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张俊杰作品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1923年,美国著名战地记者海明威来到西班牙的潘普洛纳市,他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激烈的奔牛节,写下了著名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在这部小说中,他用生动的笔墨描述了奔牛节惊险剌激的场面,而西班牙的奔牛节也因为这部小说名扬四海。朴槿惠对西班牙奔牛节的最初认识也是来自于海明威的这本小说。
朴槿惠代表母亲参加了油轮下水庆典,她在众人的目光中登台,用西班牙语发表了五分钟的讲演,并宣布这艘油轮被命名为“天佑号”。演讲结束之后,热情的西班牙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并大声吹口哨庆祝油轮顺利下水,整个典礼现场马上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在访问中,朴槿惠感受到了传闻中西班牙人的热情,这里处处都有笑容,是名符其实的节庆国度。
访问结束之后,朴槿惠表示希望有机会能来西班牙参加著名的奔牛节,西班牙政府当即表示随时欢迎她的到来,并承诺一定会让她感受到西班牙人民的热情和崇尚自由的精神。
访问西班牙的第二年,美国夏威夷举办“韩国移民七十周年庆祝典礼”主办方也发来了邀请函,希望总统夫人陆英修能够出席庆祝典礼。母亲一方面没有时间,一方面也想锻炼朴槿惠,就决定依然让她代替自己出访。
但是,这次访问夏威夷的目的和意义与上次完全不同。这次访问具有国家性意义,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国家高层活动。如果朴槿惠出席,则代表着韩国全体国民,意义重大,不能有丝毫闪失。当时朴正熙的秘书提出了异议,认为朴槿惠年纪尚小,没有足够的经验,万一出错将会带来不良影响。显然,21岁的朴槿惠在秘书们的眼中还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但是陆英修却坚持自己的意见,表示朴槿惠一定会做得很好,不会让大家失望。
在得知自己要访问美国之后,朴槿惠既紧张又期待。她知道这次出访非比寻常,是代表全体国民进行国际交往,不能有一点差池。为了能够在这次访问中顺利完成任务,她不仅阅读了典礼的相关资料,还特意研究了当地的风俗习惯、经济水平、政治纠纷等,并进一步了解到了韩美两国的文化差异。通过一系列严谨认真的准备工作,不难发现年轻的朴槿惠已经具备了沉甸甸的责任感,花样年华的她已经懂得了应该如何承担和面对困难,这也成为她在今后的政治生涯中激流勇进的资本。
翻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之后,朴槿惠开始着手准备出访夏威夷需要穿戴的服饰。为了配合典礼和宴会的不同气氛,她需要准备不同的衣服、皮鞋、手表、手提包及配饰。但是当时朴槿惠还是一名学生,全部买新衣服显得非常奢侈,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母亲的衣服和饰品中挑选合适的借来佩戴。这个决定也得到了母亲的大力支持。
为了让朴槿惠准备得更加充分,母亲给她出了一道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的题目,那就是送一件什么礼物给邀请方。在经过几天的思考之后,她列出了几样极具韩国特色的礼物,其中包括金弘道(朝鲜李朝晚期的画家)的画册。这些礼物不仅仅表示感谢,更是为了弘扬韩国文化。从头至尾,母亲都没有插手,她把决定权完全给了朴槿惠,希望借此来锻炼女儿的外交能力。
出发前的那天晚上,朴槿惠因为压力很大而没有办法入睡,无奈之下便想通过看书平复自己的心情。午夜时分,母亲做完一天的工作来到她的房间,用略带疲倦的声音问道:“怎么还没有睡呢?”
“有点紧张,睡不着。”
“不要紧张,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就像平时那样就没有问题了,赶紧睡吧。”母女简短的对话赐予了朴槿惠莫大的力量,让她变得镇定起来。
1973年1月12日上午6点10分,朴槿惠到达夏威夷机场,前来接机的有夏威夷州政府的官员以及许多侨胞。
此次的行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夏威夷政府安排了一项事先没有议定的日程,即邀请朴槿惠作为主宾参加夏威夷参议院开院式。这个待遇的规格很高,史上从未出现过,属于突发状况,朴槿惠和随行人员又忙碌起来。
在夏威夷参议院开院式的直播现场,朴槿惠镇静地宣读了祝贺词。仪式一结束,她便被大批记者团团围住,随之而来的是一大堆问题。她用流利的英语一一解答,直到最后一个问题回答完毕,随行人员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通过电视转播,侨胞们的反响非常强烈,主办方又邀请她参加了一个有500位侨胞参加的聚会。通过这次聚会,她再次感受到祖国强大对这些侨胞多么重要。一位老奶奶握着她的手忍不住哭泣起来,悲伤的眼神中透露着对祖国的思念。那些最早到达夏威夷的侨胞,为了生存被种植园主雇佣,在甘蔗园里做苦工。身处异国他乡的人们流着辛酸的眼泪,这是韩国的耻辱。聚会过后,朴槿惠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韩国一定要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让那些背井离乡的第一代侨胞因为祖国的富强扬眉吐气。
最后,在卡哈拉·希尔顿饭店举行了答谢晚会,到场的有美军太平洋区司令官及夏威夷的所有头面人物,场面异常热闹。在回国的路上,朴槿惠的心里五味杂陈,虽然访问很顺利,但是同胞期待的眼神令她无法安心。她深知,只有祖国强大起来才能对得起那些远离故土的同胞。当飞机降落在汉城机场,朴槿惠看到了前来迎接的家人,包括父亲母亲、外婆和弟弟妹妹,瞬间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父亲非常关心此次访问,在当晚的餐桌上询问有没有什么印象最深刻的东西。朴槿惠回答:“在那里我参观了夏威夷博物馆的韩国馆,但却没有发现一件值得骄傲的东西。我觉得我们要努力弘扬国家文化,争取能够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这样才能让远在海外的同胞扬眉吐气。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那些在海外生活的同胞只能忍受屈辱。”父亲对她的这番话大加赞赏,并专门定制了一套体现韩国传统的韩服,赠送给夏威夷博物馆。
在20岁出头的年纪,朴槿惠的外交能力就已经初露峥嵘。她拥有独特的见解、冷静的分析能力、敏锐的政治嗅觉,再加上岁月的打磨,这些都预示着她经历千辛万苦之后必将成为韩国第一位女总统。
9.法兰西留学岁月
大学毕业之后,朴槿惠前往法国留学。那里有一个地方叫格勒诺布尔,是一座久负盛名的文化艺术都市,当地随处可以见到拉着小提琴的琴师,还有大大小小的表演。此外,这里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抗德国法西斯的著名基地之一。
位于法国东南部的格勒诺布尔市,坐落于阿尔卑斯山区、罗讷河的支流伊泽尔河畔。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位于欧洲中部,横穿意大利北部、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土登、奥地利、德国南部以及斯洛文尼亚多个国家。阿尔卑斯山下有美丽的小镇,前来这里旅游的人通常会在霞慕尼或梅杰夫落脚,在这里你会感觉到进入了世外桃源。冬日的夜晚,阿尔卑斯山大雪封顶,在清冷的月光下闪耀着圣洁的银光;夏季,阿尔卑斯山像一个人间仙境,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脚下鲜花盛开、绿草菌茵。众所周知,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是滑雪胜地,每年冬季都在有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前来感受滑雪的刺激和乐趣。
法国大文豪司汤达生于格勒诺布尔,这里为他专门建造了一个博物馆。格勒诺布尔市的城徽很漂亮,也很有特色,金黄的底座上点缀着三朵红玫瑰,玫瑰象征着这个城市的三大经济支柱产业:旅游业、工业和科教。朴槿惠非常喜欢城市东南角的法国大革命博物馆,那是一座中世纪的巴士底城堡。倘待在古老的城区里,从这些残垣断壁中依稀可以看出古罗马时代给这个城市留下的深深烙印。
朴槿惠就读的格勒诺布尔大学是一所名牌大学.1339年建校,有100多年招收外国学生的历史。这里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因此朴槿惠典型的“东方女性”的身份在这里并不引人注目。虽然在留法之前她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也开始依靠书本和录音自学了法文,但是为了能更加灵活自如地使用法语,她决定先修完格尔诺伯勒的语言课程,然后再进行正规的专业学习。
相较于韩国,朴槿惠在格勒诺布尔的生活还是很自由的,虽然至少会有一个随从,但由于对方非常低调,竟然连朴槿惠本人都没有觉察到他的存在。
学校附近有很多家庭为留学生提供寄宿,朴槿惠寄宿的是一个单亲家庭。女主人的丈夫很早就过世了,她靠着经营家庭旅店独自抚养两个女儿,虽然日子并不富裕,但是母女三人也乐得其所。除了朴槿惠之外,还有一个加拿大学生也住在这里。寄宿家庭的女主人心态积极乐观,还有一手好厨艺。她曾经梦想着自己能过着吉普赛女郎的生活,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女主人对韩国非常好奇,尤其对韩国料理情有独钟,经常问朴槿惠一些关于韩国的问题。她担心朴槿惠因为思念家乡而情绪低落,特别允许这位大韩的女儿能在厨房做自己喜欢吃的韩国菜。朴槿惠也非常喜欢这种寄宿生活,亲切地称呼女主人为阿姨。每天,她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享受早餐,分享各种有趣的见闻和故事。
有一次,女主人的朋友邀请朴槿惠参加一年一度的复活节派对,那次绝对是她在法国留学期间一次不可多得的愉快经历。派对的举办地点在阿尔卑斯山脚下,那里距离格勒诺布尔大学有几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风景如梦似幻,迎面扑来,朴槿惠沉醉在了这迷人的画卷中。
朴槿惠在那个山村逗留了几天,体验了普通法国家庭简朴的生活方式,而这也成为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法国人的一天从丰盛的早餐开始,父亲一大早就去镇上买面包,母亲则在家里煮咖啡,准备美味的汤、热牛奶和沙拉。法国人非常重视秩序,做任何事都井井有条。早餐过后,每位家庭成员都会按照分工安静地做自己的事:父亲负责洗碗,小孩子负责收拾餐桌,而母亲则准备甜点。品尝甜点可以称得上是一天中最温馨的时光了,大家一边享用甜点,一边畅所欲言。看着一家人伴着吉他唱着法国民谣,朴槿惠也不禁畅想起自己以后的生活:她想象着今后自己会有一个心仪的男朋友,然后与他组成一个温馨的家庭,抚养属于自己的小孩……
格勒诺布尔大学的课堂上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其中包括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新加坡、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因为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所以彼此都很好奇,在课程上也充满了交流的欲望。朴槿惠与同样有一些法语基础的同学组成了一个班级,因此他们的日常交流基本没有障碍。一个班级大概有15名学生,上课的方式也很自由:通常情况下大家会坐在一起,确定好一个主题,然后开始讨论,这些主题包括法国历史、文化差异、动物虐待、人权问题等各个方面。每个人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大家会在讨论中随时翻开法文大字典,一遇到不懂的单词和语句就会马上查字典。课堂上,同学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一天,老师问朴槿惠在上课期间有什么地方是印象最深刻的。经过一番思考,她的回答是韩国和法国的上课方式不同。接着,她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法国,老师并不是课堂上的主角,他最主要的工作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由讨论,这种方式会给学生带来良性刺激;而韩国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单方面讲授知识,结果学生会比较害羞,在面对老师提问时也常常会有犹豫不决和缺乏勇气的表现。
欧洲的同学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会问朴槿惠许多问题。其中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德国女孩,她对韩国非常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当时韩国和德国有着相似的政治状况,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对东方文化情有独钟,希望将来能在联合国工作。
德国女孩经常会问一些令朴槿惠哭笑不得的问题,比如:“听说韩国的地板会发热?”“在你们国家在大街上接吻也会被骂?”这些都是女孩从曾在驻韩的德国公司工作过的亲戚口中得知的。
德国女孩的法语并不是很好,为了向她解释韩国的地暖文化、风俗习惯、礼仪等,朴槿惠着实费了一番力气。后来发现德国女孩的英语比较好,两个人转而用英语交流,之后还会翻开法语词典查询比较难的单词。
德国女孩有着与她年纪相衬的幽默活泼,与安静沉稳的朴槿惠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两人成为了好朋友,平时也经常在一起用餐。但是遗憾的是几个月之后她因为家中有事回到德国,而不久之后朴槿惠也回到了韩国,两个人至此失去了联系。
一个人远离家乡在外求学,往往要面临很多困难,非常容易迷失方向。但是朴槿惠心中一直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必须尽快进入格勒诺布尔大学开始专业学习。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她将与朋友喝茶聊天的次数减少到每周一次,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
通常情况下,朴槿惠会尽量早一点回家,和阿姨一起吃晚饭,还会帮助她洗碗和准备茶点。如果有时间,她还会做最具韩国特色的料理烤肉与大家一起分享。
异乡留学的日子里,朴槿惠经常在深夜思念家人,她想、念唱着《艺城古迹》的父亲,也想念在夜灯下织毛衣的母亲。留法期间,朴槿惠一直通过书信与家人联系,等待家书也是她生活中的一大乐趣。父亲有时候会亲自拍下青瓦台院子里盛开的花朵寄给她,也会在信中表达对她的思念。在安静的夜里,细细地阅读家书,朴槿惠品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在计划中,朴槿惠会在这个充满浪漫风情的异国他乡生活好几年,但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仅仅在法国生活了6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她不得不踏上归途。由于这次噩运,朴槿惠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也丢弃了自己的梦想。那年,她只有22岁,原本美好的生活被画上了一个休止符,但她不知道的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更大的苦难还在后头。面对这场变故,坚强的朴槿惠唯有以强大的心去承受。
第三章 临危受命
——从“第一公主”到“第一夫人”的无奈转身
面对母亲离世的噩耗,朴槿惠来不及悲伤便接过了“第一夫人”的重担。临危受命时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游刃有余,朴槿惠顺利完成了从“第一公主”到“第一夫人”的转身。
10.母亲,她的坚强后盾
噩运往往突然间降临,让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到当头一棒,甚至瞬间失去生活下去的全部希望。有一天,朴槿惠在出门旅行的途中接到了寄宿阿姨的电话,内容很简单,只是说母亲出事了,要她早点回家。
朴槿惠匆忙赶上返程的火车,一路上心情非常不安,始终记挂着母亲。一到家门口,她便发现已经站满了大使馆派来的官员,虽然大家看起来非常冷静,但是朴槿惠从这些冷静的面孔中隐隐读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官员让朴槿惠赶紧收拾行李回国,那一刻带来的紧张感更令人无法安心了。一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强烈的焦虑立刻涌上了心头。但是当朴槿惠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只是面露难色,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强烈的不安紧紧包裹着朴槿惠,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知道事态一定非常严重。她甚至没有完全收拾好行李就匆忙赶到了机场,在办理登机手续的过程中,忍不住走向了角落里的新闻区。她看到了一张报纸上有父亲和母亲的照片,标题是斗大的黑体字“暗杀”。她赶紧拿起报纸,第一页就是母亲被刺身亡的报道。“母亲去世了?”朴槿惠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她的心脏像是被利刃刺穿般疼痛,泪水像决堤的海水倾泻而下。在返回韩国的飞机上,她的眼泪始终没有停过,显然一个弱女子无法接受最爱的母亲已经永远离开自己这个事实。
出了机场,朴槿惠看到了前来接机的父亲,虽然他极力克制着心中的悲痛,但是内心的痛苦依然无法彻底掩饰。看到女儿伤心欲绝的样子,朴正熙的眼神也有了短暂的动摇,但是他马上恢复了平日里冷静、严肃的表情。为了安抚朴槿惠,父亲默默地咬紧双唇不断地拍着她的背。朴槿惠咬紧牙关,强忍着想要落下的泪水,整个人都麻木了。母亲被刺让朴槿惠陷入了恐慌的状态,没人知道他们到底经受了怎样的痛苦与恐惧。
悲剧发生在1974年8月15日,那一天是韩国光复29周年纪念日,按照惯例,韩国政府当局在国立剧场举办盛大的庆祝大会。朴正熙总统和夫人陆英修出席了庆祝大会。当天上午10点,庆祝大会正式开始,朴正熙总统致辞。然而刚刚过了5分钟,有一个青年男子突然从观众席中站了起来,一边冲向主席台,一边拔出手枪向总统开枪射击。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听清这是枪响,朴正熙很显然也没有听到,因为他仍然在继续演讲。枪声仍在继续,朴正熙意识到危险后立刻躲到讲坛后面。身边的警卫迅速掏出手枪还击,震惊全国的“8.15”惨案就这样发生了。
当人们都在躲避子弹的时候,只有陆英修一个人端坐在椅子上,突然她的脑袋垂了下去,朴正熙第一个发现了陆英修的异样,大喊救人!警卫人员赶紧抱着已经没有意识的陆英修离开现场。经过一阵混乱,开枪的罪犯被制服了,逃离中的观众也逐渐回到现场。朴正熙再次走上讲台,接着念完了纪念辞。庆典结束之后,朴正熙面无表情地走向陆英修刚才坐过的位置,空椅子旁边散落着她的鞋子和手包,然后他弯下腰,捡起了鞋子和手包,才匆匆离开现场。而此时,朴正熙还以为陆英修只是受了轻伤。
陆英修从剧场出来之后就失去了意识,她被迅速送往医院,长达5小时40分钟的手术也没有将她从死神的手里夺回来。8月15日晚间7点,陆英修就这样离开了她的亲人和百姓。听到妻子去世的消息,朴正熙突然起身直奔客厅里的卫生间,久久没有出来。他当时该有多么悲痛,妻子连一句话都没留下就离开了自己。
归国后,朴槿惠通过电视看到了母亲被刺杀前后的画面,仍然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那段日子电视里连续好几天都在重复播出同样的画面,这对朴槿惠一家来讲是难以忍受的折磨。经过调查,嫌犯被证实是持有日本护照的间谍,受到朝鲜方面的指派进行暗杀活动。身为长女的朴槿惠没能陪母亲最后一程,这是她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
回到青瓦台以后,朴槿惠看到母亲就像睡着了一样,安详地躺在会客厅。她心如刀绞,为了大韩民族,母亲就这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天凌晨,父亲都会哭灵,他轻轻地抚摸着棺木,目不转睛地看着母亲,毫无顾忌地失声痛哭着,不断喊着母亲的名字:“英修,英修啊……”听到父亲的哭声,朴槿惠肝肠寸断。每次从帷帐后走出来,父亲总是满脸泪水,随从侍卫们无不动容。
8月16日早上10点,青瓦台开放一般民众前来参加告别仪式。还不到9点,外面就来了一万多名市民,有被儿子背来的老奶奶、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刚刚学会走路的小朋友、穿着麻布衣的中年男女等,大家都向为人民尽心尽力的总统夫人告别。国外记者也非常关注这起暗杀事件,几乎每一个小时都会有一次报道。
1974年8月19日是母亲出殡的日子,出殡队伍将经过的那条路上,从凌晨就聚满了人。上午,朴槿惠和弟妹进香之后整齐地站在灵前,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和母亲道别。灵车载着母亲缓缓向永诀殡仪馆驶去,父亲带着姐弟三人跟在车后面,每前进一步,朴槿惠的心都会痛得抽搐一下。在青瓦台门口,灵车短暂地停留了一下,父亲最后一次轻轻摸了摸灵车,向母亲告别。泪眼婆婆的父亲看着灵车渐渐消失,他转身走进母亲生前的办公室,所有的一切都安静地摆放在那里,但是深爱的妻子已经离开了,这一切让父亲痛不欲生。
母亲的告别式设在中央厅正门前广场,父亲独自留守青瓦台。朴槿惠清楚地记得当他们回到青瓦台的时候,父亲浑身颤抖地张开双臂紧紧地抱着他们。
看着母亲在青瓦台留下的痕迹,朴槿惠的心像被刀凌迟般痛苦。母亲喜欢在自己的卧室放一张练习书法的桌子,空闲时间便会泼墨。但是在朴槿惠看来,这并不是母亲单纯的爱好,因为母亲每次遇到困难和烦心事时都会写字,像是要努力让自己的心绪重新平静起来。有时母亲在深夜也会在灯光下写字,那一定是她遇到了极大的考验,以至于深夜都无法安睡。母亲经常对朴槿惠说,很期待以后回到新堂洞的日子,即使住在小房子里,只要一家人其乐融融就是幸福。
但是现在,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朴槿惠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一枝黑洞洞的枪口残忍地对着母亲。她只活了49岁便孤独地离开了,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每天早晨醒来,朴槿惠似乎都能看到母亲推门进来,穿着洗得干净的白色丝绸韩服,温柔地喊着“槿惠……”
母亲去世之后,朴槿惠像是被掏空了一样,食之无昧,夜不安寝。在极度悲伤之下,她甚至出现了停经的现象,身体也开始到处疼痛,免疫力下降。这时,她才意识到悲伤除了摧毁人的意志以外,并不能给人们带来走出困境的力量,如果父亲看到自己的样子会更加痛心。她决定振作起来,好好地活下去,让忙碌赶走自己内心的悲伤。
11.放下悲痛,扛起重任
陆英修去世之后,朴正熙一直郁郁寡欢,没有再娶的打算。由于父亲不肯续弦,22岁的朴槿惠不得不中断自己在法国的学业,放弃进入格勒诺布尔大学学习的机会。这样一来,她想、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的梦想在丧母之痛中结束了,随后开始代替母亲履行“第一夫人”的职责。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无法解释的奇遇,有时候很多事冥冥之中会有所预感,有的梦境会在事实还没有发生之前就提前出现,朴槿惠在大学之前曾经做过两个奇怪的梦,都印证了这一点。
第一个梦是朴槿惠站在波涛汹涌的岸边,汹涌的大浪令她和周围的人站不稳脚跟,他们不得不退到一个灯塔下边。转瞬之间,眼前的场景像魔术般突然转变,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在阳光的照耀下延伸到远方。在路的尽头有一座小山丘,山丘上面有一轮火红的朝阳。第二个梦是宇宙中闪烁着耀眼的蓝光,她像是宇宙的中心被包围在蓝光之中,蓝色的光环环绕着她缓缓转动,璀璨的光环显得美丽又神秘。
朴槿惠清晰地记着这两个梦,并把它们记录在了日记中,作为一个秘密藏在心底。她没有办法解释这两个梦意味着什么,但是总是隐隐感受到一种无法释怀的惶恐,还有一种大祸临头的不安。从这两个梦中,朴槿惠意识到自己将要面临某种严峻的考验,显然不是之前预想的毕业之后进入社会,然后开始崭新的生活。她经常揣摩这两个梦和自己的未来有什么关联,直到母亲的突然离去让她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方向,她才想起那两个梦已经揭示了自己今后将会面临的问题。
生活还要继续,坚强的朴槿惠很快从悲痛中走出来,开始履行母亲生前的全部工作。那是一大堆纷繁复杂的事务:她每天都要处理寄往青瓦台的信件,这些信件基本上都是反映民情;还要监督相关职能部门解决民众反映的问题,包括环境改造、中小企业调研、慰问弱势群体,开展公益服务等等。这时的朴槿惠忙得几乎没有一分钟属于自己的时间,恨不得每天能多出来几个小时。她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的:凌晨5点起床,深夜12点才能休息,每天只有短短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一旦遇上外宾来访,她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做接见前的准备工作,而且日常工作也不能停止,这就意味着连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都不能保证。即使累得嘴唇起泡,甚至发低烧,朴槿惠也没有丝毫抱怨。
这种忙碌的生活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能够暂时忘记痛苦。在忙碌中,朴槿惠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一年早春,路边的小草争先恐后地探出了嫩绿色的小脑袋,叫不出名字的小野花也开始热闹地绽开了笑脸。春意越来越浓,青瓦台庭院里的白色木莲花也相继开放了。有一天,朴槿惠打开窗子,突然被眼前的美景感动了,便邀请父亲一起喝茶。父亲并没有被迷人的春色吸引,他沉默了很久之后突然说道:“看到你们母亲最喜欢的白色木莲花,我心疼得不能自已。槿惠啊,你的母亲从来没有对我要求过什么,她从来没有为自己争取过什么。虽然身为总统的妻子,但是她和过去贫寒的军人妻子没有任何区别。你母亲在世时总是说希望我不再当总统,然后我们在山坡上买一栋小房子,在花园里种上鲜花和树术,像平凡普通的老百姓那样过安静的生活。但是,就连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我都没能帮她实现,就永远分别了,我的心里充满了愧疚。槿惠呀,如果你也离开我,那我还怎么能活得下去呢?”说完这些话,父亲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看着平日里以坚强著称的父亲,朴槿惠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父亲的心疼,也有对母亲的思念,还有对自己今后的严格要求。
母亲生前对弱势群体有着深切的同情,也为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做出了很多努力。有一次,母亲到麻风病院去看望患者,她毫无顾忌地拉着一位年轻女患者已经溃烂的手,随行人员担心她被传染,立刻加以阻止,但是母亲却没有听从随行人员的意见。她说:“虽然他们得了这么严重的疾病,但还有着明亮的眼神和甜美的笑容,我现在只知道他们是非常可爱的人。”通过这次走访,母亲毅然决定帮助那些被麻风病折磨的人。通过各种努力,最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为当时全国37个麻风病村配送了470头种猪,这就为他们自食其力开了一个好头。
在履行“第一夫人”的责任中,朴槿惠无时无刻不受到母亲的影响。她知道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韩国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她对那些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贫苦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母亲经历过“6.25”,知道贫穷带给人的摧残。正如圣雄甘地所说:“贫穷者才是最糟糕的暴力。”母亲也深刻地意识到贫穷是韩国最可怕的敌人,因此为了消灭它不懈努力。
朴槿惠记得自己在读高中时,有一天放假返回青瓦台,在路上看到一个瘦骨嶙峋的少年乞丐趴在地上。她回家之后和母亲说起了这件事,母亲听完立刻让她把那个少年带回了青瓦台。母亲亲手脱掉那个少年破破烂烂的衣裳,帮他洗了澡、修剪了指甲,还给他换上了干净的衣服,最后为他准备了可口的饭菜。最开始,那个少年眼中满是惊恐,母亲坐在他身边,不停地给他夹菜,还温柔地劝他多吃一点儿。后来,少年放松下来,开始高兴地享受晚餐,他吃得非常香甜,一直吃得肚子圆圆的。吃饱之后,少年说要回家了,如果回去晚了,哥哥会出来找他。母亲让秘书长把少年送回家,并且叮嘱如果见到少年的哥哥,无论如何也要帮他找到一份工作,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那天,母亲的眼神非常复杂,充满了怜悯、忧伤和深深的歉意。一旦遇到什么困难,朴槿惠脑海就会浮现母亲那天的眼神,以此激励着自己继续前行。她要像母亲一样辅佐父亲,为韩国民众贡献自己的力量。
朴槿惠这样告诫自己“现在摆在我面前最大的责任是,让韩国民众看到有与父亲并肩作战的人。我必须放弃自己的潇洒生活和梦想。”朴槿惠一直努力让自己成为不懒惰的“第一夫人”,所以她比任何人都努力地处理政事,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每天的工作。成为“拼命三娘”的朴槿惠没少让她的辅佐官员吃苦头,她时刻以母亲为榜样,常常亲自到现场处理民怨,因此赢得了民众的一致爱戴。
每当朴槿惠疲惫的时候,她总会看看母亲的照片,就像母亲还在自己身边一样。她一直坚信,母亲一定在某个地方守护着自己和家人。
12.父亲无处言说的悲伤
母亲陆英修去世之前,她的大姐也就是朴槿惠的大阿姨就不幸离世了。当时朴槿惠一家都感到十分悲伤,尤其是母亲陆英修伤心地哭泣了好几个晚上。
陆英修和大姐自小感情就非常深厚,两人也十分孝顺母亲。自从大姐离世之后,都是陆英修在认真照顾生病的母亲,甚至把她接到青瓦台悉心照料。每次完成繁忙的工作之后,陆英修总是会抽出时间到母亲的房间,检查那里的温度和湿度,还会同母亲分享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趣事,让老人不感觉到无聊。
有了朴正熙和陆英修的精心照顾,朴槿惠外婆的病情有所好转,身体也慢慢康复起来。但是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陆英修在韩国光复29周年纪念日当天不幸遇刺身亡。外婆刚从失去大女儿的悲伤中走出来,顷刻之间又陷入到了更大的痛苦之中。朴槿惠记得,当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外婆像是失去了活下去的意志,异常脆弱。
母亲的离世给父亲带来的打击更加巨大,不过看到老人的状况,他只能隐下自己的悲痛,因为他不想岳母再为自己担心。对于朴正熙来说,岳母就像是自己的妈妈一样。想当初,朴正熙在娶陆英修的时候遭到了未来岳父的强烈反对,只有岳母大人表示赞同,愿意把女儿交给他。甚至在婚礼当天,也只有陆英修的母亲来参加。也正是因为如此,朴正熙一直把岳母当做自己的母亲,尽心尽力地加以照顾,即使陆英修去世之后也没有改变。朴正熙从来不叫朴槿惠的外婆为岳母,而是直接称呼为母亲。他听到岳母不舒服的消息时,总是非常紧张。从这些小细节里中,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有一次,外婆病情恶化后住在朴槿惠小阿姨家接受治疗,朴槿惠和家人准备去探望老人。父亲告诉他们,外婆在这么大年纪遭受了接连失去两个女儿的痛苦,这是一件非常残忍地事情,你们要记住经常去探望她。
朴正熙不仅这样教育朴槿惠姐弟,自己也身体力行。他每隔几天都会去朴槿惠小阿姨家看望外婆,每次都会亲自询问外婆的病情是否有所好转,想吃些什么,有什么需要等。尽管母亲不在了,但是父亲对外婆的照顾没有任何变化。
母亲陆英修去世后的第五个月,恰好是外婆的八十大寿。看着每天都沉浸在失去女儿悲伤中的老人,朴正熙非常心疼。有一天,他悄悄地把朴槿惠叫到身边说:“外婆每天都郁郁寡欢,我很担心。我想帮她筹办一下八十大寿。虽然她说自己不想办,但是你还是想办法准备一下,让外婆高兴一下,就当我们替你妈妈尽一些孝道。”
听了父亲的话,朴槿惠准备了一顿简单餐宴,只邀请了30多位至亲参加。在听到亲人们的祝福之后,外婆似乎又想起了两个已经离开的女儿,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当看到孙子孙女们精心准备的礼物之后,外婆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经历了一连串的不幸遭遇,外婆已经不能说话,但是她还是通过纸笔表达了自己愉悦的心情。
朴正熙平日里忙于国事,很少有机会见到那么多亲戚,所以当天非常高兴,一整晚都露出开心、满足的神情。晚餐之后,大家开始自发地唱起自己最喜欢的歌,朴正熙也唱了一首曾经和妻子时常吟唱的歌,但是在唱歌的时候由于频频忘词常常会停下来,最后只唱了半首就没有再唱了。
外婆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她在身体状况还没那么糟的时候经常去庙里拜佛。后来,随着身体越来越差,外婆的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只有放弃每个月固定去庙里祭拜的习惯。这时候,全家人都很担心外婆的身体,害怕有一天她会突然离开。大家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不久之后,外婆因为病痛离开了这个世界。当听到外婆过世的消息时,朴正熙非常悲痛,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朴正熙在外婆的灵堂前嚎啕大哭,像个孩子一样。看到眼前因为失去两个亲人而崩溃的父亲,朴槿惠既难过又心疼,一直默默地陪在他的身边。
亲人的接连去世给朴正熙沉重的打击,但是他依然知道自己的责任,很快收起悲伤,投身到繁忙的工作之中。有了这样一位父亲,朴槿惠也学习到了即使面临再大的困境,都要想办法承受,努力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
13.无处不在的“政治课”
母亲陆英修在世的时候,每天都会处理大量的民众来信,然后根据这些信件给父亲提出建议,因此被称为“青瓦台内的在野党”和“青瓦台内的新闻库”。从母亲手中接过来“第一夫人”的沉重担子,这让曾经梦想成为一名学者的朴槿惠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她又不得不做好这项工作。此时的朴槿惠就像是一只困兽,她要努力冲破牢笼,向着明媚的阳光前进。虽然有过犹豫,也有过退缩,但是父亲坚定的意志给了朴槿惠无穷的力量,她很快接受了自己的新角色,并且立志要让由于母亲离世而沉寂的青瓦台焕发出新的活力。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像母亲一样干得出色,每天的早餐时间,朴槿惠都要和父亲围绕当天的报纸展开讨论,包括时下的国际国内政治、民生、经济、国防、外交等。通过这些探讨,她与父亲商讨着如何让韩国变得更加强大。朴槿惠年纪不大,却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政治素养,这让父亲朴正熙十分欣慰。
从政多年的父亲有着丰富的政治阅历,因此朴槿惠很注意随时随地从父亲那里学习经验,并把它们视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国益优先”已经深深地根植在朴正熙的脑海中,他穷尽一生要做的就是让韩国富强、让韩国民众富足。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下,朴槿惠的目标逐渐清晰,信心也有所提升,在工作中越发显得游刃有余。
1974年,朴槿惠开始担任女子童子军名誉总裁。随后,如火如荼的新心运动拉开了序幕。所谓的新心运动是一项含有“新农村运动”的全民动员行动,本质上是一项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革。因为要想让民众的生活变得更好,不仅要提高全民收入,更要让他们拥有与收入水平相符的精神风貌。
为了更好地工作,朴槿惠经常陪同父亲到各地视察工作,而路上的时间就是父亲教授政治课的最好机会。父亲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尤其崇拜朝鲜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比如,李舜臣就享誉朝鲜半岛,他曾经发明改造龟船以作为水师军舰,大大提高了朝鲜水师的战斗力。作为一代忠臣,李舜臣曾经因为日本的反间计陷入囹圄,继任者的能力实在是不值一提,从而导致朝鲜水师连连败退,闲山岛大营落入敌军之手。在国内舆论的重压之下,朝鲜政府不得不重新启用李舜臣。他不计个人得失,在危险之中挺身而出,承担起挽救国家的重任。
父亲外出视察的时候,经常在半路上停下来,对朴槿惠说:“这里是忠武公李舜臣将军疗伤的地方,我们去看看。”或者说:“李栗谷先生的墓地就在附近,我们过去看看吧。”李栗谷先生在政治上代表着中小地主阶级利益,对朝鲜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当时,李栗谷先生的观念极其超前,他为国王提出了很多改革措施,其中的改革军妓、改革贡纳、合并州县和庶民、许通仕路等,对国家富强和国民安全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他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经世济国的人才。为了纪念李栗谷先生对朝鲜做出的杰出贡献,2006年韩国发行的新版5000元纸币,正面是李栗谷先生出生地乌竹轩图案和竹子,反面是李栗谷母亲申师任堂的一幅名画草虫图2009年发行的50000元纸币,正面是申师任堂母子的肖像。不同面额纸币的图案与同一个人相关,这在韩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足以见得韩国对李栗谷先生的重视程度。
父亲朴正熙的内心一直有一种历史情结,对历史遗迹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不是单纯的好奇,而是珍重历史的延续。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历史遗迹就是在诉说远古时期的故事。他曾经告诫朴槿惠:“为子孙后代保留下历史遗迹,这比任何政策都重要。”在朴正熙总统的大力倡导下,韩国推行了“净化事业”,目的就是保护历史文化遗迹,让有才德的人流芳百世,为后人讲述先祖们的故事。
当时,有一个“七百义家”的墓地没有人照管,一片荒草丛生的样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照料,基地眼看就要塌陷荒废了。父亲得知后非常愤怒,认为愧对为国捐躯的先烈们,多次强调要好好保护先烈们的长眠之地。在父亲的种种努力下“七百义冢”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同时韩国还复原了在“6-25”战争时期遭到破坏的水原城。
父亲不仅重视文化遗产,还非常重视绿化工程,因为国土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一旦被他发现某地的绿地遭到破坏,那么主管领导都要受到严厉追究,并且一查到底,此外还被要求及时进行整改,恢复到被破坏以前的状态。朴槿惠在父亲身边观察他的一言一行,每一件事都令她受益终生。每次与父亲巡视的时候,她都会把父亲做过的事、说过的话,以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随时重温一下,鼓励自己要像父亲一样心系国家和百姓。
朴槿惠在大学学习的是电子工程,这一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最初韩国发展电子产业的条件并不成熟。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信息通讯产业、计算机技术、半导体产业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当美国早已从电子产业中挖到第一桶金的时候,韩国向海外出口的产品还停留在棉织品上。当时,韩国的尖端科技领域是一大盲区,这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即使制定了电子产业相关政策,也不过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朴槿惠意识到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对电子工程领域提供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支持。1979年,朴槿惠说服父亲参加了第十届韩国展览会的电子展,以便鼓舞士气,促进韩国电子产业的发展。
韩国资源匮乏,经济相对落后,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依赖韩国人的力量,靠大脑研究科学技术,然后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1966年,韩国在鸿陵设立了科学技术研究院,同时号召海外科学界回国为祖国效力。当时的韩国可谓是一穷二白,但是仍有200多位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优厚生活回到韩国。为了保持科技人才队伍的纯洁,朴正熙总统将人事大权下放给当时的国防科学研究所所长,并赋予所长抵制外部干涉和压力的权力。国防科学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是沈文泽博士,朴正熙在他提交的自律性文件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此后一旦遇到人事方面的外部干预,沈文泽博士就会拿出这份文件以保证科研队伍的质量。
朴正熙总统非常重视国防工作,他对韩国的科技工作者保持了绝对的信任。他曾经到大德科学园区视察,之后参加了潜水桥的开通仪式。在回青瓦台的路上,他告诉朴槿惠,国防工业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国防工业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国防安全,但是也可以发展坦克生产和汽车出口,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韩国要依靠自己的能力生产所有的生活必需品。显然,韩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首先要发展的就是国防工业和重工业,这个过程虽然艰苦,但却是国民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基础,也是提升国家实力的重要步骤。有人认为,韩国起步太快,但眼下正是最好的时机。身为领导人,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披荆斩棘的魄力,有时候不能被外界言论所困,一旦认准了你要做的是对的,就要坚持下去,永不退缩。
在父亲朴正熙的身边,年轻的朴槿惠学会了如何从事政治活动。即使很难,但是她也微笑着面对,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这也许就是她的伟大之处。
14.前途不管多迷茫,责任始终不抛弃
朴正熙是出身于贫苦农家的平民总统,他从小便经历过各种苦难,因此为民请愿的情结非常强烈。他曾经给朴槿惠讲过一个与饥饿相关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就是他自己。
小时候家境贫寒,朴正熙很少能吃到肉和鱼。每逢邻居烤鱼,香味蔓延到朴正熙家时总会挑起他强烈的食欲,也会增加他比平时更强烈的饥饿感。其实,邻居一家也是贫苦的农人,但是生活却比朴正熙家要好一点,因为他们每个月至少有一两次吃烤秋刀鱼的机会。对于正在长身体的朴正熙来说,烤秋刀鱼的香味惹得他直流口水,心酸得想掉眼泪。但是懂事的他知道自己家穷,从来不敢开口向父母要鱼吃,那些饥饿的日子成了朴正熙童年生活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朴正熙的童年时代,韩国经济低迷,人们普遍贫穷,因此不觉得这有什么丢脸之处,但是这个未来的韩国总统却对此有着更深的思考,直到他最终找到了答案。经过许久的思考,他认为韩国人民的贫困就是韩国民族的贫困。在日本占领韩国的时候,国破家亡,国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压榨下过着困窘的生活。从那个时候起,朴正熙就萌生了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大家能够挺直腰杆过日子,这也是他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读书的原因。
“6.25”战争刚刚结束,人们还没有从战争的摧残中缓过神来,自然灾害又接踵而来,韩国遭遇了罕见的大饥荒。大街上,到处都能够见到乞讨的人,他们衣衫破烂、面黄肌瘦。更糟糕的是,失业人数与日俱增,而工作机会却越来越少,人们常常会为了一份工作而不惜一切,只要能够拿到报酬,不论是如何卑贱的工作,都会有人抢着去做。甚至有人在找工作时都不敢问报酬,只要有人雇佣自己就会马上答应。农村的情况更加糟糕,即使每天累死累活也不能解决温饱问题。面对这种百废待兴的局面,父亲朴正熙施政纲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韩国摆脱贫穷。他曾经说:“因为我们不能为国民提供相应的工作机会,很多人认为我们都是游手好闲的人,只喜欢喝酒赌博。其实,大韩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我们要证明给世人看,那种认为我们是懒惰民族的观念是极其荒谬的!”
在这个困难时期,父亲朴正熙发挥带头作用,成为勤俭节约的楷模。不论夏天的气温有多高,只要没有外宾来访,那么他的办公室绝对不会开空调,电扇也很少使用,结果整个夏天他都是用扇子来消暑的。朴槿惠自然也不会例外,她也很少开冷气,如果发现没有人的房间里开着灯会马上关掉,甚至从不浪费一滴自来水。
如果觉得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张俊杰小说全集: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