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时镜作品我本闲凉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这些年将军府内的格局没什么变化,他略略一回忆,都还认得路。

一路从中堂向后宅中走,绕了一段远路经过已然有些破败的演武堂,道中遇到的所有丫鬟下人都用一种好奇又崇敬的目光看着他。

薛况也有一种恍惚的感觉。

只是他脚下并没有半点的停顿,只是慢慢行走,保持着一种始终如一的速度,经过了花园,经过了东院,也经过了冬日里冷寂一片的游廊……

最终停步在祠堂前。

小小的一间院落,细雪铺满,一推开门就能瞧见里面昏昏的烛火。

这是薛氏一门的祖祠。

薛况负着手,从门外走了进去,一步一步,原本藏在阴影里模糊的那些牌位都变得清晰起来。

父亲薛远,二叔薛还。

还有他那一位曾经意气风发、征战沙场的大哥,薛冷。

香案上点着香烛,想是除夕夜有人拜祭过。

他只走上前去,从旁边的香筒里取了三根线香并成一炷,凑到火上点燃了,然后躬身下拜,再将其插i入洒落着灰烬的炉中。

满屋都是死沉沉、冷寂寂的香息。

薛况看了那慢慢燃着的香许久,也看了这满屋静默不语的牌位许久,才慢慢向外面吩咐了一声:“派人去请大公子回来,我要见他。”

第182章 坦诚

“……所以当初,才会与我父亲闹翻,然后才顺势遇见了你,收薛迟为学生,娶你为妻。”

对顾觉非来说,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他从故事的开头讲起,将这些年来的辛酸苦辣,一点一点地掰碎了,讲给陆锦惜听。

从天刚亮,讲到天大亮。

雪白的窗纸上透出了明光,屋里燃着的烛火却没人去管,已然快燃到尽头。

陆锦惜注视着他,只觉得恍惚。

这是顾觉非第一次对她提起他少年与青年时的种种,从意气风发到满怀激愤,从光明磊落到不择手段……

年少时,他是誉满京华的天才;后来游走四方,他是广为传扬的翩翩公子。

仁善,温和,卓有才华。

可是那一年的水灾,那一年的饥荒,那一年的时疫,如同凭空伸出的一只利爪,将盛世虚伪的画皮撕扯开来,让他看到繁荣下腐朽的血肉,千疮百孔!

改变,便从那时开始。

他不再是世人眼中的翩翩公子,不再是同伴眼中的温和君子,甚至不再是父亲眼中的孝顺儿子……

他成了知情者眼中的妖魔,不知情者眼中的沦落人。

雨夜含怒出走,雪翠顶一隐不出,是他为看不透真相的愚昧世人所苦的六年整;金銮殿上逼婚求娶,从此凌厉狠辣,官拜一品,是他在雁翅山再见薛况后厉兵秣马的三年半。

一晃小十年啊。

光阴本已将这些旧事掩埋,连那些暗伤都藏在了时间的缝隙里,轻易不为人发觉。

可他终于还是等到了——

薛况归来!

等到了,所有隐藏的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的这一天,所有蒙受的不白之冤终将被雪洗的这一天!

“所以,若他当年死在了含山关,我就是背后害死他的那个罪魁祸首。我本该是你的杀夫仇人,薛迟的杀父仇人,也该是让你冷冷清清守寡近六年的幕后黑手。我最初接近你,除了喜欢,被吸引,也包藏了祸心。我要娶他的妻子,教他的儿子。若他活着,就教他为此痛,为此狂。他一手好计,离间了我与老太师,我便让他妻离子散,家不成家!”

沙哑的声音像是在粗粝的石头上磨过,磨出了血,浸润在那经年的伤口上,又蒙了厚厚的一层灰烬。

顾觉非一字一句,清晰而狠毒地说着。

他把最阴险最卑鄙的自己,毫无保留地在她面前剖开,包括那可能有的不纯粹的心机与谋算。

没有人知道,“家”这一个字在顾觉非的心里有多重。他可以兼爱天下,却无法在这误会的洪流中,保全自己的小家。

从小教养他长大的父亲,罚他跪在祠堂,将他逐出家门。

薛况才是他眼中的忠烈,是他同僚留在世上的血脉,他相信薛况,却怀疑他。

怎能不恨?

又怎能不记仇?

顾觉非向来是个睚眦必报的人物,最初驱使着他做这一切的动因,确有“仇恨”二字——

他有多痛,便要薛况感同身受。

只是并没有想到……

眸光微微闪烁,他轻轻地握紧了陆锦惜的手指,低垂下了眼帘,喉结上下滚动,终是低低道:“可我喜欢你,属意你,非你不娶,这是真的。”

陆锦惜察觉到了他指尖一点轻微的颤抖,只觉得自己听了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并且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似乎印证着自己最早看到那些记录着薛况战功时的猜测。

人侧卧在那榻上,她沉默了片刻。

目光是水一样地流转,最终问他:“你在怕什么?”

刚回来的时候,他开口对她说“别怕”,可那时候她只不过是觉得心里面很乱,一时无法判断出自己到底需要面临怎样一种棘手的场面,也无法预料前路究竟如何。

她是不惧怕的。

可此时此刻对她坦言了一切的顾觉非是怕的,她感觉得到。

在怕什么?

顾觉非也这般扪心自问,然后抬起了目光,直视着她,仿佛要这么一眼看进她心底最深处。

“我怕你是陆氏。”

“……”

落在旁人耳中,这或许是最莫名的一句话;可当它落在陆锦惜耳中时,便如那惊涛拍上堤岸,撞成一片一片的碎浪。

他果然是猜到了的。

陆锦惜回望他,终于凑过去亲吻他干裂而冰冷的嘴唇,然后微笑,也将自己最大的秘密袒露:“可我不是。”

第183章 惊爆京城

这算是什么呢?

也许是遇见了对的人,所以彼此一个眼神都能领会对方的心意,一切一切可能造成误会的琐碎都在彼此的智慧中轻易化解。

他们相互喜欢,也相互包容。

在听见她口中这四个字出来的时候,顾觉非一颗心便已经晃悠悠地落了地,可又是如此轻而易举地被她攥在了手心里。

他想自己是她的俘虏。

唇畔的笑容减去了寒冬的冰冷,添上几许轻柔的暖意。

“我守着你睡觉好不好?”

她躺着,他就侧坐在床榻边,为她盖好了被子,将她裹成了暖和的一团,然后亲吻她额头。

陆锦惜便觉得这时候的顾觉非身上,带着一种真诚又毫不作伪的欢愉,分明已位高权重,可她偏能看见一颗赤子之心。

一夜没睡,她的确困了。

当下便笑起来,乖觉地道一声“那我睡了”,便将双眼合上。

顾觉非在她身边守着,久久,直到听着她呼吸变得均匀而绵长,是真的睡着了,才轻轻将她被角掖好,从屋里走了出去。

这时候,周遭丫鬟们的神情都已经不很对了。

但顾觉非没有看,只是站在了走廊下,喊了一声:“茶。”

屋里茶水常备。

他一喊,便立刻有丫鬟轻手轻脚将热茶端了上来。

顾觉非接过喝了一大口,强行将那一整夜的疲惫往下压下,然后才看向早已在外面候久的孟济:“那边有什么动作吗?”

“没有什么。”

孟济是一早就来了,只是用脚趾头猜都知道自家公子还有话要跟夫人说,所以即便十万火急也不敢进去打扰。

“他回府之后,只让蔡修派人找了薛廷之回去。”

“薛廷之?”

那个所谓的胡姬所生的庶子?

顾觉非眼底阴霾一闪而过,却是轻飘飘、冷森森地笑了一声,问道:“这个人查了好几天了,还没消息吗?”

“正要跟您说呢,有些眉目……”

孟济就是为这事儿来的,只是提起来的时候,他面上的神色都忍不住添了几分诡秘。

当下,只凑上前去,附在他身侧耳语了几句。

那低低的话音落时,便是连顾觉非这等历尽了沉浮、亲自做过不少大事的人,都不由得瞳孔一缩!

顷刻间出涌的,竟是紧绷的危险与震荡!

他端着茶盏的手都不由的抖了那么一下,里面热热的茶水溅了出来,烫红了他的手指。

顾觉非垂眸看了一眼,双目却明亮得不可逼视。

“这就有点看头了……”

“是真是假暂还不知,只是个中细节实在让人怀疑。”孟济不敢将话说死了,但凭直觉真不敢相信所谓的“胡姬所出”这种鬼话,“大人,如今薛况携功还朝,我们要如何应对?”

“不急,你找人去请季恒方少行他们,来府上一趟。”

顾觉非一伸手,将那茶盏递了出去,便直接抬步往孤窗小筑那边走,一面走一面说。

“路上小心,注意掩人耳目,不要被人发现。尤其是,不要被宫里的人发现。”

“是。”

孟济知道轻重,应了一声,悄没声息地退了下去。

昨夜的事情,有门路的人早就知道了。

但一直等到今日大年初一的中午,这一个消息才如狂风巨浪、雷霆闪电一般,席卷了京城,炸得满京城上上下下晕头转向。

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欢腾的狂喜!

——薛况还朝!

十年前含山关一役,是多少人心中沉重的伤痛?一代战神,于敌军围攻之中殒身,结束了自己铁血峥嵘的一生。

那一年,满京城都飘着白。

如今这本已经“死”了十年,连全尸都没留下的大将军,竟然复生!

他回来了。

而且不仅是回来了,还为大夏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匈奴冒稚老单于病故,兰渠公主继承王位,宣布归顺大夏!

原来十年前含山关一役之后,薛况伤重,奔逃至燕子丘,为一行脚大夫所救,勉强保得一命。

只是再醒来时,人已在匈奴。

他孤立无援。彼时匈奴与大夏关系紧张,连往来通行都做不到,只好隐姓埋名,混入匈奴人中。

没有想到,机缘巧合之下,竟因对中原之文化颇为了解,而入了匈奴兰渠公主之眼,被带入匈奴王庭。

如此一伏十年。

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回到故国,可也渐渐发现了隐藏在匈奴王庭之中的矛盾。

卓越的谋略,敏锐的感知,让他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谁也没知会,谁也没暗示。

薛况彻底让自己一头扎进了匈奴,通过一年又一年的筹谋,彻底获取了兰渠公主的信任。

时间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流逝,他像是一个最聪明也最耐心的猎人,静静地等待。

直到一个月前,老单于病故。

潜伏在匈奴王庭之中已久的汹涌暗流,在那一个瞬间被完全触发,一场凶狠的内斗残杀在大漠之中上演。

伊显王子狠辣,兰渠公主聪慧。

两人若是单打独斗,或许会势均力敌,怎奈站在兰渠公主身边的是昔日大夏那令人闻风丧胆的战神薛况?

伊显王子最终一败涂地。

兰渠公主登上了王位,凭借着武力的镇压,让整个匈奴王庭不敢发出任何反对的声音,由此成为了匈奴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单于。

只是她并未成为最后的赢家。

因为在她登上王位,戴上王冠的同时,一柄来自身旁的利剑就已经稳准狠辣地横在了她脖颈之间。

这一柄剑的主人,是她信任了多年的近臣、恩师——

兰业。

是兰业,也是早些年无数匈奴人梦魇中的那个男人,薛况!

十年的蛰伏,让他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匈奴的兵力,王庭残酷的内斗也让他轻而易举地成为了最后的渔翁。

通过她,薛况掌控了整个匈奴。

兰渠公主登上了王位,也失去了对所有权力的掌控。

顺则生!

逆则死!

薛况要她归顺,她只有归顺!

于是在这一切平息之后,这一位阔别了故土十年之久的将军,终于能星夜兼程,一路通关而来,在昨日除夕的雪夜,叩响旧京的城门,让那凯旋的马蹄声在沸腾的街道上响彻,让那赤诚的旌旗在纷飞的夜雪里招展!

匈奴归,将军还!

还是那个傲骨铮铮的大将军,大英雄!

薛况回来了。

满带着一身的容光。

京城的大街小巷里,时隔十年,再一次流传满他用兵如神、战无不胜的传说。

只是,某一件特别尴尬的事也在沸腾的人群中,慢慢为人发觉,悄然传开——

卧薪尝胆,为国十年。

一朝还朝,功在千秋。

可回家一看,当年的结发妻子,早已经改嫁他人……

第184章 小家

前任夫君是镇国大将军,现任夫君是保和殿大学士,皆是官拜一品,人中龙凤。

当初谁不羡陆锦惜命好?

而今提及却都是面面相觑,个个傻眼。

怎么办?

前夫没死,那这陆氏可就不算寡妇,也不该更不能改嫁给顾觉非。更别说薛况现在还活着回来了!

这简直是平时戏文里都不敢写的事儿啊!

薛况得知此事之后是什么心情?

娶了薛况发妻的顾觉非是什么心情?

改嫁了顾觉非又得知亡夫死而复生的陆锦惜,又是什么心情?

不敢想。

也想不到。

这种事上百年也未必能碰得到一次,更别说涉及其中的人物都是跺跺脚就能令整个朝堂颤抖的大人物!

那么,陆氏到底该算是谁的妻子呢?

百姓们一旦过了最初为薛况再次凯旋而归而兴奋的劲儿之后,注意力便无法自控地朝着这种从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事上转去。

一时间满城风雨。

各种各样的谣言层出不穷。

有人说大将军回府之后黯然神伤,也有人说顾觉非离宫之时满面沉怒,还有人说陆锦惜在太师府里坐立难安、以泪洗面……

当然似乎也有浑水摸鱼的。

比如薛况在匈奴这十年是怎么过的,那兰渠公主又凭什么相信他一个身份不干净的汉人,暗暗猜测这两人之间有一场风月情i事。

只是薛况毕竟荣光满身,又是于国立下了新一轮大功的英雄,这所谓的“风月情i事”也不敢瞎编得太过分。所以只大致地局限于那匈奴兰渠公主痴恋薛大将军,但将军一心为国,丹心不改,虽有美人在侧亦不动绮念,在老单于去世后最关键的几天里依旧选择了站在大夏这边……

当然,市井中也是有聪明人在的。

几乎是在这种种流言席卷的当天,就有人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系列的事件与说辞中潜藏的巨大疑点:

第一,薛况潜伏匈奴十年,前面的六年两国关系封冻,可接下来就议和了,最近这三四年更是通边贸、开互市,关系好得不行。薛况为什么就不能暗中知会朝廷,要自己单打独斗而不让旁人知晓?

第二,京城钟鼓楼虽为报时所设,可夜半鸣钟乃是危急之时的示警,有唤醒城防召集重兵之效。薛况携匈奴归顺本是好事一件,钟楼缘何击钟长鸣?

第三,从匈奴至京城,横越关山千里,需要叩关无数。即便薛况星夜兼程,沿路中又怎会没有半点风声传出?纵使他乃昔日战神,可毕竟十年未归,又是死而复生,通关不该如此容易,悄无声息!

只是如今薛况初归,又正逢初一,朝中各部已封了印,不处理任何公务,也不开朝会,事情具体如何还不敢妄下定论。

所以这些传言,也只是在私底下小范围地传播。

还没有几个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这种时候站出来指着薛况的鼻子质疑。

大部分人,依旧沉浸在市井里最普通的传言中。

战神薛况的归来,点燃了他们最大的热情。

但在京城各大权贵的府邸,所引起的反应,可就截然不同了。

坐落在内城的长公主府,一如既往地奢华富丽,在这过年的好日子里装点得一派喜庆。

只是永宁长公主坐在屋里,已是满面的恍惚。

面若傅粉的年轻男宠伏在她脚边,轻轻地为她捶腿,试图吸引她的注意:“长公主,外头都正高兴呢。您这是怎么了?”

案上的紫金瑞兽香炉里焚着昂贵的沉水香,可却无法让她此刻的内心平静下来哪怕半分。

她的驸马是薛况的二叔薛还。

此刻浮现在她脑海中的,只有当年先帝还在世时无意对她提起的那一句话,还有十余年前她转述给了萧彻的那句话。

薛况回来了。

他应该是冲着顾觉非来的。

可不知道为什么,她方才打盹儿之时竟梦见了满面鲜血的薛还,那曾与她恩爱的驸马……

时至今日,永宁长公主不得不承认——

顾觉非是对的。

薛况当年是真的想要谋反,否则如今不会这般有备而归,携裹着所谓的万民之心,千秋功绩!

也许,皇族的阴暗谋划,这个昔日生存在父兄庇佑之下的男人,一清二楚。

他回来,不仅是冲着顾觉非。

“边关至京城三十六道关卡,他若一路叩关而来,沿途不可能没有半点风声传出。且这三十六道关卡又怎会容他安然通过……”

永宁长公主双目空茫,喃喃地自语着。

“是这朝中有人在接应他,有人要他回来!”

“长公主,长公主?”

男宠何曾见过她这般失神的模样,只觉得她原本带着点岁月痕迹的雍容面庞,竟添上一层阴森恐怖!

他不由颤着声音,去喊她。

可高坐在贵妃榻上的永宁长公主,闻声只是慢慢地转过了头来,那冰冷的眼神落在他身上,只是一句平淡没有波动的:“滚下去吧。”

雪后晴空,风烟散尽。

繁华的京城一如往昔,平凡而庸碌的百姓行走于鳞次栉比的建筑之间,欢声笑语里,察觉不到半点酝酿的风云,蛰伏的凶险。

陆锦惜的一觉,睡到了下午。

申正一刻,她慵懒懒地睁开了眼。

那飞遍了满京城的传言,当然也在第一时间传遍了与之关系密切的太师府,为这屋里伺候的每一个下人所知。

只是顾觉非早已经下过了严令,谁也不敢露出什么异样的神态,更不敢在陆锦惜面前主动提及此事。

一切皆如寻常,仿佛什么大事都没有发生。

风铃也一样,只低垂着头,上来服侍她穿衣洗漱。

昨夜回来之后,她就什么也没吃,之后又睡了一觉,腹内难免空空。厨房那边早已经准备了养胃的粥饭,在她醒时便热好,一路送来。

待她洗漱毕,正好坐在饭桌前吃上。

陆锦惜端了碗,捏了勺,也不问外面怎么样了,只问:“大人在哪儿?”

“在孤窗小筑,像是叫了人来谈事,方才孟先生来过这边一趟取东西,提起的时候说大人还没去歇过。”

不必她多说,风铃也知道她真正问的是什么,便如实道出。

陆锦惜听了沉默了半晌,终于还是没有再多问什么了。

今时今日,顾觉非又怎么可能安然入睡呢?

他还要去筹谋、还要去准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风铃悄悄打量她神色,将最后一道热汤端上来,迟疑了一下,还是轻声道:“一个多时辰前,老太师那边来人找过您,但听您在睡,便没打搅。只留了话,说待您睡醒之后再告诉您,请您往老太师那边去一趟。”

该来的,终究要来。

她是改嫁了,可薛况回来了,老太师当年又是反对这一桩婚事的人,更不用说在经过今早顾觉非说明之后,她已经彻底清楚了他与顾觉非父子两人之间的恩怨。

如今,他又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陆锦惜搭着眼帘,看着碗中的莲子羹,用白瓷小勺搅动了一圈,过了一会儿才道:“知道了。”

她一语不发地用过了饭。

里里外外的丫鬟婆子们更是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用过饭后略略收拾一番,又在面上点缀了浅淡的妆容,陆锦惜才一脸平静镇定地带着丫鬟连穿两条游廊,经人通传后进了老太师的宅院。

“滴滴答答……”

积雪在檐上化开,汇成了水流,一点一点从上面坠落。

老太师顾承谦满头的白发有如飞絮,颤巍巍地拄着那拐杖,就站在庑廊下抬头望着那空阔的天际。

伛偻的身子,龙钟的老态。

只这样一眼看过去,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与凄凉。

“儿媳锦惜见过老太师,给老太师请安了。”

陆锦惜走了过去,就站在距离他五步远的距离,向他躬身行礼。

顾承谦闻声,转过头来注视着她,那一双苍老的眼底,充斥满太多太多的情绪,以至于陆锦惜竟无法在第一时间明辨,明了。

  如果觉得我本闲凉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时镜小说全集我本闲凉王侯组团当山贼贫僧姜姒虐渣攻略非典型庶女[重生]票房毒药翻身记[金粉世家]重生秀珠[红楼]大盐商[黑客]自由男神不自由[黑客]愤青大神[大汉天子]废后复仇傲慢与偏见(世界公敌),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