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吱吱作品穿越好事多磨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百木哭起来:“老爷——”

沈箴笑着挥了挥手:“去吧!再晚了,就出不了城门了!”

——天色渐渐暗下来。

沈穆清望着正房屋檐下那顶随风摇曳的大红灯笼,喊英纷:“虽然家里没人了,但也不能这样黑灯瞎火的——走,我们去把灯笼都点上。”

英纷含泪而笑:“好,我们点灯笼去。”

还有两个不愿意走的老苍头听了,忙笑道:“姑奶奶慢点,也等等我们。”

四个人忙了半天,才把靠近沈箴正房的几处灯笼点燃。

沈穆清累得直喘气:“平时不觉得,没想到点个灯笼就这么累。”

有个老苍头笑道:“姑奶奶毕竟年轻,沉不住气。想当年,我们跟着老爷在四川的时候,那夷人把我们县衙团团围住,那些衙吏吓得都躲在班房里不敢出来。只有我们老爷,点了灯,照样看公文。我们都说,老爷像是关公转世——不是说,关公灯下看春秋吗?所以心里都不怕。”

如果不是在这种特殊的时候,沈穆清又怎能认得这两个老苍头,又怎会知道沈箴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她带着英纷一边往回走,一边笑道:“您老人家再给我讲讲,老爷以前是怎样的?”

另一个老苍头就笑道:“姑奶奶要是想听古啊,以后有的是时间。明天一早去买些鸡鸭鱼肉到极力囤着才是正经。”

“您老说的对!”沈穆清笑道:“我没经过这些事。您看,我们明天还要干些啥?”

大家说说笑笑渐行渐远——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线曙光(粉红票860加更)

沈穆清轻轻地把茶盅放在王盛云面前。

王盛云并没有看眼前这个穿着白绫衫蓝绿色比甲作丫鬟打扮的女孩子一眼。他满脸的愁苦:“…吏部侍郎议立晋王为帝,可皇上生死不明,万一…国无二君,到时候只怕是后患无穷!可君为轻,社稷为重…国一日不可无主。”

沈箴的表情比王盛云更苦涩:“…难道,要谕告天下,皇上已薨吗?”

王盛云没有作声,表情却已说明了一切。

沈箴闭上眼睛,眼角有水印。

“现在,只能如此了…”王盛云轻声地道,“要不然,事事不好决断。”

“内阁是否已有议定?”沈箴凝视着王盛云。

王盛云犹豫半响,低声道:“立晋王!”

沈箴没有吱声。

“他性格懦弱…你有什么好顾忌的?还特意商量哦?”沈箴淡淡地道。

王盛云苦笑:“想听听你的意见…你一向足智多谋,越遇难事越冷静…”

作为对手,这算是最高的称赞了吧!

得到对手的肯定,王盛云心定。起身道:“那我先走了,明天早朝,兵部侍郎石进会提议…”

沈箴起身,送王盛云。

王盛云走到门口,不禁回头。

这样私密的事,沈箴竟然没有避开那个端茶的丫鬟。

洁白如玉的脸庞,顾盼生辉的眸子,真是个灵慧的姑娘…京都大乱,留在京中的一些官员自己虽然留了下来,但大多数把家眷送回了老家,在自己的记忆中,沈箴的儿子好像也送去江南了…沈家的院子虽然打扫的干干净净,但冷冷清清的,缺少生气,一看就知道家中的仆妇不多…难道这就是沈箴那个和梁家和离回家的女儿?

想到这里,王盛云不由又多望了两眼。

沈穆清也在打量王盛云。

没想到,和沈箴斗了一辈子的王盛云竟然是个虎背熊腰的人…他们两个真是太,太不相同了…两人的目光就对了个正着。

沈穆清朝着王盛云微微一笑。

王盛云眼中也流露出笑意。

敢这样大胆的回视他,应该是沈箴的女儿了…这么漂亮的一个小姑娘,竟然和离了…想到这里,他脸上露出几分可惜。

一旁的沈箴也注意到了王盛云的举动。

不过是和离而已,难道犯了什么大错不成?凭什么露出可惜的表情?

他心中一动,索性道:“这是我女儿沈穆清。”

王盛云有几分狼狈。

不大大方方地打声招呼,而有些无理地盯着人家小姑娘看…他有些不自然地朝着沈穆清颔首。

沈穆清笑着向他屈膝行礼。

…送走了王盛云,沈箴神色沉重地返回了书房。

沈穆清正在清理茶盅,见状重新给他沏了一杯茶。

沈箴望着沈穆清叹气:“希望曾菊这两天能及时赶到。要不然…京都危如累卵!”

沈穆清想到这几天城内发生的抢粮事件,心中即感觉害怕,又感觉到无奈,不由也叹了一口气,把上街看到的情况告诉沈箴:“…没有人出来管事,再这样下去,只怕元蒙人还没有攻城,我们自己先乱了!”

沈箴表情怅然:“王盛云这也是火中取票,没有办法了!”

…对是否拥立晋王的事,群臣商议了四天依旧僵持不下。第五天,元蒙人一度攻破了朝阳门,在戴贵领兵拼死奋战下才重新夺回了朝阳门。消息传来,众臣惶恐,反对立晋王的大臣们终于让步,同意拥立晋王为帝。

晋王被王盛云推到太和殿的那把龙椅上的时候,嘴里还嚷着:“…我不要当亡国之君!”

王盛云对晋王的表情视而不见,站在丹墀上朝着礼部侍郎袁瑜颔首。

袁瑜开始宣读登基大典的议程。

群臣按照袁瑜的指示行礼叩拜。

晋王几次欲从龙椅上起身,都被站在一旁的兵部侍郎石进按了下去。

登基大典完后,王盛云立刻上奏,提擢戴胜辉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他亲自于正阳门督战。

新帝望了望龙椅下的大臣,见大家都目光如炯地望着他,他这才点了点头。

…闵先生坐在沈箴书房临窗的大坑上,喝完最后一口面汤,舒服地放下红潮大海碗:“没想到穆清的手艺这么好…一碗阳春面而已,让人口齿留香。”

英纷收拾着炕桌上的碗筷,沈穆清笑着奉茶:“先生是饿着了吧?所以才觉得好吃!”

闵先生接过茶,笑道:“我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了…”

听了闵先生说的新帝登基过程,一直保持沉默的沈箴问道:“现在战况如何?”

闵先生笑道:“王阁老让大家选了九人出来分别负责九门,立下生死状,城破则人亡。又让礼部的人在京都各胡同里向大家宣讲战事中那可歌可泣的事,激发斗志。今天早上德胜门告急,住在金台坊、灵椿坊、日忠坊的附近的青壮年自动组成援助队前往德胜门援助…虽然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但大家的气势却比以前强十倍。”

沈箴点了点头:“如此就好…”

闵先生却叹道:“好什么好啊!大家都在前线拼死抗敌,皇上却嚷着向南迁都避敌…哎!也不知道王阁老是怎么想的…还不如立了泰王。至少泰王是主战的。”

沈箴端起茶盅轻轻地喝了一口,轻声道:“泰王性烈,自然不如晋王容易掌控。”

闵先生听着,嘴角翕翕,终是无言。

沈穆清见着这气氛有些凝重,笑着正要说话,放碗筷的英纷快步折了回来:“老爷,闵先生家的长贵要见闵先生!”她的声音很是急切。

沈箴听着忙道:“找到我这里来了,肯定是急事…你就先回去吧!”

“让长贵进来!”闵先生吩咐英纷,然后笑着对沈箴道:“我如今随兵部侍郎石大人镇守安定门,石大人是虎将,元蒙屡攻屡败,眼看着元蒙人这几天有些气馁,石大人特意放我一天假,让我回家休息休息。我怕您担心京都的安危,所以先到您这里来了——长贵可能是奉了贱内的嘱咐去看我,找不到我,找到您这里来了…”

他正说着,英纷领了长贵进来。

长贵是个面目清秀的十四岁男孩,正处在变声期。

他顾不得给闵先生和沈箴行礼,满脸惶恐、哑着嗓子急切地道:“大人,出事了!石大人告诉我来这里找您。让您快去参加朝会。”

长贵说的颠三倒四,大家听得不是十分明白,但那句“出事了”却听得明明白白的,都不由的胆战心惊。

闵先生忙道:“你别急,慢慢说,到底出了什么事?”

长贵吸了一口气,这才慢慢道来。

原来,长贵奉了闵夫人之命到安定门去看闵先生是否受伤,结果长贵刚走到安定门,就遇到了石进。石进认得他,立马拉着他道:“快去石化桥松树胡同沈老爷家,找你们家大人去。告诉他,元蒙可汉末果押挟着皇上在正阳门,要守正阳门的戴大人开城门。王阁老和戴大人只得避而不见…要所有督战的文官都回太和殿议事!”

屋子里的人听得面面相觑。

沈箴和闵先生异口同声地质问道:“你可问清楚了,那皇帝是真是假?”

长贵在两人锐利的目光下瑟缩地道:“我,我不知道…我一听,立刻就跑了过来…”

沈箴望了闵先生一眼,道:“你快去太和殿…看看是什么事情…一有消息,立刻来告诉我。”

闵先生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带着长贵匆匆而去。

沈穆清站在那里似悲似喜地望着沈箴:“皇上找到了,那萧飒…也应该和他在一起吧?”

谁知道这其中到底除了什么事?

沈箴眼底闪过一些怜悯,笑道:“应该在一起吧!等闵先生过来,我们就知道了!”

沈穆清点了点头。

…闵先生第二条中午才出现在沈家。

沈穆清自他走后就一直等在沈箴书房的厢房,一直没有睡觉。

听说闵先生来了,她朝书房跑去。

闵先生郑州和沈箴说话:“…大家一直质疑着皇上的真假,可和皇上一同被俘的还有梁渊的长子梁伯恭及甘肃同知萧飒等低级军官…现在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沈穆清当时两腿一软,就瘫坐在了地上。

听到动静的沈箴和闵先生都朝这边望来,见状,沈箴一边向闵先生解释道:“穆清这段时间一直担惊受怕的…”一边下炕将她扶起。

沈穆清勉强地朝着沈箴笑了笑,高一脚低一脚,云里雾里地回了听雨轩,伏在炕上大哭了起来。

…六月二十四日,曾菊率兵五千突然出现在宣州,把在宣州到处烧杀抢掠的一万元蒙人全部歼灭,并在宣州临时募兵,三日之内既招募五万人。

七月一日,曾菊率兵三万,将逗留怀远的一万元蒙人全部歼灭,以至于怀远伏尸蔽野…割断了末果的后路。

七月四日,未果将皇上立于紫荆关城墙迎战曾菊。

曾菊不战而退。

七月六日,未果挟持皇上出紫荆关北行,同行的有贴身太监谷大宝和甘肃同知萧飒。

七月二十六日,新帝改元天顺。提擢击退了元蒙人的功臣曾菊为宣同总兵,护城有功的戴贵为辽东总兵。

第一百七十五章 匪夷所思

沈穆清望着又黑又瘦的常惠无言以对。

“姑奶奶…我劝了萧公子…我能带着他偷偷回京都,元蒙人要带皇上回八河的时候交换了一批被俘的人…两次机会萧公子都放弃了。而且还说,主忧臣辱…我,我也 没办法!”

  如果觉得穿越好事多磨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吱吱小说全集穿越好事多磨庶女攻略雀仙桥慕南枝花开锦绣,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