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意千重作品医手遮香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已经七十多岁的安侯老夫人先是吃了一惊,随即受宠若惊,颤巍巍、感激涕零地躬身道:“臣妇谢太后娘娘天恩,臣妇听闻娘娘凤体违和,心中甚是挂念……”
连太后听不得,越加看不得她那谄媚模样,颇为嫌弃地举手止住她道:“得了!叫你们进来是为了开心的,这样地嚎倒叫人倒了胃口。”
安侯老夫人犹如被人一把捏住了脖子,猛地消了声,却也不见她有任何尴尬,反而另换了副得体的笑容,心安理得地跟着其他命妇一道行礼落座,恭敬地听连太后发话。
连太后却又似是格外看不惯安侯老夫人,微微蹙了眉头道:“安侯夫人,我记得你不过比我大了十余岁?怎地如此不爱惜自己,竟将自己养成这副米虫模样?莫非是当初安归德给你留下的银钱太多,实在吃喝不完?”
正文 第128章 安侯老夫人
安侯老夫人面上的笑容再也挂不住,又羞又恼地站起身来,嗫嚅不能言。其余人等只管看她笑话,并无人肯替她解围谁都知道连太后早年遭遇不太好,故而养成了稀奇古怪的性子,发作起来时最好别去招惹她,何况早年得势时倨傲冷酷、目中无人的安侯老夫人也实在没什么值得人同情的地方。
安怡冷眼看着安侯老夫人被权势高于她的连太后摆弄羞辱于股掌之间,不但无丝毫还手之力甚至于自辩解围的能力都没有,不由暗自叹息。这就是她的亲祖母,无视骨肉亲情,只凭一己喜好,漠然冷置她多年,任由她自生自灭,甚至于恨不得踩踏她几脚的亲祖母,其实也不过是个欺软怕硬、目光短浅的寻常老妇人而已。
连太后突然瞟向安怡,淡淡问道:“怎么,见我说你族中长辈,心里不高兴了?”
这话成功把众命妇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安怡身上,安侯老夫人更是眯了老眼仔细打量安怡,怎奈实在认不出这是谁。
在座众命妇只要家里还没落魄的,来之前都做有功课,知道连太后身边近来多了个年轻貌美的小安大夫,小安大夫一手金针刺穴之技出神入化,为人更是才貌双全,沉着机智,深得太后喜爱,就连这小安大夫之名也是皇帝御口亲封的。因此进门时就已经对安怡有所猜测,现在听连太后说起安侯老夫人是安怡族中长辈,就越发断定了安怡的身份。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夫人便抿唇笑道:“娘娘也不和咱们说说这可人疼的小姑娘是谁。”她是连太后娘家弟媳永昌侯夫人,与连太后关系自来极好,要论在座众人谁最适合插科打诨,调节气氛,就数她了。
连太后偏不肯说,要叫安侯老夫人:“你说说这是谁?让我考考你这个族中长辈是否称职?”
安侯老夫人本来莫名被钦点入宫陪伴太后,心里七上八下之余还带有几分窃喜,巴望着能抓住机会奉承好太后,好给家里儿子儿孙谋个前程,翻一翻身的。谁知才见了面就连番被太后刁难奚落,真是叫她又羞又窘,却不好当众问安怡究竟是谁家女儿,只好羞愧地道:“臣妇惭愧,自先夫逝后便足不出户,一心只是吃斋祈福,更是老眼昏花,认不得年轻一辈了。”
“真是看不出来,你也能潜心吃斋念佛?”连太后不置可否地看向安怡,安怡微笑着,一步一步朝安侯老夫人走去,盈盈一拜,抬头看着安侯老夫人微笑道:“老夫人大概记不得我了,我们是砚池山下的那一支,家父安保良,天安三十五年的进士,现为昌黎县令,家祖母时常念叨起您,说当年多亏了您,家父才能读出书来,没想到今日能见着老夫人。”
安侯老夫人当年做过的恶事、薄待过的人若干,哪里想得起安保良母子这种小人物来,因见安怡态度好,只当自己当年真的无意中给过人家好处,便敷衍道:“有些印象,你祖母她好么?你们一家子去了昌黎啊?难怪得我说怎么看你眼生呢?怎么来了京城也不去我们府里玩?”
安怡垂眸含笑道:“多年不曾回京,亲戚们都生疏了,不敢轻易去府上叨扰。”
安侯夫人见她笑得温婉,姿态也低,心中不由暗自得意,暗道不管如何,自家长子始终还是安氏族长,安侯府也始终还是安氏一族的领头羊,如安保良这样无根无底的边城小官如何敢不敬自家?哪怕就是人得了太后青眼,也还是要仰仗侯府为根基的。于是老脸上笑得越发慈祥,一心要借安怡在太后跟前的体面占些便宜,只管拉着安怡亲切关怀,不知道的,只当她们是亲祖孙俩。
安怡也要趁此机会与安侯夫人交好,少不得拿出浑身解数,合着她的性情爱好,句句都说在她心坎上,很快就讨得了安侯夫人的喜欢。二人一个别有用心,一个有意迎合,险些一见如故。待到众命妇告退时,安侯夫人已经盛情邀请安怡出宫后一定要去安侯府上玩。安怡偏端着不肯答应,含糊带过。
连太后厌恶地饮下一碗浓稠发黑的药汁,心里跟着嘴里一同发苦,因见安怡立在一旁眉眼含笑,似是心情十分愉快,少不得找找她的茬:“我问你要什么赏赐,你说什么都不要,只是记得年幼时安侯府的门槛太高,安侯夫人太倨傲。那我便全了你的心愿,诏令安侯夫人入宫替你出气,恶人都是我做了,你来做好人,她邀请你去她家做客,你又为何端着不肯?我以为,衣锦还乡算是人生快事。”
“未曾得娘娘允许,不敢去。我不过是个小小民女,皇恩浩荡,家父才能官至县令,我才能伺奉娘娘左右,哪里又算是什么衣锦还乡呢?人家看的都是娘娘的面子,何曾认得我是谁?”安怡微笑着递过一碗散发着淡淡芬芳香的清汤:“娘娘用这个漱口吧,可纾解苦味,和缓不适。”
“我竟不知你是这样规矩懂礼的人?”连太后接过香汤漱口,漱后果然觉得气味清新,一扫之前满口浓郁的药味苦味,心情不由大好:“这是什么东西?之前怎么没见过?”
安怡笑道:“前几日见娘娘不喜汤药之苦,民女便与了然大师、周老太医一同研究出了这清益汤,不但可清新口气,缓解药味,更可固齿驻颜。里头有白茯苓和精制松脂。”
连太后点点头:“你有心了。”言罢打了个呵欠,安怡知机,忙起身告退。连太后也不留她,看着她步伐大小一致、姿态娴雅、不急不缓地走出大殿,转头问江姑姑道:“你觉得她当真是记恨着安侯夫人么?”
江姑姑知道连太后的心病所在,笑道:“小安大夫年纪虽幼却行事沉稳不露,不过瞧着安侯夫人的举止,是当真认不得小安大夫。”
连太后撇嘴道:“行了,你不就是想和我说,安怡和他们不是一伙儿的么?你得了她什么好处啊?总替她说好话。”
江姑姑微笑着道:“小安大夫给婢子最大的好处就是娘娘的康健。婢子只盼着娘娘长命百岁呢。”
正文 第129章 新出炉的才女
“你个马屁精。长命百岁的是妖怪,我才不要做妖怪。”连太后心情大好地笑骂了一声,又觉惆怅:“要是吴菁也和你一样讨喜就好了。她是还在为当年那件事怪着我呢,不然也不会听说我病了想她也不来看我。”
江姑姑低眉垂眼地道:“吴姐姐不是心胸狭窄之人,当年娘娘情非得已,她是知道的。若她真的记恨,也不会让小安大夫来京了。”
连太后不置可否,沉默半晌,道:“只要安怡有空就让她在我左右伺候吧。告诉他们,谁都不许怠慢她。”
江姑姑笑道:“娘娘这是想给小安大夫体面?她是上辈子烧了高香啦。”能够时刻随伺太后左右,便是京中世家大族的嫡出女儿也是难有的殊荣,何况太后这是起心要提拔安怡,自然会为她提供更多的机遇。
连太后淡淡道:“这是我欠吴菁的,她既然不肯给我机会还情,我便还在她徒儿身上,省得她说我薄情寡义!安怡这丫头么,她连命都舍得豁出去了,我给她这个脸面又算得什么?我不但要提携她,还要重赏她!不然日后谁还敢替我治病,只怕都要见死不救,只顾着他们自己了。”
江姑姑缄口不言,连太后这是怨恨着太医院和莫贵妃那日不肯豁出去救她的命,还故人情分的同时也是特意做给其他人瞧。但不管怎么说,始终是安怡占了便宜。
有安怡、了然和尚、周老太医不留私心地替连太后调养,连太后的精神一日胜过一日,在整个新年大典里都亲自出面招待了许多勋贵宗室命妇,安怡得以始终随伺左右,并被介绍给各府贵妇认识。
连太后是个随性的性子,恨上了谁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一旦想要捧谁也要做到极致。安怡是凭着精湛医术起家的小官女儿不假,连太后却不许勋贵宗室们因此轻视安怡,隔三差五地要安怡出来写写字亮亮那手绝佳的书法,又拿安怡当初为穷人看病不收分毫反赠药费、以及她当初及时处置疫情救了许多人的事来替她做好名声,临了再替安怡向皇帝要了一幅御笔亲书的字,上书“淑慧”。
这两个金光闪闪的字顿时给安怡镀上了一层金,皇帝都肯定她的善良聪慧美好了,谁还敢嫌弃她,说她的不是?
莫贵妃是个聪明女子,知道太后因为上次的事情很不高兴,对她有看法,就立刻想要采取行动弥补过失,力争再次做到婆媳一家亲。既然太后想要捧安怡,那她就跟着捧,不但要捧出成绩,还要捧得不露声色,捧得高明。
于是安怡莫名成了一位品行高尚的才女,她身上所有拿得出手的技能和闪光点都被充分挖掘出来,包括出身于京城大族安氏,父为两榜进士,母亲出身书香门第,因为孝顺祖母体恤幼弟而学医,再以一身高明的医技造福一方,善良仁爱,琴棋书画、针黹女红、礼仪进退无一不精。
上行下效,贵妇们也跟着追捧小安大夫,安怡出尽了风头。至于她是否真的这样好,对不起,又没人和安怡有死仇,非得冒着得罪太后的风险去挖掘她的缺点和不是。
这是安怡一直苦苦谋算追求的,却又是意料之外的结果,她认为自己足够好运的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到有一技之长的好处。试想,如果她不是有一手出类拔萃的医术,再好的机会她也把握不住若是她当着皇帝的面自刺百会穴时,只要她的心理和技术任何一样不过关,就会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勤奋真好,不管是从前的才女技能,还是现在拥有的医技之能,都是奠定她好运的决定性基础。安怡决定,她还要再努力一点才好。
春光寥寥,一朵杏花从枝头飘落于太医院门前的青石阶上,安怡漫步走过来,毫无所觉地一脚踩在杏花上,想着心事继续往前行去。连太后已经病愈,今日是她和众太医最后一次会诊,从太医院回去后她就会搬出宫去,回到她和安老太在金鱼胡同的那个小院子里。她如今也算是略有薄名,但要真正打开诸公侯府邸的大门,却还差些火候。所以接下来必须认真筹谋才是。
“小安大夫,贫僧有个疑难病症想与你商讨一下,不知你是否有空?”了然和尚撩起浅灰色的僧袍,信步跨出太医院的大门,先看了眼青石阶上那朵被安怡踩成了泥的可怜杏花,再将目光定格在安怡修长玲珑的背影上。明媚忧伤的暮春里,穿着淡杏色春衫的少女一头青丝梳成最寻常不过的垂髫,浅碧色的裙摆随风轻扬,每一步都走得优雅端方,却透着最强不过的决心。
她是那个人的衣钵传人,也是他所见过的最强的医学天才,甚至于胜过了同期的他,这样年少老成、才华横溢的女子,世间可遇不可求。了然和尚小心绕过那朵可怜的杏花,笑意盈盈地看向愕然回头的安怡,温和地道:“贫僧治了那人近五年,却始终不见他有所好转。若是小安大夫肯伸以援手,大概能让他痊愈吧?”
安怡看着高立于青石阶上的了然和尚,几乎有种他身后的太医院其实是座千年古刹的错觉。这个漂亮和尚实在太适合做和尚了,一颦一笑里都透着股子透骨的慈悲味,看人一眼,便可让人觉得如沐春风,若是再与人多说上几句话,便可令人放下心防,轻易就把自己的心事说给他听。
对上了然那双饱含温柔慈悲怜悯的狭长凤眼,安怡的心里突然生出一种难以言述的透骨悲哀,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算是这世上最悲惨的人了,很想找人倾诉一下,而她面前的这位慈悲的和尚无疑就是最好的人选。
“小安大夫?”了然和尚加深笑容,露出腮边一个浅浅的酒涡,整个人越显亲和慈悲。
安怡眨眨眼,含笑道:“大师年岁不小了吧?”这必须是个妖僧啊,差点就害得她把他当知己了。
正文 第130章 了然和尚
这是完全没有料到的对话方式,了然和尚一愣,随即豪爽大笑,完全坏掉了刚才的慈悲出尘:“小安大夫好利的眼,贫僧今年三十有二。”
“大师的年纪差不多是我的两倍。”安怡已经彻底压下心底的异样悲凉软弱之感,戏谑道:“您一看就是得道高僧,想必也是佛宗天才?不然不会让我险些看破红尘,随您遁入空门,皈依佛法。”
了然和尚自青石阶上信步而下,行至安怡身边停下,温和真诚地看着她道:“小安大夫尘缘太深,命里与佛无缘。”
不会吧,又是一个论命理的,安怡心里一跳,有些不服地仰头天真笑道:“大师不但精通佛法医道还精通命理?”
了然和尚收回目光继续往前走,声音温柔得醉人:“贫僧什么都不精通,只是因为差点活不下去才只好去做和尚。”
从没见过哪个和尚会说这种话的,何况这话和他那副得道高僧的慈悲实在不搭。安怡默声不响地跟在了然和尚的身后漫步前行。早在她初入宫之时,就从一堆只想占便宜不想干活的太医里注意到了他,那时是因为他是个难得一见的漂亮和尚;之后知道他曾提出过和她一样的诊治方案,她就更注意上了他,因为知道他的医术精湛一定不下于她。
后来她和他、周老太医组成了连太后的御用医疗小队,隔三差五地总要见上那么一面,为连太后的脉相、用药、用针争论商讨很久。越是与周老太医和这漂亮和尚接触得多,她就越发小心勤勉师父说得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京城中藏龙卧虎,能者甚多,他们本身医术极高明,更比她多了许多经验,她所倚仗的不过是从吴菁那里得来的金针绝技和指点,还有她的疯狂。
学无止境,她还稚嫩,想要成为最强就要学会从对手、同行身上学到他们的最优点。安怡很想知道能让了然和尚也束手无措的这个病例究竟情况如何,更想知道了然和尚为什么会对她发出这个邀请。难道仅仅只是因为,他和她、以及周老太医都是被太医们隐然排斥抵触的人?所以他乐意给她这个机会?互结同盟以站稳脚跟?
二人一前一后地沿着道路前行,偶尔说上几句关于医术佛理上的话,一路引起无数瞩目,偏前面的和尚毫无自觉,并不觉得一个出家人带着个美少女散步聊天有任何不妥;后面的少女则心思都在怎样变成大丰医术最强第一人上,根本没觉得跟着个漂亮年轻和尚走得这么近,谈得这么热火朝天的有什么问题。
及至宫门前,安怡才意犹未尽地与了然和尚告别,约定待她出宫后就与他一起去替那病患瞧病。眼见了然和尚去得远了,江姑姑拨来伺候安怡的小宫女才轻轻喟叹了一声,痴迷地看着了然和尚的背影轻声道:“了然大师真是高僧啊。让人见之忘俗。”
这话在安怡听来相当于“了然和尚真是个好和尚啊,生得让人一看就忘不了”,她不由微笑着去逗小宫女:“你懂佛法?”
小宫女睁着黑豆似的眼睛认真道:“婢子虽然不懂,但姑姑们懂啊,还有宫外的夫人们也都懂。她们都说大师是高僧,讲经说法是第一的,那他就是高僧。”
是伪高僧,真正的高僧难道不应该在古刹之中潜心参悟佛法吗?又怎会留恋并混迹于这花花世界?安怡微微一笑,把目光落在从宫门里走出来的一行人身上,然后朝当中最高最好看的那一个人颔首行礼致意。
一身朱红官袍的谢满棠面无表情地看着亭亭玉立于宫门外的安怡,冷淡地朝她点点头,大步从她身边走了过去,很快就又超过了前面信步而行的了然和尚,扔给安怡一个冷硬挺拔的背影。
安怡有些失望。从谢满棠年前送她入宫到现在,差不多有三个多月了,中间他们没见过面,也不曾传递过消息。她一直想着要当面谢一谢他,有道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宫里堪称人情纠葛最复杂的地方,她无亲无故,无根无底,财力有限,小鬼们有什么理由要捧着她呢?有的是办法恶心人。但她一直都过得不错。她当然不会傻乎乎的以为,她在宫中这段时日走得这样顺当如意,真的是全靠了太后和她自己的本事。除了他有这个实力和理由帮她,还会有谁?
“小安大夫。”一个有几分眼熟的女官立于宫道旁,朝着安怡笑容满面地迎上去:“皇后娘娘听说您即刻就要离宫,特意让我来请小安大夫前去一叙。”
皇后?安怡很好地掩饰了惊讶。这位病歪歪的梁皇后,多数时候都是悄无声息地藏在坤宁宫里,不惹事不管事,她入宫以来只见过一次,还是某日连太后突然让她去给皇后诊脉,她才得以见着皇后。整个过程里,安怡只听皇后一共说了三句话,每句话没超过十个字。
第一句是:“都说我是肺痨,是么?”
第二句是:“你能医好我吗?”
第三句是:“知道了,谢太后恩典。”
梁皇后是肺痨,而且已经病入膏肓,她自己也有自知之明。但因为她身上并无久病之人惯有的暴戾之气,也不为难人,所以安怡对她印象还好,给了她一个古方只要坚持认真服用,不受大刺激,至少可以缓解病情,多拖几年。
但两人的所有交集也仅限于此。安怡一边猜测着梁皇后的用意,一边快步随女官往坤宁宫行去。途中遇着许多宫人,虽无人敢上前询问,却都对她们这行人看了又看。
梁皇后斜倚于轩窗下微眯了眼晒太阳,苍白如纸的皮肤下透出里面的青紫色血管,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上次小安大夫开的药,我吃着甚好,你有心了。”
安怡低眉垂眼地表示能为皇后娘娘服好务,她很开心很荣幸。
梁皇后瞟了安怡一眼,淡淡道:“太后娘娘大安了?”
正文 第131章 赏赐之物
太后是否大安,这座宫里所有的人都知道,不然皇后也不会在她即将离宫之际使人来唤她。安怡不明白皇后为何还要多此一问,却还是认真谨慎地回答:“是,太后娘娘福泽深厚,区区小病不能动她老人家分毫。”
梁皇后轻笑了一声,道:“太后娘娘自然是福泽深厚的,但也离不开小安大夫的精心诊治。你有功,来人啊,重赏。”
几个宫女鱼贯而出,捧着的托盘上依次摆放着锦缎珠玉。安怡当然认得这些东西都是好东西,但所谓无功不受禄,她立即表示很惶恐,受之有愧。
“你是想着,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吧?”梁皇后注视着她,慢条斯理地道:“我这是替太后娘娘赏的,她老人家病着,我不能亲自伺奉左右,只好重赏你这个有功之人了。怎么,你不敢接我这个病弱无势之人的东西?”
话说到这个地步,安怡怎么还敢真的不接?她只好佯作欢天喜地的接了赏赐。梁皇后满意地道:“日后再入宫时,多来我这里坐坐。去吧。”
一排捧着各色赏赐的宫女紧紧跟在安怡身后,再次引起无数注目。安怡觉得全身都在痒,仿若有无数只小虫在乱爬,却也只得硬着头皮假装淡定的微笑前行。宫里的女人没一个简单,简单的早就死掉了,太后也好,贵妃也好,不过都是拿她作伐,所以梁皇后当然不会真的只是单纯想赏她,既然推不掉,那就静观其变吧。
接下来的事情出乎安怡的意料,有了梁皇后开头,各宫陆续都有赏赐,其中包括了权倾后宫的莫贵妃和后起之秀黄淑妃。莫贵妃的赏赐和她的日常表现一样中规中矩,无非就是些金银锦缎,而那位出身于飞龙关黄氏、宠爱喧嚣的黄淑妃的赏赐却是精致夺目一对葡萄紫的钧窑花盆。
安怡坐在一堆华彩夺目的赏赐里,紧紧抱着怀里的花盆,将手指轻轻抚过花盆底部的款识,微垂的眼里闪过一道寒光。真是可笑,她的陪嫁之物,母亲留下的遗物,她的心爱之物居然会出现在皇宫之中,给黄妃做了赏赐,阴错阳差地再次回到她手里。就不知这东西究竟是安家人送来讨好黄妃的呢,还是田家人送来的?抑或是张家?
安怡心里恨得滴血,仍然微笑自如地和刚走进来的江姑姑道:“姑姑快来瞧这对花盆!真是稀罕物。”
见着这对花盆,即便是见惯了好东西的江姑姑也微微有些愣神,随即不以为然地摇摇头,道:“这是前朝留下来的钧窑珍品,淑妃娘娘对小安大夫倒是真慷慨。”
既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不是真正喜欢的爱物,又因得来太过容易,当然就很慷慨。但黄家富贵多年,黄淑妃即使不喜欢这对花盆,也不会不懂这对花盆的价值,表现得如此大方,会不会是因为听说了她和黄昭的某些往事,所以另有所图?这个可能令得安怡十分不喜欢,她立即收了笑容,十分不安地道:“想必淑妃娘娘是弄错了?我未曾立下寸功,哪能得娘娘如此厚爱?我还是把这对花盆还回去吧。”
上头赏赐下来的东西哪有还回去的?非得不要那不是结仇吗?江姑姑不知道安怡是真的不懂还是故意表态撇清,便深深看了安怡一眼,道:“小安大夫尽心尽力伺奉太后娘娘便是大功,娘娘们赏你就是尽孝。太后娘娘知道了只有高兴的,你只管安心收下吧。”
安怡为难道:“那我是不是该去各宫给娘娘们谢恩呀?我规矩生疏,人也不大认得。姑姑帮我想想办法吧。”谢恩是次要的,最让人为难的就是这些娘娘们各自隐藏的心思。她清楚得很,除去黄淑妃这种可能别有用心的以外,其他妃子赏她也不单只是做给太后和皇帝看,更是因为她这手医药功夫。做人不能太贪心,她此次入宫已经得到想要的,最不愿的就是再横生枝节,所以怎么和这群闲得没事做的女人打好交道是最难的。
江姑姑倒也上道,抿唇笑道:“待我问问太后娘娘的意思。”不多时,回来道:“太后娘娘让我陪你去各宫谢恩。”也就是让她给安怡保驾护航,有太后这尊大佛镇着,哪个不长眼睛的敢给安怡找麻烦?
莫贵妃多年受宠,膝下育有一位公主和两位皇子,近年来又一直掌管宫务,乃是名符其实的副后,这段时间她自认为和安怡、太后这边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当然不会为难安怡,其余几个有头脸的宫妃也不至于为难安怡,都是褒奖几句就端茶送人。唯有梧桐宫的黄淑妃,不容拒绝地留下了安怡和江姑姑喝茶吃点心。
如果觉得医手遮香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意千重小说全集:医手遮香, 男颜之瘾, 卿卿, 花影重重, 斜阳外, 天衣多媚, 美人重欲, 剩女不淑, 良婿, 喜盈门, 国色芳华, 世婚, 九阙凤华, 司茶皇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