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刘庆邦作品红煤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下雨也带来了一个小问题,就是矿工们上班下班不那么方便了。看来矿工们不是人人都有雨伞,在生活区通往生产区的路上,一个人打一把伞的不是很多,有的穿胶面雨衣,有的穿透明塑料雨衣,有的是两人合打一把雨伞,有的只戴一顶旧草帽。一个骑自行车的骑过去了,他穿的是军用绿色胶面雨衣,雨衣后面的衣架上鼓着一个大包。那个大包里兜的不是风,也是一个人。还有一个年轻矿工,什么雨具也没有。他把一件上衣双手举着遮在头上,踏着雨水呱唧呱唧往井口跑。他跑一会儿,慢下来紧走几步,再接着跑。衣服毕竟不能代替雨伞,遮雨的效果有限,他跑了一半路不到,浑身的衣服就被雨淋湿了。

  矿长唐洪涛这天要到矿务局去开会,他习惯坐在轿车的前排,就是副驾驶的位置,较为开阔的视野使他把雨中路上的情况都看到了。他是一个目光敏锐、思路敏捷的人,也是一个容易闪现灵感并善于抓住灵感不放的领导者。前面的路分为两岔,一岔通向矿务局机关所在地,一岔通向矿上的生产区。职工们习惯把生产区叫南井,把生活区叫北山。唐洪涛定是又来了灵感,手往右一指,让司机先往南井拐一下。他几步跨进二楼的生产调度室,给分管后勤工作的副矿长打电话,说雨现在下得很大,好多工人没有伞,在淋着雨上下班,这怎么能行呢!他要求副矿长,马上购进一批雨伞,全矿职工人手一把,尽快发到大家手里,做到雪中送炭,雨中送伞。副矿长在扩音电话里说,全矿的职工将近四千,一下子买那么多伞恐怕有困难,哪个商店也不会存四千把伞。唐洪涛的两道长眉扑闪了两下,说:“你们想想办法嘛,没困难要我们干什么!流泪眼观流泪人,我们要设身处地替没伞的职工想一想。一个商店没有那么多雨伞,多跑几个商店。还买不够,直接到市里的制伞厂去买,我不信这么一个小问题就解决不了。我的意思,你们不要都买成黑伞,尽量多买花伞。在别的行业的人看来,我们煤矿本来就是黑的,色彩本来就很单调,如果人人再打一把黑伞,人家就会笑话我们只认得黑色。我们就是要通过花伞把色彩改变一下,把矿山雨中的世界变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类似这样把灵感变成想法,把想法变成现实的事,唐洪涛已干了好多件。有一件事在全矿务局都有影响,并被别的矿所效法。刚到乔集矿当矿长时,矿上的锅炉房每天都在鸣笛。所谓鸣笛,就像蒸汽火车一样,通过释放强有力的汽流,把铁笛吹响。不过矿上的鸣笛时间比火车鸣笛时间更长一些,声响更雄壮一些,鸣笛的同时,一股白汽呼呼往上滋,有些汽冲霄汉的意思。自从这里开始开煤矿,就有了按时鸣笛的做法。矿工不把鸣笛叫鸣笛,叫拉桅,取听其信号之意。矿工一天二十四小时三班倒,每天拉桅六次,预备上班拉一次,正式上班再拉一次。唐洪涛对拉桅并不反感,还觉得拉桅声颇有些大工业的气势。有一天半夜,他被拉桅声惊醒了,才对拉桅有了些想法。过去的中国钟表很少,煤矿工人更是买不起表,所以才用拉桅为信号,代替钟表提醒和催促工人们起床上班。现在人人都有了手表,还拉桅干什么!由己推人,自己半夜会被惊醒,别的职工也会被惊醒,对于一些没轮到上夜班的职工来说,半夜醒来毫无意义,只会影响休息。当天晚上他就做出决定,乔集矿从此取消拉桅。应当说唐矿长的这一决定是历史性的,乔集矿因此结束了拉桅的历史。局属别的矿听说乔集矿取消了拉桅,觉得很有道理,也纷纷拆除了铁笛。为此,矿工报还作了一篇报道,题目是《矿工上班看手表,从此不闻拉桅声》。

  第二天雨还在下,只是下得小了一些。中午时分,一辆大卡车把满车雨伞从市里制伞厂拉回来了。为了留有余地,他们多买了三百把,总数超过了四千把。唐洪涛没让把伞卸车,工作人员也暂缓吃午饭,由后勤科马上通知各采煤队、掘进队、开拓队、机运队及矿属各单位,派出代表,到机关办公楼前的大卡车那里,按在册人数领伞。有人向唐洪涛请示,给农民轮换工发不发?唐洪涛答:“当然要发,一视同仁嘛!”为了及时把发伞的消息报告给全矿职工,矿广播站提前把广播打开了,女播音员通过安在办公楼顶的大喇叭,以欣喜的声调一遍一遍播送“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

  雨伞很快发到职工手里,全矿职工皆大欢喜。一把雨伞值不了多少钱,矿上的职工谁都买的得起。可因为矿上是白给,是意想不到的工资以外的福利,大家还是很高兴。东西不在多少,也不在贵贱,它说明矿上的领导在为职工着想,关心着职工的冷暖,没忘了职工的疾苦。让人有些感动的是,伞是雨天发下来的。渴了给你倒杯茶,瞌睡时有人给你塞个枕头,天正下着雨伞就发下来了,难得的是及时二字。对正在起身的麦苗而言,天上的春雨为及时雨。对职工而言,矿上发的伞是及时伞。开了心花开伞花,不少人随即把伞打了出来。负责买伞的人领会了矿长的意图,一把黑伞都没买,买的都是彩伞,花伞。有红伞,必有绿伞;有黄色的,必有蓝色的;有大花的,也有细花的;有花色鲜艳的,也有花色淡雅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称得上五颜六色。在生活区的大门口,在生产区的工业广场,那些伞花在流动,在汇合,一时间,喜人的伞花无处不在。蹬上楼顶往连接南井北山的那条柏油路上看,如烟的雨雾中,只见花伞不见人,仿佛每一把伞都是雨中盛开的花朵。“花朵”是流动的,加之两岸是墨绿的麦田,仿佛使那条路变成了一条花儿的河流,而且是桃花汛期花儿的河流。

  作为乔集矿的一员,宋长玉虽然不是正式工,虽然他的在册是临时性的,但他也领到了一把雨伞。雨伞外面的包装是一个透明的塑料筒,他没舍得把包装撕破,而是把伞从塑料筒里抽出来,才把伞撑开。他不像孟东辉,砰地就把伞撑圆了。他是慢慢试者撑的,撑得相当谨慎,像是一不小心就会把伞撑破似的。伞蓬是尼龙布,浅粉色,上面分布着一些细细的蓝叶黄花。他很喜欢伞的颜色和伞面上的小花。伞杆是不锈钢的,支撑伞的骨架和伞戗也是不锈钢的,闪耀着金属的光泽。伞顶那里露出一截长尖,枪刺一般。伞柄那里窝了一个弯,很像手杖的手柄。这样把伞收拢,把伞布抿卷,并用上面带的扣环把整个伞扣起来,既可以当防身用的武器,冰天时又可以当防滑的拐杖用。宋长玉没有把伞拿到雨地里去试雨。孟东辉的伞试过雨了。伞都是一样的,他看别人试过,等于自己也试过了。他把伞按原样收好,仍套进塑料筒里,靠墙放在床里边。犹觉得不够保险,他把床单拉了拉,把伞盖在下面。孟东辉笑话他了,说:“不就是一把伞嘛,又不是一个老婆,那么爱惜干什么!怎么,你准备搂着伞睡觉呀!”

  宋长玉说:“不提老婆,怕别人不知道你有老婆是不是?除了老婆,你脑子里还有什么!

  孟东辉说:“你说对了,老婆就是一切,我天天想我老婆。”

  “你不是说你未婚嘛,老婆是从哪儿出来的?”

  孟东辉笑了:“那是蒙他们的。我说我没老婆,矿上也不会给我发一个。”

  杨新声也问宋长玉:“小宋,你以前是不是没用过伞?”

  宋长玉承认:“是没用过。”

  长这么大,宋长玉第一次拥有了一把雨伞,一把新雨伞。天每年都下雨。天不管谁家有伞,谁家没伞,只管下它的。宋长玉出生一二十年,没用过雨伞为自己遮过雨。如果把雨伞算作全家的财产,这也是他们家的第一把雨伞。他在家上学时下雨怎么办呢?下小雨,他什么都不带,跟同学们一起在上学路上跑来跑去。下大雨,他就戴上斗笠,披上父亲为他勒制的蓑衣。父亲手里没钱买雨伞,可父亲手很巧,能把河坡里的蓑子草采来,勒成防雨的蓑衣。父亲每年秋后都勒制一两件新蓑衣。后来他嫌蓑衣太难看,同学们说他像刺猬,他就不披蓑衣了,下大雨时顶一块剪开的盛化肥的塑料袋子去上学。在他的记忆里,一个堂叔家有伞,先是一把红纸伞,后是一把黄油布伞。红纸伞是堂婶子作为嫁妆从娘家带来的,堂婶子对其珍惜得很。堂婶子去走娘家,不管是阴天,还是出着太阳,他都是先把红纸伞抱在怀里。红纸伞好像不单是遮雨用的,还象征着一种财富,一种地位,一种荣誉。下雨的同时,风稍大一点,堂婶子就舍不得打伞了,怕风把她的纸伞刮坏。她宁可把头发淋湿,把衣服淋湿,也要保护她的伞。堂叔有时晚间出门,也愿意把红纸伞带上。他带红纸伞是预备派更大的用场。据堂叔说,红纸伞是避邪的,夜里若碰见小鬼儿挡道,只须把红纸伞拿出来,冲小鬼儿那么一开一合,一合一开,小鬼儿就会吓得退避三舍。这么说来,红纸伞又成为一种神物了。既然视为神物,堂叔在雨后把伞拿出来在院子里撑开晾晒时,就不许小孩子碰。宋长玉他们刚要近距离地把红纸伞看看,堂叔就喝令他们离远点,还说“兴瞧不兴招,一招把手烧”。红纸伞用坏了,堂叔家又添置了一把黄油布伞,黄油布伞要比纸伞结实得多。每年秋后,堂叔都要在伞面上刷一遍桐油,弄得满院子都是桐油的香味。不管是纸伞还是布伞,堂叔堂婶子从不借给别人用,谁张口借也是白张。宋长玉记得很清楚,一个秋雨天,母亲听说姥娘生病了,要去看姥娘,就去找堂婶子借伞。堂婶子正支吾着,没找到理由拒绝,这时堂叔说话了,堂叔说他一会儿也要出门,也要用伞。伞不借也罢了,母亲还听见堂叔在她背后说:“想用伞自己买,没见过下雨天借伞的。”母亲因此很生气,说一辈子不打伞,看看能过不能过。由伞想到母亲,又由母亲想到伞,他想这把伞他干脆别用了,等什么时候回家探亲时把伞捎给母亲,母亲一定会很高兴。这把伞用了也没关系,他可以另外给母亲买一把新伞,要买大红伞面、红彤彤的那一种。反正他现在是每个月都能领到工资的人,买一把伞花不了多少钱,连一个月工资的十分之一都花不完。

  看来还是有工作好啊!要是还在老家,别说下雨,就是下冰雹,下刀子,谁会给老百姓发伞呢!就冲这一点,他也要在矿上留下来,再也不能回老家去了。这么一对比,宋长玉心里一动,似乎也来了灵感,他的灵感虽说不像唐矿长的灵感那么宏大,那么带有全面性,但他的灵感也是灵感,也有类似灵光的东西在脑子里倏地一闪,也是血液的浪花飞溅的结果,也让他激动不已。好多人都不相信灵感的存在,不知道灵感是个什么鬼东西。宋长玉或许也没听说过灵感这个专业性很强很虚幻的词语,但一种由感而生的意念的确使他有了激动的表现。他脸色涨红,手稍微微发抖,很想大喊一声:“太好了,就这么办!”他不会喊出来,能够克制自己。他顶多在床前原地转两个圈子,或仰躺在自己床上,把身体折叠起来,双腿代替双臂举过双肩,举过头顶,做出一种类似振臂欢呼的举动。稍事平静,他就拿出纸和笔,把“就这么办”往纸上落实。他这次不是给唐丽华写信,是要给矿工报写稿子。

  唐丽华承认他有才华,为他明确指出了一条路,让他给矿工报写稿子。他得听唐丽华的话,尽快写出一篇稿子来。唐丽华让他写稿子,是对他的期望,他不能辜负唐丽华的期望。也可以说是唐丽华对他的考验,他得向唐丽华交上答卷。上次和唐丽华交谈之后,他心头春风鼓荡,怎么也睡不着,爬起来又给唐丽华写了一封信,也就是第五封信。唐丽华是说过不让他再浪费才华,可如果因此就不再给唐丽华写信,未免显得过于老实,甚至有些傻了。正因为接连写信,唐丽华才知道了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他才有理由和资格与唐丽华交谈。要是不写信,唐丽华哪里会知道他是何许人呢!信是他精心设计、搭建的通向唐丽华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他才能由此岸到彼岸,实现与唐丽华的相会。唐丽华各方面的条件是比较优越,但再优越她也是一个姑娘家。对于一个姑娘家的心理,宋长玉还是能理解一些的,这就是,哪个姑娘不怀有春心呢!不希望小伙子追求她呢!不喜欢收到多多的求爱信呢!唐丽华对他的信又不反感,他没有理由不继续给唐丽华写信。在这封信里,他把与唐丽华交谈的过程重新描述了一遍,也就是以文字的形式重现当时的情景。他写到了唐丽华的微笑和声音,称唐丽华具有大家闺秀的风度。他把自己写得很紧张,说由于当时太激动了,以至连话都不会说了,该表达的感激之情都没有好好表达。借写信的机会,他一再感谢唐丽华对他的鼓励,感谢唐丽华为他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道路。他说,在此之前,他眼前茫然一片,没有一个人给他指过路,包括他的父母似乎也对他爱莫能助。现在老天终于开眼了,终于有人给他指路了,指路人就是唐丽华。他提到了唐丽华把哥哥唐胜利的名字告诉他,说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信任!写到这里,他有些自我谴责似的:“你不过是个小小的采煤工,要什么没什么,而人家是矿长的千金小姐,凭什么让人家给你这么大的信任呢!”他使用抒情的笔调,接着把笔头子一转,转到自然界去了。他写到徐徐的春风,明媚的阳光,和绿色大地的一派盎然生机。他说对他来说,唐丽华的话语就是春风,目光就是明媚的阳光,唐丽华为他指出的道路就是洒进他心田的雨露。信的最后,他向唐丽华表示了决心,一定要写出稿子来。这封信他没有再到镇上的邮政所去寄,到医院直接交到唐丽华手里去了。因屋里还有一个护士,唐丽华问他:“稿子写完了?够快的呀!”他也不能否认是稿子,说:“写完了,请您批评指正。”唐丽华当时没有拆信封,把信装进护士服的口袋里去了。宋长玉注意到,唐丽华往口袋里装信时脸上红了一下。这个信号非常重要,表明他们之间似乎已经有了秘密,并对秘密达成了某种默契。

  宋长玉所写的稿子内容是有关雨中送伞的,他觉得这个题材很好,简直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他听人说了,给全矿职工发伞是唐矿长的主意,那么他写矿上给工人送伞,就等于写唐矿长给工人送伞。而唐矿长是唐丽华的爸爸,若稿子能发表,唐矿长会喜欢,唐丽华也会喜欢。一稿能讨两个好,既讨了唐矿长的好,也讨了唐丽华的好。真正开始写稿子了,他才知道写稿子不是那么容易。写稿子不像写信,写信时,他脑子里装着一个具体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唐丽华,他拣好听的话说给唐丽华就行了。写稿子他不知道对象是谁,低头是白纸,抬头是墙壁,他脑子里仿佛是虚空的。在学校里,老师教过他们如何写信,他懂得写信的格式。可老师从来没教过他们如何写稿子,他不知道写稿子的格式是什么。在使用语言方面,写稿子与写信恐怕也不一样。写信有点像说悄悄话,有着私密的性质。写的稿子得能上广播,能登报纸,有着可以广泛宣传的功能。稿子外面像裹着一层坚硬的外壳,他没有钻进外壳的钻头,也没有砸烂外壳的榔头,看来很难搞进去。他曾看见过矿工报,那是孟东辉从外面买回一只酱猪蹄,矿工报是作为酱猪蹄的包装纸被孟东辉带回宿舍来的。矿工报被揉得皱皱巴巴,弄得油腻麻花,两面的黑字胳膊腿儿像是重叠在一起,几乎分不清字迹。不过报头处《夏观矿工报》几个大字还是很醒目。那是他第一次看见那张小报,并知道了矿务局不光出煤,还出报纸。别看报纸不大,在矿上的知名度却很高,很多人都看过矿工报。他们对一些全国性全省性的大报不怎么重视,见到矿工报却要看一看。和尚不亲帽子亲,难得的是报上说得都是煤矿的事。弄得巧了,他们有可能在报上看到一个熟人的照片,或一个工友的名字。宋长玉想拿矿工报参照一下,看看稿子应当怎么写。他往孟东辉床下瞅,希望那张矿工报还在。孟东辉床下乱七八糟的,有木板,有钢筋,却没有那团报纸。孟东辉是一个善于利废的人,报纸包了猪蹄不算完,他或许又利用废报纸擦屁股了。没有可模仿的稿子,宋长玉只能按自己对稿子的理解,硬着头皮写。他结合自己的体会,是从自己的角度写的。他说他从小就喜欢伞,做梦都想有一把自己的雨伞,只是节省惯了,迟迟舍不得花钱买雨伞。淋雨的时候,他对自己说该买把伞了。天一晴,他就把买伞的事放下了。写到这里,他虚构了一个情节。说有一次因为淋雨着了凉,他感冒了好几天,虽然还有点发烧,但他一天都没有影响上班。现在好了,矿上给每个职工都发了一把伞,他再也不用淋着雨上班了。怎样称赞矿领导的善举呢?他想起听到过的两句歌词,叫“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把这两句歌词写上了。想想,觉得不妥,这两句词人们唱得太多了,不新鲜了,加上毛主席也已经逝世了,再把送伞的事归功于毛主席,恐怕也不大合适。得,那就写上感谢矿长唐洪涛,唐矿长真是我们贫下中农,不,真是我们矿工的贴心人哪!

  稿子写完,宋长玉看了一遍,觉得很生涩。唐丽华夸他写的信语句通顺,可他一写成稿子就不太通顺了,显得疙里疙瘩的。然而再疙瘩也是稿子,不是信,有了稿子,在唐丽华面前就可以交代了。

  为了明白无误地显示他这次写的是稿子,而不是信,宋长玉只把稿子稍微折叠一下,没有装信封,就给唐丽华送去了。这次屋里没有别的护士,只有唐丽华一个人。唐丽华那会儿也没做什么事,坐在椅子上,扭脸看着窗外,像是在出神。宋长玉心跳加快,觉得这是一个和唐丽华单独交谈的好机会。他向唐丽华问好时,声音似乎也有些发颤。

  唐丽华扭过脸来,没从椅子上站起来,也没有像他想象得那样热情。唐丽华问:“你怎么又来了?没伤没病地老往医院里跑什么!”

  宋长玉说:“我把稿子写出来了。”

  “是吗?那好呀!”

  “我以前没写过稿子,请您给看看,提提意见。”说着把稿子展开,双手捧着往唐丽华面前递。

  唐丽华不接,说:“你让我看处方还可以,让我看稿子净是瞎耽误功夫,我提不出什么意见。”

  “哪能呢!您看得报纸多,您的哥哥又是报社的编辑,您看稿子的水平一定很高。”他把稿子摊在唐丽华面前的桌子上,坚持让唐丽华看,“在您的鼓励下,我才开始写稿子。我现在需要您的鼓励。”

  “我的鼓励有那么重要吗?”唐丽华质疑似地笑了一下。

  “当然重要了,反正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没有您的鼓励,我根本没勇气写稿子。”

  “那我以后别打针了,开个鼓励店,天天鼓励人算了。”

  唐丽华还是把稿子拿起来了,她看得不是很仔细,一翻两翻就把稿子看完了。唐丽华的评价是:“我看挺好的,你挺会拍马屁的。”

  听唐丽华说他会拍马屁,那马自然指的是唐丽华的爸爸唐洪涛,宋长玉禁不住笑了,说:“唐丽华,您太幽默了!”

  唐丽华还有话说:“真的,我提不出什么意见,你还是拿到宣传科,让杜科长他们看看吧,写稿子他们才是行家。”她把稿子还给了宋长玉。

  宋长玉想起上次跟杜科长要稿纸而未得的事,对去不去宣传科有些犹豫。

  唐丽华看出了他犹豫,说:“我听我哥说过,他们收到的稿子都要经过各单位宣传科盖章,没有经过审查盖章的稿子,他们一般都不发。”

  既然如此,宋长玉只得再去宣传科。这次有稿子作为交换条件,也许可以向杜科长要到稿纸和信封了。

  第二章

  5、投稿儿(1)

  《夏观矿工报》只在矿务局内部发行,以赠阅的形式发行,每周一期,发到全局科、队一级。宋长玉刚把稿子寄走两天,就到队长那里找矿工报看。队里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康队长的宿舍就算是办公室。康队长不识几个字,大约只认得自己的名字。他认出康骆驼那三个字是代表他,不是那个四条腿的、背上长肉疙瘩的家伙。他认识自己,让他把自己写下来就难了,照葫芦画瓢都不会。需要在某个单子上签字,康队长扯住拴在裤腰带上的一根小拇指粗细的麦绿色尼龙绳,从裤子口袋里哗地扯住一串钥匙。让他签字,又不是开锁,掏钥匙干什么呢?别急,他用以签字的玩艺儿就在那串钥匙里。那是一枚扁扁的小小的名章,上面刻着康骆驼三个字。他把名章探在口腔里哈哈热气,待把残存在字面上的印泥弄湿,就把章子盖在人家指定的地方了。章子的颜色有些发黄,康队长说,他的章子是用猴子的骨头刻制的,猴子的骨头比较接近人的骨头,人死后,人的骨头也发黄。别的采煤队的队长跟康队长开玩笑,坚持说他的章子是用骆驼的骨头制成的。这样的说法一多,有时连康队长自己也认可,他说:“你们谁都别惹我,我早就变成小鬼儿了,连我自己的骨头上都刻上字了。”有时矿上开会找不到他,找到后,矿长拉下脸子,正要在会场上严肃批评他,他跟矿长也敢开玩笑,说:“我哪儿都没去,我一直在自己裤子兜里呆着嘛!”说着就把自己的名章掏出来了。有人把裤兜儿与裤裆联系起来,不少人都笑了。谁都看出来了,康队长的脑袋瓜儿很好使,恐怕比一些识字很多的人脑袋瓜儿都好使,不然的话,矿上不会把一个采煤队二百多号人都交给他管,让他书记队长一肩挑。别看康队长不识字,他对有文化的人却不排斥。他从队里挑了一个初中毕业的小马,当队里的材料员,也是他的秘书。上面来了文件,他就眯着眼躺在床上,让小马给他念。小马把文件念完了,他才从床上坐起来,说:“啥都没说,空的。”别看他认为是“空的”,各班开班前会,他又让小马到会上去念。念完了他必讲话,说这个文件很重要,我们一定要牢记在脑海中,熔化在血液中,不折不扣,认真贯彻执行。有人指出他说的是老话,只有在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时才说这样一套嘴巴挂子。他立起眼来说:“关于这个问题,谁认为我说的是老话,我跟谁急,怎么,难道光焰无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毛泽东思想过时了吗!”他对小马的待遇很优厚,也可以说是特殊待遇。他还要经常下井,却不让小马再下井。小马不下井,他让记工员给小马记的是井下工,发的是井下工的工资。有一段毛主席语录他背得很熟,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靠过两杆子,巩固政权也靠过两杆子。结合采煤工作,他把这两杆子引申为钻杆子笔杆子,说挖煤也离不开笔杆子呀!刚见到宋长玉时,康队长已经知道了宋长玉是个高中毕业生,他说:“哎呀,你是个秀才呀,来挖煤可惜了,屈才了。跟你爹说说,让你爹花点钱,你再接着复习呀。再复习一年,说不定就考上了。考上大学,等于把大拇指秉起来了,那是什么劲头。要不这样吧,我掏钱给你赞助,你去接着复习怎么样?”还没等宋长玉回过闷儿来,康队长就笑了,说:“开玩笑,开玩笑,我们队里正需要高中毕业生来补充新生力量呢!好,欢迎欢迎!”把宋长玉的手握住了。

  来到康队长办公室,宋长玉说他想看看最近的矿工报。康队长往桌上看看,说矿工报没有了,可能让谁拿走包东西去了。又说他屋里跟骡马市场一样,这个来那个去,根本放不住东西。康队长还是把宋长玉称秀才,说秀才这一段干得不错。康队长还问宋长玉家里的情况怎样,要宋长玉经常给家里写信,说儿走千里母担忧,常给家里报着平安好一些。康队长对宋长玉找报纸看很赞成,说年轻人就是要经常学习,不能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高就不看书不看报,蒸熟的馒头放时间长了也会凉,吃的时候还要馏一馏。康队长一边说,宋长玉一边点头,宋长玉说康队长语言丰富,说话特别生动形象。康队长说:“小宋你不是笑话我吧,我一个大老粗,哪里讲什么形象不形象。哎,你怎么想起来看矿工报,不是要写稿子吧?”

  宋长玉低了一下眉,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承认自己是写了一篇。

  康队长的眼神马上欣喜起来:“看看怎样,我没说错吧!就我这眼睛,虽说赶不上孙猴子那两下子,跟火眼金睛也差不离儿。口袋里藏不住针尖子,是尖子谁也挡不住,迟早一天会露出来。”

  宋长玉说,他原来并没打算写。他说到这里就不说了,说半截儿留半截儿。既然康队长会猜,是“火眼金睛”,那就让康队长继续猜好了,看看康队长能不能猜出他的后半截儿话。他对康队长也有猜测,猜康队长会问他后来为什么又写了。让宋长玉小有得意的是,一向精明无比的康队长果然中了他的猜测,康队长问:“那后来呢,怎么又写了?”

  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宋长玉犹豫了一会儿,犹豫期间,他还用手抿了抿头发。这一次宋长玉不是在玩策略,不是故意引而不发,他真的在犹豫,该不该把唐丽华说出来,这时候把唐丽华说出来好不好,是不是有点早。最终他没有克制住自己,还是把唐丽华说了出来。那一刻,仿佛有一个特写镜头,一直把唐丽华往他脸前推,推,先是推唐丽华的整个身体,后来只推唐丽华的脸,把唐丽华的脸放大得比他的脸大好几倍,他想装看不见都不行。又仿佛有个声音在他耳边催促他,让他说嘛,说嘛,反正又不是说瞎话,说出来怕什么!不说白不说。宋长玉的犹豫歪打正着,使他说出的话效果得到了加强,使得康队长觉得他有涵养,不张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他说:“那次在食堂排队买饭,我和唐丽华站在一起,是唐丽华让我写稿子的。”不知为何,一把唐丽华说出来,他像是被掏空了一样,心里有些发虚,还有那么一点紧张。康队长的欣喜更大些,近乎惊喜,他问:“哪个唐丽华?是不是唐洪涛唐矿长的千金?”

  宋长玉摇摇头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医院的护士。她还告诉我,她哥哥叫唐胜利,在矿工报当编辑。”

  康队长常年剃光头,兴奋时喜欢用手抹拉自己的光头皮,他把光头皮抹拉两个来回,说:“没错儿,就是她,她就是咱矿唐矿长的千金。”康队长故意歪了头,对宋长玉做出刮目相看的样子,“小宋你小子行呀,不吭不哈的,什么时候跟矿长的千金搭搁上了。唐丽华可是咱们乔集矿的公主,你宋长玉是不是要当驸马呀!”

  宋长玉连连摆手,说:“康队长,您可不能开这样的玩笑,这玩笑太大了。人家是谁,我是谁,两下里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康队长仍笑得挤着眼睛说:“十万八千里怕什么,不过一个跟头的价钱,你学学孙大圣,一个跟头翻过去就解决了。”

  “咱可没有孙大圣那本事。康队长我求求您,开玩笑到您这里为止。您知道,我们当个轮换工不容易。”

  康队长这才不笑了,说:“没关系,你的意思我明白,这个事情谨慎点也好。要想当驸马,先得当状元,只有当了状元,才能娶公主当老婆。状元都是写文章写出来的,你好好写吧,等当了状元再说。这样吧,矿工报你不用来找了,等来了新的,我让小马给你拿过去。”

  “不用,还是我自己来看吧。”

  “别客气,今后有什么事你只管来找我。要不,我跟矿上后勤科的人说说,让他们给你配张桌子吧,写稿子方便些。”

  “用不着,真的用不着。我们屋里也没有放桌子的地方。”

  “地方好说,把孔神经调到别的屋不就结了。孔神经占着茅坑不拉屎,早该挪挪窝了。”

  宋长玉还是说用不着,不能因为写稿子影响他和工友之间的团结。再说,他写的稿子能不能登报还不一定呢。

  稿子是宋长玉自己寄走的,直接寄给唐胜利编辑收。那天,他把稿子送给杜科长看,杜科长了不得,一下子就叫出了他的名字。杜科长这次从座位上站起来了,说:“来来来,我一直等着看你的稿子呢!” 宋长玉说他刚把稿子写完,遂把稿子递给杜科长。杜科长说他现在就看,指了一个凳子,让宋长玉坐下等一会儿。杜科长戴上眼镜,看稿子看得比较仔细,看完一遍,又看一遍。在杜科长看稿子时,宋长玉也在看,他看的是杜科长的表情和杜科长的嘴。杜科长的表情,是没有表情的表情,他看不出什么。倒是杜科长的嘴唇微微有些动,像是念念有词。宋长玉觉得不太自在,他像是一个病人,杜科长像是一个医生,杜科长正通过他的稿子给他号脉。他不知道他的“脉搏”在杜科长手下是怎么样的,是浮还是沉?是迟还是数?有没有什么毛病?这样联想的结果,脉搏他感觉不到,心跳却明显加快。杜科长把眼镜摘下来了,眼皮眨巴着,笑了一下,说:“小宋可以呀,挺有文采的嘛!”“医生”得出这样的“诊断”, 宋长玉的心跳才平缓些,他说:“我是第一次写稿子,请杜科长多提宝贵意见。”

  杜科长说:“你第一次写稿子就写成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不过呢,这个送伞的内容宣传科的新闻干事已经写过了,稿子已经送到报社去了,我估计很快就会登出来。你选择了同样的内容,说明你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可是小宋我跟你说实话,如果用新闻报道的几个要素来衡量,你写的这篇稿子还不能算是新闻,更像是一篇文学作品。你看这样行不行,稿子留下,我们替你寄去,看报社能不能按文学作品登。按说不同的体裁可以写一个内容,因为角度不同。来,你把你的名字署上,联系地址也要写清楚。记住,你今后写稿子一定不要忘了写上姓名和联系地址,这样报社的编辑才能和你取得联系,稿子发表后才便于给你寄样报。” 宋长玉在往稿子后面写名字和地址时,还没忘了向杜科长要稿纸和信封的事,他想,要是让杜科长他们替他寄稿子,杜科长也许不给他稿纸和信封了,他说:“还是我自己寄吧,我想把稿子再抄一遍。”杜科长说:“你自己寄也可以。抄完后别忘了到宣传科来盖个章。”杜科长把一本稿纸分开,给了他一半,还给了他三个信封。杜科长要他用完再来拿。

  杜科长给他的稿纸是方格纸,上面没有印大红的乔集煤矿的名字。在稿纸最下方的两个角,宋长玉才找到了几个和方格的浅绿颜色一样的小字,左下角标的是多少行乘多少格等于一篇稿纸的总格数,右下角才是夏观矿务局乔集矿的名字。名字印得很浅淡,不仔细看,几乎找不见。杜科长给他的牛皮纸制成的信封总算不错,上面印刷体的乔集矿的名字很红,很打眼。宋长玉把稿纸和信封拿回宿舍后,就开始趴在床边抄稿子,信封也放在床上,暂时没有收起来。他想把信封压在枕头底下,压了一下,又拿了出来。他知道,眼睛很好使的孟东辉会看见他的信封。他想让孟东辉看见,又不想让孟东辉看见。既想让孟东辉知道,他用上公家的信封了,已经和孟东辉拉开距离了,又怕孟东辉看见便宜走不动,张口跟他借信封。果真,孟东辉把信封看见了,问着哪儿来的信封,伸手把信封捏起一个。宋长玉说:“别动,这是矿上宣传科的杜科长发给我的,是让我寄稿子用的,不许寄别的东西!”他站起来,伸手跟孟东辉要信封。孟东辉不还给他,说:“我看看还不行吗?”“信封上又没有美人头儿,有什么好看的,你没见过信封怎么着,拿来!”宋长玉的做法很像一个小孩子,愿意把自己独有的玩具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赢人家的眼。人家一旦把他的玩具摸到手里,他立马翻脸不干,要把玩具从小伙伴手里夺回来。孟东辉没有把信封还到他手里,一甩,甩到床上。宋长玉对孟东辉这样甩达他很不满,瞪了他一眼,说:“干什么!”孟东辉不服地哼了一声,说:“你牛皮,行了吧!”

  宋长玉把三个宝贝般的信封用了两个,一个寄稿子,一个给家里寄了一封信,还剩一个和稿纸一起放进提包里。他完全想象得到,当带红字的信封走到家里,母亲会拿给这个看,拿给那个看。母亲不识字,会让识字的人把红字念给他听。念完了,母亲也不会把信封随手乱丢。但母亲也不会把信封像放钱一样藏起来,母亲会把信封放在堂屋当门条几的明面上,让前去走亲戚串门的人一抬眼就看得见。总之,母亲一定会很好地利用信封,充分发挥信封的宣传作用。实在说来,母亲自打嫁给父亲二十多年来,在村里活得太憋气了,被支部书记的老婆欺负得太厉害了。剩下的那个信封,宋长玉一时舍不得用。他有好多同学,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高中毕业后,虽然同学们各奔东西,但私下里在互相打听着,也在互相攀比着,谁都想知道别的同学现在走到哪一步了,是得意还是落魄。他倘是用这样的信封给其中一位有传播能力的同学写一封信,当会收到不错的效果。之所以没舍得把信封用出去,是他几乎把信封看成工作证了。是的,杨师傅有工作证,孔令安有工作证,他和孟东辉等所有农民轮换工都没有工作证。他看过杨师傅的工作证,里面贴的照片和砸在照片一角的钢印且不说,仅工作证的封皮就够让人眼气的。封皮是大红塑料的,工作证和夏观矿务局的字样是烫金的,看去真是辉煌,华丽。宋长玉当时就想,他什么时候能拥有这样一个工作证就好了,一辈子就不亏了。可他什么证件都没有,那时国家还没有实行身份证制度,他无法向别人表明和证实他的身份。一个无从显示身份的人,就像一个虚无的人,有时似乎连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有了这个信封就好多了。比如坐在火车上,有人问他在哪里工作,他就可以回答人家在乔集矿工作。不等人家问他乔集是哪两个字,他就把信封掏出来了:“诺,就是夏观矿务局的乔集。”

  康队长说话算数,过了两天,新一期矿工报发下来后,他果然让小马给宋长玉送过去了。送去之前,他让小马先看看,上面有没有宋长玉的文章。小马从报眉毛看到报屁股,没有看到宋长玉的什么文章。小马给宋长玉送的矿工报,宋长玉没有看到。又过了两天,小马在食堂门口碰见了宋长玉,问给他送去的矿工报看见没有。宋长玉说没看见,问小马哪天送的。小马说是大前天。宋长玉摇头,还说没看见,真的没看见。他问:“你去的时候谁在屋里?”

  小马说:“只有孔令安一个人在屋里,我问他哪个是你的床,把矿工报放在你床上了。我还特别跟他交代,不要让别人把报纸拿走,等你回来,马上跟你说一声。怎么,那家伙没跟你说吗?”

  宋长玉说没有。他很快作出判断,孔令安不是把报纸藏起来了,就是把报纸撕掉了,才不会把报纸留给他看呢。孔令安的神经出了毛病是不错,但不等于他的神经都死掉了,比如孔令安用于嫉妒的那根神经,就一定存在着。自从上次孔令安在食堂把他从唐丽华身边拖开,并声称自己和唐丽华谈恋爱,宋长玉就似乎看到了孔令安身上那根发展着的嫉妒的神经。也因此,宋长玉对所谓神经病人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多种神经各司其职,处于均衡状态。一旦有的神经在疯长,在枝蔓横生,而另一部分神经在受压抑,在纷纷落叶,离出毛病就不远了。看来孔令安就是这样,他的那根嫉妒的神经不但存在着,而且非常强劲,非常活跃。小马也真够可以,这么重要的事怎么能托给一个神经病人呢!托给孔令安,还不如托给一块石头呢,还不如托给一只狗呢!不过宋长玉没有埋怨小马,他知道小马与康队长非同一般的关系。他说,等孔令安什么时候回来,他问问孔令安。

  小马说:“孔令安短时间可能回不来,昨天他父亲到矿上来了,说在老家给孔令安联系了一家精神病医院,哄孔令安回老家治病去了。”小马建议宋长玉到矿工会的报刊阅览室去看看,说那儿的报纸种类比较多,各种报都用报夹子夹着,也比较全。

  宋长玉问:“谁都可以去看吗?”

  “谁都可以看,应该没问题。他们不问你就算了,要是问你,你就说你是采煤三队的,是康队长让你去的。”

  宋长玉急于看到矿工报,特别是小马送到他宿舍他没有看到的那一张。他不敢肯定自己写的稿子登在那张报上了,因为小马也是看报的人,小马要是看到会告诉他。但也不一定,那张报也许小马没来得及看呢!他从反面给自己找到一条证明,要是报上没登自己的稿子,就不会引起孔令安的重视,孔令安也不会把报纸拿走藏匿起来。恰因孔令安看到了他的稿子,神经受到进一步的刺激,才做出了那种掩耳盗铃的把戏。这样想着,宋长玉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张矿工报,他仿佛在报上看到自己的稿子和自己的名字。他从没有在报纸上看见过自己的名字,不知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再印刷出来是什么样的,眼皮眨动之中,他的名字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又变成了缩小了的他本人,从报面上跳下来,又跳上去。为了真切的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他赶紧到阅览室去了。负责管理阅览室的那个中年妇女没有拒绝他看报,他挑出矿工报的报夹子,还没找到座位就看起来了。他从最上面的、也就是最新的那张报看起。他来不及看文章内容,先看每篇文章的标题,大标题和小标题。把所有文章的标题看完,他稍稍有些心凉,每个标题中都没有雨和伞的字样,好像雨过天晴,编辑就把伞收起来了。他接着把每篇文章后面的署名也看了,那些名字都陌生得很,跟他毫无关系。他眼睛一亮,在一篇文章的内容中总算看到了乔集二字。定睛看去,原来说的是乔集矿灯房女工节约棉纱的事,没意思。他看完这一张,又看下一张,下一张。偶尔心中一跳,是因从字行里间跳出一个他最熟悉的玉字或长字,可惜,长字后面没有跟玉字,而玉字前面也没有冠长字和宋字。看看报头下面标的出报时间,他不仅自我解嘲似地笑了,原来正看的一张报的出报时间比他开始写稿的时间还靠前。

  6、稿子退回来了(1)

  宋长玉由夜班倒成日班,整个白天,他都要在井下挖煤。唐丽华不用倒班,她一年到头都是白天上班。宋长玉想见到唐丽华不那么容易了。宋长玉从侧面打听出来了,唐丽华的家住在矿务局,唐丽华的妈妈在矿务局财务处上班,唐丽华还有一个弟弟正在矿务局中学读书。宋长玉也观察出来了,唐丽华和爸爸在矿上没有扎伙,父女俩各吃各的,都是在矿上的食堂吃。矿上的大食堂里,为矿级干部开的有小灶,唐矿长不必在大餐厅排队,直接到小餐厅用餐就行了。唐矿长有专车,回矿务局很方便。在不回家的时候,唐矿长就住在办公室里。他的办公室是套房,外面两间通房是办公室兼会客厅,里面的套间是卧室。唐丽华有时到爸爸那里去,是给爸爸洗衣服。把衣服洗干净,撑在衣服撑子上晾起来,唐丽华就走了,回自己宿舍去了。宋长玉记住了宿舍向阳开的那个窗户。宋长玉下班后,往往天已经黑了,那个窗户的灯光也亮了起来。他有时会来到楼前,站在黑影里,对灯光仰望着。他不止一次鼓动自己拿出勇气,到楼上去拜访唐丽华,可勇气刚走到鼻子那里,还没走到两条腿上,就变成作废的二氧化碳溜走了。须知唐丽华的宿舍也可以称为闺房,闺房历来是女儿家的私人领地,别人不可以随便进去。就算现在没那么多讲究,他要去也得有像样的理由。倘他写的稿子登了出来,他当然可以拿着报纸去向唐丽华报告好消息。现在他两手空空,拿什么作为走进唐丽华宿舍的晋见礼呢!春是越来越深了,隔着生活区的围墙,田野里麦苗的气息便蜂拥而来。墙里面有一棵泡桐树,上面开满了喇叭花。桐树的花朵白天看是藕荷色,夜晚看是白的。桐树大概觉得有关春天的消息播送得还不够,就安装了满树的“小喇叭”。“小喇叭”播送的不是声音,是浓浓的香气,是无声的芬芳。因香气一波一波无处不到,太具物质性了,太有穿透力了,又仿佛有着音响般的效果。云雀在夜空中叫了一声,像是对桐花的播送有所呼应。除了唐丽华窗口的灯光,满树的白花,宋长玉还看到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星星只让人看到它,永远别打算摘到它。月亮也是,它的脸几天变大了,几天变小了,像是一直在跟人们玩捉迷藏。这天的月亮是新月,只有弯弯的一线。它不能算作月亮开始露脸,只能算月亮耳边的一缕鬓发。宋长玉不知道自己的稿子有什么样的结果,他无法去阅览室看报纸了。在他上班之前,阅览室尚未开门;他下班之后呢,阅览室也关门了。

  这天他从唐丽华的窗下回到宿舍,孟东辉问他到哪里去了,怎么去这么长时间。他没有回答,心说,到哪里去难道还要跟你请假吗!孟东辉说:“有你的信,小马给你送来的。”

  外面来了信,都是一总送到矿上,由矿上的通信员分发到各队,再由各队材料员一类的人物把信交到收信人手里。宋长玉以为家里给他回了信,问孟东辉信在哪儿。

  “我看是矿务局矿工报社给你来的信,是不是你写的稿子登出来了?”孟东辉说着,从自己枕头下面拿出信来,递给宋长玉。

  谢天谢地,孟东辉总算不是孔令安,没有把他的东西藏起来。宋长玉接过信一看,信封下方印着书法体的夏观矿工报字样,果然是矿工报给他来的信。信封不大,跟乔集矿的牛皮纸封像是统一规格。信封里面装得鼓鼓的,一捏厚厚的,肯定有不少内容。信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分量不轻。要说家书抵万金的话,这样的信能抵多少金呢,恐怕不止万金吧。

  宋长玉的激动是免不了的,没办法,想不激动都管不了自己。信封里面装的是报纸吗?是信吗?给他的感觉,仿佛信封里面装的是他的一颗怦怦跳动的心脏,只要他把信封打开,那颗心就会跳将出来。孟东辉坐在床边看着他,眼巴巴地看着他。杨师傅吸着烟,也在看着他。显然,杨师傅也知道了报社给他来了信。宋长玉不想在他们的注视下 ,当着他们的面把信封拆开。他不想让别人看见属于他自己的秘密,不想让别人看见他的“心”。他很想到外面去,找一个路灯比较亮的地方,在只有他一个人的情况下拆信,看信,等他独自欣赏够了,再把信拿回来。可是,正是由于在杨师傅和孟东辉的注视之下,他才不好意思到外面去,那样显得对信过于看重,也显得他过于小气了。特别是杨师傅,一直很看得起他,对他很不错。孟东辉借杨师傅的自行车,杨师傅不借。杨师傅却悄悄对他说,什么时候想骑自行车,只管骑。杨师傅认为他心里有劲,不是久为人下之人,说不定哪一天就升上去了。杨师傅是当地人,他的家离乔集矿只有一二十里。杨师傅跟宋长玉说过不止一次了,等什么时候让宋长玉到他家去看看。他们的村子叫红煤厂。村前有一条小河,河边有柳树,河里是常流水。水里有鱼有虾,还有螃蟹。村后是一座青山,半山腰有一座古寺院的遗址,半截砖塔还矗立在那里。有一个著名的知识青年下乡的电影就是在他们那里拍的。宋长玉答应过,一定找个机会去看看。宋长玉还是在宿舍里把信拆开了,其实他内心还是愿意让杨师傅看见,杨师傅既然高看他,他借此也可以对杨师傅作一个汇报,让杨师傅知道,他是个很争气的,杨师傅的看法是对的。在信封拆开之前,他几乎断定,里面装的是报纸,报纸上登着他的稿子。他的念头只有这一个方向,没有别的方向。他的心中充满美好的期待,连一点不好的准备都没有。他整理一下床铺,镇定一下自己,装作这事很平常,才开始拆信。他把信的四个角颠过来倒过去,见四个角都充实得到边到角,不知从哪个角拆更合适。他不能从封口那儿撕,一撕伤及里面的报纸就不好了。他伸出一个小拇指,看看能否用指甲从粘封的地儿揭开。孟东辉似乎等不及了,说:“拿来,我帮你拆!” 宋长玉说:“给你!”把信往孟东辉面前一递,倏地又收回来,“我的信凭什么让你拆!拆别人信是违法的,你知道吗?又不是你的信,你急什么!”他把信的一角弄开一个小口,用小拇指的指甲挑开一个洞,把小拇指探进洞里,才以指甲代刀,一点一点从拆封处把信封挑开了。信封一开,宋长玉就看见了,里面装的果然是白纸黑字的报纸。往外面抽报纸时,他的手稍稍有些抖。报纸被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的方块,他把方块打开,里面还有一张信,信下面是他寄出去的稿子,这是怎么回事?他用信压住稿子,稿子压住报纸,先看信。

  孟东辉吃没趣不当事,又着急了,说:“你先看信,让我看看报纸。”

  这回宋长玉还没说话,杨师傅先说话了:“小孟,看你急的,让小宋看完再说嘛!”

  孟东辉有些赌气似地,蹬掉鞋躺到床上去了。

  信是唐胜利写来的,说稿子收到了,谢谢宋长玉对矿工报的支持。但同样的稿子已有别的通讯员写了一篇,他的这篇就不采用了,很抱歉。唐胜利说,看了宋长玉写的稿子,觉得宋长玉的文字基础还是不错的,望宋长玉继续为矿工报写稿。唐胜利给宋长玉寄报纸是“顺便寄去一张报”,说报上载有关于“雨中送伞”的稿子,供宋长玉参阅。一切都明白了,唐胜利给他寄了报纸是不错,但报纸上登的是别人写的稿子,不是他写的稿子,他白激动了一场。稿子原样去,又原样回来,不用看,一个字都不会少。因稿子到外面的天地转了一圈,他觉得稿子的面目有些陌生似的,不好意思和稿子打照面似的,把稿子和信一起放到枕头下面去了。他把报纸打开,很快在第二版找到了那篇稿子,并很快看完了。见报的稿子干巴巴的,除了有伞的数字,连一句出彩的词都没有。相比之下,他觉得自己写的稿子好多了。宋长玉有些泄气,本来什么都不想说了,想躺下睡觉,知道杨师傅和孟东辉还在等他报告结果,如果他什么都不说,有点说不过去,也显得他太没风度,太经受不起挫折,于是他说:“报上登的不是我的稿子,是别人写的稿子。我们写的是同一件事,人家先写出来,先寄到报社,当然先登人家的。”

  孟东辉需要的好像就是这样的结果,这样的结果才与他的想法相吻合,他说:“我早就知道,你不认识报社的人,人家根本不会登你的稿子,你写了也是白写。”

  宋长玉说:“话不能这样说,什么事情都有个先来后到。你到食堂排队买饭,后来的人加塞儿加到你前面,你干吗?”

  “这跟排队买饭不一样,排队的时候大家都看着呢,你寄去的稿子谁看见了,人家想说谁在前面,就说谁在前面。”

  “你这样说,是你自己有问题,反正我相信编辑,相信唐胜利。你知道唐胜利是谁吗?”

  孟东辉说不知道。

  “连唐胜利都不知道是谁,你还瞎说什么!我估计杨师傅肯定知道。”

  杨师傅说:“我听说过,唐胜利是咱唐矿长的儿子吧?”

  宋长玉说:“正是他。”

  杨师傅问:“怎么,你认识唐矿长的儿子?”

  宋长玉没说认识不认识,说:“这是唐胜利给我写的信,你看看我说的是不是实话。”

  杨师傅接过信,先把下面的名字看了,证实说:“没错儿,是唐胜利。”杨师傅把信也看了一遍,说:“唐胜利说你的文字基础不错,还让你继续给他写稿呢,你就接着写吧。”

  孟东辉从床上下来了,说:“给我看看。”把信从杨师傅手里要了过去。他最关心的不是信的内容,也是唐胜利的名字。他把唐胜利的名字在嘴里咕哝了两遍,问宋长玉:“你什么时候认识的唐胜利?没听你说过呀!”

  宋长玉说:“这有什么可说的!你不知道的事多着呢!就你这张老鸹嘴,不知道比知道还好一些。”在此之前,宋长玉对孟东辉是这么认为的,也对孟东辉保持着警惕,他暗暗追求唐丽华的事准备一直对孟东辉保密。他懂得,不起好作用的人,往往是和自己相熟的人,是身边的人。孟东辉是他的老乡,难免从各方面跟他比,比来比去,就不会有什么好事。定是他觉得稿子被退回丢了一些面子,想把面子挽回一些,也是想把受到的打击转移出去,转移到孟东辉身上,让孟东辉知道他是谁,他没有管住自己,没有坚持保密,又把唐丽华说了出来。他问孟东辉:“你不知道唐胜利是谁,总该知道唐丽华是谁吧?”

  孟东辉说:“唐丽华我知道,不就是唐洪涛的闺女嘛,不就是天天摁住人家的屁股蛋子给人家打针的那个护士嘛,怎么,你跟她也认识了?”

  太不像话!孟东辉用这样的口气和这样的语言说到唐丽华,让宋长玉甚为反感。在宋长玉的心目中,唐丽华近乎神圣,近乎天仙,是那样的冰清玉洁。唐丽华的护士工作也有着天使般的性质,容不得别人有半点轻视。他说:“你怎么说话呢!什么话到了你嘴里,就跟到了屁眼子里差不多,一出来就成了臭屁。”

  孟东辉嘿嘿笑了,说:“我说错了吗?实话不好听就是了,我一点都没说错。你说,唐丽华在给人家打针时,是不是先叫人家往下脱裤子?”

  “闭上你的臭嘴!”

  “不是我说,要是我当着矿长,说什么也不会让我闺女干那种跟人家打针上药的工作,我要让我闺女干最好的工作,全矿的工作尽她挑。”

  “你还想当矿长,当推粪球子的屎壳郎还差不多!”

  “当屎壳郎也不错,屎壳郎有翅膀,想飞到哪里飞到哪里。”

  “阎王爷真是瞎了眼,给你披一张人皮干什么呢,为什么不扔给你一张屎壳郎皮呢!”

  孟东辉也认为阎王爷瞎了眼,他对阎王爷很有意见。孟东辉没有问宋长玉跟唐丽华怎么认识的。按孟东辉的脾气,他是要问的,不问清楚,他心里放不下,会跟自己过不去。这一次,他有些违背自己的脾气,没有往下问。他或许是不愿意给宋长玉提供显摆的机会,或许是怕自找打击,只说了一句:“我老乡可以呀,连唐丽华都认识了!“就把信还给了宋长玉。

  人家宋长玉参加矿上的通讯员学习班了!哪个宋长玉?就是那个白净脸,天天在澡塘里用洗头膏洗头发的家伙。噢,知道了,那小子长得有点像娘们儿。通讯员学习班是干啥的?不知道,听说是学习耍笔杆子的。那,学习完了还回来挖煤吗?挖个球,再挖就该挖墨水了。我早就看出来了,那小子不会安心在井下挖煤,钻窟窿打洞也得调到井上去。眼气人家了吧?有本事你也钻窟窿呀,又没人拦着你不让你钻。我倒是想钻呢,哪里有窟窿让我钻,我钻你的窟窿还差不多。还是回去钻你嫂子的窟窿去吧,你嫂子下面的窟窿大,一下子能钻进你们哥儿两个。你哥说,我先钻。你说,等等我。你嫂子说,别争了,你们一块进来吧!

  在收到唐胜利来信的一个星期后,好运降临到宋长玉头上。这天晚上睡觉之前,小马到宿舍来找他,让他到康队长办公室去一趟。他问现在就去吗?小马说,现在就去,康队长在办公室等他呢!孟东辉抓机会抽出一支烟给小马吸。小马说不吸了,吸得太多了。走到门外,小马把宋长玉的后背拥了一下,说:“老弟,好事儿。”宋长玉站下,回头望着小马,想让小马告诉他什么好事儿。他的想象的力量是有一些的,可这一次他实在想不出小马说的好事儿指的是什么,好事儿大概超出他的想象力所不能及的范围了。小马没有提前告诉他。有些事情该谁告诉就是谁告诉。小马说:“还是让康队长告诉你吧!”

  康队长笑着握了他的手,说:“小宋,祝贺你呀!”

  宋长玉没问祝贺什么,等康队长说。

  “你都知道了吧?”

  如果觉得红煤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刘庆邦小说全集遍地月光黑矿卧底红煤神木,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