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周国平作品另一种存在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图成为一门在同行之间可以交流的普遍性学科,就有必要对批

评的概念、原则、任务、标准、规范、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这种探

讨构成了批评理论的基本内容。很显然,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

96探究存在之谜

皆取决于对文学之本质的认识,因而可以追溯到某种美学和哲

学的立场。凡是系统的、亦即真正具备理论形态的批评理论,无

不都是自觉地以一种哲学理论为其出发点,是那种哲学理论向

批评领域的伸展。本世纪最流行的批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现象学和解释学各

家,皆自报家门,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它们的哲学谱系。

然而,哲学之能够指导批评理论的建立,并不表明它能够指

导成功的批评实践。批评是批评家的整体素质作用的产物,在

具体的批评实践中,理论教条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每一次真

正有价值的批评都是一个独立的事件,是批评家与作品之间的

一种独特的感应和一次幸运的相遇,而决非某个理论的派生物。

对于一个素质良好的批评家,合适的理论或许可以成为有效的

表述工具。可是,倘若一个批评家缺乏此种素质,对于作品并无

自己的感觉和见解,仅靠某种批评理论来从事批评,那么,他实

际上对作品本身无话可说,他的批评就必定不是在说作品,而是

在借作品说这种理论。事实上,研究批评理论的学者很少是好

的批评家,就像研究文学理论的学者很少是好的作家一样,这种

情形肯定不是偶然的。

5批评的任务是阐释作品的意义和判断作品的价值。有

一些批评理论主张批评应该排除评价,仅限于阐释。然而,一个

批评家选择作品中的什么成分作为自己所要阐释的意义之所

在,其实已经包含了一种价值立场,他事实上按照作品满足他对

意义的理解的程度对作品进行了评价。对意义的理解是一个真

正的哲学问题,它基本上决定了一个批评家对作品的阐释的角

度和评价的标准。

文学作品中的什么成分构成了意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

07另一种存在

决于对文学的本质的认识,在相当程度上还取决于对世界和人

性的认识。每一部作品皆涉及作者、所言说的事物、读者三个方

面。意图说和传情说曾经十分盛行,前者把作者的意图当做意

义的源泉,后者把读者所获得的教诲、感动、娱乐视为意义的真

正体现,这两种立场皆因明显地脱离文本自身的阐释而已显得

陈旧。但是,同样是从作品本身的内容中寻找意义,站在不同的

哲学立场上,也会认为作品是在言说不同的事物。例如,马克思

主义者认为这事物是社会生活,弗洛伊德主义者认为是作者个

人或人类的深层心理,存在主义者认为是对人的生存境遇的体

验和思考。这些立场所关注的方向虽然各异,但仍然是试图用

文学之外的东西来阐释文学作品的意义,因而在当代也受到了

特别激烈的批判。倘若仅仅根据这些立场从事阐释,这样的阐

释是否还是文学批评的确就成了问题,毋宁说是社会学、心理

学、哲学的批评等等。

然而,作品的内容无非就是作品所言说的事物之总和,撇开

了所有这些社会的、心理的、思想的内容等等,作品所剩下的便

只有语言形式了。这样一来,对意义的阐释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分析作品中的语词和句子的逻辑意义,如英美语义分析学

派之所为,其不属于文学批评的性质当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是

分析作品的形式结构,目的不是阐释某一具体作品的意义,而是

以这一具体作品为标本来建立语言符号如何由其组合方式而产

生意义的一般模型,如结构主义学派之所为。这种批评是否属

于文学批评也是值得怀疑的,毋宁说它是一种对文学作品的语

言学的和符号学的研究。一种更彻底的立场是否认文学作品中

意义的存在,断然拒绝释义。一步步排斥所指,最后能指就必然

会成为不问意义的符号游戏,由此结构主义之发展为解构主义

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解构主义批评声称要排除与文本无关的一

17探究存在之谜

切因素,然而,事实上,它在文本上进行的随心所欲的嬉戏并不

比印象主义的主观批评离文本更近。还有一些批评理论也倾向

于拒绝释义,而主张把批评的任务限制于研究作品的艺术技巧。

这种研究在技术上的细致入微足以使人惊叹,但因撇开作品的

精神内涵而不免流于琐碎。

6批评涉及某些重要的哲学难题,有必要检视一下现代哲

学及其指导下的批评理论所提出的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案。

例如,文本有无它本来的意义,如果有,如何划清该“客观”

的意义与批评者的“主观”的理解之间的界限,这一主观与客观

的关系问题始终纠缠着批评理论。现代许多批评理论(如俄国

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美国新批评派,现象学批评)都试图建立起

一套分析的技术或标准,以求排除批评者的“主观”之干扰,使

“客观”意义的获取成为可操作和可检验的科学程序。但是,这

样做的代价必定是缩减意义的范围,事实上把它限制在那些可

以形式化的东西上了。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哲学解释学为此问

题的解决指出了最可取的方向。哲学解释学对理解的本体论结

构的揭示表明,理解必定是理解者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因

此,批评不必再纠缠于主观与客观之区分,反而应以两者视域的

最大限度的融合为目标,使批评成为一种富有成果的对话。

批评者所要阐释的意义是在作品的内容之中,还是在形式

之中?这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纠缠着批评理论的另一个

难题。如果撇开艺术形式而只看思想内容,批评就不再是文学

性质的了。如果撇开思想内容而只看艺术形式,批评就不再是

意义的阐释而只成了技巧的分析。在这个问题上,结构主义的

方略是破除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将两者融入结构的概念。它

不再问作品的一个成分是内容还是形式,只问是否为审美的目

27另一种存在

的服务,所有为审美目的服务的成分都依照不同的层次组织成

一个完整的符号体系。我认为,结构主义把一切内容都形式化

了的做法未必可取,但破除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无疑是解决这

一难题的正确方向。在文学作品中,惟有被艺术地言说的事物

才真正构成为内容,而事物之被艺术地言说即所谓形式,两者所

指的原是同一件事,本来就不可截然分开。

7哲学与文学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形式,在本质上是相通

的。因此,哲学之进入文学作品的权利是不容置疑的,问题仅在

进入的方式。有不同的进入方式,例如:一、在文学作品中插入

哲学的议论,这些议论与作品的文学性内容(情节等等)只在主

题上相关,在形式上却彼此脱节,如同一种拼贴;二、用文学的形

式表达哲学性的思考和体悟,此种意图十分明确,因而譬如说可

以用哲理诗、玄学诗、哲学小说、思想小说等等来命名相关的作

品;三、自觉地应用某种新潮的哲学思想来创作文学作品,从事

文体的实验,譬如罗勃-格里耶的新小说之于结构主义哲学;

四、作品本身完全是文学性的,哲学并不在其中的任何部分出

场,但作品的整体却有一种哲学的底蕴,传达了对世界和人生的

一种基本理解或态度。

一般来说,哲学应该以文学的方式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它

在作品中最好隐而不露,无迹可寻,却又似乎无处不在。作品的

  如果觉得另一种存在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周国平小说全集另一种存在,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