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闲听落花作品锦桐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李桐懒得再和他多说,“姜世子要是没什么事,请回吧,腊月里我们商户人家要查一年的帐,忙的抬不起头,我还有一堆的帐要看呢。”

“我问你,你从哪儿找来的曲氏?”姜焕璋仿佛没听到李桐的话,紧追问道。

“曲氏的来历,你应该回去,亲自问曲氏,曲氏倒是到我这儿来过一趟,许我百年后可以挂进你们姜家祠堂,以此来换我阿娘给你们姜家添置的那些庄子铺子,我没答应,姜家清高盖世,最看不进眼里的,就是这些阿堵物。姜世子还是别想那么多,曲氏的来历,曲家和姜家的婚约,你还是回去好好问问令尊吧。”

李桐对姜焕璋,连厌烦都懒得厌烦了。他对她永远是这样一幅咄咄逼人的态度,哪怕现在已经天翻地覆,不再是从前了,他竟然还是这么执拗的以为,他还可以对她咄咄逼之,象从前几十年那样。

“你不敢和我直面实说,你只敢这样跟我绕圈子吗?”姜焕璋两只手下意识的攥成拳头,直直盯着李桐,愤慨无比,几十年里,他早已养成了根深蒂固,他自己已经意识不到的可怕错觉:她心虚,她理亏,她怕他,他可以对她为所欲为,他就是她头上的天,唯一的一块天!

“姜世子,你我已经没有了夫妻名份,现在见你一面,不过是因为你我夫妻一场,这一面算是了了最后的情面。男女授受不亲,姜世子请回吧。”李桐抬脚往外走,姜焕璋一脚踏出,拦在李桐面前。

李桐和他只有一步,仰起头,直视着他,目光森寒,“姜世子,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今日之你也非昨日之你,我清清醒醒活在当下,姜世子却混沌无知不辨今日昨日,只这一样,你差我何止千里万里!”

李桐说完,伸手推开姜焕璋,出了暖阁,径直走了。

姜焕璋被李桐推的踉跄几步,心里好象有什么东西,也被这一推,推的无声无息的碎成粉末。姜焕璋靠在南窗上,从里到外空成一片,浑身麻木,象只木偶。

李桐回到藤花院,叫了万嬷嬷进来,将福安长公主进宫的事说了,吩咐她立刻进城,到撷绣坊看看,问问那里有什么信儿没有。

福安长公主的事,万嬷嬷并不知道,听说福安长公主一大早被召进了宫,想不出有什么不妥,可看到李桐的神情和平时大不一样,也担心起来,急急忙忙要了车就往城里赶。

李桐披了斗蓬出来,在廊下一圈一圈的转,越转心越乱,越想越担心,干脆吩咐站在旁边一脸担忧看着她的水莲,立刻收拾东西,叫人备车,她要进城,也许要住几天。

水莲急忙把清菊等人都叫进来收拾东西,李桐出来,往正院去和张太太说进城的事。

张太太听李桐说了福安长公主昨天被逼挑人,今天一大早就被召进宫的事,连声叹气,“你赶紧去吧,多带些人,说不定用得上。唉,今天这进宫跟昨天的挑人,这是一件事。真是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她这难处,比你从前的难处还难。”

李桐辞了张太太出来,帘子还没放下,张太太在李桐背后又问道:“要不我跟你一起进城?说不定帮得上。”

“不用了,大哥在城里呢。”李桐回头,“咱们一起进城,就怕动静太大,反倒不好,反正离得近,要是用得着阿娘,我再打发人回来。”

“也好,那你去吧,对了,让二爷跟你一起去。”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李桐应了,从正院出来,直奔过去寻文二爷,文二爷听她说完,先问了句,“姜焕璋来找你说什么了?”

“问我曲氏是不是我布的局,还有就是问他哪儿对不起我。”李桐答的极其简短。

“嗯,头一句还算明白,第二句糊涂的厉害。”文二爷看样子并不怎么着急,还有心情点评两句。“别急,长公主没事,至少现在没事。”

李桐下意识的舒了口气,她对文二爷的信任,深入在骨子里了。

文二爷听到她舒气,眼时闪过丝丝温暖,捻着几根胡子笑起来,“姑娘这是关心则乱,长公主可不是一般人,别的不敢说,至少太医院、僧录司这两个地方,都握在她手心里,一握几十年,这可不容易,我觉得,宫里她必定也了如指掌,你不用担心她现在,就算有事,那也是以后。”

“我太心急了。”李桐一听就明白,不禁有几分赧然。

“关心则乱,人之常情。你先安安心,你别急,我先走,你在我后面,姜焕璋刚走,你要是赶得急了,赶上了他,那可不大好。”文二爷一脸笑。

“我听二爷的。”李桐心里确实安定了不少,稍稍曲膝应了。

文二爷看着她出了院门,吩咐吕福和两个小厮收拾几样东西,备马,他要进城住几天。

李桐拖了点时辰,路上不急不慢,进了城,已经是午时前后,水莲问是回家吃饭,还是去别的什么地方,李桐透过纱窗看着熙熙攘攘,已经有了浓浓年味儿的街道两边,心里微微一动,“咱们去大相国寺吃素斋,你和绿梅跟我去就行,让清菊她们直接回家。”

水莲传了话,大乔赶着车,转个弯,顺着人流慢慢往大相国寺去,其余几辆车,则直接往李宅回去。

今天初二,大相国寺里的人并不多,跟出门的嬷嬷往专供香客吃斋饭的斋堂订素斋,水莲和绿梅跟着李桐,进了山门,一路往里随喜。

刚进大雄宝殿,无智从佛像后出来,一眼看到李桐,急忙上前见礼,“李姑娘,可有一阵子没见到您了。小僧就说,今天早上起来,怎么灯花结了又结,原来是李姑娘来了。”

第三百九四章 一根空签

李桐的外婆和阿娘是各大寺庙的大金主,大相国寺是城里香火最旺的寺院,李家家家都施舍许多银钱。

李桐成亲前,陪外婆,以及阿娘,不知道来过多少回,现在这寺里,还点着外婆和阿娘给她点的长明灯。

“法师安好。”李桐曲膝见礼,看着无智,心里涌起股说不出的感觉,她已经忘了他年青时做知客僧的样子了,就是现在看着他,她心目中,他还是那幅斜披着大红袈裟,带着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不管见了谁,都微微欠着身谦和无比的样子。

“李姑娘印堂发亮,气色好得很,真是让人高兴,小僧也有好一阵子没见着太太了,太太可安好?”无智打量着李桐,话里有话,脸上的喜悦和关切一看就是发自内心。

李桐不由笑起来,“阿娘很好,在家忙着对年帐,没空出来。”

“那就好那就好!”无智舒了口气,“从老太太,到太太,再到姑娘,都是天生的福慧俱全,若论做善事,小僧真没见过比李家再诚心的人家了,姑娘往后必定大吉大利,福寿双全。”

“多谢您吉言。”李桐诚心谢了句。

“姑娘吃了午饭没有?要是没有,小僧去给姑娘安排素斋?”

“不敢劳法师大驾,已经让人去安排了,早就念着想吃大相国寺的素斋,我到观音殿前抽根签就过去。”李桐谢了无智。

无智听说李桐要抽签,忙笑道:“姑娘要抽签不如去地藏殿,前儿师父卜了一卦,说地藏菩萨那儿这个月最灵验。”

大相国寺有一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紫檀木大签桶,算得上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之一,是著名的灵签桶。

不过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上上一代大和尚让人仿着那只紫檀木大签桶,做了四五个一模一样的签桶和签,放在各大殿内,至于那个真品灵签桶,每个月都会由大和尚亲自卜一卦,然后亲自挪地方。这个月在观音殿,下个月可能就放到伽蓝菩萨面前了,挪到哪儿一向是个秘密,不过这个秘密经常被无智透露给大相国寺的大金主们,毕竟,花了钱,总得有点不同于普通人的待遇么。

李桐笑起来,忙曲膝谢了无智,从大殿出来,往大殿旁边的地藏殿过去。

李桐跪在地藏菩萨面前,虔诚的上香磕头,祈告了半天,求菩萨保佑福安长公主,能顺心如意,能逃过这一场难,也能逃过几年后的生死大劫,从此海阔天空。

祈告结束,李桐站起来,掂着脚尖,从放的高高的签桶里,拿了根签出来。

签这一面上空无一字,李桐急忙翻过来,还是空无一字,李桐愕然看着手里的空签,这算废签吗?这签筒里怎么会有废签?菩萨面前,也有人敢恶作剧?

李桐正想不明白,大相国寺主持青空大和尚从殿门进来,“李姑娘抽到什么签了?”

李桐急忙回身见礼,将签递给青空大和尚,“大和尚看这签,古怪的很,是不是……”

“是这支。”青空大和尚接过,好象十分感慨,“这支签已经有几十年没出过签桶了。”

李桐惊讶的睁大了双眼,原来这支空签竟然真是签桶里原本就有的,前后几十年,她头一次知道这签桶里还有支空签。

“都说这签桶里有二百支签,其实是二百零一支,那零一支,就是这根,别的签桶里,都是二百根。”

青空的声音清越温和,“这签无解,姑娘求问的事,也许是因果变化过于纠缠复杂,也许是菩萨不宜指点,也许是因为跳出了三界五行,也许,谁都不知道为什么,无法预料。”

李桐直直的看着青空大和尚,喉咙发干,“大和尚,都说您修为高深,您是不是看出什么了?您知道……知道些什么?”

“菩萨都不知道的事,我哪能知道?”青空大和尚的笑容更加温和,“别怕,不能算好,可也不是坏事,既然无法预料,那就事在人为,姑娘有福有慧,只要尽力而为,天必助之。”

“多谢大和尚。”李桐强压住心底的震惊惶惑,曲膝谢了青空大和尚,倒退几步,急急的出了地藏殿。

青空大和尚看着李桐的背影,再低头看着手里的空签,眉头紧拧,早上他卜的那一卦极其怪异,看样子是应在这根签上。可是,这根签怎么会被擎出来了呢?

青空大和尚看着签桶,拿着签转身就走,走了几步,顿步回头,看着那只黑沉沉的签桶,犹豫了片刻,转身再走,出了大殿,冷风吹过,青空大和尚手里捏着签,站在冷风中,好半天,突然转身回去,将那根空签放回到签桶中。

这也是天道,他不该伸手。

大相国寺前院斋堂的小间里,李桐坐在上首,水莲和绿梅陪坐下首,吃了顿丰盛美味的素斋,刚撤下素斋上了茶,无智在门外语声带笑客气问道:“李姑娘可在?”

“法师请进。”李桐站起来,绿梅急忙上前打起帘子,无智进来,双手合什,和三人一一见了礼,“素斋可还合李姑娘的口味?要是哪儿不好,李姑娘只管说,能得李姑娘指点,这是厨下几位师兄的福报。”

“有一阵子没来,几位法师做的素斋更加精进了,实在挑不出毛病。”李桐回了句奉承。

无智一边笑一边谢,“哪有那么好?这是李姑娘抬举,小僧替几位师兄谢过李姑娘。”

李桐和无智来来回回客气了几句,无智笑着切入正题,“听府上嬷嬷说,李姑娘和太太,还有大爷,今年要在城外庄子里过年了,不知道府上今年的祈福法会,是放到城外,还是还在咱们这里?姑娘也知道,年里年外法事多,姑娘府上的法事又是咱们寺里最要紧的法事,不知道姑娘和太太定下来没有,小僧和师兄们都想早做准备,能替姑娘和太太祈福,小僧和诸师兄,连师父在内,都荣幸的很。”

第三百九五章 世俗与不俗

“不管在不在城外做,大相国寺的法会,都是必定要做的。阿娘昨天还说,今明两天,就要打发人过来跟法师说这件事,今年还是要烦劳法师,和诸位师父。”

李桐明白无智的意思,微微曲膝致了谢意。看着无智,转起了心思,她记得非常清楚,这位无智大和尚,是这京城真正的百事通,哪家有哪些内幕,哪些心病,哪些心结,他知道的一清二楚,他的嘴不算太紧,从前宁海跟他关系极好,从他这里打听到不知道多少有用的内幕、心病和心结,也许,这一回,还能用一用……

李桐一念到至此,脸上的笑意更浓:“除了往年的惯例,今年因为大哥归家,阿娘说了,还要多添几笔银子,回头我让大哥身边的管事儿,叫宁海的,让他来找你商量这些事,还望法师多多指点他。”

无智一听就明白了,李家今年不但不会减少施舍的银子数,看样子还要增加不少,顿时喜形于色,连声答应,又陪着说了一会儿吉利话,才恭敬的告退出去。

李桐带着水莲、绿菊,出了大相国寺,吩咐一个跟出门的婆子去寻李信,让宁海来见她,有事要吩咐。

……

文二爷进了京城,先往六部衙门,在六部衙门口兜了一圈,又到宣德门外看了一会儿,再奔一夜热闹,刚刚有几分安静的几家瓦子,最后又往金明池看了一圈,再到清风楼,不进雅间,坐在大堂,慢慢悠悠吃了顿饭,和几个帮闲东扯西聊了大半天,出来又去了趟迎祥池看放生,几乎兜了大半个城,才不紧不慢的往李宅回去,正巧,李信也在家,正在后湖边上的暖阁里,对着湖光水色拧眉攒额的写文章。

文二爷进来,伸头过来,看李信笔下写了一半的文章,李信这才看到文二爷,“是二爷,咦,二爷怎么来了?”

“大姑娘也来了,在大相国寺随喜呢。”文二爷兜了一大圈,累了,一屁股坐下,小厮清平急忙沏了杯茶给他。

“我知道,桐姐儿刚才打发人把宁海叫过去了,说是年底施灯油做善事的事,二爷进城有事?”李信将笔放到笔海里洗了,今天这文思凝塞,不写了,二爷和桐姐儿一起进城,肯定有事儿。

“出什么事了?”李信看着文二爷喝了茶,又问了句。

文二爷将昨天随国公府赵老夫人往宝林庵扔下一堆禀贴,以及福安长公主今天一大早就被召进宫的事说了,“……就为了这事儿,姑娘不放心。”

“不放心什么?周家要对长公主不利?”李信能想出来的也就是这个,可这个,不大可能吧?也犯不着。

“那倒不是,姑娘是担心贵妃和皇上逼长公主现挑一户人家让她出嫁。”

李信愣了,想的拧起了眉,也没想出这中间有什么凶险,嫁人,不是坏事。

“这里头的什么玄机?请二爷指点。”李信想不出,拱手请教。

“没什么玄机,长公主不想嫁人,更不想被人逼着嫁人。”文二爷看着一脸困惑的李信。

“长公主一个姑娘家,照理说,她的事咱们不该议论,可她这个不嫁人,总有个原因吧?桐姐儿知道?”李信坐到文二爷旁边。

“这件事,要是搁从前,我跟你一样,说到长公主不肯嫁人,就会想她为什么不嫁人?是怕被人拿捏,还是这桩那桩亲事里有什么阴谋?或者是不是因为她恼周家插手,或者是,她对皇上不满,能想的原因多的很。”

“难道不是这样?”李信摊手,“要是没有原因,好好儿的,为什么不嫁人?姑娘家哪有不嫁人的?”

“嗯,你说的是,可我这会儿能体谅几分长公主的心意了,她不嫁人,也许就是因为不想嫁人,什么原因也没有,就是不想嫁。”文二爷象在绕口令,李信失笑,“只听说过女儿家思春盼嫁的,哪有……还请二爷指点。”

李信话没说完,就略有所悟,冲文二爷拱手请教。

“这话怎么说呢。”文二爷捋着那几根胡须,“比如我,我就不想成家。”

“二爷不想成家,是因为文家几代人的惨剧吧?二爷自己说过,你议过亲,那姑娘还是你自己看中的。”李信毫不客气的揭出文二爷不成家的实情,文二爷面不改色,“那不说我,大厨房的小悠姑娘,大爷认识不?”

李信急忙点头,他对小悠印象挺深,厨艺好,脾气大,顶过他好几回。

“小悠姑娘什么事儿没有,她就不愿意嫁人,小悠姑娘说……”

“二爷,”李信慢吞吞打断了文二爷的话,“小悠姑娘和她阿娘的事,您跟我说过,她不嫁人,是因为夫家不仁不义伤了心,不是什么事儿没有。”

文二爷斜着李信,站起来,自己倒了杯茶,喝了半杯,才又开口,“我这事儿不说,小悠那事,可是早就过去了,算了算了,不说小悠,姑娘身边的绿菊,有一回说过……”

“嫁人有什么好处那番话?二爷酒后跟我感慨了半夜,我都记着呢。”李信忍不住笑起来,文二爷也失笑,“我这话太多了。让我想想,怎么跟你说。”

文二爷仰着头,想了一会儿,手掌轻轻的在长案上拍了下,“有了,僻如隐士,有经天纬地之才,偏偏不愿意做官,更不觉得荣华富贵、一呼百应、权势滔滔有什么好,只愿意布衣麻鞋,粗茶淡饭,幕天席地,悠游于山水间,这样的隐士,大爷觉得不近人情,无法理解吗?”

李信皱头微蹙,“长公主是想做这样的隐士?”

“差不多,有人要富贵荣华,有人要建功立业,有人要留芳千古,也有人就想无拘无束悠游于天地间,男人这样,女人也这样,虽说天底下几乎所有的女人都盼着嫁个良人,相夫教子,其乐融融,可这中间,总还是有些不同于寻常人的女人,比如长公主。”

第三百九六章 知客僧无智

提到长公主,文二爷一脸敬仰,“长公主本来就不是寻常女人,生时不寻常,长时更不寻常,被皇上亲手带大的孩子,古往今来,你听说过几个?”

“确实不寻常,只是……”李信只是了之后,没再往下说,只示意文二爷接着说。

“长公主文韬武略,比世间绝大多数男人都强太多,比你我都强,但凡聪明太过的人,大多会看的太穿太破,最容入魔……佛道,长公主大约就是这样,天底下的事,大约也没几件她没看穿看破的了,妥良人生育儿女,夫唱妇随,恩爱和美这些,在她眼里,大约就跟荣华富贵一样,是过眼云烟,根本不屑一看,人各有志,长公主的志,大约就是象那些隐士,独行天地间,听花开,看风起。”

李信沉默良久,“二爷这么说,我大概懂了,只是……”李信顿了顿,象是在想怎么说,“人生于世,哪有能随心所欲的?长公主深受先皇宠爱,连皇上即位,从朝廷到民间,都知道就是因为皇上是长公主同母兄长,为了长公主,先皇才传位给他,就为了让长公主这一生过的幸福美满。

象二爷说的,长公主觉得不嫁人,在宝林庵那样的地方,喝茶看花,听经读书,是她所愿,可世人怎么看?有几个能象二爷这样,看得懂长公主的自在逍遥?长公主这样,这天下几乎所有的人,也就象我这样,觉得她不嫁人必定有原因,必定是皇上苛待了她,必定是有人算计了她,皇上岂不成了不孝不悌,忘恩负义之人?”

文二爷沉默,李信也不说话了,好半晌,李信长长叹了口气,“这是个两难的局,要象二爷说的这样,逼长公主嫁人,那太委屈她了,可要是顺着长公主的心意,天下人又怎么看皇上?长公主不嫁,皇上就得担上骂名。”

文二爷唉了一声,李信也唉了一声,两人相对唉了好几声,李信两根眉毛抬起又落下,慢吞吞道:“这事儿吧,于情于理,皇上这个兄长都该担下这个无过之过,一来他是长兄,二来,反正,百年之后,他那篇本纪,失德之处写上三五百字,也轮不到长公主这件事。”

  如果觉得锦桐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闲听落花小说全集锦桐花开春暖盛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