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毕淑敏作品非洲三万里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我说,我们从大路返回吧。我们已经看过了伊甸园,大路相对平坦,你不必帮我,也可以省力一些。

他显出为难,说,咱们别走大路。那样就要出大门。

我听了却不得要领,思虑了一下方才明白,这小伙子领我们走的小路,避开了青尼罗河瀑布区的大门。估计是领着客人逃票了。

只得跟随绿衣小伙子原路返回。一路上,他依然在所有需要帮扶的地方伸出援手,让我得以安全回到我们下车的地方。分别的时刻到了,我向他表示由衷的感谢。他充满期待地看着我,我知道,这是讨要小费的姿态。

我取出五美元给他。

绿衣小伙子的脸色沉暗下来,翻了翻白眼,说,您这样对待您的导游,难道不觉得太少了吗?

埃塞俄比亚的公务员每个月的平均工资是20美元。我是找了正规旅行社付了每天大约800美元的代价来此旅行,还要额外付给当地导游和司机小费,这些都是旅行条款中明文规定的。我不明他的身份,他领着我逃票,这让我觉得不妥。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他得到了国家公务员大约一周的薪水,应该说得过去了。

看到我的迟疑,他僵硬地抽动了一下嘴角,算是微笑。说,我正在求学,学费很贵。希望您能看在鼓励一个非洲年轻人上进的分上,再给我一些钱。

绿衣小伙子深谙旅行者的心理,他的这些话打动了我。想起他一路上那些知识的介绍,我又拿出五美元给他,他这才笑逐颜开地走了。

晚上在酒店吃饭时,我遇到了一位中国工程师,他在南苏丹工作过多年,对这里也熟门熟路。听了我的经历后,他说,通常这种情况,你给他一美元,就很恰当。您遇到的的确是位高手。一般来说,由于很多非洲部落从原始社会进化过来不久,他们信奉原始共产主义,认为你既然比我富裕,你就应该给我。我只要多说一句话,你就不好意思了,掏出更多的钱给我,这是我的胜利。谁让你的钱多呢!而且,您这样乱施慷慨,会助长当地人不劳而获的习气。

我无言。惭愧而无奈。

25 不可思议的岩石教堂11座

到拉利贝拉看看岩石教堂,它的确是一个战栗的奇迹。

随着走过的地方渐渐增多,能让我讶异的景色渐渐减少。

这一方面是好,我不再大惊小怪,学会用一种更静和的眼光来看这世界。一方面是不好,就像生了厚茧的手,不再能感受丝缎的幼滑。

埃塞俄比亚的岩石教堂是想象之外的一个存在。它在一瞬间,让我抿起双唇,将惊呼强压进喉咙口。

岩石教堂,我原以为自己已经知道它是什么模样。

这印象来自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当时北欧人告诉我说,这是世界上唯一的岩石教堂。现在我想明白了,说这话的人没来过拉利贝拉。

芬兰的岩石教堂位于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坦佩利岩石广场。广场本身就是一块岩石的下半部,它比旁边的街道高出大约10米,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座低矮的小山。或者说,它本来就是一块微微隆起的超大石案。当地人说,因为这块巨大的石头高地在城市中央不伦不类地睡着,有碍观瞻,芬兰人本想将它削平或移走。方案总在争议,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块巨大的石状隆起就在无休止的争吵中安然躺卧。后来,有一对名叫斯欧马拉聂的设计师兄弟,突发奇想,跳将出来,宣称可以把这块巨大石体的中部凿空,让它变成一座教堂。他们的建议获得通过,择日动工。先是从岩石的顶部向下开掘,教堂的图形就隐匿在岩石内部。建设旷日持久,到了1969年,岩石教堂终于完工。外表完全保持着原生态的样子,只是在岩石一侧,修有一扇和岩石同样色调、融为一体的水泥门,这就是教堂的入口了。走进去,你会沿着隧道状的走廊,钻入岩石内部。走着走着,你就进到了岩石的心脏部位,也就是教堂的正厅。

这个能容纳800人做礼拜和听音乐会的大厅,令人安静放松。仰头望,是一个直径20多米的淡蓝色铜制圆形拱顶,支撑着它的重量的是100根放射状的梁柱。梁柱之间都镶嵌着透明的玻璃,采光甚好。我去时正是晴朗秋日的下午,阳光透过穹顶的玻璃幕洒落下来,照在中心区域的圣坛上,神圣感自天而降。教堂内壁保存着未经任何修饰的岩石原貌,靠近顶部的墙体则是用岩石片贴砌而成。它们看似毫无章法,似乎一不当心就可能掉下石屑。不过你大可放心,每一块石头都是精心切割出来,彼此咬合,高度默契。这种原始洞穴般的色调让教堂浑然天成,把参观者的视觉和听觉打回古代,像原始人一样油然而生敬畏之心。天然石理中,水滴从岩缝中渗出,顺着岩壁汩汩流入预先设计好的水道,妥帖排出。

整座教堂既古朴又充满了现代感。心想,若孙悟空跳到半空鸟瞰此地,会觉得它像个外星人造的飞碟吧?

本以为富裕而充满想象力的北欧人,已将岩石和教堂结合得无与伦比。到了埃塞俄比亚,才知在800年前,此地的土著居民已用极其简陋的工具,塑造了完美的岩石教堂。

向埃塞俄比亚北方的拉利贝拉飞去,银翅之下可见雄伟的埃塞俄比亚高原苍茫如巨象。众多的江河像银色刀锋,切开山岩,冲蚀下面的砂岩和石灰岩层,甚至侵蚀到最古老的岩床,毫不留情地把高原砍削成无数深谷大壑。赭黄色的峰峦、零散的绿地、中部宏伟的山脉……从半空看来,埃塞俄比亚人简直就是居住在非洲最大的山岳狭缝之中。

下飞机,满目苍凉,根本看不见城垣和建筑。错落长着稀疏林木的荒原,很难想象这里曾诞生过一个强大的帝国,这个帝国建造出世界奇迹。

此地原名为洛罕,1173-1270年统治埃塞俄比亚的扎格王朝,建都于此。

12世纪时,扎格王朝的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降生。当他呱呱落地时,一群蜜蜂围着他的襁褓飞来飞去,怎么也赶不走。拉利贝拉的母亲认准了那是儿子未来王权的象征,便给他起名拉利贝拉,意思是“王权蜂援”。

当时的统治者是拉利贝拉的哥哥哈拜。哈拜得知妈妈给这个弟弟起的名字后,心生恨意,想要杀死弟弟,就给他下了毒药。可怜的拉利贝拉大难不死,只昏睡了三天三夜。在迷梦中,拉利贝拉被上帝指引着来到耶路撒冷朝圣,并得到神谕:“你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吧,要用一整块岩石建造教堂。”

小拉利贝拉奇迹般地醒来,此后又顺利登上了王位。

按照上帝的召唤,拉利贝拉国王开始在拉斯塔山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选址。他下令全国,征召2万人工,花了整整24年的时间,终于在坚硬的高原上,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后世的人们将这片“岩石教堂群”统称为拉利贝拉。所以,当人们说出“拉利贝拉”这个字眼的时候,有可能是指一座城垣,有可能是指一个朝代,有可能是指一个国王,有可能是指一系列宗教建筑。

我猜我这样说了,你仍然无法想象地下岩石教堂的模样。我在到拉利贝拉之前,也看过类似的介绍,但一头雾水。当我真正看到拉利贝拉岩石教堂群的时候,才觉出介绍文字是隔靴搔痒、言不及义。

这也赖不得那些介绍者,岩石教堂的确是一个难以描述的存在。

你可以在空中俯瞰岩石教堂,但你不能在地面上眺望它。

为什么呢?因为它的顶端和地面是齐平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指引,如果你按照对一般建筑物的想象以为它竖立在大地上,那么哪怕你来到距岩石教堂几步远的地方,不低头,你也看不到它。

也许你会说,哦,我知道了,它就是个地下宫殿。

不确。它是个宫殿不错,它位于地下也不错,但它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地下宫殿,并不像十三陵那样。我们以往所看到的地下宫殿,是潜伏在地下,表面有覆土。外表在没有打开地宫之前,看起来基本上是一马平川或隆起的小山丘。拉利贝拉的岩石教堂完全不是这样,它是明挖出来的,从地表可以看到它的全貌。

也许有人会说,哦,知道了,说句不太礼貌的话,它就像个半地下室,这回对了吧?

这个比喻稍近了一步,但至少还有两点不大准确。地窖通常是泥土的,岩石教堂是石头,没有人在石头堆里挖个半地下室。第二,地下室的四壁是和大地连在一起的,像个菜窖。而岩石教堂的四壁和其他石壁是断然分开的。或者换个说法,岩石教堂是从石头中剔刻出来的——如玉石或象牙雕刻中的镂空雕。只不过,工匠们面对的不是把玩于股掌中的一小块细腻材质,而是粗粝阔大的整座山体。

依我向当地人的粗略询问,具体工程步骤大致是这样的。首先要寻找合适的山体,它须是完整的没有裂缝的巨型岩石。有可能是倾斜的半座山,也有可能就是石质大地。选址完成后,要因地制宜地构思蓝图。这头两步里蕴含着巨大的工作量,既要有万山寻遍、一丝不苟的实地踏勘,又要有腾云驾雾的奇思妙想。漫长的辛劳和时间加上不断的脑筋急转弯,才能画好蓝图。之后就是集结工匠,预备开工了。

先除去岩石表层的浮土和软石层,然后在选定区域四周凿出十几米深的沟槽,让这块巨大的雕琢物与整个山体脱离。当这个步骤完成后,被隔离出来的山体,如同一大块奇硬的岩石蛋糕。

接下来就是对巨石进行镂空雕。石头内预留出墙体、屋顶、祭坛、廊柱、门和窗,以及一切将来要在教堂内部呈现的固定物位置,将一切不必要的部分用各种手段精准剔除。这一步骤的关键是要胸有成竹,有条不紊、稳扎稳打地推进。此时,一般人看到的还是一整块岩石,唯有在设计者眼内,它已具备了未来教堂的所有细节雏形。每一个细部的尺寸都周密计算好,多一分不可,少一分也不行。工匠们依据指挥的命令,下到已经开凿出的深邃岩石裂缝中,小心翼翼、极其艰难地一钎一镐一凿地开始操作。巨石内没有用途的废料,被清除后沿着巷道运出。

这些程序说起来不复杂,但极费人工,劳心劳力旷日持久。随着工匠们的日夜劳作,教堂的大模样就逐渐从岩石中浮出。之后还要在预留好的石柱石壁上精雕细刻,让它成为完美的石头教堂。

以我一个外行人的眼光,觉得最难的是开凿教堂的天花板。你想啊,几百平方米的面积,工匠钻进岩石内部,预留好所有的支撑廊柱,然后开始工作。趴着凿,躺着凿,跪着凿……日复一日地凿啊凿,用最简单的工具——镐、小斧、弯杠……对抗着坚硬的岩石。随着高度不断攀升,工匠们渐渐能站起来了,但这是另一道艰苦工作的开端。工匠要一直立着脖子仰着头,双臂高擎,一凿凿向上击打。无数粉尘石屑洒落,落到脸上、手上、眼睛、鼻孔里,钻入工匠们的肺腑……整个环节容不得任何失误,特别是那些预留用来支撑未来教堂穹顶的柱子,万不能误伤。它们完整挺立,才能扛起沉重无比的石头穹顶。如果误伤了柱子的雏形,石头教堂这个庞然大物就会先天不足、伤筋动骨。简言之,这工程就是以微薄的人工,在厚达几十米、重达千百万吨的岩石上绣花,在石头上剪纸。将一切不需要的部分剜去,留下的部分构建成一座座气势恢宏的教堂。宗教信仰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力量,信徒们用双手完成了感天动地的圣迹。

说了这许多建筑史话,还没有进入正题。我是想用这种方式,能够让朋友们多了解一点儿岩石教堂。好吧,闲话少叙,这就亲眼去看看。

我所见的第一座岩石教堂,名为“梅德哈尼阿莱姆”,是拉利贝拉岩石教堂群中体积最大的一座。远远就看到地面上支起银灰色的轻骨金属装置,像是现代材料搭起的伞骨。当地人说,这是联合国出资修建的保护措施。说实话,它对岩石教堂的景观破坏蛮大,有点儿像一个美女套上了牙箍。

修好后还会拆除吗?我问。

  如果觉得非洲三万里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毕淑敏小说全集非洲三万里预约死亡女心理师拯救乳房紫花布幔红处方血玲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