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闻檀/沉香灰烬作品良陈美锦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顾锦朝却看着陈三爷不紧不慢地磨了墨,蘸墨落笔。

“这信你让你父亲连夜拿去通州,找通仓主事丁永墨。他们自知该怎么办。”

陈三爷想用通州通仓的粮食来填补大兴的空缺?但这要是被发现了怎么办?

陈三爷放下笔,说:“通仓粮食储备有七十多万石,只要不是战乱或者大规模的饥荒,是很少动用的。”通仓的粮食是国本,看管很严,如果不是动摇国家根本的事是不会开仓放粮的。他顿了顿,继续说:“如今除东南沿海偶有倭患,天下太平,是用不到通仓的粮食的。今年这雪下得大,明年收了新粮再入通仓库,到时候清除旧粮会进入京城的各大粮食商行,把账目做好就没有人知道了。”

他觉得顾锦朝的目光有些奇怪,又解释了一句:“…丁永墨是我的门生。不过你要让你父亲注意着,这信他看过之后,要是没有立刻销毁,就要来告诉我。知道吗?”

顾锦朝点了点头,突然问了句:“…您用左手写字吗?”

陈三爷笑道:“怎么,觉得稀奇么。”

她不是觉得稀奇,她是觉得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她前世和陈三爷成亲数年,却从未曾注意到他是习惯用左手的。

而且用得很自如。

陈三爷写完放笔,江严立刻从袖中拿出一块红绸布包着的刻章递过去。他在信纸上盖了自己的印章,才装进信封递给顾锦朝。

顾锦朝觉得这信封有千斤重,心里却有种不真实的感觉。陈三爷竟然真的愿意帮他们?而且还写了信给她?这信里究竟是什么,他不会写了什么别的什么吧?

顾锦朝狐疑地打量了信封一眼。

陈三爷觉得好笑,喝了口茶说:“不要觉得好奇想打开看,你们要是打开这封信就无效了。丁永墨是认得出来的。”他虽然信任顾锦朝,却不信任她身后的顾家。他们对信封都有特殊的处理手段,是不是打开过一眼就看得出来。

顾锦朝点点头,又行了礼:“大人放心,这事定不会把您牵扯进去。大恩不言谢,大人也用不着小女帮忙…但若有需要的,小女和父亲都会倾尽全力帮您。”

陈彦允道:“既是帮你,也是帮我自己。没有什么谢不谢的。”赈灾粮食的事王玄范若是没有做好,拖延山西救灾也就无从谈起了,并非对他毫无益处的。他也算是帮黎明百姓一次吧。

“你也不用担保,若是你们把我牵扯进去,陈家会不会遭受牵连我不说,但是顾家肯定是灭顶之灾。”

他笑眯眯地补充了一句。

江严帮他披上了大氅,他柔声向顾锦朝道别,走到门口却顿了一下,回头看着她问了句:“…你真的不记得了?”

夕阳西下,外面是青石街,残雪如盖。阳光竟然格外明亮,陈三爷的身影逆着光,神情她看不清楚。

顾锦朝怀疑自己没听清楚,她问:“您说什么?”

陈三爷笑了一下,摆摆手不再说什么,终于转身不见了踪影。

顾锦朝握着手中的信,只觉得十分糊涂。

不过父亲的事是耽搁不得了,她还是赶快回去为好。

她随即带着青蒲坐马车离开了兰西坊。

第一百六十六章:自杀

顾德昭脸色凝重地望着手中的信封,又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女儿。

顾锦朝喝了口茶道:“父亲切莫问为什么,女儿这儿不好把话说明白。您立刻拿着这封信去通州找通仓主事丁永墨,他知道该怎么办。”

顾德昭又皱了皱眉:“朝姐儿,这事可关乎父亲的生死啊…这信你是如何得来的。里面又写的是什么?”

锦朝叹了口气。父亲不放心她是应该的。毕竟这封信的来历实在可疑。

她犹豫了片刻,还是把信的来历说给父亲听了。若是父亲不知这封信的重要性,反而透露了信息给别人知道,那更是不好的。

顾德昭听了锦朝的话,觉得十分惊讶:“竟然是陈大人…你说他是因为文大人的渊源想帮助我?”

锦朝道:“父亲…这事要是让别人知道了,咱们顾家可有灭顶之灾的。”

顾德昭点点头表示他明白。他素日和陈大人并无交集,不过每次见面行礼问安而已,陈大人也一向是颔首而过,连话都没说过一句。知道赈灾粮食的事有了回旋的余地,他心里松了口气,但更多的是疑惑。

眼看天色已经不早了,他没有再多问什么,和顾二爷说了几句之后套马去了通州。

第二日就要开粮仓。

锦朝去给冯氏请安之后就回了妍绣堂,给父亲做了几样点心。

顾德昭一夜未眠,等事情办妥后回到大兴,先到了锦朝的妍绣堂。

他喝了口桂枝熟水,跟锦朝说:“没有问题…丁主事看完信当即在烛台上烧了。随后连夜找人运粮,这次先运了三万石,把赈灾的粮食对付过去。还有十几万石分多次运完。”就算只是三万石粮食,也够他们忙了一宿。幸好丁永墨找的人个个都是不说话,闷头办事的。

顾德昭还有话没说,丁永墨看了信之后,曾经对他说了一句话。

“陈大人帮您,这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您和陈大人竟关系深厚到这等地步,以前倒是没看出来。”

颇有套近乎的感觉。

顾德昭觉得这事不太对,就算有文大人的渊源在,陈三爷这样帮他也说不过去。通仓的粮食一向是最重要的,丁永墨又是个何等人物,三万石粮食一夜之间运完。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事,要是一个不小心信息透露出去,陈三爷很可能被张大人猜忌。

他觉得锦朝还有事瞒着他,但是想了想,他还是没有问。

长女是个极有主意的人,她瞒着不说总有她的原因。

他吃过点心又匆匆换上公服,乘马车去大兴通仓准备运粮了。

又下起大雪了。

陈彦允抬起头朝槅扇外看了一眼,雪骤纷纷,铺天盖地。

旁的小厮捧了盏大红袍上来。陈彦允接过啜了一口,问了句:“七少爷来过没有?”

小厮恭敬地回道:“来了一次,见您睡着就先回去了,说等下午要过来,请教您制艺上的事。”

陈彦允昨夜和陈二爷商量了很久,回来歇下的时候已经是亥时了。

陈彦允嗯了一声:“让他不用过来了,制艺上的事去问他三叔公。再把那件白狐狸皮的斗篷给他送去,他书房里虽说不点炉火,但总要保暖着。”陈家的孩子不能娇惯,他自己也一向不用炉火,冬天睡觉都是冷炕再加一床薄被褥。

小厮应诺去办了。

槅扇外北风卷着大雪,书房里却仅有更漏的声音。

陈三爷放下书卷站起身,走到槅扇旁静静看着大雪纷乱。

厚重的门帘被陈义挑开,他几步走进来。在陈三爷耳边低声说了句,“三爷,京城来人传话了。”

张居廉派人请他过内阁。

陈彦允笑了笑:“备马车吧。”

作为权力最重的地方,内阁看上去着实不太起眼。它位于左顺门内,在文华殿的西侧,往里就是司礼监。

大堂摆了一张长书案,两侧分列六把黑漆太师椅。挂褐色暗纹茧绸幔帐,正上又挂了块‘有德有典’的匾额,四盏六方绘八仙过海纹的长明灯。

如今这四盏灯正亮着。

陈三爷冒着风雪跨进内阁大堂,便有侍卫关了大堂的门扇。他和两位大臣见礼了,才坐到了左手第一个太师椅上,旁边就是脸色铁青的王玄范,正对着穿官绿右衽袍的,身材微胖的华盖殿大学士梁临。

站在长案面前的人说了句:“彦允,你也该在京中置办个宅子。这雪又大,从宛平来往太不方便了。”

这人穿一件仙鹤纹右衽圆领袍,腰配一品大员所用玉革带。中等个子,眼细长明亮,仿佛是个寻常的老儒。但长眉浓郁,盯着人的样子不怒自威。

陈彦允笑了笑说:“下官不爱往热闹的地方凑,觉得京城喧嚷,宛平更清净宜居。”

张大人随即道:“你的性子就是淡了些。身边也太清净了。”

他说完这话就随意伸出手,旁边的编修立刻将一支朱笔递到他手上。

司礼监秉笔太监冯程山正坐在旁喝茶,见此就放下了茶盏,笑眯眯地道:“…皇上的意思,咱家也说清楚了。张大人要是无事,咱们还有差事要做就先离开了。”

张大人抬头看冯程山一眼,朱笔在奏章上标注了批红,不紧不慢道:“要请冯公公好生禀报皇上,老夫晚上再去看他。”张大人做过帝师,后来入内阁后才由陈彦允接任。

冯程山笑容一僵,随即拱手离开。

张大人才放下朱笔,看不出悲喜地道:“大兴通仓已经开仓,如今十二万石粮食已经从宝坻运河运往山西。你户部的赈灾银两也先拨下去吧,先赈灾要紧。”他又对王玄范说,“工部疏浚河流的事先缓一缓,去年收成不佳,朝堂减免赋税,如今国库空虚,实在不是兴修水利的时候。”

王玄范随即站起来,拱手道:“下官…孙石涛还在下官那里,要是张大人需要,下官立刻就让孙石涛横尸家中。”

张大人淡淡道:“孙石涛自然是要死的,不过怎么死已经不重要了。既然山西的赈灾粮食已经运过去了,区区一个顾家老夫还不放在眼里。”

即便是除去顾家,对于长兴候府来说也根本无关紧要。

王玄范低声道:“此事并不寻常,肯定是长兴侯府暗中帮助了顾家,不然那大兴二十万粮食亏空根本填不上。下官也是疏忽大意了,竟没有派人注意大兴通仓的举动…”

张大人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长兴候能怎么帮顾家?他们能凭空变出二十万石粮食来?况且只是为了顾家,他们还不会动用到千户营卫仓的粮食。这事的确是你的错,你也不用急着认错,正好是要过年的时候,你在家里给我好好想清楚了再来说。”

王玄范不停应诺,抬袖子擦汗。

梁临也站起身拱了手:“张大人,这事却并非没有回旋的余地,下官倒是有条拙计。”

正是这个时候,江严让侍卫通传了一声,有重要的事要禀报陈彦允。

陈彦允走出内阁大堂,外面天色已经昏黑了,雪还下个不停。

江严递给陈彦允一封信,“三爷…出事了。”

陈彦允打开信封一看,随即闭上眼睛深吸了口气。

袁仲儒自杀了。

里面不仅有仵作验尸录,还有袁仲儒留下的遗书。

“是今儿晨的时候,丫头进书房打扫…发现袁大人就挂在房梁上。等人放下了都僵了,应该是昨晚深夜上吊的。还留了一封遗书。山西咱们的人得了消息立刻就传过来了,遗书也眷了一份。”

袁仲儒是知道自己非死不可的,即便他逃得过这次,也逃不过以后,还不如死了干净利落。

山西灾荒,百姓流离失所,卖儿鬻女更是比比皆是。他在遗书中说自己十分悲愤绝望,因为张大人想让他死,反倒连累了山西几十万的百姓,他试过从陕西、山东的义仓调运粮食,却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眼看着灾荒越来越远严重,粮食价格一路飙升,甚至已经到了平价的百倍之多。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要他死在政治斗争中,那还不如为了百姓而死。

“听说袁大人死前还和自己身边的幕僚喝酒,曾说‘那还不如一死,至少能让张居廉放过山西’的话…”江严的声音压得极低,“袁大人死后,山西太原的百姓闻之啼哭,甚至自发全城披麻守丧,老人孩子都出动要给袁大人送葬。派了官兵驱逐都没用…”

他原来以为袁仲儒也是精于算计,贪生怕死之徒。原来人都是有大义的时候。

陈彦允什么话都没说,把信放进信封里,转身走进内阁大堂之中。

梁临还在说:“…水路贯通到永清的时候就可以拦截而下,因船身损坏耽搁…”

陈彦允走到张大人身侧,低声说了一句话,又把那封信递给他。张大人眉心微蹙,却也没说什么打开信封,梁临和王玄范都看着陈彦允,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张大人看完之后合上信,依旧看不出喜悲,却对梁临、王玄范道:“你们先下去吧,这事不必再说了。”

梁临和王玄范面面相觑,最后退出了内阁大堂。

张大人却叫了陈彦允说话:“既然他已经死了,那就截留漕运,移粟就民吧,也能比运河运送更快些。再从山东、河南、湖广、江西速动用司库银买粮食,运交苏州和浙江巡抚平粜,抑制粮价上涨。尸体就运送回京吧,也让他家人见其最后一面。袁仲儒自缢,要找个能安定民心的说法。”

陈彦允应了声:“下官都知道。”他转身准备离开。

张大人叫住了他:“…彦允。”

陈彦允回头,张大人的目光落在他身上,过了很久才说,“我一向是想提拔你的,你应该什么都明白。”

陈彦允笑了笑:“自然。”

他心里很明白,张居廉这还是怀疑他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早产

顾怜的及笄礼一过,马上就要过年了。

府里早早地开始准备起来,摆祭祀祖先的三牲祭品,瓜果熟食。而顾怜和姚文秀的婚期也定下来了,开春三月亲迎。因着这层喜事,府里今年过年就各位隆重。各房都发了给下人新制冬衣的料子,还另发了二十两银子的添衣钱。

青蒲穿着件红色葫芦双喜纹梭布比甲,却好像觉得有点不合适,扯了好几下衣角,看得白芸都笑她:“青蒲姐姐,这身新衣裳多好看啊,怎么你还不自在起来!”

青蒲呐呐道:“小姐都在守制呢,我穿得这样鲜艳,是不是不太好…”

锦朝放下手里的剪纸,笑着说:“白芸说得对,穿一身新衣裳就好好穿。毕竟过年是喜庆的时候,咱们要是都穿得素净,别人看了难免会有微词。”

雨竹也点点头。笑嘻嘻的:“小姐,去年过年您都发了咱们一个攒盒的糖…奴婢还记得,里头有三团窝丝糖,六块玫瑰糖、琥珀糖,还有糖霜山楂糕…”

白芸瞪她,雨竹就吐吐舌头不敢说了。

锦朝把剪好的窗纸递给她,笑道:“想要攒盒?你什么时候和草莺一样,把倒座房里的茶花名字都记完我就给你。”

雨竹苦着一张小脸,小姐倒座房里的茶花她分都分不清楚…

她握了握小拳头:“小姐,我肯定记得完。”

果然第二天开始认真地记茶花的名字,异常勤奋。等她记得差不多了,也就到了二十七,曹子衡以老儒西席的身份来拜访顾锦朝。他把年前的账簿给了锦朝。山西赈灾一事中,他曾奉锦朝之命打探陈三爷和顾家的关系,这次过来更是要和顾锦朝说此事的。

锦朝就问起他文大人的事,曹子衡对此人大加赞赏。

“…实在是个文学才情都上佳的人,当年陈大人在翰林院当侍讲学士的时候,曾与文大人交情不浅,不过…”曹子衡说,随即面露犹豫之色。

锦朝见此便问道:“曹先生有话就说吧,不用顾及。”

曹子衡顿了顿,说:“老朽只是觉得奇怪,大小姐说文大人前年曾写信给陈大人,让他照拂老爷。但是…文大人四年前就在河北承德老家病逝了,当时京城还有很多文人特地去河北吊唁他,老朽记得很清楚。”

锦朝怔了片刻。

曹子衡随即说到了大兴那家苏杭罗缎铺子的收益上,还有一些田庄管事的来信,有些事他拿不定主意。等他说完之后告辞,顾锦朝让徐妈妈送他出垂花门。

她坐在花厅里,望着院子里盛开的腊梅,思绪很乱。

如果不是文大人的嘱托,陈三爷又为什么要帮顾家。就算是为了打压政治对手,他又何必说这席话来掩饰。而且是一句明显有漏洞的话…她只要留了心去查,就知道他说的根本不是真的。

顾锦朝觉得这后面好像藏着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但她却始终想不明白。

  如果觉得良陈美锦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闻檀/沉香灰烬小说全集悠然仙途良陈美锦总裁崩了对谁都不好首辅养成手册嫡长孙丹阳县主丹阳县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