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毕淑敏作品非洲三万里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钻石教授接着说,印度的金刚石都是被河流、冰川搬运过去的,所以多产于河谷。你知道毒蛇为什么会和金刚石在一起吗?
我说,实在想不出来。这金刚石也不好吃,毒蛇为什么要环伺其周呢?
钻石教授说,这源自金刚石的特性。金刚石受紫外线照射后,会在暗夜发出蓝、青、绿、黄等颜色的荧光。荧光会吸引昆虫飞来,昆虫又引来青蛙。蛇类喜食青蛙,所以就被吸引来了。这就是凡出产金刚石的深谷中多毒蛇的原因。
我说,既然钻石产量稀少又很名贵,南非为什么不扩大生产呢?据我所知,南非现在已经失去了世界钻石第一生产大国的桂冠,被澳大利亚夺去了。
钻石教授没想到我还知晓这个信息,稍显意外。不过他很快回答道,南非钻石颗粒大、品质优,50%的金刚石均是可切割的,产量虽不及澳大利亚,但产值一直居世界前列。钻石这个东西,贵在品质高,并不在产量大。比如产自中国的钻石,品质就不是很好。中国现在供应市场的钻石,大多来自俄罗斯和印度,品质要比南非钻石差一些。
我相信他说的很可能是实情,但谈话沿着这个方向下去,多少有点儿话不投机。我调整话题,说,教授,您对钻石这样有研究,自己一定也拥有很多名贵的钻石吧?
钻石教授果然对这个问题轻车熟路,大笑起来,说人们常常这样问我。我就说,你以为对癌症很有研究的医生,就把所有的癌症都患过一遍吗?正因为我研究钻石,我知道商人从来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群体,比如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德比尔斯矿业公司就通过控制全世界80%的钻石供应量,垄断了钻石的价格。所以并不意味着钻石产量大,价格就会降低。在我眼里,钻石不过是金刚石。
我知道金刚石是钻石的母体,但并不觉得它们之间有本质上的区别。一时分辨不出教授的真实意思,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钻石教授说,我尊敬金刚石。它具有超硬、耐磨、热敏、传热、半导体及透远等优异的物理性能,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有很多重要的工业用途,如精细研磨材料、高硬切割工具、各类钻头等等,它还是很多超精密仪器的部件。
我说,金刚石变成钻石之后,它的这些优秀品质难道都消失了吗?
教授摇头说,金刚石经过琢磨切割变成钻石之后,就成了装饰品。它不再是卓越的实用工具,而成为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有人说,钻石象征着勇敢、坚定和专一,但这些专属于人类的美德,和一块几十亿年前形成的石头有什么相关呢?所以,我并不积攒钻石。
我说,那您积攒金刚石?
钻石教授说,金刚石精加工的产品之一就是钻石,如同埃及的长绒棉和巴黎服装展览上的时装。我是个学者,既不搜集长绒棉,也不积攒时装。
我们已经绕着大坑走了很远,有人招呼我们进到金伯利的矿洞里参观。坐着缆车进入矿洞,沿着坚硬的石壁走向开采下来的岩石,运矿石的小车和蜿蜒的轨道述说着这里往昔的繁忙……
我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钻石教授,在这个洞里,现在还能发现钻石吗?
教授有点儿意外地说,为什么你想起问这个问题?
我说,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是来这个洞子之前,千万不要剪指甲。最少要把自己的指甲养半个月以上……要是你能把指甲留得像当年中国的皇后带着指甲套那么长,最好。后面这半句话,我忍住了没有和教授讲。因为太复杂啰唆。
果然,红黑脸膛的教授很迷惑,甚至打量起自己的双手,嘟囔着,指甲……为什么?
我说,据说留着长长的指甲,在参观的时候,让指甲在金伯利矿洞的石头上顺势划过,运气好的话,可以从指甲缝里带出一小颗钻石。不知可否有人成功过?
教授笑得前仰后合,说,哦哦……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儿。说罢,他用手指抠了一下灰绿色的金伯利岩壁,不曾留下任何痕迹。他接着说,金伯利岩母矿很硬很脆,母岩开采下来之后,要用专门的装置将它破碎解体,这样镶嵌在金伯利母岩当中的金刚石块粒就会脱颖而出。指甲,完全派不上任何用场。
我无意中当了一回流言终结者。这就是——在金伯利矿洞中,再长的指甲也抠不出金刚石。
我们又参观了钻石展览馆,到处都是熠熠生辉的钻石(保安措施看起来不很严密,我觉得基本上是复制品)。不管是真是假,我都打不起精神,匆匆走过。钻石教授有点儿吃惊,说在这些巨大的钻石面前保持冷淡的女人,不太多。
我说,归根到底,它是一种石头,就算再稀有,也不必五体投地。
钻石教授俏皮地眨眨眼睛,说,钻石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稀有哦。
我说,它们还是很稀少。
钻石教授说,那不过是人为地控制着它的产量。
我说,您的意思是每年只是有计划地投放一定数量的钻石,维持高价,以保证商人可以最大限度地从钻石身上榨取利益。可是这样?
钻石教授不置可否,岔开话题说,你知道波皮盖陨石坑吗?
我说,似乎知道一点儿,它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钻石教授说,那个坑是远古时期,由一块大型陨石或者说干脆就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而成。撞击坑直径约100千米。它的存在和发现,简直是全世界钻石商人挥之不去的噩梦。我想,如果有可能,他们恨不得用自己的骨头把这个坑填平。
我说,钻石商人为什么对这个陨石坑恨之入骨?
钻石教授说,波皮盖陨石坑蕴含丰富的钻石矿资源,简直就是一个装满了钻石的超级大漏斗。这类钻石被称为“冲击钻石”,是地外星体高速撞击地壳的石墨矿床而产生的。这类钻石比普通钻石更硬,个体更大,品质更高。想想看吧,据说它的储量达多少万亿克拉,就是说高达几十万吨,是现在世界钻石总储量的10倍。就算从此以后,全世界上的所有女子,每人都结三次婚,每次新娘子的10个手指头都佩戴全套钻石戒指,再加上钻石项链,这个无与伦比的钻石坑也可以足足供应全世界3000年的需求。那里戒备森严,连直升机都禁止从它的上方飞过。
我先是设想了一下大量钻石面世后的可怕情形——每一个女子都珠光宝气、星芒四射,好像无数小太阳莅临人间,不由得大笑起来。马上又起疑问,如果说钻石产地严防死守,禁止无关人等进入尚可理解,怎么天上的飞机也不能经过呢?
钻石教授说,他们要防止飞机经过时产生的上升气流裹挟起钻石,然后把钻石吸走。
钻石让人们殚精竭虑、如临大敌。
钻石教授接着说,以前的苏联人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人,是很精明的。他们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这个盛满钻石的大坑,保守秘密几十年。长时间的秘而不宣自有道理,俄罗斯人深知海量钻石一旦流入市场,会给它的价格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他们希望维持钻石产量的恒定,自己才能细水长流地享受钻石的高价格,天长日久地受益于这个大坑。所以,我就更不买钻石了。他很严肃地说。
2005年9月,金伯利的最后三个地下矿井停产,结束了这个小镇134年的钻石开采史。目前,南非政府正试图将金伯利矿坑申请为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它用苍茫独眼,凝视冷暖人间。
人的寿命苦短,大多不过百年,也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对恒久的时间充满尊崇,对凝蕴了漫长时间的事物心怀敬意。钻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击中了我们,讨巧地成了时间的代言人。据说,一粒钻石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消失。钻石的命运,也许早在45亿年前就已经定好了。它被发现的时间以及之后归何人所有,都有神鬼莫测的规则操控着。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钻石占有者,都不过是它的匆匆过客。
短命而绚丽的非洲落日映照下,钻石大坑如同天地间硕大无朋的火钻。
17 荒原上的古镇
“非洲之傲”一声鸣笛,缓缓驶离荒原上的小镇,夜色深浓。我把身体探出窗户,向路灯下一团镶着灰色淡边的黄色光雾挥挥手,与只有我能看到的维多利亚时代老妇人告别。
维多利亚风格是很多中国人现时心心念念的一个时髦词。谁用了这种风格的建筑、装饰、器皿等等,哪怕只是一只镀金小盅,也像拿到了一个高大上的火罐,骄傲地在额头拔出紫廓。因为自家没有一个能和这伟大风格沾亲带故的物件,对它的特点基本上一团模糊。想象中应该是泛指英伦风,带点儿皇家气息吧。这次乘坐“非洲之傲”旅行,被这种风格腌泡其中,才多了一点儿了解。
它的命名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年仅18岁的肯特郡主维多利亚,登基成为英国女王,在位时间长达63年。它前接乔治时代,后启爱德华时代,被认为是大英帝国辉煌的巅峰。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英帝国控制着全球制海权,主宰了世界贸易,其广阔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达到了令人惊骇的3600万平方千米,号称“日不落帝国”。它具有占压倒优势的制造业,坚不可摧的海上霸主地位,再加上由它制订并主宰的世界金融体系,构成了英帝国傲视群雄、不可一世的三大支柱产业。同时,英国并不是只注重物质文明,还涌现出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家。
于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英国人为他们无可匹敌的地位扬扬得意,宣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西亚有我们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及西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长期以来早就生长在美国南部的我们的棉花地,现在正在向地球的所有温暖区域扩展。”
如果觉得非洲三万里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毕淑敏小说全集:非洲三万里, 预约死亡, 女心理师, 拯救乳房, 紫花布幔, 红处方, 血玲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