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平林漠漠烟如织作品农门命妇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宋玉芝喝了一口汤,抬眼看了过去,见这男子三十岁左右年纪,浓眉大眼,肌肤黝黑,正眼巴巴看着自己。

她垂下眼帘,专心喝汤。

王氏把剩下的汤喂完,抬眼看向男子,压低声音道:“凭什么要供老二家的儿子读书,就要卖咱家的闺女?反正我不同意,大不了把我和闺女一处卖了,反正婆婆一天到晚骂我‘不下蛋的鸡’!”

陈耀祖低下头,没有吭声。

王氏最恨他这愚孝的模样,当即恨恨地把空碗递给了他:“把碗送到灶屋刷了吧!”

待陈耀祖拿着碗出去了,王氏一把把玉芝抱在了怀里,柔声道:“玉芝,我的闺女,你放心,娘定会护着你!”

玉芝先是身子僵硬,接着慢慢在王氏带着皂角气味的好闻体香中放松了下来。

王氏抱着瘦小的女儿,想到自己那偏心的公婆、自私的老二两口子和愚孝的丈夫,鼻子一阵酸涩,心里却愈发刚强起来,低声道:“现在家里的嚼用都靠你爹杀猪卖肉赚钱,我豁出去闹一闹,我不信了,你爹还真能狠心到这种地步。”

玉芝伸出胳膊,抱住王氏,轻轻道:“娘,不要卖我…”

前世她才十岁就被祖母给卖了,期间所受的苦真是不堪回首…

王氏用力抱了抱女儿,语气坚定:“放心吧,我的儿!”

宋玉芝待王氏松开了她,这才试探着问道:“娘,今年是哪一年?”

她的眼睛一直看着王氏,心脏怦怦直跳——她最怕的就是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了!

脑海中浮现出儿子林沁可爱的脸庞,想起林沁白白嫩嫩藕节般的小身子,宋玉芝心的脏蹙缩成一团,都快要无法呼吸了。

王氏松开女儿,起身拿过玉芝的衣服,口中道:“今年啊…今年是承安二十年,对,就是二十年!”

宋玉芝闻言,心里一松:原来才过去了十年,阿沁也十六岁了…

想到也许还能见到儿子阿沁,宋玉芝心中欢喜无限,心道:如今最紧要的事情是要打听儿子的情况,其余事情倒是要先放一放了!

王氏麻利地帮女儿穿好衣服,又拿了桃木梳帮玉芝梳理头发,口中絮叨着:“你爹已经出摊了,等一会儿你和娘也一起过去,娘不放心把你留着家里和那些狼心狗肺的人在一块…”

丈夫不在跟前,她没了顾忌,说话大胆了许多。

玉芝一直专注地听着王氏说话,脑子里梳理着家中的情况。

王氏给女儿梳了一对丫髻,用大红丝带绑好,又拿了件半旧桃红夹袄让玉芝穿上,给她系了条洗得泛黄的白绫裙子,这才带着她出了房门。

到了外面,总算是亮堂了些,玉芝这才看清了自己这位娘,发现她身材高挑,肌肤微黑,瓜子脸,大眼睛,生得颇为俏丽,身上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紫色褙子,系了条白绫裙,瞧着很是利索。

经过院子的时候,玉芝发现院子里有两株桃树,桃树的枝干上长着无数花苞,却还没有开放,树枝被风摇撼着,发出“咔咔”的声音。

她仰首看了看碧青的天空,意识到如今正是早春时节,天还冷着呢!

正房堂屋门窗紧闭,没有一丝声息。

王氏拉着玉芝急急出了门,到了外面才悻悻道:“世上还真有你爷奶这样会享福的人,才五十岁,就躺倒啥都不干了,一天到晚的大事就是吃饭睡觉算计人!”

见王氏说得有趣,玉芝不禁莞尔。

王氏见女儿笑,心里总算是宽泛了些,牵着玉芝沿着门前的大路往东走去。

在一户人家大门外,玉芝看到了一丛在料峭春风中瑟瑟开放的嫩黄迎春花,心里一动,弯腰掐了一朵拿在手里把玩。

王氏腿长,走得很快,一阵风般拉着玉芝走到了街上,直奔自家的大肉摊子。

她家的大肉摊子就摆在路边,上面挂着不少铁钩子,钩子上挂的是一条条切好的猪肉。

陈耀祖正在给一位顾客称肉,见王氏带了闺女过来,脸上不由带了笑模样:“还有些腿骨没剔完,娘子你接着剔吧!”

王氏答应了一声,先搬了张凳子过来让玉芝坐下:“玉芝,你啥都不用干,就坐在这里陪爹娘!”

安顿好女儿,她拿起一边放着的围裙围上,拿了剔骨刀在手,站在那里麻利地忙活了起来。

玉芝看了一会儿,便也起来帮忙。

见案板上摆着一排刀,个个磨得锃亮,她便选了最小的那把,拿了根脊椎骨过来,试着剔上面的肉。

王氏看了一会儿,笑了起来:“我的儿,你剔得太干净了,客人都不买这脊骨了!”

陈耀祖见了,也笑:“玉芝把肉剔得这么干净,这根脊骨怕是没人买了!”

王氏白了他一眼:“那正好拿回去给玉芝煮汤喝!”

不过她想了想,又撇了撇嘴:“即使拿回去煮汤,婆婆也会先让四妹和老三家玉和啃骨头吃肉,咱们玉芝也只能喝口汤!”

她越想越气,拿起刀用力砍了下去,刀砍在了案板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陈耀祖不敢吭声,闷声把称好的一条肉用草绳绑起来,递给了客人。

那客人正是镇上的牙婆韩九嫂。

韩九嫂接过肉提在手里,笑着向王氏搭讪道:“王大嫂,你可有福了!”

王氏拿了刀在手,一声不吭继续剔肉。

韩九嫂似乎没发现王氏的冷淡,笑吟吟道:“王大嫂,你家玉芝将来到了许守备府上,肥鸡肥鸭吃着,绫罗绸缎穿着,好好将养几年,将来大些再被守备老爷收房,若是生下一男半女,定会被守备老爷抬举,你两口子岂不有福?”

玉芝装作认真剔肉,却竖着耳朵听。

她如今两眼一抹黑,只能多听多看了。

王氏听得气闷,提着刀道:“有福?罢哟,守备老爷多大了?五十岁的人还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摆在那里,这是有福?你这样说,那就把你闺女卖进守备府好了!”

韩九嫂原是厉害人,如今被王氏抢白了一顿,本来想抢白回去,可是看看王氏手里白亮亮的剔骨刀,心里到底有些怕,撇了撇嘴道:“是你家婆婆要卖你闺女,又不是我非要当这中间人,你在我这儿出什么气呀,有本事和你婆婆说去!”

她撂下这句话,提着一条子肉昂首去了。

王氏恨恨看了在一边装死的陈耀祖一眼,咬牙切齿道:“陈耀祖,你娘要卖就卖你妹子去,少打我闺女主意,不然我和她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大家谁都别想活!”

陈耀祖不敢搭腔,一枚枚捡起散在肉案上的铜钱,放回了钱匣子里。

到了天黑收摊时分,玉芝已经把如今的情形了解得差不多了。

如今正是承安二十年二月十五,她姓陈,小名叫玉芝,今年十三岁了。

她家姓陈,住在西北甘州城西的小镇西河镇,她祖父大名叫陈富贵,祖母高氏,陈富贵和高氏一共生了三男一女。

大郎陈耀祖,娶妻王氏,只生了一个女儿玉芝。

陈耀祖两口在镇子上摆了个肉摊卖肉。

二郎陈耀宗,娶妻武氏,生了一儿一女,儿子陈玉川,今年十二岁,女儿陈玉梅,今年十岁。

陈耀宗在尉氏县城孙大官人绒线铺里做伙计,因陈玉川考中秀才,在县学读书,因此一家人租了房子住在城里陪陈玉川。

三郎陈耀文,娶妻董氏,生了一个儿子陈玉和,今年才五岁。

陈家在镇子北边有七八亩地,如今都是老三陈耀文两口在种。

陈家老四是个姑娘,小名叫娇娘,今年才十五岁,一向养得娇,正在说亲,因此不敢出门,怕脸晒黑了;不敢干活,怕手上长茧子,只在屋子里做些针线活,陪爹娘说说话。

一梦醒来,从宋玉芝变成了陈玉芝,玉芝很快就适应了下来,默默地筹划着。

不出意外的话,她的阿沁应该还在京城做质子,她须得想办法去京城,只是甘州距离京城有千里之遥,此事须得慢慢计较。

第3章 天色暗收摊回家,摆冷脸不怀好意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王氏开始帮陈耀祖收摊,玉芝试着上前帮忙。

她刚开始还有些慢,但是很快就上了手。

收拾完肉摊,陈耀祖拉着车,王氏和玉芝跟着,三口往家的方向走去。

不知何时起了风。

风声呜呜,刮得路旁的树枝“咔嚓”作响。

玉芝身上的半旧桃红夹袄也被风给刮透了,冷得她瑟缩了一下。

王氏一边跟着车走,一边和陈耀祖计较着:“今日剩的这些肉,先腌起来吧,等明日一起做成肉干卖。还剩下些腿骨回去熬成汤,下点青菜和面片,让玉芝也热热吃一碗…”

陈耀祖闷不吭声一直拉着车往前走:王氏就是想太多了,家里一切都是娘做主,自有娘安排,王氏是儿媳妇,自然得听婆婆的!

王氏正长篇大论,忽然发现女儿不见了,忙往后去找,发现苍茫暮色中玉芝孤独地走着,愈发显得又瘦又小又可怜…

她的眼泪差点流了出来,也不管陈耀祖了,走过去伸手握住玉芝冰凉柔软的左手,牵着玉芝往前走。

到了家天已经黑透了,家里已经点了灯,正房、三房住的西厢房和灶屋都透出昏黄的油灯光,显出了些温暖,只有大房住的东厢房关门闭户没有点灯。

陈耀祖在院子里整理收拾车子。

王氏怕玉芝冷,就先打开房门,带着玉芝回了东厢房。

她点着油灯放在了明间的条案上,低声交代玉芝:“你饿了两天,身子还没好透,就坐在屋子里歇着,谁叫都别出来,外面自有娘应付。”

玉芝轻轻“嗯”了一声,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王氏安顿好玉芝出去,正好听到婆婆高氏在院子里和陈耀祖说话:“灶屋就董氏一个人在烧锅做饭,王氏和玉芝既然回来了,为何不去帮忙?”

一眼见王氏从东厢房里出来了,高氏看都不看王氏,径直问陈耀祖:“今日赚了多少钱?”

陈耀祖拿出钱匣子递给了高氏:“娘,去掉本钱,今日一共赚了九十一文钱。”

高氏拿了钱匣子,一枚一枚数着钱,口中道:“我先收着吧,明早你要杀的猪我记得是魏五郎家的,你和他家说一下,让他家来找我结账!”

陈耀祖答应了一声,见王氏呆站在那里,忙推了推王氏,低声道:“还不去灶屋帮着做饭!”

王氏看了看正在数钱的高氏,再看看陪着公公陈富贵闲坐在正房堂屋灯下的小姑子陈娇娘,强压住心中那股气,抬腿去了灶屋。

董氏一边烧锅,一边还要切菜,正忙得不亦乐乎,见王氏来了,忙欢喜道:“大嫂,你来了,正好烧锅,我自己忙不过来!”

王氏在灶膛前坐了下来,拿了两根剥过的干玉米棒子塞进了灶膛里,低声埋怨道:“婆婆和小姑子在家歇了一天,你我在外面风吹日晒忙了一日,还得给她们做饭伺候她们!”

董氏知道王氏就是嘴巴爱说,可是大房做主的人却是一向闷不吭声的老大陈耀祖,便笑了笑,道:“谁让人家是家里的娇客呢!”

王氏正要说话,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便闭口不言了。

高氏拿着一小块肉走了进来,吩咐董氏:“你过来一下,我把肉切一切!”

董氏闪在一边,背着婆婆高氏对着大嫂王氏眨了眨眼睛。

王氏撇了撇嘴。

高氏切好肉,一片片查了查,道:“一共十片肉,我记得数,你们别偷吃!”

董氏和王氏参差答应了一声。

高氏依旧看都不看王氏,昂首出去了。

她的娇娘已经十五岁了,正在说亲。

俗话说低娶高嫁,她自然想让女儿嫁得好一些,因此特地去找了西河镇的牙婆兼媒婆韩九嫂,许给了韩九嫂一两银子,让她给娇娘寻个好人家。

看在这一两银子的份上,韩九嫂还算尽心,终于给娇娘寻了个好亲事——住在西河镇南边的孙家二郎。

孙家二郎今年才十七岁,去年刚考中了秀才,如今正在县学读书,前途不可限量,生得也很清秀,娇娘也很喜欢,只是孙家二郎的寡母一早说了,新媳妇须得陪嫁二十两银子供儿子读书,否则免谈。

为了凑齐这二十两银子陪嫁,高氏费了好多功夫,最后还是老二媳妇武氏给她出了个主意——老大家的闺女玉芝模样生得好,不如卖了凑了银子给娇娘做陪嫁!

高氏当即叫了韩九嫂过来商议。

说来也巧,城里的许守备年过五旬还没儿子,正要买一个丫鬟将来好收房,因指明了要买一个年小的美人,所以一直不曾说成。

韩九嫂一见高氏的大孙女陈玉芝,当即一拍手:“你家大孙女玉芝生得好,倒是可以去试一试!寻个日子,我带她去守备府,让许守备相看相看!”

高氏自然是感激不尽,还特地送了五斤咸肉干给韩九嫂,和她约好了带玉芝进城的日子。

谁知全家人都同意的事,偏偏大儿媳妇王氏和大孙女玉芝不愿意,王氏只顾着嚷闹,玉芝还要绝食,真是不识抬举!

对这不识抬举的娘俩,高氏打算先冷一冷她们,过几日再说。

王氏起身往外探头看了看,见高氏进了堂屋,忙从袖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油纸包,塞给了董氏:“我切好的肉,总共二十片,你儿子十片,我闺女十片!”

董氏眉开眼笑答应了一声:“大嫂,还是你有办法!”

婆婆太偏心了,一共切十片肉,公公两片,她老人家两片,小姑子三片,其余大郎、三郎和她家的玉和各一片,她、王氏和玉芝平时一片都别想吃!

王氏叹了口气,道:“还不是为了我家玉芝…”

董氏忙压低声音道:“大嫂,你得赶紧想法子,婆婆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执拗得很,她既然认准了要卖玉芝给小姑子做嫁妆,怕是不会轻易就认输的!”

王氏感激道:“我知道,多谢你!”

正因为知道高氏执拗的性子,她才打定主意,到哪儿都带着玉芝,免得自己出门挣钱养活大家去了,回了家女儿没了。

董氏一边用锅铲挖了些猪油放进了烧热的炒菜锅里融化,一边低声道:“大嫂,有一句话我原不该说,可是不说我心里又过不去…”

王氏往灶膛里又填了几个玉米棒子:“弟妹,你说吧!”

董氏叹了口气道:“除了婆婆,你也得防着大哥呀…”

王氏听了,鼻子一阵酸涩,木雕泥塑般坐在那里,半日没动。

她的丈夫陈耀祖,可是西河镇有名的大孝子,什么都听公公婆婆的,公婆的每一句话都被他当成了圣旨。

想到这里,王氏心里一片冰凉——她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穷,怕的就是丈夫不和自己一心!

  如果觉得农门命妇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平林漠漠烟如织小说全集她貌美如花心狠手辣农门命妇你好土豪南安太妃传画堂春妒后养成史春水流穿越之贤妻难当不是冤家不聚头白色月光,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