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罗青梅作品系统逼我做圣母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炎延嘴巴半天合不上,一脸如梦似幻的表情。

片刻后,她回过神,两手一拍,笑道:“我一定全力以赴,绝不会辜负殿下的信任!”

九宁勉励炎延几句,目送她告退出去。

炎延从小在山野长大,有种动物般的敏锐和冷静,是天生的将才。

北上长安途中,九宁嘱咐炎延跟着周嘉行的部下外出历练。

炎延每次都兴高采烈出去。

秦家兄弟第一次上战场时吓得小腿直打哆嗦,而不远处的炎延已经手起刀落数人头了。

等听不见炎延的脚步声了,雪庭叹口气,道:“杨节度使为人迂腐,不会答应擢升炎延为将军。”

炎延毕竟是女子,即使立下战功,杨节度使也不会为她破例。

“这件事不需要杨节度使点头。”

九宁斩筋截铁地道,抬起眼帘,看着雪庭。

“叔叔,你是帮我,还是更想救李曦?”

她知道雪庭幼时在宫里长大,曾经做过李曦、李昭的伴读。

雪庭和她对视了几息,微微一笑,有些无奈。

他低头,从袖中取出一串黄绿色佛珠。

这佛珠是他送给九宁的生辰礼,后来又辗转回到他手上。

他没有和九宁说过,这串佛珠是他第一次参加辩经法会时赢来的。

那时他年纪尚小,每天和鲜衣怒马、意气焕发的长安五陵少年郎来往,身上还保留有几分少年人的轻狂意气。

那一次辩经法会后,他舌战群僧,名动长安。

所以虽然这串佛珠不算特别贵重,但很多人都知道他手上有这么一串东夷国佛珠。

他把这串佛珠送给九宁。

因为他潜心佛法,远离世俗,早已不复当年那个为了虚名在一天之内当众将十几位高僧辩驳得哑口无言的少年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他看淡世事,六根清净。世间种种,男男女女,在他眼中,不过是一场空。

对凡俗唯一的牵挂,就只有她了。

九宁的这个问题,他根本不需要犹豫。

“自然帮公主。”

雪庭低头,隔着袖子托起九宁的手腕,把佛珠戴到她手上。

光从帐顶丝丝缕缕漏进来,佛珠折射出道道瑰丽色泽,衬得她凝脂般的皓腕愈显润泽。

雪庭收回手。

她若是个寻常的闺阁小娘子,他便继续做一个出家人,默默守护她,不打扰她的生活。

她想恢复身份,那他就竭尽全力辅佐她,陪伴在她身侧,帮她扫除障碍。

他将成为她最忠诚的长辈、朋友、部下。

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九宁看着手上的佛珠,怔了怔。

“叔叔……”她笑了笑,“我利用李曦,你不生气?”

雪庭也笑了。

他很少笑,这一笑,当真是刹那芳华的感觉。

“其他人,与我何干?”

他对她说道。

也是在对自己说。

九宁忽然觉得眼眶有些热,掩饰性地低头轻拢佛珠。

雪庭很快恢复平时的淡然,“你想找李曦,就是要利用他的身份夺取东川?”

九宁点点头。

挟天子以令诸侯。

她令不了诸侯,但至少可以控制蜀地。

……

这晚,营盘外传来马蹄声。

巡视的亲兵通报,杨涧回来了。

此前杨涧假意答应邓刺史和他一起“救驾”,并说到做到调来几千步兵协助邓大郎,明面是帮着找人,其实暗地里准备在找到李曦后立刻把人送到成都府去。

“找到了。”

见到九宁,杨涧立刻告知她李曦的下落。

九宁脸上适时地挂起几分担心,问:“在哪里?安不安全?”

杨涧道:“他们还在梓州。那晚他们故意闹出那么大的动静,虚虚实实,让邓刺史以为他们已经逃出梓州,其实他们根本没走多远,就躲在城内!搜查的军士进出过那座宅子三次,居然一次都没看出异常!要不是他们主动来找我,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他们竟然还在城里!”

光听他这会儿讲述,就可以想见那晚的惊心动魄。

九宁沉默不语。

如此不顾后果,胆壮气粗,置之死地而后生……

果然是雍王李昭的风格。

“虽然他们顺利引开邓刺史,但身边没剩下多少人,现在他们困在城里。圣人的处境非常危险,稍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我已去信给我父亲,但等他回信,只怕说什么都迟了。”

杨涧脸上露出游移不定的表情。

九宁问他:“可是有什么不妥?”

杨涧嘴唇蠕动了几下,似乎觉得不好开口,吞吞吐吐道:“圣人、圣人不愿离开。”

话说出口后,他立马没顾忌了,嘴角撇了撇,“救圣人出来的人告诉我,圣人不想逃亡,宁愿在梓州仰人鼻息,所以救他的人才不得不联系我,请我帮助他们。”

九宁眉峰微挑,不予评价。

有李曦这么个一直拖后腿的堂兄,李昭肯定气得半死。这才冒险找杨涧帮忙。

李昭肯定不信任杨涧,找他可能是实在没办法了,还有就是想利用杨涧挑拨东西川。

她道:“先见到圣人再说。”

杨涧唔了一声,“我趁夜去,我有从邓大郎那里讨来的腰牌。”

九宁忌惮李昭,不是怕他,而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多生枝节,没有提出和杨涧一起去。

事实上,为安全起见,她决定接下来都不在李昭面前露面。

等到了西川境内,就不用怕李昭了。

九宁想了想,道:“我让雪庭写封信给圣人,劝圣人随你一起离开。”

杨涧大喜:“如此最好!”

圣人现在是惊弓之鸟,不愿离开梓州,即使他们强行带走圣人,路上也可能出变故。如果雪庭能够劝说圣人改变主意,他们就不用担心圣人在路上瞎折腾。

九宁请来雪庭,和他说了现在的局势,最后问:“叔叔,你有把握能把李昭骗到成都府去吗?”

李曦现在就是破罐子破摔,根本劝不动,真正要劝的人是李昭。

只要李昭认为成都府是安全的,那么他肯定会强迫李曦和他一起去。

雪庭考虑了一会儿,点点头。

九宁立刻搬来纸笔,站在书岸边看他下笔,挽起袖子,要帮他研墨。

雪庭有些哭笑不得。

她是公主,怎么能让她做这个?

九宁含笑道:“这是风雅事,叔叔,你写吧。”

别的活计她做不来,研墨这种事她擅长,以前在周家的时候,她常常和周嘉暄一起鉴赏各地稀罕名墨。周都督不懂这些,每次看兄妹俩凑到一起研究那些墨锭墨块,而自己插不进一句话,气得直哼哼。

突然想起往事,九宁沉默了一会儿,笑着摇摇头,把注意力放回到雪庭面前摊开的信纸上。

雪庭很了解李昭,打好腹稿,一挥而就,很快就把信写好了。

九宁让人把信送去给杨涧。

几人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遇到突发事件该怎么应对,匆匆话别,杨涧换了套衣着,带上亲兵,漏夜入城。

与此同时,九宁命亲兵们拔营,迅速离开山谷,径直奔向西川。

……

途经绵州时,九宁立马山崖边,鞭子遥遥指向城池的方向,对身后的炎延和秦家兄弟几人道:“看清楚了,这就是绵州城。”

众人恭敬应喏,望着沐浴在拂晓薄雾中的绵州,目光灼灼。

……

数日后,九宁顺利抵达西川。

杨节度使忙于处理公务,派另外几个儿子出城迎接她。

杨家郎君们不愧是杨节度使的儿子,个个斯斯文文,玉冠束发,教养很好,和大大咧咧的杨涧一点都不像。

也难怪杨节度使总是对杨涧横挑鼻子竖挑眼。

有这么多文雅兄弟在一旁作对比,杨涧的那些不拘小节一下子变成粗鲁和庸俗,杨节度使自诩是名士,自然无法容忍。

杨家郎君态度热情而又不失风雅。

九宁没有避讳,大大方方和他们厮见。

众人寒暄一番,杨家郎君请九宁入城。

接下来几天,杨家郎君以“介绍风土人情”为由,每天带着九宁游览坊中闹市,去城外看景,上山礼佛……

杨节度使始终没有露面。

要问杨节度使重不重视九宁,自然是重视的,不然他不会派出亲儿子去长安保护她。

在杨节度使眼中,九宁是个需要保护的宗室公主,他会为她提供锦衣华服,让她过养尊处优的日子,保证她能和公主一样坐享荣华富贵。

但他不会和九宁探讨政事。

九宁明白杨节度使现在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可怜兮兮的孤女看待,没有强求。

她不急。

等控制东川,就该杨节度使急了。

第103章

梓州。

暖风吹拂,老梅树抖落积雪,探出几条皴裂的墨黑枝干,城中一所灯笼高挂的大宅内,肩披白氅的带刀护卫们神情警惕,来回巡视。

稍有风吹草动,护卫立刻拔刀。

邓刺史现在一门心思追回李曦,解决背叛自己的亲眷、部下,根本没把杨涧放在眼里。

杨涧大大方方进了城,然后一头钻进刺史府,半个时辰后伪装成卫士出府,找到李曦藏身的那所宅子,将雪庭的亲笔信奉上。

少倾,一名肤色白净的内侍走出来,“请将军入内说话。”

杨涧随手理了理衣襟,跟着内侍走进一间透出昏黄灯光的梢间。

房里只燃了一根蜡烛,烛火摇曳,书案前纤瘦的影子也跟着晃动。

杨涧一眼瞥过去,看见一个玉冠束发、穿素色圆领袍衫的男子坐在书案前,手边放着的那封拆开的书信正是他刚才送来的。

男子坐姿仿佛很随意,但就是这份随意中透出几分难以形容的矜贵之气,面如冠玉,俊秀儒雅,眉宇间略带愁色。

烛光倾泻而下,笼在他身上,他眼眸低垂,偶尔一个抬眼的动作,风华内敛,让人不由得生出敬畏之心。

不是怕他,而是下意识觉得他身份不一般,不敢造次。

杨涧愣了一会儿,反应过来:眼前的男子肯定就是传说中的雍王李昭。

他曾远远看过圣人李曦,记得李曦的相貌,可以确定素袍男子不是圣人,而那晚将圣人救出来的人是雍王。

就是雍王请他来的。

杨涧朝李昭行礼。

李昭看到他,仿佛眼前突然一亮似的,既惊喜又感动,起身站起,离席,快步奔至杨涧面前,双手一揖。

“将军冒险前来搭救,不胜感激。”

杨涧最怕应酬,忙连称不敢,和李昭客气了几句,问:“圣人呢?我只有这一次机会,天亮前必须离开,否则邓大郎肯定会生疑!”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将军了。”

李昭轻描淡写道。

杨涧暗暗松口气,只要圣人不闹脾气,什么都好说。

“请大王稍等,末将先派人去探探情况,半个时辰后出发!”

李昭点头,目送杨涧转身离去,拿起雪庭的亲笔信,放在烛火上点燃。待信纸化为灰烬,转身,吩咐藏在屏风后的心腹:“去请陛下。”

内侍应喏出去,不一会儿,又推门进来,神色惴惴,低着头道:“大王,陛下……陛下不肯走。”

李昭皱眉,“不要惊动杨将军。”

众人齐声应是。

李昭出了梢间,穿过回廊,走进一间由几位中郎将亲自带人层层把守的明间前。

里面传出内侍们耐心劝告的声音。

而被劝的李曦很不耐烦,大骂内侍们居心叵测,说到激动处,拍案大叫:“反了!你们都反了!”

守在门边的青年男子和李昭交换了一个眼神,推开门。

李昭走进去,环视一圈。

内侍们正手足无策急得满脸油汗,看到他进来,如蒙大赦,“大王!”

李昭示意他们退下去。

内侍们巴不得这一声命令,立刻躬身退下去。

李曦坐在窗前榻上,脸色阴沉。

见内侍们听李昭指派,他嘴角一翘,略带讥讽意味。

“朕的好弟弟,你看,朕说什么,他们一句都不听,你一个眼神,他们就老实了。”

李昭走到榻前,坐下,问:“陛下要留在梓州任人鱼肉?”

李曦咧嘴笑:“朕这个皇帝当得憋屈!没人听朕的,所有人都想取代朕!朕就是一个没人理会的可怜虫,不管逃到哪里都是一样的,与其继续东躲西逃,不如就安心待在梓州,至少梓州刺史对我还算恭敬。”

李昭道:“这样你就能满足了?当一个生死都捏在别人手上的傀儡?”

李曦脸色沉下来,冷笑:“不满足又能怎么样?朕当这个皇帝,没有一天快活过!朝臣瞧不起朕,百姓瞧不起朕,藩镇瞧不起朕,内侍宫人也瞧不起朕,还有你!”

他抬手,指尖直直指着李昭的脸。

“你是朕的从弟,你我二人自幼一同长大,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可你也瞧不起朕!你不用狡辩,朕知道,你从来都看不起朕!”

他哈哈大笑,挥落案桌上的碗碟盘盏。

“你们根本没把朕当皇帝!没人听朕的话!”

他怒吼,笑容忽然一收,表情有些狰狞:“你瞧不起朕又怎样?只要朕一天不退位,朕就还是皇帝!你永远取代不了朕!”

李昭神情冷峻,一言不发。

到了这个地步,李曦居然还怀疑他,认为他这些年的辛苦筹谋,只是为了抢他的皇位。

等李曦终于发泄完,他冷冷地道:“阿兄,契丹南下,国难当头,你不思保卫江山,不和朝臣商议,抛下阖宫妇孺,自己偷偷逃出长安……这样的君王,怎么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就算真要逃走,也不该走得这么窝囊!

李曦冷笑:“江山又不是朕的,朕只是个傀儡罢了,朕为什么要死守?”

李昭闭一闭眼睛。

“因为你是天子,是皇帝,是李家子孙。”

李曦脸上的讽笑僵住,沉默了下来。

他看着烛火,似笑非笑。

李昭语气平静,缓缓道:“随我去成都府。藩镇忙于互相吞并,战乱不断,有再多李司空那样的人物,也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风光得意一时罢了,难以长久。纵观天下,手握实权而又真正有雄才远略、有霸主之相的,不超过十人。蜀中沃野千里,物阜民丰,远离中原,我们暂时去成都府躲避战祸,积攒实力,等中原生乱时再出兵平乱,届时不怕人心不归!”

李曦撩起眼皮,看傻子似的盯着李昭看了半晌,讽刺道,“你未免太异想天开了!我们手中没有可靠的军将,没有忠心的兵士,就靠你我二人,去了成都府,也不过是换一个地方受罪罢了!”

李昭单手握拳,掩唇咳嗽了几声。

他神情无奈,一字字道:“阿兄,你是天子,我是雍王,我们是李家子孙,我们的身份,就是千军万马!”

李曦怔住。

李昭苦笑了一下,道:“这些年藩镇吞噬彼此,哪一个不是打着忠心于朝廷的旗号!当年我逃出长安后,身边只有十几个忠心内侍,为什么我能煽动别人起兵?为什么我总能找到愿意听从我指挥的军队?为什么即使有些藩镇想要对我痛下杀手,最后还是只能放弃?因为我姓李!武宗族侄,堂堂雍王!”

他一口气说了几句话,脸上泛起不自然的薄红。

同情他的,会适当给予援助,金银财宝,忠勇护卫,随他挑。

想利用他从他身上谋取利益的,待他更为热情,同他结盟,以他的名义招兵买马,笼络人心,壮大势力。

而那些不想搭理他的,也不敢太轻慢他,更不敢杀他,因为杀了他后患无穷,没有一点好处。

他们只能赶走他,就像周都督那样,逼他去其他人的地盘。

兵强马壮是在乱世立足的根本,但想走得更顺、更远,政治的重要性绝对不可忽视。

有时候,政治上的运作,比战场上的交锋更重要。

不然,李司空为什么得意这么多年,就是不肯称帝呢?

因为李司空看似不着调,其实心里很清楚,时机还没到。

不管哪个藩镇强大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派遣使者奉表天子,找朝廷讨册封,为的是什么?

他们要名正言顺。

这不仅仅是面子的问题,而是政治资本。

……

李昭长叹一口气,忽地一笑。

“这是乱世,乱世不缺投机者,阿兄以为所有人都是靠兵马取胜的?”

不破不立,乱世就是一个资源重新分配、旧的豪族衰落,新的豪族崛起的过程。

有野心、有抱负的人喜欢乱世,因为乱世没有那么多规矩,那么多束缚,乱世之中,处处是机遇,不论是高贵的世家公子还是卑微的平民百姓,大家各凭本事,每个人都很可能成为人上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的人凭武力强大。

有的人凭运气一步登天。

有的人凭眼光去豪赌。

有的人凭谋略坐收渔翁之利。

英雄不问出处。

这就是乱世。

而乱世的开启,也象征着辉煌的王朝已经走向末路。

李昭道:“国祚将尽,群雄并起,中原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断。但也有能经营一方的偏霸之主!不是所有割据藩镇都像李司空那样兵强马壮,或者像江东豪族一般家族世代积累,富可敌国。乱世出英雄,只要能把握时机,昨日田舍郎,转眼就能成为坐拥一方的豪强!远的不说,你可知道邓珪是怎么成为梓州刺史的?他出身草莽,少时就是个偷鸡某狗的无赖,未发迹以前靠走街串巷贩货为生,手下没有一兵一卒,只因偶然获得前任节度使的赏识,被赋予协助平叛的重任,恰好叛军被河东军围困,让他捡了个便宜,官升三级。前任节度使身亡,群龙无首,东川官员内斗,他当时人言微轻,没有胜算,又一次抢占先机上书朝廷,贿赂宦官,联合朝中大臣,成为东川之主。”

他歇了口气,继续道:“有人的地盘是一寸一寸打下来的,有人是从祖辈那里继承来的,也有人没兵没卒,只因为眼光精准就能巧取豪夺,摇身一变成为一方霸主。蜀中、西南地僻,是最好的割据之地,如果堂兄不愿回长安,可以考虑去这两个地方,我们身边只有几千卫士,不可能压制得住实力强大的藩镇,绝不能落入其他藩镇手中!”

李曦眼神闪烁,没有吭声。

李昭掩唇咳嗽几声,道:“但东西川地理位置特殊,而且杨节度使没有称霸之心,只凭堂兄你的身份,加上这几千卫士,我有八分把握可以控制西川!”

不止可以控制西川,还能进一步攻东川,届时掌控整个蜀中,只等契丹退兵,中原形成权力真空时,他们就可以发兵收回长安!

到时候,何愁手中无兵无将?

尽管李昭信心满满,李曦仍然犹豫。

他瞥一眼李昭,眼睛微眯:“阿弟,你计划得这么好,这么有把握可以凭借我们的身份不费一兵一卒控制东、西川……那你为什么还来救我?我曾经派人暗杀你,我无能懦弱。你不必管我,等我死了,你大可以去找杨节度使,让他拥护你登基。你比我聪明。”

刚才说了太多话,李昭面色发白,喘得厉害。听了李曦这听似真心实意实则全是试探的话,嘴角一扯,笑了笑。

没想到李曦还是在怀疑他。

“阿兄。”

李昭抬起头,直视李曦。

  如果觉得系统逼我做圣母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罗青梅小说全集系统逼我做圣母明朝小官人蛮丫头/老大是女郎大唐第一公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