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闲听落花作品锦桐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陈夫人一听姜焕璋明天一早就启程南下,一句话没听完就泪如雨下哭起来,“这都九月了,眼看天寒地冻,你偏要出门,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可怎么好?”

“夫人这是哭什么?大爷领了这么大的差使,现在是钦差!这是天大的喜事,高兴还来不及呢,夫人怎么哭上了。”吴嬷嬷忙上前劝道。

陈夫人的眼泪应声而止,“我就是想着出门多苦。”

“吃得苦中苦,方是人上人!再说,大爷这出门有什么苦的?钦差的排场,夫人又不是不知道,到哪儿都有人迎着送往,谁也得罪钦差?唉哟,还没恭喜大爷,恭喜大爷高升,往后就是平步青云了。”

吴嬷嬷劝了句陈夫人,忙又冲姜焕璋曲膝恭喜,姜焕璋一肚皮纷乱的心思,被陈夫人这一通莫名其妙的眼泪流的更加心烦,冷着脸勉强敷衍了两句,甩了句要赶紧收拾行李,转身就出了正院。

姜婉和姜宁却被吴嬷嬷几句话说的从内到外都是喜气,她们哥哥平步青云,她们自然也要跟着青云直上,这是大喜事。两个人叽叽咕咕先是展望青云直上之后的美好,再是计划青云直上之后的一二三件事,最后落到实处,明天送大哥启程之后,她们得好好庆贺庆贺。

两个人,谁都不知道出门还得收拾东西祭祀路神诸如此类,绥宁伯府,从她俩出生起,就没人出过门。

别说她俩,连陈夫人也没想起这事,吴嬷嬷倒是想到了,不过她懒得说,陈夫人的规矩,谁说了,那就是谁的事,如今她可没心思多管闲事。

姜焕璋出了正院,走到路口,呆了片刻,从中间先往青书的院子过去,说不清为什么,今天他不怎么想见顾氏。

青书听说他明天一早就要出门,又急又舍不得,“怎么这么急?爷院里,衣服,随身的东西……爷院里到现在也没个主事的人,我去替爷收拾。”

青书说得急,行动却慢而笨重,半天也没能从榻上挪下来,“我这身子笨重,今天一早上,肚子又疼的几乎受不住,大娘子说一个月就那点银子,请不起大夫了,我没事,让人抬我过去。”

“不用了。”姜焕璋看着一脸担忧焦急却挪不动的青书,“让秋媚看着人收拾就行,你好好歇着,大夫的事,一会儿我跟阿婉和阿宁交待一声,不能从你和顾氏这儿省银子,这一两个月,你自己保重自己。”

姜焕璋带着股子说不清的感觉,青书这里,他一分不想多呆,从青书院里出来,姜焕璋呆站了好一会儿,才往顾姨娘院里挪过去。

第二百九零章 父子俩

顾姨娘跟陈夫人一样,没等姜焕璋说完,眼泪就一串儿一串儿往下掉,“表哥,你走了,我和孩子怎么办?这家里,你又不是不知道,阿婉和阿宁还是……她俩的嫁妆,又不是我……表哥,你走了,我和孩子怎么办?”

“阿婉和阿宁又难为你了?”姜焕璋一肚皮烦躁。

“表哥在家,她们没敢,可表哥一走……谁知道会怎么样?姨母又……”顾姨娘呜呜咽咽,也不知道是因为她怀了身子之后人真变丑了,还是姜焕璋的感觉,哭个不停的顾姨娘看起来面目可憎。

“你怀着姜家的孙子,阿娘能怎么着你?不看你,还得看你肚子里的孩子呢,就是阿婉和阿宁,也不敢对你怎么样,你放宽心,好好保养自己才是正事,天天哭哭啼啼,对孩子也不好。”姜焕璋勉强压住几乎压不住的厌烦。

顾姨娘哭的更厉害了,“我就知道,表哥你也……我好命苦。我就知道,表哥怪我,表哥,我真不知道,呜呜我就知道我是个命苦的。”

姜焕璋看着随时随地都能痛哭流涕的顾姨娘,满腔的烦躁化作无力,他的话,她从来没听进去过。

“……我那些傍身的东西,那都是我的,是我好不容易攒的……表哥总是说……我的银子,那是我和孩子傍身的银子,表哥要走,也得先替我要回来……我还怎么活?”

顾姨娘想起她那些银子,痛苦的简直不想活了,她的银子啊!

姜焕璋一张脸泛着青气,呆看着拍着大腿哭银子的顾姨娘,从前的顾氏,那个顾氏,和这个顾氏,不是一个人么?

姜焕璋头痛欲裂的出了院门,一路往前跌撞,直走到自己院门口,才觉得清醒了些,扶着院门,呆站了好一会儿,深吸了几口气,强打起精神,他的行装还没收拾,人还没点,带哪些人南下,还有东西,要收拾哪些东西?

这一夜,姜焕璋只觉得一眨眼,天就亮了,他屋里、院子里堆的东一堆西一堆乱七八糟,姜焕璋精疲力竭,他是钦差,启程的时辰是限定的,眼看时辰要到了,独山这个大指挥,总算指挥着众人七手八脚把东西全部塞进车里,乱不乱是顾不上了,路上再收拾吧。

姜焕璋上了马,到城门外饮了践行酒,凉酒入肚,才恍然想起,他从昨天晚上到现在,连口点心也没吃。

远离五里亭,姜焕璋慢慢伏到马背上,又累又饿又困,他觉得他快撑不住了。

“独山,扶我到车上躺一会儿。”姜焕璋有气无力的叫着独山,独山呆了下,“爷,说是半天就能到津河码头,从津河码头上船,就半天路,小的就没备车,爷也知道,咱们府上就两辆车,伯爷用了一辆,要是咱们再带一辆……”

“我知道了。”姜焕璋打断了独山的话,努力想撑坐起来,坐了没多大会儿,又慢慢趴下去,“独山,看看哪辆车空,扶我过去坐一会儿,我头疼得很。”

独山急忙跳下马,三辆车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将其中一辆车上的东西用力往里推了推,腾出点地方,扶姜焕璋坐了上去,姜焕璋窝在那一堆东西,几乎立刻就睡着了。

……

姜焕璋点了钦差,南下主理江南科场舞弊案这件大事,姜伯爷听到一句,也就在耳边转了半转,就抛之脑后了,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他要好好写篇祭文,写一篇能体现出他的水平,能体现出他和曲举人比海深比金坚的友情,还要体现出曲举人无上的才华,无比的风采,总之,他要写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要令闻者泣下,看者泪目的绝世好祭文,然后,和知交胡老爷一起,要体体面面、风光无比的祭祀曲举人。

他最喜欢体体面面,风光无比,特别是以他为主角,还不用他出银子的无比风光。

姜伯爷绞尽脑汁,在胡老爷的指点下,一遍遍丰富细节,他和曲举人是如何相识的,又是如何的莫逆无比,比兄弟还亲的那些细节,知心知交的那些话,以及,他是如何的恨不能和曲举人世世代代结亲成友。

姜伯爷的文章,胡老爷又花了大价钱,真请了位翰林给润了色,再拿回来,姜伯爷这才看出来,自己这篇文章,也就被翰林挪了没几个字,就光彩出众,才情迫人。

真是一篇能传世的好文章啊!

姜伯爷和胡老爷提前一天沐浴斋戒,无比虔诚,到了正日子,散朝时分……这个时辰,是胡老爷花了大钱,请一位大师定下的……姜伯爷一身素服,连车子都蒙了白绸,庄严肃穆,从绥宁伯府出来,会合了胡老爷,沿着熙熙攘攘热闹无比的大街,一路肃穆缓步出城。

一路上,这一行素白肃穆的祭祀队伍周围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无数极其了解内情的闲人不停的解说姜伯爷和曲举人当年那段感人肺腑的无上友情。

姜伯爷昂着头走在队伍中间,享受着几乎没有过的万众瞩目,一步一步象是踩在云彩上,心里的舒畅让他几乎想大笑出声,不过不行,他得肃穆,他得悲伤,他得哀痛……

唉,他那令人痛惜的知交曲兄啊!

李信带着宁海,站在茶楼上,看着缓步经过的姜伯爷和浩荡张扬的祭祀队伍,李信没看形象相当不错的姜伯爷,只盯着落后几步,跟在姜伯爷身后的胡老爷。

这位胡老爷,身家清白来历明白,宁海甚至想办法查了礼部的名册,这位胡老爷的举人竟是真的,也真是在十几年前,在京城住过几年,他在京城那几年到底做过什么事,交往了些什么人,年头太久,连宁海也查不到了。

“等咱们的人回来,再快也得三个月。”宁海见李信只盯着胡老爷,忧心忡忡的说了句,他挑了人赶往胡老爷老家打听,可这一来一回,最快也得三个月,三个月里,谁知道会出什么事?

第二百九一章 看热闹

“不是急事。”李信答了一句,示意宁海,“跟出去看看。”

“姜家大爷的病不知道好了没有,刚上船那会儿,说是烧的挺厉害……”宁海一边跟在李信后面下楼,一边道。

“不用管他,他那头有人照应。”李信答了句,不过他的照应和宁海说的,可不是一个照应。

祭祀队伍沿着京城最热闹的大街,绕了个大圈,缓缓往城东宝安寺过去。

曲举人就葬在宝安寺后头,之前,胡老爷拿钱,姜伯爷出面,已经把曲举人的墓修缮一新,又往宝安寺施了不少银子,做了好几场法事了。

李信没耐心跟着张扬无比的祭祀队伍走,先到了宝安寺,进寺随喜了一圈,宝安寺里法旗招展,僧人个个一身法衣,已经在给曲举人做法事了,李信既然进寺,也到曲举人灵前上了柱香,却不知道如何祈祝。

到现在,他可以确定那位胡老爷,以及这位祖籍太平府的曲举人,是宁远和文二爷的手脚,可到底要怎么做这个手脚,他还没能想透,他能打听的东西太少了。这两位,一个死在十几年前,一个十几年离京返家,当时都是无名小辈,哪还能打听到什么?

李信随喜一圈出来,宁海迎上来低声道:“爷,这寺里的知客僧,说是宁七爷就在咱们前头没多大会儿,宁七爷和周家六少爷、墨相家七少爷几个,刚从这里路过。”

李信眉梢微挑,随即笑起来,“让人看看,宁七爷在哪儿随喜呢。”

宁海一愣,“这里虽说离东门不远,可除了这宝安寺,没什么值得随喜的地方,宁七爷常往这一带来,是因为往东不远有一大片林地,溜他那些狗最好,不一定……”

“今天肯定是来看热闹的,打发人悄悄寻一寻,别惊动了。”李信打断宁海的话,吩咐了一句,没多解释。

宁海急忙挑了个长随去寻宁七爷在哪儿随喜热闹,回到李信身边,心里隐隐若有所悟,姜伯爷做的这场法事,大约有什么门道,大爷知道,宁七爷知道,大爷知道宁七爷知道,就是自己不知道。

宁海给知客僧塞了一块银子,知客僧将李信一行带到旁边钟楼上,不大会儿,又送了茶水点心上来,李信站在钟楼窗外,看着城门方向,不大会儿,姜伯爷那庄严喧嚣的祭祀队伍出了城,逶迤进了宝安寺。

长随过了好大一会儿才回来禀报:宁七爷一众真没在附近随喜,带着那一群油光水滑的细犬,往东边林地里放兔子溜狗去了。

可宁七爷一行回来的却比往常早,到了宝安寺门口,过于庞大的祭祀队伍没法都挤进寺里,从寺门口往外漫延,几乎把路堵了,作为什么热闹都不错过的玩家儿,宁远建议,不如进去看看热闹,周六早就踩着马鞍站着往里看了,听到这个建议,正中下怀,好字没喊完,人已经跳下马,甩着马鞭直奔寺里。

墨七也是个好看热闹的,苏子岚无可无不可,别的七八个世家子弟,一多半是好热闹的,众人跳下马,七嘴八舌指点议论着,一窝蜂涌进寺里。

李信居高临下看着涌进来的一众纨裤,宁海掂着脚尖从李信侧后往下看,一边看一边介绍,“……葱绿长衫那位,是礼部解尚书家五少爷……银蓝衫那个,是刑府尹的侄子,跟着他在京城读书,听说书读的很不怎么样……”

墨七背后是墨相,周六少爷后头是随国公府和周贵妃,解五少爷连着礼部解尚书,赵明轩后头是礼部赵侍郎,还有孙翰林的长孙孙邦瑞……礼部,京府衙门,翰林院……

李信又挨个打量了一遍围在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念着祭文的姜伯爷身边的诸位少爷公子,这些人,是宁七爷精心挑出来的吧?

他想干什么?

“爷!”宁海拉了拉李信,李信转过身,只见宁远摇着他那根宝光闪闪的马鞭,一只脚踩在门槛上,看着他,似拱手又象是扬了扬鞭子,“这儿居高临下,真是好地方,李兄安好。”

宁远一边说着话,一边越过门槛进来,转一圈看了,站在刚才李信的位置,歪着头看了片刻,啧啧有声,“真是情深意浓,令人感动啊!”

李信给宁海使了个眼色,宁海会意,屏退小厮,自己也退到门口守着,李信踱到宁远身边,“是你的手笔?”

“嗯。”宁远答的极其爽快,李信被他爽快的一个愣神,随即问道:“曲举人真有其人?”

“那当然!”宁远回头看了眼李信,“如假包换,这位曲举人,人品俊秀,才华横溢,可惜短命了些。曲举人祖籍太平府青杨镇,进京赶考前,已经娶了妻,有了一个女儿,听说曲举人这个女儿品貌俱佳,知书达礼,和姜伯爷家那位世子爷,年龄相当,十分的匹配。”

李信听呆了,“这也是真的?”

“那当然!曲家大姑娘,可是文二爷亲眼看过的,文二爷说了,和姜家那位世子爷天生一对,地设一双!”宁远竖着两根食指,并在一起比划了下。

“这位曲举人,是二爷挑给你的?”李信脱口问道,宁远眉毛抬起,眼里露出丝丝赞赏,嘿嘿笑了几声,没答李信这句话。

“那位胡老爷呢?真有其人?”

“当然!”宁远转着马鞭,看起来十分自得。

“胡家离京城不远,若要打听,来回也不过三四个月。”

“三四个月,秋天过去,冬天都过半了,打听就打听了,小爷我做事,还能怕人打听?”宁远转过身,“今天这事不算热闹,这热闹,才刚刚开个头,李兄要是也喜欢看热闹,以后要是还有象今天这样好看的热闹事,我打发人去跟李兄说一声。”

“那多谢了!”李信长揖到底,很郑重的道了声谢,宁远打了个呵呵,“咱们兄弟,谢什么?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咱们两家,不用客气,行了,我该走了,别过。”

宁远拱了拱手,转身走了。

第二百九二章 姜伯爷的感想

曲举人这场大祭祀,一直到傍晚才全了所有礼数,化了纸钱祭品,胡老爷扶着哭的站不起来的姜伯爷,出寺门上了车。

“姜兄且节哀,不可伤心过度,不然,曲兄泉下有知,如何能安?”胡老爷一把接一把抹着眼泪,劝着姜伯爷,姜伯爷点了下头,一声长叹,“可怜曲兄!今天一如当年,真是痛煞我也!”

姜伯爷再一次泪如雨下,他太感动了,为了自己的重情重义。

“姜兄节哀,”胡老爷再抹一把泪,“姜兄哀痛太过,得疏散出来才行,不然……姜兄觉得到哪儿疏散一二才好?”

“曲兄最爱秋水秋月,咱们兄弟今天晚上对酒当歌,且痛且乐!”姜伯爷最爱有美人美酒美食的花船,在汴河上随波而流。

“我这就让人去请云袖小姐,说起来,云袖小姐对姜兄,可真是倾慕的很哪。”胡老爷拍着姜伯爷,一脸羡慕,姜伯爷笑起来,“你又玩笑,咱们都这把年纪了,还有什么倾慕不倾慕的?说起来,这云袖可比沈大家当年可人多了,今天晚上,船出了城,让云袖抚琴,月下我要再祭一回曲兄,唉,若是曲兄还在,你我该何等快活!”

姜伯爷对自己这篇祭文太满意了,刚才没念够,一会儿让云袖抚琴,就着月光,他再念一遍,唉呀,真是绝妙好文!

“姜兄这篇文章真是妙手天成,老实说,我也算读过不少书,可没见哪篇文章,能有姜兄这篇文章十之一二,姜兄这篇祭文,实在是……”胡老爷啧啧有声,“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啊!”

“哪里哪里!”姜伯爷乐的眉梢乱飞,客气的极不客气。

“姜兄这篇文章,可不能湮没了,照我看,得让人刻出来散一散,好文共赏之啊,姜兄可不能吝啬!”

胡老爷这个建议太能挠到姜伯爷痒处了,姜伯爷哈哈大笑,“胡兄过奖,唉呀过奖,若不嫌弃……我也觉得该让人刻出来散一散,倒不是因为这文章,这文章也就一般,一般得很呢!”

姜伯爷得意的浑身轻飘飘,“刻出来,是为了追念曲兄,想曲兄那样的人品,那样的大才,真是天妒英才啊!找最好的版工,用最好的纸,多印些散一散,这样才对得起曲兄么。”

“可不是!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曲兄,对得起姜兄这篇绝纱好文哪!”胡老爷比姜伯爷笑的爽快多了。

花船是最奢华最大的那只,船上如姜伯爷所想,美人美酒美食,美人温婉,美酒醉人,知交好友更是令人心情舒畅,船顺水缓缓流到城外,已经是月华如银,水波泛金,姜伯爷一身白衣站在船头,自觉衣袂翩然如谪仙一般,就着云袖的琴声,将自己那篇绝妙好文念了一遍,没够,又念了一遍,放到银盆里化了,依旧意犹未尽,狠撒了几滴眼泪,为了曲兄,更为了自己那篇神仙一般的文章。

“姜兄这篇文章,实在是催人泪下。”胡老爷抹着眼泪,先夸文章。

“可怜曲兄!”姜伯爷抹着眼泪,“我和曲兄如同伯牙之于子期,情之所至,唉!”

“是啊,”胡老爷顺着姜伯爷的话,“当年姜兄和曲兄都是才高八斗之人,伯牙子期,慕煞人也,姜兄还记得不?当年你有子,曲兄有女,你和曲兄常常戏言,要订个儿女之亲?可还记得?”

“噢?可不是!”姜伯爷醉醉熏熏,懊悔的拍着巴掌,“可惜曲兄去的早,也不知道曲兄家眷如何了?这些年我痛于曲兄之殇,痛不欲生,竟然疏忽了此事,照理说,曲兄和我如亲兄弟一般,他不幸早逝,他遗下弱妻幼子,我该……唉,都怪我太过伤心!”

姜伯爷把胡老爷懊悔过多少回的懊悔,重复了一遍。

“这不能怪姜兄,天长路远,再说,曲氏自有族人,曲兄就算没了,家眷也不至于流离失所,再说,曲兄家富庶,姜兄不必过于自责。”胡老爷将平时姜伯爷劝他的话,重复了一遍。

“也是,唉!可怜曲兄啊!”姜伯爷想着他那篇文章,写文章讲究情之所至,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绝世好文,都是因为他对曲兄这份真挚无比的深情啊!

“唉,要是曲兄还在,一个三品必定稳稳当当,姜兄和曲兄,说不定早成了儿女亲家,多少美满!”胡老爷再次遗憾。

“是啊!可不是!”姜伯爷用力拍着椅子扶手,他比胡老爷更加觉得遗憾,要是曲兄还在,他的亲家就是三品大员,未来的相爷,他的儿媳妇,就是正宗的书香门第、显宦之女,多少美满!

可惜,可惜啊!

……

凌云楼因为凌云这名字吉利,一向是京城准备秋闱、春闱的士子们聚会,或是秋闱、春闱后庆贺的首选之地。

  如果觉得锦桐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闲听落花小说全集锦桐花开春暖盛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