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柳寄江作品大汉嫣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张嫣从来没有想过,仅仅只是戴上一具爵冠,能够在一个人身上划出过去与现在巨大的鸿沟。仿佛一瞬间成熟了好几岁,从前的是孩子,而从此之后,便是真真正正为国效力的成人。

张偕弯腰拉过她的手,对刘留道,“我与阿嫣四年前相识,一直将她当做自己的妹妹。他日留留还请多加照顾。”

刘留微微眯了眯眼,旋即笑开,“那是自然,我也很喜欢阿嫣妹妹呢。”

张嫣弯唇一笑,“是的,燕隐哥哥。”

“——楚国翁主又漂亮,身份又尊贵,又那么喜欢燕隐,燕隐都不喜欢她,还能喜欢谁呢?”

“——道不同,不相为谋。刘撷是好女子,可是我和她合不来。盼她早些懂了这个理,也好不误了她的青春。再说,她虽是难得的好女子,可是这世上也不是没有女孩及得上的。”

你已经找到了你的好女子了么?

燕隐。

一年前我离去的时候,你偕世孤高,相熟的女子只有一个我。一年后,我归来,你已经找到你的知心人。

沧海变桑田。

“留翁主这次随吴王朝长安,可曾经过新丰。”

刘留怔了怔,还是答道,“自然,父亲在新丰,我们为人子女的,怎可过而不入,不尽孝心。”

“翁主孝心可嘉,岁首大典之时,合阳侯会来长安,到时候翁主便可一家团聚了。”

“哦。”张偕讶异道,“合阳侯会入长安么?”

“嗯。”她笑盈盈点头道,“夏五月的时候陛下和我去过新丰,合阳侯说,岁首大典的时候他会来长安,向陛下献黍。”

“哦?”张偕微微沉吟。

未央宫。

岁末,宫中处处扫尘,并行大亻难之礼,驱逐恶鬼时疫。

“将合阳侯的种植之法推广开?”刘盈负着手,行走在未央宫长廊上,疑问道。

“是的。”

廷下,黄门令高高奏道:“侲子备,请逐疫。”

于是扮演方相氏的中黄门黄金四目,蒙熊皮出,玄衣朱裳,执戈扬盾而舞。

张偕奏道,“大汉百姓植黍,亩产不过三四石,而臣听吴国翁主所言,合阳侯所植之黍高达九石。秦亡后,百姓民生凋敝,虽大汉先后二帝励精图治,但民间依旧常有困苦之事。若能将田地亩产提升,则此乃功在万代之事。”

“这自然是好的。”刘盈摇头道,“合阳侯种黍之事,朕也知道。可是张偕,你要知道,先帝赐给合阳侯的土地尽是肥田,而合阳侯所用牛耕器具,所费不赀,黍米亩产高些,倒也有可能。而民间百姓,估计没几个人用的起吧。”

一百二十名赤帻皂制,执大鼗的侲子低声和唱,“甲作食凶,胇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详…女不急去,后者为粮!”

“陛下圣明。但提高百姓收成,是最好的富国强民之道,臣本不求人人都能亩产八九石,只要从此中有些微所得,哪怕令天下平均亩产只提高一分,便可活人无数。”

“这——”

廷下,方相已经开始与十二兽儛舞,众人欢呼三声,周遍前后省三过,持炬火,将时疫送出端门,此后一年,宫廷将不再为时疫所侵。

“而且。”张偕轻声道,“凭合阳侯的为人,以及在皇族中的辈分威望,此事不仅对大汉,对陛下也是很有好处的。”

他的意思很明显,大汉初立未久,民风淳朴,若百姓得知是合阳侯辛苦研究之术令粮食增产,让更多的人温饱,必将对他感恩戴德。

而合阳侯是皇族中人,他本人对政治并无野心,那么,这分声誉就将归到作为皇族代表的皇帝身上。

于是刘盈砰然心动。

第75章 胡书

横城门外,一辆驷马车缓缓停下。

“侯爷此去长安,定能成就一番功业。”车中,中年文士拱手道。

“郭先生。”刘仲不以为意笑笑,“我才能平庸,只盼家族平安,子孙福泽绵延,哪敢妄言什么功业,先生说笑吧。”

郭潜动了动唇,想要说些什么,终究叹了口气,放弃。

马车进入城门,驶在章台街上,在与香室街交汇之处,忽有一辆大车打横里赶来,御手吁的一声勒住马,喝道,“这是齐王入朝车驾,来者请速避让。”

刘仲掀帘喊问道,“是肥儿么?”

不多时,齐王刘肥尴尬的下了那辆华丽马车,上前拜见。

虽然刘仲此时只是彻侯,但论辈分却是刘肥的亲伯父,汉以孝治天下,纵然刘肥是齐王,与伯父在街头相遇,也只能是身为晚辈的刘肥避让。

入潜邸之时,刘仲慨叹道,“多年未来,这长安城,可比从前热闹多了。”

“是啊。”郭潜微笑道,“但愿,能一直这么繁华下去。”

惠帝二年·冬十月·朔日。

夜漏未尽七刻,宫中便鸣黄钟大吕,举行岁首大典。天子在未央大朝前殿接受百官公卿祝贺,三公、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千石、六百石,四百石官员着皂衣配绶鱼贯而入,黑压压的站满殿廷。二千石以上上殿称万岁。于是天子举觞御坐前。御史大夫赵尧奉羹,内史杜恬奉饭,奏食举之乐。百官受赐宴飨。

合阳侯刘仲上前拜道,“臣于新丰植得新黍,此来长安,新取仓中一束,特奉于陛下品尝。”

中常侍韩长骝便下阶接过,奉于皇帝面前。

刘盈抚摸着金黄色的黍束,笑道,“诗经有云,‘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合阳侯为国潜心研究植黍之术,实应嘉奖,今特益其食邑千户,另置搜粟都尉一职,为内史下属,除许襄为搜粟都尉,协助合阳侯在京畿地区试种黍禾,专司种种提高黍产之法。”

“这——”刘仲一时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结结巴巴道,“陛下,臣才能平庸,只会种田,不会为官啊。”

“合阳侯这是谦逊了。”刘盈微笑道,“能将黍禾亩产从三石提高到近十石之人,岂能是庸碌之人?”

他下阶亲自铲起刘仲,道,“农者,为天下之本。而此乃关系我大汉国祚千千万万代之事,若能成功,可活人无数。皇伯必莫推辞。”

刘仲嗫嗫无言,只得应承下来。众臣亦山呼陛下圣明,爱民如子。

“思服见信如晤,自宣平别来,已半年有余。”

张嫣伏在案前书写信笺。

“别后君曾寄信来,言当日腌梅,时日足时启开,色金黄,鲜甜如蜜,特随笺附捎小瓮。嫣心甚喜,然而梅子在路上耽搁甚久,已然酸黑不能尝,实憾之!”

离开宣平之后,张嫣与孙寤一直有书信往来。那个巧笑倩兮的少女,在及笄礼上,被赠予了思服这样的表字,源自于诗经首章《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宣平有好女的名声渐渐传出后,不少乡绅贵胄慕名上门求亲,孙县长为她选择了城父侯尹恢的次子尹谨。于是孙寤亦只能坐守闺阁之中待嫁,无聊之余,更加频繁的与张嫣书信往来,询问长安热闹之事。

“长安实是热闹之地,岁首大典后,合阳侯与许都尉在三辅内择良田,造耧车,水车,沤种以植。行牛耕,耦犁,轮种之法,至夏,黍苗长势喜人,长此以往,或到秋日成熟之季,真可增产数倍。则实为天下百姓之福。”

将信笺用封泥涂了,命小厮送往驿站,张嫣叹了口气。

有些热闹看起来盛大欢喜,说的人喜欢,听的人开心,有些热闹却透着辛酸,只能埋在心中悄悄咀嚼。

去年吕后寿辰之上,张嫣遇见齐王世子襄,此后她一直极力说服吕后,自己对刘襄并无好感,不愿缔结姻缘,鲁元倒是心疼女儿,意有松动,吕后却只当这是她小孩子脾气,不懂世事道理,不以为意。

然而,年后,刘襄流连于章台街,更是迷恋一名名叫曼娘的女子,与故周吕侯之子吕嘉大打出手。北军中尉戚鳃赶到的时候,二人正互不相让。戚鳃大感头疼,只好息事宁人。

消息传到吕后耳中,吕后勃然大怒。

“刘襄实是轻薄男子。”吕后森然道,复又弯腰柔声道,“阿嫣,咱们不要他了。刘襄此人实是配不上你,他日,阿婆再为你找一个好夫君。”

张嫣心中大松一口气,笑道,“多谢阿婆好意,只是嫣儿还小,还想多陪阿母几年呢。”

放下了与齐国联姻的打算,吕后便齐王刘肥,便不如之前亲善。

冬十月,太后于长乐宫设家宴,宴请齐王刘肥。因为是燕饮,刘盈便叙家人之礼,因刘肥为兄长,让了他上坐。刘肥自忖与皇帝为兄弟,当年与吕后亦有母子之谊,便未曾谦辞坐了,吕后见了大怒,命人为齐王斟酒,欲行加害。刘盈觑破了母后的心意,一时悲愤,竟抢过了酒盅,愿代兄长饮之。

吕后大惊,慌忙起身撒了皇帝手中酒盅。

那一天,鲁元回到侯府,手都是抖的。

“阿弟的眼睛是冷的。”她道,“那个时候,我甚至觉得,他是真的打算把那盅鸩酒给喝下去。敖哥,你说。”她投到张敖怀中,“怎么我的母亲和弟弟就走到这个地步了呢。”

齐王佯醉出长乐宫后,忧惧此行如同赵王如意,不能再出长安。他的内史王界劝他道,“太后只有陛下与长公主一对子女,今王爷有七十余城,而长主名下仅有数城为食邑。王爷若将一个城郡送给长公主做汤沐邑,并尊公主为王太后,太后心里高兴了,则王爷可以免去此难。”

刘肥从其言,上书吕后,愿将城阳郡送给鲁元,同时尊其为齐王太后。

知道了刘肥的意思,吕后果然欣喜,鲁元却大为惊恐。

“我有数城食邑,已经足够使用,不需再多城邑。而齐王为我长兄,若尊我为太后,岂非乖戾伦常,此事必不可为!”

隔日,有齐王使到访宣平侯府。

“长公主心地善良,我家王爷铭感。只是伦常再重,不及性命,王爷想平安出长安,还请长主成全。”

张嫣就那么看着,鲁元一瞬间灰心不少,最后艰难的点了点头。

齐王即刻辞别皇帝,返回封国。此后五年,从未入朝长安。

刘肥离开的时候,刘盈并没有去送。

但是,这终于,算是一回他成功的保护了自己想保护的人吧。

“娘子,娘子。”院外忽有人唤她,是荼蘼的声音。

“怎么了?”张嫣推开支摘窗问道,“也不看看你都什么岁数了,还这么喳喳呼呼的。”

十四岁的荼蘼气喘吁吁的停在窗外,一手撑着栏杆,抬头道,“刚才小厮去驿站送信,听说,匈奴的那个啥帽子单于。”

“是冒顿单于。”张嫣好笑纠正道。

“哎呀,管他什么单于。”荼蘼大叫道,“那个单于他送来了一封国书。”

那封一尺一分长国书用红缨绳扎着,静静的躺在托盘之上,由小黄门捧着,送到了未央宫中。

“冒顿这是什么意思?”宣室殿中,刘盈挑眉问道。

自须平长公主亡后,汉匈两国邦交一直不冷不热,秋冬之际,匈奴水草不继,便常通过打劫大汉边城来补给。双方毎有拉锯,却都不想触发大战。

而这次,冒顿寄国书过来,却不是递给皇帝刘盈,而是指名道姓交给居于长乐宫中的太后吕雉。

萧何含蓄道,“未看过国书,臣等也不知道。不若陛下禀过太后之后,拆阅国书,见书之后,臣等再商议便是。”

虽然因为齐王之事,惠帝对母亲还心有芥蒂,但遇到国事还是不敢怠慢,便携国书前往长乐宫。

长信殿中,吕雉咳了一声,微微笑道,“哀家哪里猜的到冒顿的意思。虽然说是寄给我的,但我与陛下母子一体,更何况汉匈之交乃国事,此乃国书,陛下即为一国之主,便请替母后拆了吧。”

刘盈唇角淡淡抿出一个弧度,解开缨绳,一瞥之下不由变色,复一字一字读了一遍,竟气的面色发黑,手脚冰凉,“啪”的一声,将冒顿的国书狠狠的抛下,怒道,“他冒顿欺人太甚。招相国萧何,太尉周勃,舞阳侯樊哙等大将入宫。”

吕后不由有些讶异,她这个儿子从来都是脾气好的像圣人似的,国书之上究竟所书何事,才能将他气成这个模样?于是使眼色让苏摩将国书拾起,展开阅看:“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那个草原上的君主字迹粗草豪放,用语虽斯文彬彬,语气却轻薄,用意亵曼,竟是赤裸裸的调戏于自己。

她哼了一声,将指甲深深的掐在掌心。

大汉国母竟被一胡服蛮夷赤裸裸调戏,一时间,满殿的大臣面色都有些黑,屈辱感同身受。“朕欲斩来使,同时集结大军攻打匈奴。”刘盈逡巡众臣,慨然道,“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樊哙与惠帝母子最是亲近,性子又直率,立刻上前请命道,“臣愿得精兵十万,横行于匈奴之中。”

“好。”刘盈大喜道,“朕便从樊将军之言。”

第76章 冬雪

“陛下不可。”

中郎将季布怒目圆睁,上前一步道,声音铿锵。

“樊哙逞匹夫之勇,却误国家之大事。实在当斩。”

“哦?”帘后传来一声问语,吕后从其中转出来,问道,“季将军此言何出?”

季布拱手道,“当年先帝率三十余万汉军,与匈奴大战,困于平城,樊哙也在军中,不能解救先帝于水火,让天下百姓唱出悲歌:‘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弯弩。’歌谣之声犹闻于耳,伤病者还没有痊愈,而樊哙却扬言以十万兵击败匈奴,这分明是欺君。”

吕后动容,见樊哙面露惭色,而殿上群臣亦多半对出征匈奴持审慎之态,不由得在心里叹了口气,暗道,“罢了,罢了。”

“陛下。”她转首对刘盈道,“季将军言之有理,这出击匈奴之事,还是要从长计议。”

“朕不答应。”

众臣愕然抬首,见皇帝霍的从上座之上起身,声音微微尖锐,“冒顿胆敢写下此等悖逆书信,这侮辱,朕不能就这么算了。”

“陛下。”季布犯颜直谏,脖子上青筋累累而出,拱手道,“此战实不能行啊。”

刘盈大声道,“主辱臣死,这道理,你们难道不懂么?”

季布哐当一声跪在殿上,拜道,“臣知道主辱臣死的道理,臣也甘愿为陛下而死事,只是,天下的百姓不可以为此而流亡。”

满殿的大臣一个接着一个的跪下,再拜君王。

“你们。”刘盈面前一阵晕眩,转视相国萧何,“萧相国也这么认为么?”

萧何拱手道,“陛下想要打这场战,也不是不可以。老臣想请陛下几个问题。”

“少府中如今有多少钱?我大汉有多少骑军,多少马匹,常平仓中如今储粮如何?大汉有哪位将领擅长草原作战?”

他毎说一个问题,刘盈的脸色便沉下一分,到了最后,渐渐沉如锅底。

“好了。”他摆手道,“纵然如此,他冒顿日子就好过么?马上就要入冬,匈奴秋冬少粮,马瘦人疲,真要打仗,他们就轻松了?”

萧何心中发急,张口正要再言,忽然觉得全身力气如潮水般被抽掉,眼前所见刹那间也模糊起来,摇晃了两三下后,砰的一声倒下,耳边听得数人惊慌喊道,“萧相国。”

相国府。

萧何悠悠醒转。

“父亲。”幼子萧延在榻前伺病,搀起他,喜形作色,“你昏睡了半日,终于醒了。”

萧何便感觉到自己像是一盏燃烧殆尽的油灯,即将干涸。

  如果觉得大汉嫣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柳寄江小说全集天恩陌香论陛下的撩妹技巧/天策春大汉嫣华金屋恨,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