘恒忍痛作别,“窦姬,我若不在,你身为我的姬妾,当好好侍奉母后,教育启儿、武儿,可知道了?”

窦姬掩去脸颊上的泪珠,柔声道,“妾知道了!”

“母后,我如此去不回,你还有孙子。杜氏王妃及子早逝,窦姬乃我所余二子生母,我如不幸,你可立窦姬为代王后,共同辅佐启儿。皇兄仁厚,我若为国捐躯,他定会厚待我的子嗣,你有启儿做依靠,依旧可以过金尊玉贵的生活。”

“恒儿,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呀?”薄太后撕心裂肺的哭泣,“你乃我亲生骨肉,难道我生你养你一场,只是为了搏一场富贵么?”

刘恒将老母幼子一把推出去,转过身,“走吧!”不再回头看一眼。

后元元年春三月,代王刘恒于延陵苍狼山迎战匈奴大军。双方激战三日,代国军重溃,巨创匈奴大军,代王刘恒亡。

冒顿立在战场后方,观看着战场上的惨烈,微觉震撼,“想不到,这个年轻的汉朝诸侯王竟有这般血性!”他素觉汉人羸弱,不想竟能如此苦战,令匈奴大军付出不小代价。

蒂蜜罗娜俏生生立于冒顿身边,战场的风扬起她鬓边的编发,轮廓犹如一道剪影,细腻寥远。漫天的战争烟尘遮掩在她的脸上,神情惘然。

以仁义闻名的大汉代王在苍狼山前马革裹尸,在遥远的长安,汉惠帝依旧好好的端坐在大汉未央宫宝座之上,锦绣灿烂的大汉江山展铺在他的脚下。

记忆中的历史行到此时,早已翻覆的不成模样!

蒂蜜罗娜回过神来,微微抬头,朝着冒顿单于宛然微笑,“这代王再有血性,又怎及的上单于骁勇无双,征伐天下?”

这是她的英雄。此生,她愿匍匐在他的脚下,辅助他创造出匈奴盛世巅峰。要匈奴民族为世界所铭记,要千百万年后,后世之人提起匈奴,依旧会神往此时匈奴的马上英姿,从故纸堆文卷中考证出这个时代的辉煌!

冒顿在骏马上哈哈大笑,“蒂蜜罗娜,你真真是我心头的那一个。永远说到我的心中去。”

王帐亲兵上前禀报,“单于,代王的尸身如何处置?”

冒顿喟叹一声,“到底是个英雄,厚葬了吧!”

第294章 御征

代王恒没于苍狼山一役之事,以迅速的速度传回关中,整个长安城一时为之失声。

未央前殿宏大宽阔,坐落在未央宫高台之上,檐宇高翘,犹如展翅的雄鹰,气势雄浑欲发。这里是大汉帝国的心脏,每一日,各地重大消息由信使传递汇入前殿,关于帝国命运的决策亦在此处做出,拟出谕旨,由中黄门在未央北阙宣读,并交由信使发布全国各地。此时,刘盈“砰”的一声踹翻玄漆御案,淋淋洒洒的东西洒了下来,落了一地,宽广的玄色衣袖带起了一阵风势,望着展袂伏在廷中的臣子,“代王恒死战于苍狼山。你们这些人,一个个提起匈奴,只会劝着朕忍让,只会说匈奴势大强悍,不可轻易与之为敌。恒乃高帝子孙,天潢贵胄,尚且有胆气与匈奴决一死战,最后兵器粮草尽没而亡,难道朕朝中有这么多铁血悍将,就没有敢与匈奴一战雪耻的决心么?”

前殿外的宽广雪白的大廷上,大汉文武百官伏在地上,被皇帝的言语激的面上涨的血红,展袖匍匐在地,将额头扣在地面上,俱都道,“臣等愿与匈奴决一死战。”

“好。”刘盈精神一振,“这方是大汉臣子应有的样子。”

皇帝的声音在前殿上扬起,“传朕旨意,朕欲御驾亲征,亲自督促将士作战。命左丞相周勃为大将,率大军赶往代地迎击匈奴。命巴蜀、汉中材官赶往太原,命雁门、关中车骑迅速支援。上下共同迎敌,务要将匈奴驱逐国门之外!”声音传的宏远。

长安城蓝天高远,未央宫春风明媚,一只乌黑的燕子从柳枝飞下,抄起沧池的水,又迅捷的飞了开去。张皇后一身深青色的翟衣,脚踏青雀木屐,匆匆穿过两宫之间的长巷,前殿檐廊帷纱轻扬,半掩半映她的侧影。

“陛下。”

张嫣踏入宣室殿,急急问道,“你已经决定要前往代地了么?”

刘盈抬起头来,看着立在殿门处的妻子。她的面上还带着急速行走而染上的红晕,微微喘息,美的惊人,亦灵动的惊人。岁月当真厚待于张嫣,少女时代的娇憨在她身上渐渐退去,却又增添了缕缕清韵,一如当年纯美。

“阿嫣。”刘盈对着妻子,儿女情意的旖旎是他所珍重,但家国的深恨亦一直在他心中,他留恋娇妻稚子,但生命之中总有一些事情,是你必须承担的。

“我必须去。”他的声音温柔而坚定,“这是我的职责。——我是大汉的皇帝,有责任保护我的子民不受外族侵扰所苦。”凤目之中闪过一丝毅然色彩,“为了有朝一日我故去,我不能让匈奴再递那样一份国书,羞辱你,羞辱桐子,我也必须去打赢这次大战。”

张嫣勉强扬起笑意,“我知道。我知道陛下你的职责;我也知道为了这一次与匈奴真刀真枪的对仗,大汉已经准备了很多年;如今形势至此,大战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抬起头,大大的杏核眼看着刘盈,“我是你的妻子,我会支持你做的任何决定,可我。”水光在杏核眼中凝住,猛的坠落,“可是我会担心,我很担心…”

大抵,人是越大越倾向安定,害怕离别。少年的时候,她希望他出去搏击风雨,建功立业;如今,他已经是她的夫君,他们之间有了桐子,好好,她却只希望他一直平平安安,不要再经历什么风雨。

张嫣眼泪纷纷落下,忽觉得身子一暖,被丈夫抱在怀中,迷蒙抬起头,拇指的温度在脸颊上流连,刘盈怜惜的拭去她的泪滴,在她耳边安慰喟叹,“傻孩子,别哭了。为了你,我会珍重自己,平安归来。”

关中百姓的骨子里有着强烈的血性,只是楚汉多年来的战争令人们暂时疲敝,如今,二十年的休养生息积蓄了大汉的国力,对常常劫掠凌压汉境的匈奴早而不满至极,代王刘恒的战亡更是令大汉上下群情激奋,一时间,大汉朝中上下同气连枝,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各种战备统筹安排工作高速运转。

乙卯,大将军周勃率军赶到代地。

辛巳,皇帝刘盈率大军从长安出发。

宣室殿中,一身戎装的郎卫立于殿下,中黄门禀声敛气,恭候皇帝。刘盈立于殿上,张嫣侍立一旁,亲手替刘盈披上战甲。

三十三岁的皇帝身体保养的极好,穿上戎装颇为英俊。当最后一片鳞甲扣上,顿时英气勃发。张嫣退后一步,抬头看着刘盈,一身戎装的刘盈褪去了平日的温和气质,显出一丝铁血肃杀意味。帝王御甲上锃亮的光折射开去,刺亮了她的眼。她的心情颇为微妙,大多数时候,刘盈在她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是温和的长辈及眷宠自己的情人,但偶尔有些时候,她也会产生伏拜在他脚下的冲动。

刘盈唤道,“皇后。”声音郑重。

张嫣以一个皇后的恭敬态度答道,“臣妾在。”

“朕出征后,长安诸事交由你决断。你要守好长安,辅佐皇太子。”

“诺!”

天将正午,大军即将出发,刘盈转身离开。

张嫣目光追逐着丈夫的脚步,情不自禁的向前跨了一小步。

仿佛心有所感,刘盈忽然回头,迎上张嫣的目光,忽的大踏步,两三步赶回到张嫣面前,一把揽住张嫣,在她额前印下一吻,在耳边轻轻叮嘱,“吾嫣,等我归来。”

我的阿嫣,等着我从战场回来,回到你的身边!

张嫣杏核目中尚含着水光,脸上已经微微含笑,待到再抬起头来,刘盈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了她的视线中。

荼蘼在一旁等候,小心翼翼道,“皇后殿下,陛下已经走远了!”

“我知道。”张嫣垂下眼眸,她的丈夫已经离开她的身边,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而不惮与匈奴一战。她也要为他守好后方,必不让他在前线为了自己担心。

待到再抬起头来,张嫣已经神情坚定,“回去吧!”

“陛下有他的使命。如今的未央宫便是我们的战场。”

长安的柳絮飘尽街头巷尾,未央宫红簇深深。皇帝御驾出征,皇太子刘颐年纪尚幼,皇后张嫣代太子掌管国事,从后宫进入前殿。因宣室殿乃是刘盈平日里召见臣子,处理国事的地方,为示不敢与刘盈比肩,于是择了宣室侧殿成丁阁为召见群臣的地方。

黄门王喜来到阁门外,恭敬禀道,“皇后殿下,武信侯到了!”

阁中脚步声轻响,不一会儿,一个女官来到阁门处,“武信侯,皇后殿下请你进去。”

武信侯吕禄认得是张皇后身边的司宾杜辛夷,稍稍拱手,“多谢姑姑。”

阁中光线明亮,张皇后一身深青色的翟衣,一头浓密的青丝,盘起四起大髻,戴副笄六珈,少了后宫燕居之时的随意艳丽,多了一种庄重正式。吕禄随着辛夷进殿,朝着坐在阁中上座的张嫣拜下去,“臣参见皇后殿下,殿下长乐未央!”

吕家的时代随着吕太后的逝世,已经结束,如今的未央宫是张皇后的天下。武信侯吕禄清楚的知道。将头伏下的分外的深。

阁中座上,张嫣放下了手中的章奏,抬起头来,嫣然道,“武信侯请起。”

“本宫当年曾与武信侯有过约定,若侯夫人能再育一嗣,许送到皇太子身边,陪伴皇太子长大。本来几个孩子还小,本宫想着等着再过一两年等他们都满了五岁之后,再提这件事情。但终究人算不如天算。如今匈奴大举犯汉,陛下御驾亲征,本宫奉命留守未央宫,难免有些顾不得太子殿下,便想着,不如你如今将孩子送进宫来,也好陪伴太子殿下玩耍。武信侯意下如何?”

吕禄的眸中闪过一丝狂喜之意。

皇帝如今只有两子,皇太子刘颐为中宫嫡出,其母张皇后与刘盈夫妻恩爱,后位稳固,若能陪伴在皇太子身边,便自然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心腹。说起来,陛下与张皇后亦是在长乐宫吕太后宫中熟识,此后缔结姻缘,夫妻恩爱。

若自己的子女能得此际遇,何愁日后吕氏不能兴旺?

吕禄抬头问道,“皇后殿下美意,臣不胜感激,此事…陛下知道么?”

张嫣抿嘴嫣然一笑,“陛下离去的时候将长安之事都交托给本宫。我与陛下夫妻一体,无话不说,自然是可以做主的!”她从坐榻上站起身,一双明媚的杏核眼溜溜一转,不经意间闪现出无限风情,“令夫人周氏三年前产下一双龙凤胎,俱都比皇太子大了半岁。当日约定并无指定此嗣性别,如今,本宫也可让武信侯自己选择:是送男孩入宫还是女孩?”

“这…”吕禄顿时犹豫起来。

他几乎想要开口询问,自己是否能够将一双孩子全都送进来。但终究知道若是太过贪心,可能反而适得其反,于是住了口边的话,想了想,拱手开口,“皇后殿下可否容臣回去思虑一番?”

“自然。”张嫣嫣然,“这毕竟不是小事,武信侯可回去与周夫人商量商量,只要半个月后将孩子送过来就可以了!”

武信侯府大门深深,周夫人一身棕色深衣,坐在堂前,姿容典雅,一对粉雕玉琢的双胞胎笑嘻嘻的从内室里跑出来,嚷着道,“妹妹追不上。”

“哥哥在等等我我就追上了。”

周夫人笑盈盈的看着一双伶俐的幼子幼女,有这么一双孩子,自己一生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吕禄从府门外归来,吕行之与吕丽之兄妹抬头看见父亲进了内院大门,忙收敛了手脚,规规矩矩的站在房中,乖乖的喊道,“阿翁。”

“嗯。”吕禄点了点头,挥手道,“今天的功课可做好了?”

  如果觉得大汉嫣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柳寄江小说全集天恩陌香论陛下的撩妹技巧/天策春大汉嫣华金屋恨,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