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闲听落花作品锦桐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焕璋也看中这位文二爷了?”张太太眼里浮着浓浓一层疑惑,但最关心的,还是姜焕璋,毕竟,这是桐桐的丈夫。

李信十分明了张太太这一问背后的含义,眼皮垂到一半又抬起,看向李桐。

李桐点头,“大约是看中了,阿娘,咱们不管他,就算没有文二爷这事,他对大哥……不管您过继谁,他这份恨都不会少。”

李桐似有似无的歪曲了张太太的本意,“我就是担心这个,才着急让人去请了文二爷,大哥刚从湖州过来,对京城一无所知,身边得有几个得力的人手替大哥时时留心,要不然……”

张太太没答话,看着李桐,神情悲伤黯然,桐桐刚刚成亲,就跟姑爷这样仇深似海,她对姜焕璋这份如临大敌,让人心惊……

“阿桐妹妹,你和焕璋刚刚成亲,纵有一些不愉快……”李信敏锐的感觉出张太太和李桐各自话下之意的分歧,在张太太之前,先开口劝说。

“不是不愉快,”李桐打断了李信的话,“他想要李家的银子,李家所有的银子,又不想要我,他甚至不想让我活着,也不想让阿娘活着,现在,大概也不想让你活着,大哥!”

李桐的声音一路走高,“我有没有危言耸听,大哥见了他就知道了,大约他能掩饰的很好,可大哥只要留心,必定能看得出来,大哥看到,就知道了。大哥,你一定要小心,千万要小心,姜焕璋,他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

张太太和李信,四只眼睛木呆呆看着李桐,她这些话,太吓人了。

李桐没看两人,半垂着眼帘,慢慢转着手里的杯子。

请文二爷这事,她掂量了再掂量,她怕她请了文二爷,就会让姜焕璋觉察到她也和他一样,是从那个黄梁一梦里回来的。

可她从大乔的禀报里知道,姜焕璋正在到处找文二爷,她不知道姜焕璋怎么会不知道文二爷老家在上元县……他为什么不知道这不重要,就算他不知道,照这样寻找,他也很快就能找到文二爷,她实在不敢让姜焕璋先寻到文二爷,文二爷的可怕,她是领教过的。

那年,姜焕璋做工部尚书,和主理户部的小季尚书争夺入主中书的机会。文二爷叫她过去帮手,她和他一起,在当年的秋粮上做局。

增价市粜、平籴常平粮米、增价和买、他从折色、推置、对籴、入中、坐仓、博籴等等户部钱粮法中找出的漏洞,以及利用漏洞的那些夷匪所思的手段,眼光之准,决断之明,手段之烈,让她目瞪口呆。

那一年秋天,她帮着他,将粮市搅了个天翻地覆,生生将丰收的江南,搅的几乎闹起了饥荒,小季尚书顾此失彼,狼狈不堪,完全失去了和姜焕璋竞争的能力。

事情刚了,她就累的大病不起,阿娘的病、阿娘的死,她们告诉她时,她恍恍惚惚象在做梦……

阿娘走了,她们说阿娘走的风光极了。

姜焕璋做好了一切准备,他要入主中书了,他将成为本朝最年青的相公,可是,李信一纸弹劾,将他弹出了中书,弹到了寒冷荒凉的北地。

他走时,她还病着,那一回,她以为她熬不过去了,她不想熬过去了……

李桐心里木木的,从前,她是何等不孝!

请了文二爷,姜焕璋肯定会察觉到,她和他一样,他会怎么样?暴怒?惊恐?愕然?不管怎么样,他肯定想杀了她!

可是,两害相权,她宁愿他知道,也不能让文二爷再次站到他身边,站到她和阿娘,和大哥的对立面。

现在,她不怎么怕姜焕璋了,但她怕文二爷,她不是文二爷的对手,哪怕她经历过一回了,哪怕她有阿娘,有大哥,她也不敢冒险和文二爷对战。

李桐深吸了口气,“还有,宁大朝奉那个儿子,叫宁海,不愿意学朝奉,就喜欢在京城三教九流中混,万嬷嬷上次说他,竟然也混的很有几分头脸,不如让他跟在大哥身边侍候,他能在京城混的有头有脸,至少算是半个地头蛇,大哥身边正需要这样的人。”

既然不怕他知道,宁海也可以用起来了。

“好。”张太太木木的答了个好字,桐桐,只怕不是顿悟那么简单,不过,她既然不愿意说,她不敢多问,这世间,有很多无法想象的人和事,她见过,她害怕。

文二爷一觉好睡,睁开眼时,天已经亮了。

站在门口的两个小厮见文二爷醒了,一个忙端上早就备好的漱口清盐水浓香片,进屋侍候文二爷先漱口,另一个则急匆匆出去提热水,好侍候文二爷洗脸。

文二爷舒舒服服漱口洗了脸,不客气的换上早就放在床头的一身新衣服,走到门口,迎着朝阳连伸了几个懒腰,冲两个小厮挥手,“我好了,你们忙你们的去吧。”

“是,我俩是昨儿个点过来,专门侍候二爷的,二爷这会儿用不用早饭?”

“嗯?”文二爷正甩来甩去的胳膊一停,垂下胳膊背到背后,转身仔细打量两人,眉清目秀,眼神明净,从面相看,不算太伶俐,可也不算不伶俐,正正好。

“专门侍候我?你叫什么,多大了?你呢?”

“回二爷,小的姓张,名欢,大家都叫我欢哥儿,今年十六。”刚才答话的小厮先介绍自己,另一个小厮接着道:“小的刘二瑞,十四,管事们嫌二瑞拗口,就叫小的瑞哥儿。”

第九十七章 初见2

“二瑞,你还有个哥哥?”

“是!”瑞哥儿明显惊讶的看了眼文二爷,那意思是你怎么知道?

“叫刘大瑞,比小的大三岁,现在药铺子里学徒,已经能看方子抓药了。”瑞哥儿最后一句话里透着股子浓浓的得意。

文二爷心里一热,忍不住笑起来,“你哥能看方子抓药了,你看你得意的!你叫瑞哥儿,那你哥呢?都叫他什么?”

“回二爷,都叫他刘大。”瑞哥儿撇了文二爷一眼,这回眼神里的意思是这还要问?

文二爷大笑,“你这猴儿,爷让你给绕进去了!”

踩着文二爷的笑声,李信一件月白素绸长衫,腰间束着缀玉腰带,从院门进来。

文二爷紧紧盯住李信,一直盯到他走到自己面前。

这几年他郁结无事,蹲在县学门口那个摸骨看相的胡仙儿身边,跟着琢磨了好几年的相术。

这个李信一路走来,身骨笔直,脚步轻盈,落地却稳。年纪轻轻,目光里已经有了深邃之意。

这是一块璞玉!一块难得之极的璞玉!若是能好好打磨上十年八年,家里再能跟得上,文二爷心里砰砰乱跳,别说入主中书,当个首相都大有可能!

“先生早安,学生昨天回来的晚,见先生睡得沉,没敢打扰。”李信已经走到文二爷面前,恭敬的长揖见礼。

这位文二爷虽然长相实在没法恭维,又瘸了一条腿,他却不敢有任何小视之心。

在外面游历多年,这样极不起眼却让人震惊的人物,他见过不少,也吃过亏。

“嗯!”文二爷捻着那几根老鼠须,对李信这份恭敬很是满意,不以相貌视人,很好!

“什么时辰起的?”文二爷一只手捻着那几根胡须,一只手背在身后,颇有几分先生派头。

“寅末,这是学生自小养成的习惯。”李信笑道,因为幼年的惨事,他从小对自己要求严苛,虽然郑嬷嬷天天念叨:小孩子家家不能起那么早,长不高,看伤了筋骨……可他还是寅末必起。

“迟了!”文二爷脸一沉,斜着李信,“寅末!廷议都开始了!从明天起,最迟,寅正就得起来!”

李信觉得自己这些年的历练,不说不动如山,也差不太多,却被文二爷这一句话说的脚底下一绊。

文二爷不满的斜着他,“你明年春闱,若是中了,总要考一考庶吉士,若是也中了,随侍皇上身边,难道不是天天都要早朝?随侍皇上,如陪猛虎,机遇灾难都在一线间,朝臣之间的勾心斗角,就更不用说了,这不过是眼前的事,你现在不准备,难道要等到临到头上,晕晕乎乎去上朝?找死呢?”

李信被文二爷这几句话骂的简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情,阿桐给他找的这个先生,可真是……真是……

“先生教导的是。”李信虽然说不上来什么心情,闷的想大口大口吐血,反应却快,“先生说的这些,信还从来没想过,春闱不易,象信这个年纪,又是头一次考春闱,一举而中,信从来没敢想过。”

“那现在赶紧想,勉强来得及,明天寅正就得起,你年纪轻,别吃参汤,吃碗燕窝粥,一碗燕窝粥就行,饿着点儿头脑清醒!寅正一刻,本先生陪你到园子里转一转,理一理前一天朝廷大事,寅末进书房,写一篇策论,这个老子不懂,你随便写,卯正两刻吃早饭……”

文二爷三言两语就安排好了李信一个早上的事,李信担心明年春闱,他可不担心,要是不准备让他中,那位爷还让他来干嘛?他又不会写那些狗屁文章。

噢,对了,他让他来好好看看这个李信……

李信陪文二爷逛了园子,吃了早饭,得了点儿空儿,赶紧过来张太太这边。

李桐一早就过来,陪阿娘吃了早饭,正和阿娘一起,心神不宁的等着大哥过来说头一次见文二爷的情形。

文二爷脾气古怪。从前,她没少看到、听到他泼口大骂姜焕璋,可骂归骂,他对姜焕璋从来没省过一丝心力,跟在姜焕璋身边二十多年,他跟她一样,熬尽心力。

那二十多年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挖他过去,开始那几年,她为了替姜焕璋留住他,请遍了天下名厨……

她知道他看不上,甚至鄙夷姜焕璋,这让她一直想不明白,既然看不上,他为什么还要那么竭心尽力的辅助姜焕璋?是因为从一而终?还是他和姜焕璋之间,有她不知道的渊源?但愿是第一个,但愿大哥和他一眼相合……

哪怕是第二个,如果他能和大哥投契,他能看大哥入眼,在他转入姜焕璋麾下时,和大哥有这一段交情,那以后,万一之时,也许他肯网开一线……

李信一脸苦相进来,李桐的心顿时吊到了喉咙口,紧张的盯着李信,不敢开口询问。

“这个文……二爷,他不许叫他先生,这位文二爷,真是……”李信摊着手,叹了几口气,就从他进院门开始讲起,李桐听到文二爷让大哥寅初起来喝燕窝粥,一口气松下来,这才感觉出后背已经凉津津一片。

从前姜焕璋就是寅初起来,喝一碗燕窝粥,后来是参汤,寅正一刻,文二爷和他一起,准点儿上车,在车里,如同现在和大哥逛园子,文二爷和姜焕璋梳理早朝可能要议到的事,皇上可能会问到的事,以及,偶尔,他要出面发难的事……寅末,车子准准的停在宣德门外,文二爷坐车上等着,姜焕璋去上早朝……

“还是文二爷想的周到,这事咱们都没想到。”张太太听的非常仔细,一边听一边笑起来,李信神情一滞,“母亲也觉得我……”

顿了顿,李信才接着道:“考春闱,四分才气,六分运势,这是……”

“大哥只管尽力,我和阿娘,肯定是先想好事儿的,大哥别管。”李桐打断李信的话,“我还想,大哥肯定能考个状元出来,只敢想想,这话还没敢说出来呢。”

第九十八章 福安长公主

张太太笑出了声,“你可真敢想!状元我真没敢想过,我就想着,怎么着也得进个一甲吧。”

李信被两人说的笑起来,这还叫没敢想?

“文二爷政务上极通,”李信接着说起文二爷的事,“上科春闱,考了常平仓,前年在外游历时,我专程看了几处常平仓,寻咱们家几个掌柜仔细请教过,自认为有点通了,可刚刚文二爷几句话,就听的我后背都是冷汗。”

“听人说,这春闱策论一场要紧的很,策论不光文章写得好,政务上也要看的明白,有见解,你文章上没话说,就缺实务,看来,这位文先生,咱们请对了!”张太太是个极其明白的人。

李信连连点头,站起来冲李桐长揖到底,“多谢妹妹替我如此费心,信日后若有……”

“大哥,咱们是一家人,你好了,我和阿娘才能好呢,我们都是要靠你的。”李桐打断了李信的话,她对他的感激和愧疚,无法言表。

“桐桐说得对,你去跟先生学习去,只管好好学习,别的,有母亲和你妹妹呢,不用你操心!”张太太示意李信。

李信站起来笑道:“对了,还有件事,五天后,宝林寺有一场祈福法会,二爷说,宝林寺的祈福法会常有贵人光临,到时候要带我去见识见识。”

“宝林寺的祈福法会?好象听说过一回两回,既然是先生要带你去,那就该去,就算没有贵人,也该多出去走动走动,你放心,我让人替你和先生准备。”张太太满口答应。

李桐心里却咯噔一声,她知道宝林寺的祈福法会。

宝林寺的祈福法会,源于福安长公主。

福安长公主林念真,是周太后的老生女儿,也是先帝最小的孩子,比皇上足足小了十八岁。

福安长公主出生前几个月,天下大旱,先帝性子冲动,祈雨祈的上火,脑子一热,对天立誓,一天不下雨,他就一天不吃饭。

一连饿了三天,天上睛空万里,连片云都没有,皇帝绝食祈雨,文武百官谁敢吃饭?都只好跟着先帝饿的两眼发花。

到第三天傍晚,急的团团转的周太后,那时候还是周皇后,急大劲儿了,肚子一阵剧痛,本来应该半个月后出生的福安长公主,发动了。

就在周太后肚子剧痛、开始发动的时候,天边一阵翻卷,起了乌云,到福安长公主出生时,瓢泼大雨倾泻而下,足足下了一天一夜,解了这一场大旱。

不光先皇,连文武百官,都觉得这位小公主简直就是福星临世,要不是她带来了雨,百官中间,说不定真要饿死一个两个了。

因为这个机缘,对这个小女儿,先皇极其另眼相看。

偏偏福安长公主生的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出奇,先皇从另眼相看到爱不释手,再到不错眼的捧在手心里。

一直到先皇去世,福安长公主的饮食起居,都是先皇亲自看护照料,到现在,经历过前朝的老臣还记得当年先皇一边和他们议事,一边给福安长公主喂饭,或是拍着福安长公主哄睡的情形。

福安长公主八岁那年,先皇一病不起,临大行前,唯一不放心的,不是家国基业,而是这个小女儿。

先皇当年并不喜欢皇上,在福安长公主出生前,先皇十分喜欢皇上的异母弟弟皇三子,差不多已经决定了要让皇三子继位。

福安长公主出生、渐渐长大,先皇开始在皇三子和皇上之间犹豫不定,毕竟,皇上才是福安长公主嫡亲的哥哥,先皇那时常常和大臣感慨,说福安要是个男孩子,必定是千古一帝。

先皇一病不起时,下了决断,传位给皇上,只是因为皇上是福安长公主一个娘的嫡亲哥哥,皇上继位,对福安肯定更好一些。

先皇临大行前,死死揪着皇上的手,让他对天发誓,要守护福安一辈子,让福安一辈子顺心遂意。

皇上对福安这个唯一的同母手足,本来就十分疼爱,因为这些事,这份疼爱中又多了一份感激。

皇上极宠周贵妃,周贵妃不管跟谁闹别扭,皇上必定责备对方,只有跟福安,皇上必定责备周贵妃,必定让她去给福安陪礼道歉,不管谁的错。

好在福安虽然这样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是个真正有大智慧的,自从先皇走后,特别是这些年,一年比一年低调,不光对被皇上放在心尖上的周贵妃退避三舍,就连诸皇子公主,也从来都是主动退让。

因为这些,皇上对她越发疼爱无比。

周太后从福安十七岁那年起,就满天下给她挑驸马,可挑来挑去,不是这儿不好,就是那儿不合适,一直挑到福安十九岁那年,太后受了寒,一病不起,这一病,缠缠绵绵病了将近两年。

这两年里,福安搬到太后宫中,衣不解带侍候母亲,这亲事,自然就搁到了一边,两年后,太后撒手走了,福安长公主哭的晕过去好几回,将太后送进皇陵,就没再进城,在太后常去的宝林庵住下来,一定要替太后守满三年孝。

福安虽说脾气好,可打定了主意,连太后活着时,也只能随着她,皇上心疼妹妹,就让人扩建了宝林庵不远的一处皇家别院,给福安长公主居住。

三年孝期满,福安长公主除了服,却换上了缁衣,并且递上了一道求皇上允可她落发的折子,说是要替先皇和太后,以及皇上哥哥祈福修行。

  如果觉得锦桐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闲听落花小说全集锦桐花开春暖盛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