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白小帆作品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再然后就是旺仔小馒头,第一次吃的时候几乎被那味道感动得泪流满面。怎么会这么好吃呢?我在心里哀号。又浓,又香,又脆,搁在嘴里一抿就化掉了,甜得没话说。于是后来拼命攒零用钱去买大袋装的,却和龙虾片一样,吃到一半又索然无味。这么多年来,旺仔小馒头一直使我徘徊在爱与恨的边缘,小袋的不够吃,大袋的会吃腻,真是……郁闷得难以言表。

再再后来旺旺又出了什么小小酥、泡芙球、浪味仙等系列产品,不过最早大众对仙贝和雪饼那种狂热的追捧似乎都没再出现在这几种产品上,虽然它们也仍旧颇受欢迎。

旺旺还出过大礼包,就是一个大大的包装,里面每种产品都有一点。随包还附送旺旺贴纸,贴纸的图案很无聊。可我们那时候多单纯啊,真有好多人都会为了贴纸对爸爸妈妈软磨硬泡,硬要买份大礼包回来。之后把贴纸很神气地贴在自己的铅笔盒之类的文具上,觉得很光荣很时尚。

乖 乖

乖乖似乎从来不曾红火到旺旺的程度,但又似乎,在我们的零食单子里,在我们春游秋游的书包里,也从没缺过它的一席之地。乖乖的拳头产品似乎是米果,还有一种加了炼乳的非常非常甜的零食。甜得有些发腻,可谁都爱吃。

乖乖和旺旺之后,上好佳也冲进了这个市场,而且成绩卓然。最受欢迎的产品是虾片和芝士条,一度上好佳虾片受欢迎的程度要远远超过虾条,芝士条就更别说了,吃过以后,手指上会有厚厚的一层黄色粉末,所以吃过这个,我们都不是舔手指,而是啃手指了。

后来,马铃薯制作的膨化食品登上了舞台,最早的似乎是卡迪那通心薯条。至今还记得那个广告——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赢了的吃薯条,可最后一根薯条却被狗狗叼跑了。广告里的小朋友还透过空心的薯条看对方。于是我们都在模仿那个广告,也玩剪刀石头布,也透过薯条看人。

等薯片开始大规模出现在市场上,对我来说,童年已经过去了。品客是昂贵的外国品牌,乐事显然更符合大家的消费标准,再后来就是这些年崛起的可比克等,而我们也几乎到了告别林林总总的膨化食品的年龄了。

我们童年的时候,没有必胜客,没有哈根达斯,甚至没有麦当劳和肯德基,但是这都不要紧,那些乱七八糟的朴素的零食,已经足够让我们的童年有结结实实的幸福。

第二部分:疯玩疯闹

——风靡一时的原始游戏、废寝忘食的电动游戏、大开眼界的电脑游戏,还有惨遭我们毒手的动植物、陪伴我们长大的玩具。

人力游戏

跳皮筋,丢沙包,跳房子,拍画片,打弹珠,警察抓小偷……

看到我写下的这一连串游戏觉得眼熟的同学们,让我们来拥抱一下吧。现在看着自己越来越僵硬的身体,我是多么怀念当初这些使我们动不动就在阳光下玩出一头汗或者一身泥的游戏。

跳皮筋

跳皮筋应该是所有80后女生共同掌握的一门技艺吧。当然,如果这算得上是技艺的话。条件简单,环境不限,变化多端,应该算是这个游戏的最大特点和好处。只要一条皮筋,除了大马路中间,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尽兴一番。哪怕只有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把皮筋的两端系在树上或者凳子上跳得兴致勃勃汗如雨下,我想这是哪个女生都不会陌生的记忆。

跳皮筋除了步法多种多样,撑筋也是一门学问,分小举、中举和大举,难度逐层递进。

跳皮筋是一个夏天的游戏,女孩子总是穿着各种各样的裙子,绑着辫子,一跳起来,裙摆飘扬,辫子上的蝴蝶结也一上一下地跳来跳去,煞是动人。

它还要配上各种歌谣和口诀。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以下两首: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这两首应当算是口诀中的佼佼者,一路红遍大江南北,并且出现在许多影视剧中。除此之外,各地也都有自己的“特产”。北方流行过一种名字十分不雅致不淑女的跳法叫作跳“茅坑”,小举中举的时候还好,到了大举就变得十分之难,往往要几个女孩子一起跳,只要有一个能跳成功就算那一队成功,而输了的队就只好摸摸鼻子,乖乖地去撑筋。

丢沙包

丢沙包和跳皮筋一样,对道具的要求十分简单,只要一个布口袋,往里装点黄豆就齐活了。只是参与这个游戏的人数要比跳皮筋多一些。

小时候丢沙包用的口袋多半是孩子们回家央求妈妈给缝的。于是慢慢地,这些包也演绎出各种时尚来。谁家的布好看些,颜色鲜艳些,沙包的大小合手、好接,包的持有者就会变成大家的偶像。一到课间,一群女生呼啦一声跑到操场上,各据领土开始互相砍杀。当然也有玩赖的,比如明明被砍中了却赖着不下场,还有被砍哭了的,扔的人力气大了点,小女生娇气,当时就掉眼泪。不过好在课间只有十分钟,这种纷争一般还来不及升级就在上课铃声的催促下不了了之。

跳房子

跳房子,这又是一个几乎专属于女孩子的游戏。小学的时候,老师桌子里的粉笔经常被我们偷拿出去在操场上画房子,然后大家单脚双脚跳得不亦乐乎。最后终于被老师抓了个正着,大家只好乖乖地把操场打扫干净。

我记得唯独有一位老师人很和气,不仅大大方方地贡献出粉笔,还陪着我们一起玩,甚至会掩护同学们耍赖,这个老师当年教我们的时候刚刚大学毕业,腼腼腆腆的,站上讲台还会脸红。现在也已经是有夫有子,游刃有余地带着毕业班的资深教师了。

她现在教育学生比从前严厉了很多,大概也是因为现在孩子的课业更加艰巨。我们去看望她的时候,还会说起当年她掩护我们耍赖的往事,大家哄笑成一团。其实从眉目里还可以看出她当年的温柔轮廓,她也可以一眼就认出我们。只可惜,我们却都回不去了。

打弹子

比起上面所说的那些,拍画片、打弹子,似乎就都是男孩子的游戏了。

  如果觉得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白小帆小说全集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