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闲听落花作品锦桐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墨九奶奶急忙松开钱老夫人,弯腰去扶朱大奶奶,钱老夫人身子晃了晃,墨九奶奶赶紧再去扶钱老夫人,手忙脚乱中,哭出了声,“小七,你就别闹了,你看看太婆都急成什么样儿了!”

宁远远远看到墨二爷奔进来,拉着周六就想走,可周六正看热闹看的兴奋无比,哪里拉得走,宁远只好往人群里挤了挤,专心看热闹。

墨二爷一步上前,先扶住钱老夫人,吩咐墨九奶奶,“这里有我,你赶紧和朱大奶奶过去看看。”

“唉!”看到墨二爷,墨九奶奶立刻有了主心骨,扶起朱大奶奶,也顾不上叫软轿了,连走带跑往墨六娘子院里过去。

“阿娘,别着急,没事,我去叫这个孽障下来。”墨二爷安慰钱老夫人,钱老夫人点了点头,“小七这回……唉,不是我不答应他,你先去叫他下来。”

墨二爷嗯了一声,往前一步,墨七下意识的扫了眼宁远,双手撑着井台,紧张的叫道:“你也别过来!再走一步,我就跳下去!”话没喊完,又扫了眼宁远。

宁远被他这两眼扫的,恨不能一脚把他踹到井里去。

墨二爷收回脚,顺着墨七的目光,看到了努力想隐在人群中的宁远,和看热闹看的手舞足蹈的周六。

墨二爷往后退了几步,从人群外绕到宁远身边,“还请宁七爷帮个忙,把小儿救回来。”

“这容易!”没等宁远说话,周六先接上了,“远哥一句话的事!对吧远哥?远哥的话,小七可不敢不听。”

周六一脸的得意洋洋与有荣焉,宁远牙都咬疼了,一脸干笑冲墨二爷拱手道:“今天这事,我说话也没用,要是我说了管用,那还不早说了?”

“你又没说,怎么知道管用不管用?你的话不可能不管用。”周六再次抢过话,神情严肃的捍卫他远哥的威严。

“二爷,小七今天闹的这一场,您是明白人,今天这事,求人不如求已,要不然,就算我凭着身手利落,能把小七从井台上拎回来,可难保没有下回,小七的脾气,您肯定最清楚,强扭的瓜不甜,一辈子的事,何必牛不喝水强按头呢。”

宁远没法再装傻装糊涂了,干脆把话挑明劝道。

墨二爷盯着宁远,脸色阴沉。

“二爷是过来人,还请三思。”宁远隐晦的点了句墨二爷当年无论如何要求娶陶氏女的那段往事。墨二爷眼皮微垂又抬起,盯着宁远,宁远坦诚的迎着他的目光。片刻,墨二爷垂下眼帘,转过身。

回到钱老夫人身边,墨二爷扶着钱老夫人走到人群外,低低道:“阿娘,算了吧。”

“小七他年纪小,不懂事,以后他就知道了……”钱老夫人老泪纵横,舍了这桩亲事,三姐儿那么好的姑娘,真象剜了她的心一样。

“算了吧。”沉默片刻,墨二爷又低低说了句,钱老夫人浑身无力,半晌,点了点头,“那是你的儿子,随你,随你!”钱老夫人用力推开墨二爷,踉跄两步,伸手扶住急奔过来的丫头,步履蹒跚的走了。

墨二爷垂着头站了片刻,转身回来几步,冲墨七冷声道:“亲事算了,就你这个样子,配不上明家姑娘,去,到祠堂跪着去!”

墨七一口气松下来,顿时浑身发软,双手撑着井台,想要站起来,胳膊一抖,人就往井里跌过去。

“小七!”墨二爷一声惨叫,直直的往前扑过去。

宁远脚尖一点,如离弦的箭一般,在墨七没入井口前,抓住他的发髻,将他从井里拎出来。

墨七已经吓傻了,宁远手一松,象一滩泥一样软在地上,趴在地上不停的咳嗽。墨二爷从地上爬起来,一把揪住墨七,瞪目呲牙,好半天才挤出话来:“去请太医!”

第六百四二章 出手要快

白老夫人进了吕府,将想请袁夫人作媒,替孙儿求娶明家三娘子的事说了,不等袁夫人答话,就接着笑道:“我这是伸手摘钱老夫人的心头肉,虽说招呼打过了,可做这个媒人,还是担着大干系的,这件事儿,你得请了你们家老爷子的示下,我先走了,等吕相回来,有了回话,你打发人跟我说一声就行。”

袁夫人急忙站起来,虚扶着白老夫人往外走,“老夫人是个爽快人,这事儿,还真是……”

“都是为了孩子,她是,我也是。”

“可不是,都是为了孩子。”简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的袁夫人,急忙顺话接了句,“明家三姐儿确实难得,我也喜欢得很……我就是看着那孩子好,不是看中了!”

白老夫人笑起来,“看中了又怎么样?一家有女百家求!”

“话是这么说……”袁夫人失笑,从前听说白老夫人不怎么讲理,她一直不相信……

“唉,就是话不能这么说,我这一大早,才东家赶到西家,到处求人托人,离了你这里,我还得去趟宝箓宫,找长公主说说这事。”

“影哥儿那么好的孩子,您就是辛苦点,也值得。”袁夫人不咸不淡的接着话,亲自将白老夫人扶上车,看着车出了门,呆站了好一会儿才转身回去。

炎哥儿的亲事,得赶紧定下来,省得象钱老夫人这样,最后关头,冒出个季家来。

墨家闹的这一场事,有周六全程围观,上午的事,还没到下午,该知道不该知道的,就全知道了,墨相倒是十分淡然,他家小七闹笑话儿也不是一回两回了,这回不过闹的大点。和明家这门亲事,他比钱老夫人看得开,儿孙自有儿孙福,费尽心机,多半适得其反。

中午,几位相公公务繁忙,都是家里送饭过来,吕相这里,自从吕炎进翰林院领了差使后,每天都是吕炎送过来,吕相吃了饭,捏了一小块茶饼,走到对面,找墨相喝饭后茶,说话来了。

墨相让进吕相,吕相挥手屏退长随,“不用侍候,我给你家墨相沏茶。”墨相示意长随退下,两个人动手,沏了茶,墨相端起杯子,看着酒红透亮、漂亮非常的茶汤,闻了闻,舒服的吁了口气,“这白茶得有三十年了吧?难得!”

“不止,这是我进京考春闱那年,家里送来的茶,一直放到现在,这两年才启了封。”吕相目光复杂的看着杯子里的茶汤,墨相惊讶的喔了一声,忙轻轻啜了一口,“好茶!怪不得你只拿了这一点。”墨相说着,上前将余下的一点茶饼拿过来,顺手放进背后的茶桶里。

“你们府上闹了那么场大事,你还有功夫抢我的茶叶。”吕相放下杯子笑道。

“哪有什么大事?小七胡闹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墨相看起来真没当回事,吕相心里更轻松了,“白老夫人看上明家姑娘了,托到我府上,想让炎哥儿他娘做这个大媒,这真是……唉,这事看你的意思。”

“又不是我家姑娘,这事得看明家的意思。”墨相已经知道白老夫人要求亲明三娘子的事了,“季疏影那孩子,从前我看着他过于牛心左性,失于偏执,这一年多看着,心性越来越好,很有几分季老丞相年青时候的样子了,真是季家之福,老丞相福德所致。”

“是,他这心性,从腊月前就不一样了。”吕相笑容温暖。

季疏影的心性,在去年腊月里周贵妃死前,就已经全然不同,这不是因为心结死了,而是他自己踩着心结走过去了,前者是运气,后者是成长。

“嗯,又一个为相之才。”墨相一脸享受的啜着茶汤,“你家炎哥儿,也不容小觑,跟你相比,眼看着也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炎哥儿跟我一样,圆润有余,魄力不足。要说起来,这一科,真取了不少英才,李信那孩子,我很看好。你我都老了,后继有人,才好颐养天年。”

墨相眉头微蹙,臣贤也要主明,至少不能太混帐……

“有长公主呢。”仿佛看穿了墨相的想法,吕相慢吞吞说了句,墨相嗯了一声,“长公主在,倒是晋王……不提这个,这茶真是不错,这么喝太可惜,最好搭一半十年陈白茶。”

“我府上二三十斤呢,回头送一个整饼给你。”吕相哈哈笑起来,放下杯子,站起来往外走。

袁夫人隔天一大早,就赶到明家做媒去了,明三娘子扒着屏风,看着她娘连一整句客气都没说完,就爽快的答应了,腿一软,一屁股坐在地上,两只手紧紧捂在嘴上,泪如雨下。

袁夫人扔下季疏影的八字,拿了明三娘子的八字直奔季府,明三娘子坐立不安,直等着她娘从大相国寺回来,合出来大吉大利,又得了袁夫人递过来的信儿,季家也合了个大吉大利出来,过了草贴子,明三娘子这才一颗心彻底放到肚子里,刚要吩咐备车去墨府,好好和墨六娘子说说心情,话没出口又咽回去了,钱老夫人病倒了,她这会儿去说这个……

可这份快要涨破的喜悦一个人捂着,实在难受,明三娘子正要往后园子里转几圈消散消散,小丫头进来通传,六娘子来了。

明三娘子急忙迎出去,“你怎么来了?老祖宗没事吧?还有七哥?”

“都没事,二叔请太医诊过了,给老祖宗开了张疏风解郁的方子,说吃也可不吃也可,给七哥开了张压惊的方子,七哥差点掉井里,吓着了。”墨六娘子想着她七哥,叹了口气。

“不是说老祖宗心口疼?”她和她阿娘从墨府出来的时候,钱老夫人正气的胸口疼。

“她经常跟七哥气的胸口疼,别担心,没事。”墨六娘子挽起明三娘子,关切道:“季家,来提亲没有?”

“嗯,”明三娘子两颊绯红,“已经换过草贴子了。”

“这么快!”墨六娘子一声惊叫,“真是太好了,恭喜姐姐,贺喜姐姐!真是太好了!”

第六百四三章 亲自出马

“我还嫌慢呢。”明三娘子嘀咕了一句,话没落音,双手捂着脸笑起来,“你别笑我没脸没皮,我真是……”

“阿弥陀佛,下了草贴子就是订下了,订者定也,这下可放心了,真是菩萨保佑!”墨六娘子双手合什,团团转圈感谢四方菩萨。

“我正要去找你呢,后来一想……只怕有一阵子不好去你们府上了。”两人进了屋,挤在一起坐下,明三娘子低低道,墨六娘子笑起来,“你想的真多,认真说起来,这事儿是我们家对不起你,七哥这一闹,你和你阿娘多没脸?二叔让我来跟你说一声,说他教子无方,对不住你,还说七哥配不上你,老祖宗年纪大了,请你多担待。”

墨六娘子说着,站起来冲明三娘子福了一福,明三娘子急忙站起来福回去,“怎么敢当?怎么当得起。”

“好了,我替二叔传过话了。”墨六娘子笑着拍了拍手,一脸轻松。

“我怎么敢当?这事……你又不是不知道。”明三娘子嗔怪,两个人重又坐下,嘀嘀咕咕说了半天话,明三娘子感慨的叹气,“……三姐儿,现在我才知道,要是遇到什么事,不管怎么样,都应该争一争,尽力的争,说不定就能争出来点什么,对了,你?”

明三娘子没说下去,墨六娘子却明白她说的是什么,脸上微红,“老祖宗说过一回,先定下七哥的亲事,再说我的,这会儿,也急不得。”

“怎么急不得,万一李家定下了呢?李传胪可不小了。要不,先想办法探个话?”明三娘子低低道,墨六娘子低着头,慢慢揪着帕子,好一会儿才低低道:“还是,等一等吧,谁知道人家是什么意思,要是象七哥这样,流水无情,那我……”

“也是。”明三娘子沉吟片刻,“这一阵子花会文会多,咱们想办法找个机会……偶遇什么的,见了面就知道了。”

“嗯。”墨六娘子有几分忧虑的点了点头,不知道太婆替自己看中了哪家没有,要是有看中的人家,肯定不是李家……七哥有个七哥能求一求,自己求谁?自己家七哥可不中用!

……

傍晚,解尚书悠悠闲闲晃进翰林院,先到孙翰林屋里喝了杯茶,和孙翰林出来,在古树参天的翰林院子里兜了一圈,找上了李信。

那天,马夫人专程跑了一趟解府,托付探话李家的事时,解二娘子就躲在屏风后从头听到尾,听到一半就动了心思。

马夫人走后,解二娘子从屏风后出来,坐到太婆孙夫人旁边,笑意融融,“倒是让她提醒了,太婆不是正发愁三妹妹的亲事,现成的一门好亲。”

“李家?”孙夫人立刻明白了孙女儿的意思,解二娘子点头,“三妹妹性子太懦,脾气太好,要是嫁到妯娌多,或是婆婆厉害,或是小姑难缠,哪怕只有一样,三妹妹都对付不下来,李家正好,门第儿低,李传胪是有出息的继子,张太太是个聪明人,肯定不敢难为这样的继子媳妇,一个小姑子,也是聪明人,再说,她才多大,肯定要再嫁,这样的人家,再合适不过。”

“还真是。”孙夫人一想也是,“赵家?”

“太婆可真实诚,难道她先想到了,就不许别人想了?这事太婆不好出面,要不,让翁翁出面提亲,回头太婆就跟马夫人说,你不知道翁翁已经提过亲了,这事也就过去了。”

“都是为了三姐儿。”孙夫人犹豫了片刻,点了头,“你的亲事我倒不愁,三姐儿的亲事……太好的,她攀不上,稍差一点,又怕人家说咱们苛刻亲戚,你说的对,李家这门亲,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我跟你翁翁说,让他给李家提一提,看看李家的意思。”

“必定是一提就成的,对了,太婆别跟翁翁说马夫人托付不托付这事了,翁翁脾气梗,万一这个那个,不犯着,再说又不是什么大事。”解二娘子提醒道,孙夫人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孙夫人和解尚书一说解三娘子和李信这门亲事,解尚书立刻满口答应,他对李信印象极好,三姐儿嫁给他,他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隔天,他就奔到翰林院,来给解三娘子提亲了。

李家的长辈只有张太太一个,解尚书要提亲,只能找李信本人当面提了。

解尚书、孙翰林,李信三人走了大半圈,解尚书将李信的身世细细问了一遍,笑呵呵开了口:“……大郎这亲事既然还没定,我给大郎保个媒,怎么样?”

李信一愣,解尚书接着笑道:“就是我那个孙女儿,行三,虽说不是我嫡亲的孙女儿,可自小在我府里长大,我看她,跟我那个嫡亲的孙女儿没什么分别,三姐儿识书达礼,性子柔和,长大这么,就没见她跟谁红过脸,长相也不错,大郎觉得怎么样?”

“尚书厚爱。”李信忙长揖致谢,“学生感激不尽,只是,学生的亲事,全凭母亲作主,尚书所提之事,学生回去就禀报母亲,请母亲定夺,若母亲不喜,还请尚书多多见谅,若母亲觉得好,近日就托人上门求亲。”

“李翰林是个爽快人!”孙翰林夸奖道:“你母亲必定满意,我看,我就等着喝这杯喜酒了。”

“这孩子就是懂事!”李信的答复在解尚书预料内,他要是一口答应下来,他还不肯了呢,连母亲都不放在眼里的人,谁还在他眼里?

解尚书心情愉快的又转了几圈,这才告辞回去,送走解尚书回来,孙翰林冲李信拱手恭喜道:“能结亲尚书府,李翰林真是好福气,解尚书一辈子助人无数,不知道积下了多少功德,真是难得,实在难得。”

李信连连长揖,连声谢了孙翰林的好意,告退回到自己屋里,重新提起笔,对着雪白的宣纸,却心乱如麻,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

第六百四四章 一齐下手

李信在大门口下了马,几步上了台阶,转过影壁,顿住脚步,深吸了几口气,才接着往里进去。

郑嬷嬷常说,有一想二,有二想三,人都是这样,没有知足的时候,他现在就是这样,从进京城到现在,于他,说是一天登了天也不算太过,他登上来,眼往上看,就生了妄心。

这是妄心,从头一眼他就知道。

李信低头看着绣着暗纹的靛青鞋头,踩出一步,心里就安静一点,一路踩进张太太的正院,一颗心,已经安静的如同托在手心里的一碗水。

李桐正在上房和张太太说着闲话,见李信回来,李桐忙站起来见礼,张太太让人端了汤水点心进来,看着李信喝了半碗汤,吃了几口点心,才打量着他问道:“出什么事了?看你脸色有点沉。”

“是有点事。”李信欠了欠身,将解尚书提的亲事说了一遍,“……这事全凭母亲安排。”

张太太看向李桐,她见过一两回解三娘子,看起来是个很柔顺沉默的女孩子,可人到底怎么样,她就不知道了。

李桐却直直的盯着李信。从前那一回,她和这位大哥往来不多,解三娘子沉默寡言,她和她不光不亲近,而是极少往来,可至少外面看起来,大哥和她,儿女双全,举案齐眉,从没听说什么不好。

“三娘子有什么不妥?”见李桐怔怔的看着李信不说话,张太太忍不住问道,李桐噢了一声,“没有,大哥见过解家三娘子吗?”

李信摇头,“母亲和妹妹觉得好,那就必定错不了,我就是见了,也看不出什么。”

“桐姐儿的意思呢?”张太太也拿不定主意,这个儿媳妇,照她的想法,先要聪慧,分得清好歹,其次人品要好,可这位三娘子,除了柔顺,别的,她一样也没看出来。

“大哥这么说不对,媳妇儿是大哥的媳妇儿,阿娘也罢,我也好,可不跟她一起过一辈子,头一条,先得大哥看中了才行。”李桐先看着李信道。

李信眉头微蹙又松开,“我觉得都好,人品脾气这些,我又看不出来,这事还得母亲和妹妹作主。”

李桐一想也是,转头看向张太太,“这位三娘子话极少,我也没怎么留意她。”

“是咱们没想到,如今解尚书亲自跟信哥儿提了这事,人家又是女家,行还是不行,咱们得赶紧给人家一个回话,这位三娘子……”张太太揉着太阳穴,十分头痛。“你先回去歇着,我这就让人去打听打听这位三娘子,明天……只怕来不及,就后天吧,后天再给解家答话。”

“好。”李信站起来,告退回去,也没吃饭,一个人对着月光喝了半斤多酒,沉沉睡下了。

孙翰林回到府里,和夫人明氏说了解尚书向李信提亲的事,明夫人一个愣神,“解尚书?提的是他们家三娘子?这可真是……”

“怎么了?”孙翰林惊讶问道。

  如果觉得锦桐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闲听落花小说全集锦桐花开春暖盛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