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闻檀/沉香灰烬作品良陈美锦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锦朝最近在房里养兰,不仅满室的兰香,连她身上也沾染了。

第二十三章:蜀绣

“果然绣艺精湛,有蜀绣的韵味。”二夫人看着她的锦帕,上面的兰花确是绣得极好。

只是她的心里却在想别的事,这绣帕可是叶限拿出来的…顾锦朝的绣帕,怎么会到叶限手上!

她朝着锦朝轻声问:“朝姐儿,这锦帕真是你的?”

顾锦朝深吸了口气,站起来平静答道:“世子爷是不是认错了,既然是我的绣帕,怎么会到你的手里。”

叶限站在寒梅树下,淡如水的阳光落在他身上,他笑着:“左上角用水碧色的线绣了锦朝二字,这我不会认错的。”

顾锦朝握了握手,她怎么惹着长兴候世子了,竟然这么对她…一个未出阁姑娘的锦帕到了别的男子手中,要是解释不清楚可就麻烦了!而且在座的官家小姐们,有多少是盯着长兴候世子的,她无意争夺,也不想成为众矢之的。

顾锦朝很快便平静下来,手摸了摸衣袖,才略微惊讶地说:“我的锦帕果然不见了,许是刚才掉在看戏的地方了,难为世子爷看到了。”

叶限偏了偏头,似乎有些责备:“你怎么叫我世子爷,你该叫我表舅才是!”

“…是,表舅。”看着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少年,锦朝也只能屈从于他不按常理出牌。

幸好顾锦贤说道:“我们回戏台子去,你们已经不在那儿了。倒是大堂姐丢了一张绣帕在桌上,舅舅随手就捡了,说上面的兰花绣得好。这是什么兰花,看起来稀奇得很,可是建兰?”

锦朝回答道:“这兰花叫四季兰,与素心建兰相似,也有人认为它便是建兰,不过四季兰叶色较浅,脉络清晰,便有人将它划分为新种。这种兰花在南方多云雾的山涧较多。”

顾锦贤一时间眼睛都亮了:“你对兰花还有研究?”他走到锦朝面前,一时有些兴奋,“我就喜欢养兰,不过家里没有兰谱,我在外寻到的兰谱并不稀奇,大堂姐,我以后有问题可以来请教你吗?”

两人是堂姐弟,同姓,男女之妨并不厉害。

锦朝便笑着点点头,道:“你要来,我自然是欢迎的。”

她的锦帕二夫人也给大家看了,众人所见果然觉得惊奇,上面的兰花果然十分好看。

顾怜被落了面子,又想起母亲刚才呵斥自己。咬着唇忍了忍,终究还是说:“大堂姐,这锦帕虽然是你的,上面的花样真的是你绣的吗?我看你小绷上绣的那只蝴蝶可是有些笨拙的,你又怎么绣得出如此好看的花样…澜姐儿也说过,你可是并不擅长女红的。不如你当场绣给我们看看,我们也好见识一下?”

顾澜低头饮茶,手腕上玉镯叮当,并不说话。

她当然乐见顾怜挑起话端,她看到那张绣帕就知道不是顾锦朝的手笔,顾锦朝的绣工自己可是见过的,歪歪扭扭,其丑无比,就算是师承薛师傅又怎么样!

想到这里她也有些不甘心,明明她才是两姐妹中女红天分更高的,为什么父亲请了薛师傅来,却只给顾锦朝一人当教习师父,难道她就不是顾家的女儿了。

顾锦朝深吸了口气,她不想出风头,也不想引人注目,却有人步步紧逼不肯松口。既然如此,她也不是好欺负的!锦朝抬头微笑:“一只蝴蝶怎么能作数呢,烦请陈妈妈再给我拿一个小绷来。”

二夫人点点头,她身边的陈妈妈便又拿了一个小绷过来,锦朝坐下来,重新穿针引线,手势十分熟练。

叶限等人看着倒是有趣,找了锦杌坐下来看。

淡淡的阳光穿透梅树落在顾锦朝身上。她穿得素净,月牙白璎珞纹的缎袄,水碧色挑线裙,让绝艳的容色也显得格外平和恬淡,纤长素指在丝帛上轻轻挑动,娴熟又优美。

顾锦贤看愣住了,和顾锦潇说话:“我不知道原来做女红也可以如此好看…”

半个时辰过去,横斜居竟然静得一点说话的声音都没有。

锦朝完成之后收针,淡淡道:“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她把绣架放平,上面所绣的花便跃入大家眼前。

等着看顾锦朝笑话的顾澜却一时笑不出来了,那雪白的丝帛上仅有一朵淡红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红色由浅到无,中心一点蕊色嫩黄,宛如真的盛开在丝帛之上,优雅而灵动。

顾锦贤因为兰花的事对锦朝有了好感,便道:“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是徐夤的诗,这位大堂姐也不是传说中那般不学无术嘛!”

顾锦潇皱着眉并没说话,他心里还是看不起顾锦朝的骄横的。

叶限却想了想,点头道:“这诗不错。”

二夫人看惊了,连一旁打马吊的几位夫人都走过来。五夫人看了许久,才说:“这是蜀绣工艺,燕京并不多见,竟然精致到了这个地步,宛如活了一般…”

二夫人低声惊道:“朝姐儿,你这绣艺还敢说不好!”

这顾锦朝有一手如此好的绣工,当时还这么谦虚。难不成这就是所谓的满壶水不响,半壶水响叮当?二夫人不由得看了一眼顾澜,她此刻脸色也不好看。

顾锦朝这是直接打了她的脸啊!

锦朝恭敬道:“确实是蜀绣,也是我闲来无事私底下学的,不过要完成一整幅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行的,便只绣了一朵牡丹。刚才不说,也并非谦虚所致,而是我师承教导苏绣的薛师傅,擅长的却是蜀绣,若是传出去了,恐怕对她老人家的声誉有影响,因此才没说…还望二伯母见谅了。”

二夫人怎么可能说顾锦朝半句,笑着让她坐下来:“既然有这么好的绣艺,你薛师傅为你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会有什么不好的。看着帕子上绣的兰花…倒不如这朵牡丹好看了!”

说着便要把绣帕还给锦朝。

坐在一旁支着下巴看戏的叶限,却突然开口悠悠道:“既然是我捡到的,那可就不就是我的了吗,怎么二夫人还想把东西还回去?”

二夫人听到这句话,冷汗都要下来了,这长兴候世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霎时大家都安静了,片刻后,叶限才缓缓加了一句:“…要是为难就算了,我再去找个这种花样的。”

二夫人整个人才放松下来,叶限如果在她这儿瞧上了顾锦朝,回去后她麻烦就大了。这个世子爷行事向来随性,也不太重视礼节,应该只是无心之举吧。便笑道:“你要是喜欢兰花花样的,我那里还有一架描金紫檀木的苏绣兰梅围屏,等一下叫人给你送过去。”

顾锦朝紧绷的心也才放下来,等绣帕回到她手上时,却染了一丝温和的药香味。

此时也快傍晚了,便有太夫人派人来传话,去垂花厅进席。

顾锦朝刻意避开众人走在后面,她刚才那幅蜀绣牡丹一出,众人的目光便似有若无地放在她身上,很打量的样子,过了今天她怕是要更出名了。

墨雪止不住说:“今天可真是吓死奴婢了,大小姐您有一手这么好的绣艺,奴婢竟然也不知道…那个世子爷也不知道想干什么,要是一个没说清楚,您的清誉怎么办…”

顾锦朝欲言又止,半响只说:“他是太随性了些,别理这种人就好,缠上了最麻烦。”

“你们是在说我吗?”身后传来轻飘飘的声音。把走在路上的主仆三人吓得一怔。

顾锦朝转头看去,叶限蹲在梅树的枝桠上,他长长的腰带垂下来,上面挂了一个玉坠儿,淡光映照着他的俊美的侧脸,细长的睫毛有层绒光,显得他似乎稚气了些。

他面上带着淡淡的笑容道:“你好像不喜欢我帮你。”

顾锦朝行了礼,道:“表舅说笑了,您怎么会帮我呢,不害我就是万幸了。”

他偏着头看顾锦朝:“你这人真怪,别人让我帮我还不屑呢!”

顾锦朝叹了口气:“…我的名声够差了,倒是觉得无所谓了,您可别和我牵连,怕坏了表舅的名声。就此告辞了。”行了礼,转身疾步走了。

走在路上墨雪还没回过神:“真是个怪人…幸好您以后不用和他打交道!”

顾锦朝却想起她前世听过这个人的传闻…长兴候的世子,当年可是名动京师的。

第二十四章:松口

叶限虽然是长兴候的嫡子,却生来体弱,不喜欢舞刀弄枪打打杀杀的。他天资异常聪慧,又有一个翰林院大学士的外公,听说七岁的时候就能随口成诗,却不喜欢考取功名。直到二十岁之前,长兴候的世子一直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后来神宗即位,长兴候一再被张居廉打压,世子这才进入官场。官位一路高升,这人特别擅长阴谋算计,很多老成精的人都玩儿不过他,性格阴晴不定,不按牌理出牌,陈玄青为人正派,当时便特别痛恨此人。

锦朝还记得他好些事情。

当年太祖皇帝打下江山,为了提倡节俭朴素,永不忘本的作风,便制定了宫廷膳食每餐必有一道豆腐的规矩。后来到了神宗这里,不耐烦每天宴桌上都有一道寡淡的豆腐。世子爷便给他出主意,这豆腐可以用鸟的脑髓来做,表面看去仍旧是白嫩光滑的豆腐,吃起来却是极品的珍馐。

神宗十分赞赏这个主意,吩咐下人去做,这每盘豆腐都要用去成百上千的鸟脑髓。宫人跟着效仿,连王公贵族,大臣家眷也流行起了这道千鸟豆腐。一时之间燕京的鸟都被打绝了。

再有一次,万历七年的时候,叶限掌管大理寺时,想研究凌迟之刑最多可割多少刀,动用权力把犯人调出来,兴致勃勃地亲自试,当时足足杀了三十七人,才让他研究出了最多的割法。

此事震惊朝野,许多谏官上言要让皇上定叶限的罪,偏偏皇上喜爱他得不得了,说长兴候为国征战数年,保卫边疆,怎能因为几个犯人就定他儿子的罪。又当朝问起叶限怎么才能割最多刀。

叶限缓缓摇头道:“不用刀,将人绑在木床上,浇灌开水。再用铁刷刷到直见骨…”

…想到叶限后来做过的那些事,顾锦朝脸色一阵阵难看。千万不能惹这个活阎王,不然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入夜之后垂花厅里点了八盏羊角琉璃灯,又摆了夜席。

太夫人由五夫人服侍着入座了,举头看去却没见到叶限,招手让顾锦潇过来,问他道:“你表舅怎么不在席上?”

顾锦潇恭敬回答道:“祖母,表舅说他呆在这儿闷得慌,想到处走走。”

太夫人皱起了眉:“你怎么那么不省心!你表舅病还没好,要是在这府中犯病了可怎么办!”

五夫人在一旁安慰她:“母亲,您不用担心他,请了贵州普定的萧岐山医治后,他的身体已经好了许多…您先喝这碗川贝莲子银耳羹,我派人去找就是。”

既然是五夫人说话,太夫人神色稍霁。又想起二夫人所说今日下午之事,看着五夫人清丽干净的侧脸,却不知该如何问,或者是她该不该问。她虽然是五夫人的婆婆,但是她也是长兴候的嫡女…

太夫人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五夫人招了好几个护院过来,还没等她吩咐好去哪里寻找。就看到一个清瘦削长的少年走来,衣带翩跹,灯光渐渐拢在他身上,侧脸白玉无瑕,泛着暖玉的微光。忙迎上去拉住他的手,也有几分担忧:“你这是去哪儿了,怎么这么久没回来…”

叶限淡笑说:“二姐不用担心,我钓鱼去了。”他手上提着草绳,拴着一只黄色的锦鲤,还活蹦乱跳的。他提在五夫人面前晃了晃,好像要讨她夸奖的样子。

五夫人哭笑不得:“这鱼是太夫人养的!算了,懒得说你。”

叶限收了自己的鱼,道:“这鱼稀奇,别的鱼都聚过来抢食,它偏不动。你看--鱼也有脾气了!知道不食嗟来之食…不过我可不觉得这鱼聪明。”

五夫人道:“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你快洗了手入席了。”

叶限便把鱼交给一旁站着的书童,嘱咐他:“放在我书房的大瓷缸里,和乌龟一起养着。”书童怕鱼死了,立刻就提着鱼往回跑,想找个水缸先养起来。

五夫人又和太夫人说话,席过后顾四爷一家也该回去了,不知道该是谁去送。

太夫人就道:“我也该去送送,这么多年了,还有什么恩怨不能了解的,再者纪氏都已经病成那样了…你再库房里找两株百年人参,给老四带回去…”

五夫人点了点头:“媳妇知道了,等得空了,我也去瞧瞧四嫂。”

席罢后夜色已浓。

顾锦朝最后乘着青帷华盖马车离开祖家,父亲便要和她乘坐同一辆车,他听说了下午横斜居的事情,有些兴致勃勃地问女儿关于她女红的事情。

“…还是澜姐儿和我说的,我竟然以前都不知道,你怎么没告诉过我?”

顾锦朝突然想起刚才宋姨娘给他擦眉毛上的白霜,轻声说:“父亲,要赢得过别人,便不要让别人知道自己有什么底牌。”

父亲就皱了皱眉:“你要赢得过谁?还什么底牌不底牌的,难道有谁会害你不成?”

锦朝笑了笑,就不再说话了。

次日她去给母亲请安,那两株人参已经送到了,徐妈妈熬了浓浓的人参乌鸡喂给母亲喝。

锦朝接过青釉菱纹的小碗亲自喂母亲,那次犯病之后母亲的精神一直不太好,怏怏地靠在大迎枕上,听着锦朝慢慢跟她说话。喝完汤之后,她又替母亲捶腿,怕她长时间不动腿会不舒服。

纪氏跟她说:“昨日你弟弟来陪了我一天,我跟他说起你…那孩子也不知怎么的,竟然和你一点都不亲。你十二回外祖母家的时候,带他一起回去看看吧,他也少去他外祖母家里住…”

锦朝点点头,顾锦荣不喜欢她这事她也知道。再怎么说,顾澜跟他灌输这个观念也有十多年了,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她恐怕也要想些办法让顾锦荣和顾澜生疏一些,现在母亲的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次发作,要是顾锦荣还事事都听顾澜的…恐怕日后会很艰难。

纪氏轻喘了口气,慢慢说:“你还记得你二舅吗?”

锦朝笑了笑:“当然记得,二舅喜欢养蛐蛐和鸟,还送过我一对画眉鸟…”

外祖母只生了大舅和母亲,二舅是庶子,因而过得十分清闲,喜欢侍弄花草,也喜欢养些鸟和鱼。

纪氏道:“你二舅有一房姨娘,叫云锦,原先是他通房,你二舅妈嫁过去之后才抬起来的。云湘是云锦的妹妹,两人长得很相似…你父亲当年十分喜欢云湘。”

锦朝不知母亲为何突然提起二舅的姨娘,疑惑地看着她,纪氏的神色却很平淡:“云湘应该有两个姐姐,还有一个早年放出府了,嫁了一个县丞的儿子做妾。云湘当时去看过她,她生了一个女儿…”

锦朝突然预感到母亲要说什么,她握住了母亲的手,紧紧地看着她:“母亲…”

纪氏继续道:“那个孩子,今年该有十五了,和你一般大。”她说着自己却已经忍不住了,声音抽紧,渐渐的弱下来,眼眶已经通红,“你去找云姨娘问问,那个孩子出嫁没有…”

锦朝却又安静下来,她怔怔地看着窗外枝桠的影子投在黑漆的小几面上,炉里烟直直上升,慢慢都散开了。这屋子里阴沉沉的…没有点炉火,干冷的屋檐挡住了阳光,母亲的脸上只有一片淡淡的阴影。

她想了想,轻声问:“墨雪姑娘,是不是把祖家发生的事都告诉您了?”

纪氏轻点了头,如果不是这事,她恐怕还下不定决心…她竟然不知道,顾澜的胆子都这么大了,虽然她的锦朝也不是好欺负的,但是看着听墨雪说当日的场景,她心中却又忍不住抽痛…哪个母亲见得自己女儿这么被欺负。如果不是宋姨娘,顾澜敢这么对她吗?

顾德昭宠爱宋姨娘,她也知道。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两人之间早没了当年的感情,留不住的终归留不住,当初顾德昭一心为了娶她离开祖家,后来抬姨娘纳小妾还不是一个接一个的,她早就已经不在意了。

…但是,宋姨娘要是敢仗着宠爱来害她女儿,那却是万万不能忍的!

明知道母亲同意这件事,她应该高兴才对。但是顾锦朝却实在高兴不起来,母亲为什么同意了,她心里比谁都清楚,如果不是为了她和弟弟,她怎么可能同意。

她继续替母亲揉着腿,轻声道:“母亲,您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做的。”

第二十五章:纪家

锦朝找了罗永平过来,吩咐他准备给外祖母的东西:“…要几匹颜色庄重的素缎织布,是清居阁的最好。还有几整盒的松仁粽子糖、琥珀糖、葱糖,另外还要准备一把长命金锁…”三表哥的嫡子也快满一岁了,正好送给孩子做见面礼。

罗永平应下来,一天之后置办的东西就到了,都装在红漆梨花木的盒子里,十分精致。

顾锦荣却不太愿意和她一起回去,和纪氏说:“…我还有功课没做,先生说描摹状物,要写一篇与格物致知论相同观点的文章…”

锦朝正在旁边,头也不抬地问他:“是八股制艺吗?”

顾锦荣紧抿着嘴唇,方才点了点头。

锦朝便说:“你才十一岁,周先生就已经让你写八股了?你通读四书了吗?”

顾锦荣一时没话说了,这不过是他找的由头,他现在可还不能写八股制艺的!没想到顾锦朝还真的懂这些,见顾锦荣不再说话,纪氏就暗叹了口气。

顾锦荣也没办法,让清修帮他收拾了箱笼,跟着顾锦朝坐上另一辆青帷马车?n?n地往纪家去。

纪家所在的通州三河县与适安路程较远,锦朝只带了青蒲和采芙,父亲派了一大帮的护院婆子跟着他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到了通州地界,外祖母早派了人在官道上等着他们。

锦朝早就给了外祖母书信说要回来,看到连外祖母贴身的管家都派到这儿等着迎他们过去,锦朝也只能无奈笑笑,外祖母还是宠爱她的。

顾锦荣似乎与她赌气,这一路都没有和她说过话,锦朝也想不起又在哪里得罪了这位小祖宗,心想怕是私底下顾澜跟他说了不少话,也就不想理他。她挑开青色螺纹细布帘看窗外,通州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端,沿着京杭大运河的宝坻商号众多,非常繁荣。三河县也有宽大河流,浩浩荡荡,码头旁边停靠着船坞。

要是走到郊外,还能看到打渔人家,屋檐下挂着腊鱼。大雪堆积着,农家草房也贴了红红的对联,孩子在田地间跑来跑去,这些全是她所熟悉的景象。

锦朝看得眼眶一热,前世嫁进陈家之后,她再也没有来过三河县。

她想起了自己的外祖母。

外祖母与母亲柔和的性格不同,她掌管纪家之大小事宜。

纪家在通州是有名的富庶,虽然在朝为官的族中人并不多,也无高官位之人。但是纪家有贯通江南与北直隶商运的商号,又有通州诸县多处田产、地产。当年外祖父年轻时突发疾病死亡,外祖母成为未亡人,亦将纪家管理得有声有色。

  如果觉得良陈美锦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闻檀/沉香灰烬小说全集悠然仙途良陈美锦总裁崩了对谁都不好首辅养成手册嫡长孙丹阳县主丹阳县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