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罗青梅作品大唐第一公主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她答应过李治,会好好保护自己。

裴英娘抬起眼帘。

韦沉香瑟缩了一下,被她幽深麻木的眼神看得头皮发麻,心口凛然,她不想露怯,强撑着道:“好歹你以前也帮过我,十七娘,我也是为你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要你好声好气向我道歉,我保证以后不会为难你……”

裴英娘扯起嘴角笑了笑,带着轻蔑和鄙视。

她抬起手,一道矫健的人影飞快走到她身边,弯下腰,“娘子有什么吩咐?”

裴英娘看着韦沉香的眼睛,一字字道:“韦氏灵前欢笑雀跃,对阿父不敬,把她拖出去,不许她再踏进正殿一步。”

秦岩答应一声,蒲扇大的巴掌抓向韦沉香。

韦沉香大惊失色,目龇欲裂:“你敢!我是陛下的妃子!长公主的母亲!你以下犯上,陛下岂能容你?!”

裴英娘看也不看她一眼,扭头和旁边抹泪的近侍王寿永说话,“打扫干净,不要让韦氏脏了灵堂。”

阿父不需要韦沉香这种人为他举哀。

王寿永躬身应承。

先帝走了,朝臣们忙着去新君面前卖好,唯有相王、相王妃和太平公主夫妇守在灵前,真心为先帝哭泣,其他人也在哭,但掩藏不住悲哀底下的算计。

他只是一介阉人,身份下贱,不敢出声指责暗暗偷笑的韦氏,只能当作没看见。

现在王妃出头了,他也要出一份力,报答先帝。

王寿永领着侍者们端水拿笤帚,来回忙乱。

灵前的动静传到另一边,武太后静默不言,袁宰相皱眉询问原因。

王寿永哆嗦两下,趴伏在毡毯上,一五一十说了韦氏偷笑的事。

众人沉默,不约而同回头看向李显。

李显汗如雨下。

第194章

韦玄贞走进凉亭, 步子迈得太急, 上台阶的时候踉跄了一下, 差点摔倒。

“阿耶当心。”韦沉香放下琉璃茶盏,站起身, 搀扶父亲, 责怪旁边侍立的宫婢,“你们怎么伺候的?”

宫婢们垂下头。

韦玄贞皱眉道:“你怎么被赶出来了?”

圣人……不, 现在是先帝, 先帝还没下葬,香娘身为后妃, 被相王妃逐出灵堂,顷刻间成了大臣们中间的笑柄,他刚才被同僚们冷言冷语讥刺得老脸通红, 只差没挖个地缝钻进去。

韦沉香脸色微微发白,“武氏……”

韦玄贞横她一眼,语气严厉,“慎言!”

凉亭周围的宫婢无声退下。

韦沉香眼圈一红, “阿耶,先帝走了,郎君是一国之主,为什么我还要忍气吞声?相王妃只是个王妃而已!没了先帝, 她什么都不是!相王护着她又怎样?郎君才是皇帝,我早晚会让她尝尝被欺辱的滋味!”

韦玄贞摇头叹息,“香娘……没了先帝, 相王妃还是相王妃,没了圣上的袒护,你才是一无所有啊!相王甚至根本不需要插手……你动不了相王妃的。”

韦沉香怔了怔。

她知道武英娘深受先帝疼爱,自幼和相王相识,婚后感情很好,武家人对她敬而远之,不亲近她,也不得罪她,世家贵族们争相巴结她,她可以在长安横着走。她去了洛阳以后,那边的公卿侯门被她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但是那又如何?还不是因为先帝宠溺纵容,武英娘才敢如此嚣张。

现在先帝死了,树倒猢狲散,没了靠山,武英娘还能得意到几时?

该轮到她扬眉吐气了。

看出女儿钻了牛角尖,韦玄贞长叹一口气,语重心长道,“相王妃可以支使得动宫中近侍、殿前亲卫,连朝中的几位相公也要卖她一个面子,你呢?你看看那些大臣,谁给过你一个笑脸?”

韦沉香咬了咬唇,“那是因为他们惧怕太后!”

太后是武英娘名义上的姑母,朝臣们奉承武英娘,还不是为了奉承太后。

“你也知道宫中还有位太后。”韦玄贞环顾一周,想了想,压低声音说,“既知道太后不好惹,你为什么和相王妃争执?她怎么说也是太后的侄女。”

他过来不是为了劝解韦沉香,他了解女儿,劝了她也不会听,多说无益,武太后才是他一直提防着的人。

韦沉香又羞又窘,她只是嘴角弯了一下,相王妃就叫人把她拖出去,害她丢尽颜面,她如果不争辩几句,以后岂不是一辈子都得被相王妃压一头?

她不甘心,明明皇帝是她的丈夫,为什么相王妃还能对她颐指气使!

“香娘,主上根基不稳,太后只手遮天,你身为后妃,应当为主上分忧,不要整天想着勾心斗角……”韦玄贞揉揉眉心,这个女儿既争气,又让他失望,她成了后妃,为韦家带来重振家业的契机,让他可以青云直上,官位一升再升,可女儿志大才疏,根本没法和太后年轻时相比。

香娘深知怎么应对困境,但是一旦摆脱束缚,获得高位,又会洋洋得意,妄想一步登天。

韦沉香咬咬牙,暂且抛开灵堂前的事,“太后终究只是太后,这天下终归是郎君的。”

看到女儿终于想起正事,韦玄贞欣慰地一笑,肃容道:“虽说太后年老,可看着精神旺健,如今先帝驾崩,太后没了掣肘,肯定还会继续把持朝政,主上的当务之急是培植自己的势力,以便和太后抗衡。”

新君即位,首先要稳定人心,收服老臣,提拔自己的心腹。

纵观朝堂,李显孤木难支,这时候,谁能比韦家更值得他信任?

韦家的荣宠兴衰都系在韦沉香身上,他们会无条件地拥护李显。

韦沉香陷入沉思。

她比武太后强,武太后出身不高,而她们韦家这一支虽然没落,但往上追溯,也能算得上是一地名望大族。

当年武太后能以比丘尼的身份再度回到长安,打败王皇后和萧淑妃,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她也可以!

她不仅能当上皇后,还有娘家支持,地位只会比武太后更稳固。

李显耳根子软,赵观音死了以后,他对她几乎言听计从。

今日灵堂前遭受到的侮辱,她永生难忘,一定要找相王妃讨回来!

李治生前留有遗诏,一切丧葬仪式、陵园制度务必从简,不可靡费。

新君李显当然不敢真的照办,真把丧事办简单了,他会被天下人指着鼻子骂不孝。

于是丧事依旧操办得极为隆重。

大臣们跟随武太后和李显举哀,哭声震天。

年老的大臣受不住繁琐的礼仪,时不时有人晕厥,被近侍们抬下去休息。

夜里为了照明,一车车的名贵木材彻夜燃烧,做法事的僧道吟唱着古怪的调子,绕着灵柩走了一圈又一圈。

裴英娘几日几夜不睡,时时刻刻守在灵前,很多人过来劝她,有各家命妇,相熟的宗室公主,还有朝中大臣。

她无知无觉,感觉不到时光的流逝。

李旦没有劝她,嘱咐宫人们好生照看她。他有很多事情要忙,一有空闲,他便过来陪她,让她可以靠着自己睡一会儿。

浑浑噩噩熬过最开始的几天,裴英娘瘦了一大圈。

期间,李显期期艾艾围着她打转,东拉西扯,一会儿回忆李治生前的事,一会儿说李贤为太子时他们的日子有多难,一会儿忽然扯到赵观音身上……

说到最后,他哭着道:“十七娘,你不要生气。香娘她不是成心笑的,她很尊敬阿父,那天她只是太累了……”

韦沉香说的话只有裴英娘听见,她当然不会傻到把自己说过的话如实告诉李显,当晚她哭哭啼啼一个劲自责,说自己不该失礼惹怒裴英娘,她身子不好,生李裹儿的时候没有细心调养,落下一身病,跪了太久脑袋发晕,才会失仪。

李显觉得,以裴英娘的性格,不会冤枉韦沉香,但是李治刚刚离世,她那么尊敬李治,伤心难过之下,难免会看错。

韦沉香那么柔顺怯懦,怎么会对阿父不敬?

“我已经骂过她了,她很后悔,十七娘,你消消气。”李显不敢提再让韦沉香为李治哭丧的事,他怕裴英娘一气之下和他闹翻。

“陛下。”裴英娘面色冷淡,神情麻木,“我现在心情不好,很不好,不要烦我。你要庇护韦氏,是你的事,告诉她,以后出入宫闱,最好多带几个人,我见她一次,打她一次,打到她真心悔过为止。”

听裴英娘态度生疏,称呼他为陛下,李显手足无措,“十七娘……”

裴英娘抬起眼帘,冷笑一声,一字字厉声道:“别拿韦氏来烦我!阿父的英灵还没走远呢!”

她很少发脾气,一直都是和和气气的,使坏告状的时候,也是古灵精怪,促狭居多。忽然喝出这一句斥责,冷冽疏远,看着他的眼神,不带一丝温情。

李显愣了一下,又是羞愧又是茫然,哭着走开。

裴英娘吩咐忍冬,“韦氏住哪里?备一壶茶汤,你亲自领着人去她房里,她不是身体不好,不能久跪吗?给她补补身子。”

忍冬会意,让尚食局的宫婢熬煮了一锅苦涩辛辣、臭不可闻的药汤,送到韦氏跟前。

韦氏不肯喝,宫婢们的态度恭敬而殷勤,连劝带哄,强迫她喝下三碗药汤,才放开她。

韦氏大哭一场,谁知道那碗药汤里搁了什么脏东西!

她找李显哭诉,“妾身为皇妃,竟然受此侮辱,无颜再陪伴郎君身侧,请郎君准许妾落发为尼,也好减轻相王妃的怒火。”

李显支支吾吾,安慰韦氏,“十七娘平时不这样的……哎,怎么说你也有不对的地方,正好你需要好好养病,这段时日就别出去了,免得十七娘看到你不高兴。”

韦氏不想把李显逼得太紧,含泪跑开,迎风洒泪。

新仇旧恨让她恨得牙根发痒,总有一天,她会手握权力,把看不起她的人全部踩在脚下!

宫中的丧仪结束后,李旦把裴英娘抱回之前住过的东阁,强迫她吃饭。

他亲自喂她,抬起她的下巴,轻抚她瘦削的脸颊,“英娘,乖,阿父看到你饿肚子,一定会不高兴,吃点东西。想吃什么?”

以前住在东阁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论阴晴雨雪,裴英娘几乎天天去含凉殿请安。

日复一日,风雨不辍。

她欢欢喜喜踏进内殿,李治坐在软榻上,招手叫她,“小十七,过来。”

他的语气偶尔会低沉一些,偶尔会明朗一些,唯有笑容始终温和。

她走过去以后,挨着他坐,食案上琳琅满目,全是好吃的茶点吃食。

武太后和李显决定将蓬莱宫改为原来的名字大明宫。

李显很快会携家带口搬进大明宫,含凉殿要换主人了。

不会再有人准备精美的山珍海味,斜靠凭几,含笑等着她迈进内室。

“我吃。”裴英娘回过神,接过李旦手里的银匙。

她要好好的。

李旦暗叹一口气,看她一口接一口吃完醴酪粥,命人撤去碗碟,抱起她走进内室,把她放到床榻上,拢紧锦被盖住,俯身轻吻她的眉心,“英娘,不许再伤心了。”

第一次在裴家门外见到她时,她瘦小可怜。

之后她入宫居住,生活起居都是比照着公主的待遇,慢慢娇养成一个面颊红润的小娘子,长胖了,也长高了,明眸皓齿,娇俏可人。

当着外人的面,她是个端庄沉静的高贵公主,彬彬有礼,不骄不躁。

私底下则软糯乖巧。每次仰着脸和他说话时,一双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他,认真思索,小大人一样,甚是可爱。

熟悉以后,她试探着朝他撒娇,确定他会一直纵容她,她似乎觉得难以置信,想靠近他,又觉得胆怯。

李旦不动声色,他其实很享受小十七围在他身边笑闹。

她主动靠近他,他的心情会变得很好,那种喜悦能持续好几天。

发现她疏远害怕自己,他恢复阴沉冷漠,看什么都不顺眼。

他有些犹豫,觉得应该掩藏自己的冷淡,小娘子们不喜欢古板无趣的兄长。

可小十七没有讨厌他,她在他面前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活泼,偶尔还会壮起胆子打趣笑话他。

眼下她却如此颓废瘦弱,脸色苍白,双眼无神,仿佛所有活泼鲜活气都离她而去……

平时她只要皱一皱眉头,稍微有个不高兴的地方,李旦心里就会惦记很久,现在他却只能眼看捧在手心里的人一天天憔悴下去。

微凉的吻落在眉间,裴英娘闭一闭眼睛,旋即睁开,抬手摸李旦的脸,嗓音沙哑,“阿兄,你又忘了刮胡子。”

时下的贵族男儿们以留髯须为美,裴英娘偏偏不喜欢胡子,每次被胡茬扎到会念叨好几天。李旦没有说什么,时常提醒自己刮胡子,以免被她嫌弃。

这些天没有心思顾及其他事,胡茬又冒出来了。

李旦按住裴英娘的手,送到唇边,逐根吻她的指尖,“你快好起来。英娘好了,阿兄就去刮胡子。”

裴英娘勾住他的脖子,小声嘟囔,“阿兄,你别走,留下来陪我,等我好好睡上一觉,我就好了。”

她不能难过太久,阿兄会担心的,阿父地下有知,也会发愁。她要高高兴兴的,认真过好每一天。

李旦低低嗯一声,脱下木屐,抬腿上榻,把裴英娘按进怀里,右手在她背上轻轻拍着,“阿兄陪着你……十七,好好睡吧。”

裴英娘很快睡着了,梦中偶尔会颤抖两下,发出几声模糊不清的呢喃,眼角滑下一串泪珠。

李旦没有合眼,垂眸凝视着她的睡颜,发觉她在发抖,低头吻去她的泪水,柔声哄她,“英娘不怕,阿兄在这儿。”

她反复折腾了几次,慢慢平静下来。

一觉睡到夜色黑沉,水晶帘外人影晃动,半夏掀开竹帘往里张望。

近侍在外面等李旦。

裴英娘睡得很沉,李旦小心翼翼松开她,为她盖好锦被,手指轻抚她的面颊。就这么静静地看了一会儿,他起身走出内室。

近侍禀明来意。

本朝帝王墓葬因山为陵,李治遵从李世民立下的规矩,即位不久,就选定以梁山筑陵。

梁山位于长安西北,定名为乾陵。

李治将会长眠于此。

武太后任命李旦主持修筑乾陵之事,即刻启程。

第195章

“太后命相王去梁山?”

韦沉香惊讶之下, 失手打翻小几上的凫鸭香炉, 香粉散落一地, “消息属实?”

宫婢答道:“千真万确。”

韦沉香眼珠一转,呵呵轻笑, 相王要出城, 相王妃单独留在大明宫,还不是由她拿捏!

等李显收揽皇权, 看她还怎么猖狂!

宫婢打起帘子, “陛下回来了。”

李显脚步沉重,哭丧着脸回到内殿, 仰面往锦榻上一倒。

韦沉香挽起袖子,帮他擦脸,温热的巾帕让他感觉好了点, “陛下,怎么闷闷不乐?”

李显叹口气,“大臣们不听我的……”

“您可是皇帝,大臣们竟然敢如此怠慢您?”韦沉香和李显同仇敌忾。

李显哀叹一声。

韦沉香安慰他几句, 挥退周围侍立的宫婢,小声说,“陛下……朝中大臣都是太后的心腹,为今之计, 您必须提拔自己的人手,否则那些人不会听您的。”

这些事李显也明白,可是太后积威颇深, 人人都争着去太后跟前表忠心,没人敢为他冒头。

他苦恼道:“阿父在的时候,帮我选定了不少人才,可是他们现在官职低微,说不上话,一时之间,去哪里找可堪大任的心腹?”

韦沉香心口猛跳,“妾的父亲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李显坐起身,“韦玄贞?香娘,你父亲只是个刺史而已……”

这刺史之位还是他给的。

韦沉香挨着李显,手指为他按揉太阳穴,柔声道:“是啊,阿耶只是个刺史,所以帮不上忙。陛下,您想要掌握实权,必须多收服些人才,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把这些人抓到手心里,才有用。太后扶持武家人,您也可以扶持自己人,如果我阿耶的官职再高一点,能和几位相公平起平坐,他自然就能为您分忧。”

能被尊称一声相公的,唯有三省最高长官。

香娘的意思,要他提拔韦玄贞当宰相?

李显有些犹豫,他当然想重用自己的人,可是韦玄贞的官职一升再升,已经引得议论纷纷,一下子把他抬高到宰相的地位,太后肯定不会答应。

“让我再想想。”

韦沉香掀唇微笑。

她不急着要李显立马答应,他耳根子软,多吹吹枕头风,他一定会动摇的,不必急于一时。

连日举哀,哀恸过度,裴英娘精疲力竭,一觉睡到第二天清晨才醒。

李旦一直陪着她,和以前一样,斜靠着床栏翻看书册。

她醒来闻到熟悉的味道,发了会儿怔,光线从帐外透进室内,打在他脸上,侧脸冷峻。

“阿兄。”她往他怀里钻,把他拢得严严实实的衣襟蹭得一团乱。

李旦抛开卷册,低头亲吻她的额头。

她伸手摸他的脸,冰凉而光滑,他刮过胡子了。

“好好吃饭。”李旦抱她起来,送到梳洗床内,“吃完饭,我送你回相王府。”

半夏和忍冬端着热水锦帕进来服侍裴英娘梳洗,两人眼圈微红,看到裴英娘面色虽然苍白,但精神气好像好了很多,眸光明亮,秋水传神,悄悄松口气。

梳洗过后,李旦牵着裴英娘去外间吃饭。

她现在整个人还是虚脱的,浑身发软,李旦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给她递茶她就喝,让她坐下她就正襟危坐。

又乖又安静,像是回到以前那个玉露团一样绵软乖巧的小十七。

她什么模样李旦都喜欢,不过如果她能活泼起来,又笑又闹,热火朝天地忙活那些南来北往的商贸之事,他会更高兴。

他喂她吃完朝食,这些天只能吃饧粥,不能碰荤腥的东西,他让人在粥里加了羊乳,她不能再瘦下去了。

母亲要他即刻启程去梁山,他婉言推拒,她这么虚弱,他怎么可能走得开。

走是要走的,不过不是现在。

出宫之前,裴英娘单独去了一趟含凉殿。

她没有走进去,远远地站在外边回廊里,眺望巍峨壮丽的亭台楼阁。

以后,这里是大明宫,不是她的蓬莱宫。

她转身离开,廊下忽然传来吆喝声。

几名亲卫押着六七个双手捆缚在背后的内侍走过,内侍们低垂着头,一声不吭,神情悲怆。

裴英娘认得他们,他们是含凉殿的近侍。

回廊里的宫婢们小声议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君继位,宫中的老人们各奔东西,有门路的还能继续风光,那些得罪过人的,没了先帝撑腰,下场凄凉。

裴英娘皱眉,问宫婢:“他们要被押解去哪儿?”

宫婢小声回答:“奴也不清楚,韦妃宫中的人指认他们趁乱偷盗先帝的私库,要把他们带去审问。”

审问自然是假,一来李显要安插自己的人手,必须拔掉几个老人,空出位子来;二来从这些天子近侍身上下手,杀鸡儆猴,威慑众人,好尽快立威;三来,韦沉香急于查清李治身后到底留了多少东西,分别给了谁。

裴英娘走下台阶,拦住卫士,指指绝望麻木的近侍们,“回去告诉韦妃,这些人我带走了。”

卫士们面面相觑。

回廊里的宫婢、内侍们互看一眼,都是认识多年的熟人,他们不忍心看昔日一起共事的老人们落得尸骨无存。可惜他们身份卑微,没法做主,爱莫能助。

相王妃愿意为几个奴仆得罪韦妃,他们心里既感动又热血澎湃,还是有贵人把他们当人看的!

他们振奋精神,跟着奔下台阶,叉腰怒视卫士,喝道:“王妃都开口了,你们还不放人!”

王妃不怕韦妃,一定能救下老人们。

卫士们有些犯难,韦妃是后妃,他们身为宫中卫士,必须遵从韦妃的指令。但是相王妃说的话,他们也不敢不听……这位看起来娇滴滴的,脾气不小,敢当面训斥圣人,圣人还不敢拿她怎么样……

他们也很为难呐!

裴英娘随手摘下鬓边一朵珠花,掷到卫士怀里,“人我是一定要带走的,你们直接去圣人面前回话,如实禀明这里的事。”

卫士小心翼翼捧着珠花,心里悄悄吁口气,相王妃愿意担下事情,最好不过。

他示意其他人退开,干脆道:“既然如此,王妃把人带走吧。”

等卫士们走远,其他宫婢和内侍们纷纷上前,帮老人们解开绳索。

几位近侍呆了一呆,过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抱头痛哭。

周围的宫人感同身受,也跟着垂泪。

初冬的阳光温暖干燥,洒在众人身上,晒得脸颊微微发烫,可他们心中却是一片荒凉。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他们。

“多谢王妃救命之恩。”近侍们擦干眼泪,给裴英娘磕头。

裴英娘命宫人扶起他们,他们不肯起来,继续叩首,磕得额头发青。

“王寿永呢?”

近侍抹干眼泪,“大家……先帝去了以后,他自愿为先帝守陵,逃过一劫。”

裴英娘点点头,“你们先随我出宫。阿父嘱咐过我,要我照拂你们,你们不用怕,我会好生安置你们。”

近侍们泪如泉涌。先帝平易近人,很少责罚身边服侍的内侍、宫婢。他们这些人伺候先帝多年,别说宫里的人,就是朝中的相公、大臣们和他们说话,那也是客客气气的。

哪曾想一朝先帝驾崩,什么都变了。世态炎凉,人情真是冷得刺骨啊!

到最后,唯有他们看着长大的相王妃肯顾念旧情,拉他们一把,其他人根本不在意他们的生死。

“其他人呢?是不是被抓到其他地方去了?”裴英娘问。

近侍们连忙抹去泪珠,苦笑道:“只有我们这几个冥顽不灵的老东西,其他人么,自有他们的去处。”

  如果觉得大唐第一公主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罗青梅小说全集大唐第一公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