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闲听落花作品锦桐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大皇子猛的抬头看着皇上,脸色煞白,没等他说话,皇上点着他吩咐,“给朕在这儿跪着,跪到你阿娘消气了为止!”

大皇子扑通一声,直挺挺跪在正殿门口,耳边嗡嗡作响,一遍比一遍更加响亮的回荡着皇上的话:不仁不孝不忠,朕百年后,能放心把你阿娘、把你弟弟,把这家国基业放到你手里?朕岂敢?

不仁不孝不忠,朕百年后,能放心把你阿娘、把你弟弟,把这家国基业放到你手里?朕岂敢?

不仁不孝不忠,朕百年后,能放心把你阿娘、把你弟弟,把这家国基业放到你手里?朕岂敢?

……

这几句话在他耳边一遍又一遍的响,响到如炸雷一般,让他无法思想,心神也被这几句话轰得四下飞散,朕岂敢?岂敢……

大皇子不知道自己跪了多长时间,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跪下的,直到他被人架起来,架进温暖如春的正殿内,对着流着眼泪、心疼无比看着他的周贵妃,和一脸烦恼无奈中透着心疼的皇上,心神才一点一点聚拢回来。

大皇子直直的盯着周贵妃,从周贵妃移向皇上,这是他的阿爹,和阿娘,他们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对他?

“你看看你,把孩子吓坏了。”周贵妃看着呆呆木木的大皇子,心里疼的刀割一般,皇上看着脸色青灰,神情呆木的大皇子,心疼中夹杂着懊悔,他刚才的话说的太重了,这两个孩子其实心地都很纯良,胆子又小……

“好了,朕说你几句,看看你,就这个样子了?身为朕的长子,怎么胆子这么小?”皇上语气一下子就柔缓了。

“是阿爹……”大皇子心神重新聚拢回归,渐渐恢复了活气,“阿爹的训斥……”

“你阿爹说什么都是为了你好,你阿爹也是气着了,气头上的话,你改了就好了。你看这孩子,”周贵妃转头看着皇上说话,“打小儿胆子就小,长大了还是这样,就这样的胆子,他能做什么坏事?还有四哥儿,都是好孩子,从前在宫里时多好,自打搬出去……外面净是挑唆着大哥儿四哥儿不学好的小人,要是让我抓住,非狠狠打死几个不可!”

周贵妃习惯性将两个儿子所有的不好,都归结于有人调唆。

“朕知道,不过,孩子大了,成家开府,就得搬到宫外,这是祖宗规矩。”皇上安慰了周贵妃一句,转向大皇子,神情微微有些严肃,“你听着,你如今不小了,开府建衙,娶妻生子,是大人了,不能再象小时候那样胡闹,四哥儿也是,朕和你阿娘一天比一天老,还能看你们几年?往后就是你们兄弟两个相互帮衬,上阵父子兵,打架亲兄弟,往后你能靠的,也就是四哥儿了。”

大皇子垂下头,打架亲兄弟,确实,是亲兄弟,才要打的不是他死就是自己死。

“……小时候,朕觉得你性子刚毅,往后你弟弟得靠你照顾,这两年看你,怎么越来越往偏路上走?就说今天这事,你竟然一心要置你弟弟于死地,大哥儿啊,你这样,朕怎么放心把四哥儿托付给你?四哥儿这上头就比你强,你们兄弟两个,都得好好儿的,要不然,你娘还活不活了?”

皇上那句四哥儿比你强,听的大皇子的心象被人狠揪了一把,惊恐疼痛的透不过气。

“……朕告诉你,朕百年之后,你阿娘,你,四哥儿,都得好好儿的,大哥儿啊,你要好好想一想,多看看四哥儿的长处,看到了,能学可学的,要学一学……”

皇上苦口婆心长篇大论的教导,大皇子只听进去了他想听的,比如:四哥儿比他强,四哥儿的长处,他得学……

“……行了,你回去吧,好好歇一歇。”皇上说的口干,连喝了两杯茶,挥手示意大皇子,周贵妃心疼的看着脸色一直青灰的大皇子,“你看看大哥儿这脸色,这是冻狠了,来人,抬顶暖轿来,把大哥儿抬回去,再传话太医院,去一趟大爷府上,好好诊一诊脉,还有,再跟霍氏说一声,大爷受了寒,让她用心侍候,要是大哥儿有一丝不好,我绝不饶她!”

殿内的女使和殿外的内侍一迭连声的答应,抬了暖轿,扶出大皇子,将他一路抬回大皇子府。

大皇子浑身僵直的端坐在暖轿内,从头到脚麻木而又酸软,阿爹的话意,他都听出来了,阿爹觉得老四比他强,阿爹这是在暗示他,他要传位给老四了?要立老四做太子了吗?阿爹已经拿定主意了?他总算拿定主意了?

阿爹的话,他都听明白了,阿爹是觉得他百年之后,要是自己即了位,就得置老四于死地,就得对阿娘不孝,要是老四即位……他以为老四即了位就能饶过自己?就能对阿娘尽孝?哈!大皇子简直想笑,老四要是即位,不用即位,就是立了太子,头一件事,他就是要杀了自己,阿爹怎么会相信他,不相信自己呢?

是阿娘!

蒋先生说过,他和老四谁孝顺,阿爹听阿娘的,阿爹说了,谁孝顺,他就让谁承大位……

阿娘一向偏疼老四,他没想到她的偏心竟然偏成了这样,偏到了她要置他于死地!

大皇子一时清醒无比,一时又混乱如麻,这一路上,一会儿清醒一会儿混乱,最后,纷乱的思绪汇成一点,是阿娘,都是阿娘……要害了他!

第三百七八章 钦差回来了

姜焕璋从江南启程,走到一半,就收到官驿递来的弹劾折子,弹劾绥宁伯府停妻再娶,悔婚无耻,这些弹劾折子看的他目瞪口呆,要不是折子里隔几行就出现父亲姜华远的名字,以及,他的名字也时不常出现,他甚至认为是官驿送错人了。

他什么时候定过亲?哪有什么曲家?可是,阿爹竟然认下了这桩荒唐无比的事……

姜焕璋又气又急,一夜之间就急出满嘴水泡,隔没几天,官驿又送来几大包弹劾折子,这回弹劾绥宁伯府悔婚曲家,骗婚李家,散布谣言污蔑反咬,既无耻又无行。

姜焕璋差点气晕过去,他府里,阿爹是什么样人,阿娘是什么样人,两个妹妹又如何,他一清二楚,家里哪有能做出这种事的人?府里那些人,哪有有这样的心计?

顾氏?姜焕璋一个念头冒出来,立刻就否了,不是顾氏,顾氏也没这样的个心计,她做不出这样的事。

那是谁?

姜焕璋坐在冷风扑面的船头,一遍又一遍的想。

没有别人了,只能是李氏,这些折子,这个曲家,所有这些事,都是李氏的诡计,只有她,才有这个心计,有这份手段,也有这样的狠毒。

她是要离开姜家么?

姜焕璋的不敢和不愿相信,没两天就来了实证,礼部的判书被官驿送到,薄薄一张判书,姜焕璋看了一遍又一遍,不管看多少遍,他都不敢相信,姜家最大的依恃,世袭爵位,最重要的世袭两个字,没有了!

姜焕璋拿着那份判书,在船舱里从午后坐到傍晚,又从傍晚坐到天明,坐成了一尊木偶。

世袭绥宁伯,成了绥宁伯,在他之后,姜家就归于庶民;姜李氏,成了李氏,从此和姜家再无瓜葛,绥宁伯府里,多出了一位姜曲氏,多了一个他从来没听说过的人。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姜焕璋脸上,姜焕璋慢慢举起手,挡在脸上,麻木僵直的身体和意识,被这缕阳光唤醒,姜焕璋慢慢挪下榻,出了船舱,迎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凌厉起来的河风,看着两岸枯败的冬景,满腹凄惶,不知不觉,冬天了。

他回来快一年了。

上一世这个时候,是什么情形?姜焕璋靠着桅杆,吃力的回想着过去。

他想起来了,上一回这个时候,他和晋王刚刚常来常往没多久,杨舅爷成亲,李氏给那位伍夫人添了足足六抬嫁妆的妆,那六抬嫁妆全部被伍家放在了最前面,很多年之后,伍夫人还常常提起,说当年,全凭李夫人添的那六抬嫁妆,撑起了脸面……

现在呢,杨舅爷成亲了吗?

姜焕璋呆站了不知道多少时候,慢慢挪进船舱,铺纸研了墨,提起笔,却不知道如何落笔折辩,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的事,这些都是李氏的诡计,可是,他该怎样才能辩得出清白?

笔上的墨滴落在纸上,姜焕璋放下笔,将纸揉成团扔进炭盆,他不用写辩折,所有这些折子,只让他看,没让他辩,他就算写好了辩折,就算能递上去,等这份辩折走官驿递进京城时,他的人也到京城了,说不定还能早几天,要想快,只能自己遣人送回去,可是,他没有送信的马,和送信的人。

这一世,这是他头一趟出外办差,从京城到江南,一路上的风霜艰苦,他觉得这一趟下来,自己就老了十年,上一世……他从来没觉得那些回远离京城的办差,有什么不便,上一世,直到最后,他也没觉得上一世的好……

不过现在他觉出来了。

李氏肯定是和他一起回来的,就是她摔破了头隔天,他疏忽了,他当时就该觉出她的不对,她看他的眼神,过于深沉,过于狠厉。

他有点记起来了,她年青的时候,眼神很浅很清,他一眼就能看到底,她看着他的时候,他在她眼里只能看到他。

她的眼神变了,她病着不好,她把几个陪嫁都开脸给了他,她设计了顾氏,唆怂顾家父子闹出那些事,把姜家和顾家的脸面全丢到地上,任人踩踏,她借机回了娘家,现在,她又弄出个曲氏,抹掉了世袭绥宁伯的世袭,和姜李氏的姜字……

她就这么恨他?这么恨姜家?

他哪里对不起她了?姜家哪儿对不起她了?她一个商户女,娘家半分助力也没有,她还要怎么样?还要他怎么对她?还要姜家怎么对她?

姜焕璋胸口被无数的愤懑塞的密不透风,那些愤懑中夹杂着隐隐的、说不清为什么的恐惧,让姜焕璋浑身冰冷。

十几天后,风尘仆仆的姜焕璋总算回到京城,到吏部交割了差使,一路疾行回到绥宁伯府,站在绥宁伯府大门口,看着原本黑底金字的绥宁伯府四个金字匾额,换成了黑底蓝字的匾额。

也许是因为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不见了,他眼前的绥宁伯府,比他离开京城时又破败了不少,两扇黑漆铜钉大门和两边的粉白虎皮墙,是他成亲的时候刚刚修缮粉刷过的,可这会儿,那两扇大门上,油漆怎么已经斑驳脱落了?

大门紧闭,大门旁边的侧门,也关的紧紧的,仿佛这座绥宁伯府已经荒无人迹。

独山不知道绥宁伯府的变故,看着更改过的匾额,一脸惊恐,转身看着仰头呆呆看着绥宁伯府匾额发愣的姜焕璋,叫了几声,见姜焕璋毫无反应,犹豫了下,几步上了台阶,用力拍着两扇黑漆大门,高声叫道:“人呢?快开门!大爷回来了!”

大门内静寂无声,独山心里的恐惧更浓,三步并作两步冲下台阶,冲到侧门前,用力把门拍的啪啪乱响,叫门声里,带出了哭腔,“有人吗?快开门!大爷回来了!是大爷回来了!”

第三百七九章 梦里梦外

姜焕璋神情木然的进了侧门,再进了月亮门,走了几步,呆站在落满枯叶的青石路上,转着身,一寸一寸打量着四周。

他想起来了,上一回这个时候,绥宁伯的大兴土木刚刚告一段落,府里焕然一新,生机勃勃……

这个时候,李氏已经开始办年了,她说她头一回办年,怕办不好,所以要早点开始,省的晚了来不及描补,这个时候,进京报帐的掌柜们带来的年货,从大门影壁后一直堆到二门里,堆到他站的地方还往里很远,家里新添了很多婆子、丫头、小丫头,一个个穿着新衣,笑容满面,忙的脚底生风……

上一世的情形如同画卷,随着姜焕璋的目光,在枯死的花草上,在油漆斑驳的亭子上,在四处透风寒酸可怜的暖阁上,一点点铺开,一直铺到月亮门外那座默然伫立的影壁上。

画卷上繁华热闹的从前,从影壁上渐淡渐没,仿佛一幅色彩鲜艳金光闪闪的画,飞快的褪去了所有的颜色,露出眼前的荒败破落,姜焕璋心里一阵悲伤,这一切,都是因为李氏么?

姜焕璋呆站了不知道多久,才垂着头,拖着脚步往陈夫人的正院过去。

掌家的曲大奶奶最早得了姜焕璋回来的信儿,激动的手一松,摔了只杯子,茶水溅到裙子上,曲大奶奶急忙叫人拿衣服换衣服,重新均粉抹胭脂,重新梳了头,她那位人中龙凤的夫君,她朝思謩想的夫君,总算回来了!

曲大奶奶从头到脚精心打扮好,一脚踏出门槛,又急忙缩回去,吩咐春妍捧着大镜子,自己举着小靶镜,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再次仔细看了一遍,确定处处妥当处处好看了,这才放下靶镜,深吸了口气,拿捏出浑身的端庄范儿,出了门,急急往陈夫人正院,去见她那位只偷看过一眼的十全夫君。

姜焕璋走到离正院不远的暖阁前,脚步再次顿住,呆呆的看着眼前这座一只飞檐已经蛀坏塌落的暖阁,他记得这间暖阁。

上一世这个时候,这间暖阁已经修缮一新,暖阁往南,和那座湖石叠起的假山群之间那一亩多地,李氏让人移了许多遒劲苍老的红梅进来,这个时候,早开的红梅已经绽放了,那几座假山上,嵌着大片的热烈盛开的大红悬崖菊,站在这间暖阁里望过去,稀疏绽放的红梅,热闹奔放的悬崖菊,衬着遒劲的梅枝,厚重的假山,是一幅喜庆而美不胜收的画。

上一回,就是这个时候,就在这间暖阁里,暖阁门窗敞开,他路过,看到顾氏背对着他,正在专心的画着红梅和菊花,他看着顾氏的背影,映衬在那幅绝美画面前的顾氏,是那么美好。

他进了暖阁,随手关了门,他的头探过顾氏的肩,看着顾氏画画,他教她再画画,手握着手的教,他和她紧紧的搂在一起,他甚至记起了那份冲动,他的身体头一回涨的那样难受……

过了年,顾氏就进了门,第二个月,顾氏就怀上了,他当时高兴之余,十分庆幸,幸亏那天在暖阁里,他把持住了,要不然,也许顾氏就要怀着身子进姜家,那样的话,顾氏就要在李氏面前因为失德而抬不起头,他会后悔一辈子……

曲大奶奶离姜焕璋十几步远,站住,紧张羞涩的看着不远处失魂落魄的姜焕璋,她的夫君好象比上次偷看时瘦了不少,两鬓仿佛有了风霜,曲大奶奶看的一阵心疼,作为天子重臣,夫君还稚嫩的肩膀上,压着的担子得多重?都把夫君压老了。

曲大奶奶正犹豫着要不要上去见礼,姜焕璋已经恍过了神,往正院过去,曲大奶奶急忙跟在后面,一路跟一路纠结,是现在过去见礼呢,还是到了婆婆那里再见礼?

她是读过孝经的,夫君从外面回来,要是没先去给公公婆婆请安,而是先见了自己,那可是不孝。

不能让夫君不孝。

曲大奶奶缀在姜焕璋后面,亦步亦趋跟着他,一直跟进了正院。

正院守门的婆子满眼惊惧的看着眼里只有姜焕璋,一路跟进来的曲大奶奶,犹豫了又犹豫,没敢上前阻拦。

虽说夫人发过话,不许大奶奶踏进她这正院半步,可今天大爷回来了,大奶奶是跟着大爷进来的……不关她的事!

听到哥哥回来了,姜大娘子和姜二娘子并不怎么喜悦的迎出来,一抬头看到紧跟在大哥后面的曲大嫂,姜大娘子还好,虽说满脸惊恐,好歹稳住了,姜二娘子吓的嗷一声,掉头就往屋里跑,“阿娘!阿娘!她来了!她来了!”

姜焕璋猛的转身,直直的瞪着羞涩满面,冲他款款福下去的曲大奶奶。

曲大奶奶深深福下去,款款直起身,羞羞怯怯抬头偷眼,见姜焕璋还直直的瞪着她,顿时两颊飞红,扭捏的揪起了帕子。

姜焕璋面无表情的直视着曲大奶奶,看了好一会儿,转过身,径直进了上房。

上房,姜婉姜宁挤成一团,陈夫人紧紧抓着捧云的手,捧云一只手被陈夫人抓着,一只手举着只美人捶,四个人八只惊恐的眼睛,齐齐盯着紧随姜焕璋进来的曲大奶奶,连姜焕璋姜大爷回来了这件大事,也顾不上了。

“让她出去。”迎着姜焕璋愕然的目光,陈夫人指着曲大奶奶抖着声音道。

“你到外面等我。”姜焕璋立刻回头吩咐曲大奶奶,曲大奶奶虽说极不情愿,可姜焕璋的话,至少这会儿,她不敢不听。

曲大奶奶慢腾腾退出上房,倒退着,更加慢腾腾的往垂花门走,还没退出垂花门,就看到顾姨娘和青书姨娘两人互相扶着,一人挺着一个大肚子从正屋旁边的月洞门出来,看到这俩,曲大奶奶不往后退了,双手叉腰,恶狠狠盯着两人。

顾姨娘和青书姨娘听说姜焕璋回来了,急忙从后罩房出来,还没进正房,先撞上了煞神曲大奶奶,顾姨娘吓的转身就要往后罩房逃回去,青书一把拉住她,“大爷在呢,她能怎么着?咱们赶紧进去。”

第三百八零章 勤俭持家

顾姨娘是吓晕了头,被青书一句话提醒了,对啊,表哥回来了,她还用得着怕姓曲的泼妇?顾姨娘想着表哥对她的宠爱和说过的那些话,胆气立刻升起来,虽说还是没敢迎着曲大奶奶的目光看回去,可背却敢挺起来了,和青书两个,以和大肚皮完全不相匹配的灵巧,几步窜进了上房。

曲大奶奶眯眼看着窜进上房的两人,叉着腰的手放下来,冷哼了一声,转身出了垂花门,让人搬了把椅子过来,就坐在垂花门外等着姜焕璋。

她是这府里常常正正的世子夫人,头顶着圣旨嫁进来的,她怕谁?

上房里,姜焕璋目瞪口呆的看着两张惊喜看着他见礼的顾姨娘和青书,头一眼,他没认出来她们,第二眼,他还是没认出来。

顾姨娘和青书打扮的一模一样,头发在脑后绾成个牛屎粑粑式圆髻,用一根细银簪子绾住,上身一件靛蓝细布大棉袄,棉袄足够肥足够厚足够难看,大棉袄下面,是一条靛蓝大棉裤,和棉袄一样风格,足够肥足够厚足够难看。小腿上缠着绑腿,绑腿下面,是一双厚重的靛蓝布老棉鞋。

“这是……”姜焕璋指着顾姨娘和青书,就算是顾姨娘和青书见了礼,一左一右站在他身旁,眼泪汪汪的看着他,一人叫了好几声大爷了,他还是认不出来这是顾氏和青书。

“这是你媳妇的意思。”陈夫人很不自在的咳了几声,努力显的十分自然的解释道:“你媳妇说,象咱们这样的人家,仕宦大族,书香门第,都要讲究个俭朴持家,规矩上头更得讲究,你媳妇的意思,咱们府上的小妾通房,狐媚妖道的可不行,都得这样打扮才最好,既勤俭持家了,又省得一个个狐媚妖道的,带坏了爷们,我觉得很有道理,你说是吧?”

陈夫人抬对看着捧云问道,捧云瞄了眼青书,不怎么情愿的点了点头。

“这是什么规矩?哪有这样俭朴的?”姜焕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从站在府门口,看着看了几十年的金光闪闪的绥宁伯府四个字,变成灰败的蓝色,一直到现在,他觉得他象是在做噩梦,又象是在一出在地狱演出的鬼怪剧中客串了一角。

“你还不知道,”一句话没落音,陈夫人的眼泪如同开了闸,两边脸颊,一边一行哗哗的往下流,“你先前那个媳妇,还有李家,你不知道他们有多狠毒,说咱们家的铺子庄子都是她们家的,她那个大哥,还是个举人,手狠手辣,一点脸成都不要了,闯进咱们府就抢东西,连我屋里的几样东西也被她们抢走了,还有你妹妹那里,可怜我们娘几个,你又不在家。”

陈夫人照例哭命苦,“……都是我命苦!我就是个苦命人!这日子还怎么过?”陈夫人就此进入泪流如雨哭命苦阶段。

“都拿走了?”姜焕璋铁青着脸问姜大娘子。

姜大娘子不停的点头,“都拿走了,先是闹到咱们府上,阿爹不理他们,他们就闹到族里,族里吃里扒外,胳膊肘往外拐,跟着说咱们该给,那是咱们家的东西,凭什么给她们?后来就闹到官府……”

姜大娘子的声音低下去,那东西是不是她们家的,她心里明镜儿一样,不过,她更愿意相信那些都是她们家的,就是她们姜家的!

  如果觉得锦桐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闲听落花小说全集锦桐花开春暖盛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