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张恨水作品北雁南飞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当春华落在管家怀柔的圈套里以后,自己心里也就想着,好在管家也不择日子完婚,这条身子,依然是我自己的。只要留住了这条身子,什么时候有了机会,什么时候就能逃出这个火坑。万一逃走不了,就是最后那一着棋,落个干净身子进棺材,也不为晚。主意拿定了,因之每日除了和婆婆在一处吃两餐饭而外,终日都是缩在套房里看书。管家在临江城里,本是一个富户,决没有要春华做家常琐事的道理。这样相处到三个月之久,已经是旧历十月中的天气,窗子外面那丛瘦竹子,经过了清霜,便有几片焦黄的叶子。在这矮粉墙外,隔壁人家,恰好有一颗高大的枫树,通红的叶子,让太阳照着,只觉是光彩照人。春华终日的坐在屋子里看书,自也感着很是闷人,于是绕出了屋子,到这竹子下,一块青石板上坐着。抬头看那蔚蓝色的天空,浮着几片稀薄的白云,西北风微微地从天空吹过,就让久在屋子里不出来的人,精神先舒服一阵。她就手扶了一棵竹子站着,望了天空,正觉得心里头很有一种感触。忽然听得这小院子通外面的墙门,呀的一声响,她就料着,这必是小姑子春分来了。便笑道:“你总是跟着我的。我一百天不到这里来,你也就没有来过。我今天消遣消遣,你也就跟着来了。将来我若是死了……”

这句话她是不曾说完,那个人已走进来了。他并不是春分,却是春分的哥哥。春华自来他家,几个月之内彼此却也见过几次,但是老远地看到就已闪开,或者知道他已经由店里回家来了,这就藏躲在屋子里死也不出来。所以做了三个月的一家人,彼此还没有单独的相对过五分钟。这时他忽然来了,分明是居心追了来的。要逃跑只有一扇门,正是他进来的路,他已经断住了。后面倒是自己套房里的窗子,假如自己要爬进去的话,在这个人面前,未免又有点失了体统。立时那张粉脸,全是紫血灌了,而且两只眼睛的眼皮,也和头一般,只管下垂,扶住了那根竹子,犹如捉住盗贼一般,死也不放松。而幸她的他,自己很是自量,相距还有三四尺路之遥,他就站住了,他先作了一个揖,然后低声道:“你到我家来,也有三个月了,你看我家人,上上下下,有一个人说过你一句重话没有?”

春华哪里还去答复他的话,将头只管扭了转去。他又道:“姻缘都是前生定,人是勉强不过来的。至于你说我肚子里没有文墨,我现在已经在念书了。痨病呢,已经好了。你嫌我头上没有头发,我爹已经托人到省里去买外国药水,专治这个病。”春华虽不能回转头来,却是由鼻子里轻轻哼出一声来。他又道:“你自己去慢慢地想吧,我家里人对你事事将就,也无非图你一个回心转意。你真是不肯回心转意,那有什么法子呢?不过你已经进了管家的门,我一天不死,你一天也不能到别家去吧!就算我死了,我想你也未必走得了。你想,府上是什么人家,哪能够让相公的姑娘,去嫁两家人家。这就是今年上年的事吧?你们村子里一位老太婆,守了六十年的寡,树立贞节牌坊,轰动了几县,连新淦县老爷,都到你们府上去贺喜,好不风光。人家都说,你姚府上的门风最好,专出三从四德的女人。你既是族长的姑娘,又读书达礼,更不用说,你不顾令尊大人的面子,还要顾全姚家人的面子呢。我虽少读两句书,有了这样大的岁数,天理人情,我总是知道的,你看我说的怎么样?”

春华真想不到他会说出这么一篇大道理来。虽然不愿意看他的脸,也不愿听他说的话,可是他所说的,个个字都是实情。只有将身子再向后退着两步,退到竹丛后面去。她的他,也就看出她虽不驳回这一篇话,可也不肯把这篇话当一回事。他就叹了一口气道:“两家人家的面子,我也没有法子,若不是这样,我也不勉强了,这勉强得有什么意思呢!”说毕,又昂着头叹了一口气,他就走了。

春华隔了竹子,眼望他走去,这倒不要走开这里了,索性坐在窗子外面,滴水檐前的阶石上,两手撑着大腿,向上托了自己的下巴,只管向个个相叠的竹叶出神。忽然一阵心酸,两行眼泪,便牵线一般的流了出来。这个地方因为在她的套房后面,平常是没有人到的,只要她不哭出声来,还哪里有人知道。春华哭了一阵子,便默然地想一阵子,想到除了逃走,再望在娘婆二家找个出头之日,那是不行的。而且这逃走的事,第一次没有逃走得了,倒落在火坑里。第二次再要逃走,恐怕是不行了。就算逃走得了,这人海茫茫,又向哪里去呢?这倒真只有合了那讨厌人的话,认命在管家守着。这样想时,心里立刻难受,又垂下泪来。这样子凄凉了很久。还是听到套房里面有了响动,才赶着站起,向里面看来,正是春分东张西望,有些找人的样子。她忽然呦了一声道:“姐姐,你怎么眼睛肿了呢!又哭起来了吧?”春华倒不否认,淡淡地叹了一口气。

春分就由窗子里爬着跳了过来,扯住她的衣服,只管问,为了什么事?春华只是摇了摇头道:“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事,眼睛吹进灰了。”她说完了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低头走进房去,便倒在床上睡了。春分看着不解,就偷着去告诉了父母。管氏夫妇明知道儿子回了家,这是一个最大的原因,夫妻对望着,叹了一口闷气。这虽是一口闷气,却和春华加重了一场压力。

在这日晚上,春华不曾出来吃晚饭,却听到前面屋子里公公的声音很大,似乎在和人争吵。于是悄悄地摸出房来,闪在堂屋后壁,且听前面说些什么。先听到桌子扑通拍了一下响,接着公公叫道:“你不用拦阻了我,就是这样办。我把新淦县的大绅士请几位,把临江城里的大绅士也请几位。到了那个时候,我就原原本本地把这段婚姻说了出来。只要各位绅士说得出我管某人一个不字,我披红挂彩,鸣锣放炮,把姚廷栋的大小姐送了回去。如其不然,我叫他姚廷栋不要在新淦县做人!”

春华听了这话不由得心中乱跳,冷汗由毫毛孔里,齐涌出来,两只脚随着也有些抖颤。于是手扶了壁子,由壁缝里悄悄地向里面张望。只见公公素日盘账的横桌上,摆了许多红纸请帖,公公手捧水烟袋架了腿向那红纸帖只管出神。婆婆坐在一边,态度默然,似乎也在为这事为难。过了一会儿,她就劝着公公道:“那样一来,我们也没有什么面子,我看这女孩子,现在也驯服得多了,再过两三个月,我想她或者也就好了。”公公又道:“我决不能为了一个儿媳妇,不让我的儿子回家。姚廷栋也是拿尺去量别人大门的,能教他的姑娘,做出这事来吗?”婆婆又道:“听说姚廷栋,为了这姑娘的事,弄了一个心口痛的毛病,一生气就发。你若是和他这样大干,他若有个三长二短,岂不是你害了人家?女孩子脾气虽然不好,我们两家亲戚,总还算相处得来。能忍耐着,我们总应当忍耐下去,千万不应当抓破了面子。”婆婆这样说着,公公却只管抽烟,并没有答复,接着又叹了一口气,似乎已经为她的言语所动了。春华觉得这难关很不容易冲破。两只腿抖颤着,只管沉了下去。过了一会子,这就听到公公又叹了一口气道:“好吧,我再忍耐一两个月吧。过了年以后,我就不能再这样的含糊了。”

春华暗中叫了两声佛,连走带爬,回到了自己屋子里,躺在床上静静地想着,幸是婆婆说几句良心话,把这帖子按捺下了。如其不然,这一场大是非,一定会把父亲气死,到了那个时候,自己还是在婆家呢,还是回娘家呢?在婆家一定瞧我不起,回娘家呢,说我的坏名声,闹得无人不知,也不见得收容我。我自己算不了什么,觉得父亲同祖母,都是十分仁慈的。假如娘婆二家真为了自己的事来请客讲理,父亲不气死也要去半条命。祖母这大年纪,恐怕也活不成。这事牵涉得太大了,只有忍耐着吧,她心里又加进了一层忍耐的念头,在枕上想了大半夜没睡。次早醒来,留心着自己的眼睛,赶快就在镜子里照了一照,这又让她加上了一层为难。两只眼睛,外面全肿得像胡桃一般,眼珠呢,却是通红的。当着公婆全在生气,若再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哭成这个样子的,那是让他们气上加气了。因之手上拿了一条手绢,将两只眼睛捂着,只坐在屋角里暗处。等春分来了,便道:“妹妹,你不要动我的手巾了。我害了眼病,你昨天说我哭了,我没作声,现在可以相信,我并不是哭,我是眼睛痛。”说着拉了春分到亮处站着,放下捂住眼睛的手道:“你看。”春分呀了一声,就扶着春华的肩膀,伸头要仔细的看。

春华连忙将她推开道:“可不是闹着玩的,害眼是可以过人的。”春分道:“我去对娘说……”下面的话不曾说出来,人已走远了。春华见她这样,心里倒是比较安慰一些,依然缩到屋角里去。果然,过了一会儿,婆婆自己也来看她的病了。见她两只眼睛通红,这也就相信她是害了眼。当天泡了一些菊花茶给她喝,并不强她出来。可是这反而给了春华一种便利,知道管家人都相信自己害眼了,落得一哭。在当晚上,枕上想着,不跳出这火坑,这一辈子真委屈死了。要跳出这火坑吧,不但父亲面子难看,姚家一族人,面子都难看。自己决不能再回家的了。想到了半夜,却听到远处庙里,打着半夜钟,当的一声,又当的一声。忽然心里一动,想着,便是无可奈何,到庙里去当尼姑去,也比这受委屈强得多吧。有了,我第一步就去谋出家,先把这条身子弄得我自己能做主再说。记得鼓儿词上,有陈妙常赶船的这一个故事。假是我做了陈妙常,我就可以自由自主去追李小秋。她想了几个月的计划,最后就让这钟声,告诉了她一条出路,却是去当了尼姑,再来嫁人。她觉得这个办法,是独得之秘,倒安心睡了。

到了次日早上,婆婆又来看她的眼睛,见她眼睛依然红着,便道:“这不行了,非得找医生开一个方子不可,我派人送你到东街上汪大夫那里去看看吧。”春华道:“医生罢了。往常我也害眼的,到尼姑庵里观音菩萨面前去求点净水洗洗眼睛就好了。”管太太笑道:“那也很好,我就派人送你去吧。东大街一转弯,就是观音阁,路很近的。”

春华心里很喜欢,倒不想无意中找得了一条出路。倒做出那烧香礼佛的样子,自己先换了一身干净衣服,让女仆提着一篮子香烛,同向观音阁敬香。女仆一进门,那老尼姑智香就认得是本城管家来的,立刻满脸笑容,迎下了大殿的阶。合掌道,“这是少奶奶,我们接个缘吧。”说着,那尖削的脸上,重重叠叠的,凹出许多皱纹起来。女仆向她丢了一个眼色道:“你叫大姑娘吧。”智香笑着点点头道:“哦哦,是是是!大姑娘好一个清秀人物,是带着福的像。哦,眼睛上火了。不要紧,求一点净水回去洗洗就好了。”她口里说着,接过女仆手上的香烛篮子,先引上殿去。两个三十来岁的中年尼姑,抢着出来,又在智香手上接过篮子去,燃烛插香。春华刚是在佛面前站定,智香就站过来敲磐。春华磕下头去,一个字不曾祷告。她口里念念有词,早是说了一大串的话。春华心里也自纳闷儿,我要向菩萨祷告什么,她怎么会知道?不过她这样热心,究竟是好意,自然也就不去过问了。春华磕过了头,智香吩咐两个尼姑徒弟和春华灌一壶净水,自带了春华到客堂里去待茶。

这客堂里挂着字画,设着大炕小桌,已经很不好。智香更掀着帘子,引她到里面一间雅室里去。正中一个雕花圆格子门,里面设有矮禅床,竹叶白花布的垫褥,上铺紫色寿字蒲团。拦门挂了一个丝络,络着一袋香橼。横墙一张琴桌,有两函黄绫裱边的经书。一个黄瓷大盘子,盛有几个尺来长的大佛手。另外有珊瑚树一个,白石观音一座。窗户边两个大瓷盆,两棵芙蓉瓣子的茶花,娇艳欲滴。屋子里并无桌椅,就是两个厚布套蒲团,夹住一个矮茶几,已是放好两碗香茶,和干果碟子。墙上并无许多字画,只有一张《维摩面壁图》,一副竹刻五字对联。春华笑道:“好一所雅洁的屋子,出家人这样舒服,我也要出家了。”智香道:“阿弥陀佛,这屋子不过预备奶奶小姐们烧香以后,歇歇腿,喝口水的。我们自己,哪能怎样舒服享受?”春华坐着,向屋子周围看了几看,笑道:“虽然你说不能怎样享受,到底你们这屋子收拾得清清楚楚,就是不吃好的,不穿好的,倒也落得六根清净。”智香合掌道:“阿弥陀佛,大姑娘,出家人不就为的是这个么?”

春华装做很不在意的样子,带着笑道:“譬如说吧,我现在要出家,只要老师傅肯收留我,这就行了吗?”智香笑道:“阿弥陀佛,大姑娘青春年少,怎么说出这种话来?”春华顿了一顿,笑道:“我自然是这样譬如说。倘若有我这样一个年轻的难民,逃到你们手下来,非出家救不了她的命,你们是怎样办呢?”智香道:“只要她下决心抛开红尘,自然是可以收留下来的。不过出家人不愿惹是非,总也要查明她的来历。”春华点点头道:“这就是了。不瞒你说,我就最好看佛书,只是不大懂得。我们好在相隔不远,将来我要常来向老师父求教。”智香道:“我们也不认得字,出家以后,跟着师傅念经拜忏,也多是口传的,和我谈经书是不成呵!果然的,人家都传说大姑娘是个女才子,写得一笔好字,做得一笔好诗。我这禅堂里,求得知府大人衙门里的刘师爷,画了四幅吊屏,大姑娘可不可以写一个小中堂给我?我们结个缘。”春华心里一想,这尼姑和气得很,也没有什么俗气,将来求她的时候还有呢。便笑道:“我的字是不好意思送人的,不过师傅说是个结缘,我倒不好意思推诿,过几天我给你送来吧。”

智香听了,十分欢喜,又留着春华坐谈了一会儿,煮了一碗素面给她吃,方才放她回去。春华的眼睛,本是哭肿的,歇了许久不哭,眼睛就也慢慢地退了红。由尼姑庵回到家里的时候,管太太看到,先吃了一惊,只说好灵的观音大师。春华便道:“我已经许了愿,眼睛好了,逢初一十五都到庵里去烧香。”管太太道:“呵哟!你这个愿许得太重,往后日子长呢,你能够逢初一十五都能去吗?不过许了愿是悔不得的,你记着吧。”春华道:“好在路近,记起来就去,总来得及,那老师傅还要我和她写几个字呢。”她这样交待过了,婆婆也并没有作声,这也是件很平常的事,用不着怎样再三的说。

到了次日,春华的眼睛,就完全退了红。智香在上午的时候,亲自到管家来取昨日灌净水的壶。先是在前面管太太屋子里谈了很久的话,随后就拿了一张宣纸送到春华屋子里来,在房门外就叫着道:“大姑娘,眼睛好了吗?”春华听得是老尼姑的声音,就迎了出来。智香打着问讯道:“菩萨保佑,眼睛全好了!大姑娘,我们庵里的事,无论如何,你也是要帮忙了。纸,我带来了,你哪一天给我,我是不敢说,不过我求求你越快越好。”说着,又不住地合掌。春华接过纸来,笑道:“你请到我房里坐坐。虽没有你庵里那样雅致,倒也干净。”智香道:“大姑娘不讨厌我的话,将来有工夫到庵里去再谈吧。我出来得久了,应该回去了。”说着她满脸堆下笑来,连说告辞告辞,立刻就走了。春华想着,一个出家的人,也许是不愿在俗家久坐的,就随她去了。倒是她交来的这张纸是一张真正的玉版笺,不要看轻了出家人,她也很懂这些风雅事情的。自己一高兴之下,慢慢的磨了一砚池墨,把那张玉版笺裁作三小张,都写了,却挑选了一条写得最好的,等到十五那天,亲自送到尼姑庵里去。智香接着,高兴得了不得,说是明天就要拿去裱褙,过几天,就要挂起来了。春华从来不曾和人写过屏联,现在老尼这样的快活,心里也是十分高兴。在家里闷住了几天,便想和智香谈谈,不到初一,又带了春分到庙里来一趟。临别的时候,智香和她说:“初一烧香的人很多,大姑娘要来还愿的话,到下半天三四点钟来吧。因那个时候,庵里没有什么人,我可以好好地陪你谈谈,烧一壶好茶给你喝。”春华也很是愿意和她谈谈的,这就毫不疑惑地,答应了她的约会。

到了初一那日,春华也是一时高兴,换了一件青洋缎的薄棉袄穿着,这就把她那张雪白丰秀的脸子,格外映得像鲜苹果一样。今天也不梳辫子,由左边梳一个小辫,由脑后横拦到右旁头角上来,在那里挽了个圆髻,在圆髻下,还坠下了一串红丝线缠子。这样的装束,自己年来到今天只有三次:第一次是小秋来读书几天以后,第二次是到三湖去烧香,也是会小秋去,第三次就是今天。有人说,自己这样打扮分外好看。现在打扮给谁看?不打扮又可惜了自己这一分人才。只有进庙烧香,打扮给菩萨看吧。假如菩萨看中了,收去做一个养女,倒是自己所愿意的。她有了这样一分痴心,所以欢欢喜喜,在初一下午,到庵里去烧香。当她到庵前的时候,庵门已经是紧闭着,敲了很久,门才打开,智香迎了出来。

春华道:“今天怎么这样早就关了庵门呢?”智香道:“就为的是大姑娘要来,老早的关了庵门,免得别的香客来。”说着话,进了庵门,立刻人心一静。那院子门边一棵撑入半空的冬青树,抹了半边斜阳,映着佛殿的红墙,幽艳得很。院子里鹅卵石面的人行路,两面青苔很厚,这可知道走路的人很少,微微的一阵沉檀香味,在空中盘旋,这佛庵静的表现,让人深深地领略着。春华道:“唉!佛门真好,我来一回,便爱一回。”智香笑道:“这就叫有缘。大姑娘,你记着,一个人有了缘,是不可以错过的。”说着话,引她上观音殿上敬过了香,依然把她引到禅房里来。第一样事情,让春华看了高兴,便是给智香写的那轴小中堂,已经挂在壁上了。智香先就合掌道:“大姑娘,我先谢谢你,人家说,你的字写得好,诗也作得好。这样的女才子,不想出在管府上。”春华道:“这是哪个说的?”智香笑道:“是我到府衙门里去求刘师爷那张画,把你写的字也带去了,刘师爷看到,只管说好。这还罢了,还有二少爷看到,当了一种活宝,他非留下不可。我说:“二少爷虽然是位贵人,但是这是大姑娘给庵里的,佛爷面前的东西,哪里可以随便给人。不过我替二少爷求她再写一张,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春华道:“这是哪里话!我一个姑娘家,怎好写字送官送府?”说着这话,脸色可就沉下来了。智香笑道:“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愿撒谎的。为了大姑娘这一张字的原故,我就对府里二少爷撒了一次谎。你想呀,假如我不撒谎,你这一幅墨宝,他能让我拿了回来吗?”春华听她是如此说着,也就不再追问。智香笑道:“你先请坐一会子,我招呼他们去给你泡一壶好茶来喝。”说着也就转身走了。

春华在蒲墩上坐了一会子,心里也就想着,老尼姑对我总算很好,将来可以慢慢地和她谈心,把自己这一腔心事给她说出来。假如她真能帮我一个忙,叫她引荐一下,我逃到外县一个尼姑庵里出家,我是有了出路,对她也没有什么妨碍的。她这般的想着,以为自己的算法,那是很准的。正出着神呢,却听到外面客堂里有脚步声,便笑道:“师傅,你全不用客气,将来我还请你收我做徒弟啦。”说着话,伸头向外看了去,这不由她不大吃一惊。原来并不是智香,是个三十来岁的男人。那人穿一件枣红宁绸袍子,腰上扎着青湖绉腰带,拖了一截在外,腰带上是罩着宝蓝绸琵琶襟的小背心,头戴一顶尖瓜皮,有个小小的红顶子。那人的脸,本是枣核式的,加上了这尖瓜小帽,脸子更长,鹰鼻子,小眼睛,在鼻子边,还有不少的大白麻子。老远地看到,这就可以料定,他不是一个好人。可是他并不因为有女眷在这里而退了回去,却满脸是笑的,站定了脚,向她深深地作了两个揖。吓得春华脸上苍白,只管倒着向后退。

那人却开口了,他道:“大姑娘,我是府里的二少爷,因为这里的老师傅,拿了你写的一轴小中堂带到衙门里去,我看到之后,实在是佩服得了不得。知道姑娘今天下午要来烧香还愿,因此特意前来拜访。”春华见他那样子,恐怕躲不了,虽是心房只管乱跳,可是面子上还要鼓着一股子气,就绷了脸道:“呔!你这人好生无礼。男女有别,怎么只管找我说话,哪个认得你?”那人笑道:“不认得要什么紧,第一次见面认得了,第二次见面就是熟人了。”说着话时,他已是慢慢地走了过来。春华瞪了眼道:“这是佛地,你打算怎么样?你走不走?你若不走,我就要喊叫了。”那人笑道:“你喊叫就只管喊叫吧。你是烧香的,我也是烧香的,在尼姑庵里碰着了,这有什么要紧?你告到临江府衙门里去,那是我的家!”说着,哈哈笑了一阵。春华一看身后有一个矮窗户,正好通到天井,更转到佛殿前面去。百忙之中,也不知道是哪来的那一股气力,两手抓着窗槛,就爬着跳了过去,跳到天井里之后,头也不回,一直就向庵门口奔了来。所幸庵门却是半掩的,不用费那开门的工夫,就奔上街来。

到了街上,看见来去的行人,心里才向下一落,喘过两口气,定着神,就向家门口走去。然而脸既红了,头发也乱了,周身的小衣,也全让冷汗浸透。到了大门口,又站着定一定神,将手理理鬓发,这才走了进去。家里明知她是烧香回来,可也就没什么人注意她的行动。春华到了自己屋子里,坐下来定了一定神,想到刚才过去的事,心房还不住地跳。怪不得人家说三姑六婆全不是好东西,原来这尼姑庵里,还有这样一个秘密。幸而自己跑得很快,假如中了那贼子的毒手,这个时候,就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情景?这件事,也幸得是没有人知道,这种丑事若是被人知道了,那是跳到黄河里去也洗不清。人家必以为是我自己不好,不然,为什么突然和尼姑来往得这样亲密呢?天呀!总望那个男人,不要到处瞎说就好。要不然,传扬出来了,那是活也活不得,死也死不得!事情是糊里糊涂闯过来了,仔细想着,倒反是比以前害怕。人藏在屋子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睡更不是,只是在屋子里急得打旋转。

到了晚上,不觉头昏脑晕,竟是大烧大热起来。家里人有的说是犯了感冒,有的说是吃坏了东西。也有人说是受了惊。倒是公婆都不怎样的介意,只是请了一位年纪老的医生来看过了,开了一个定神退热的方子。春华睡在床上,也暗里想着,这事还是不瞒着公婆为是。天下决没有瞒得了人的事。我说出来了,我可以表明我居心无愧。我不表明,吃了人的亏,还不肯说出,那显见得是心里不干净了。有了这个心,也打算到次日向公婆说着。不料到了次日早上,却听到公公在堂屋里大叫岂有此理,过了一会子,婆婆进房来问病,也是挂着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因之自己心里的事,一个字也不敢提,怕是得不着公婆原谅,反要受一顿申斥。糊里糊涂地睡过了一晚,病是好了,只是四肢柔软如绵,说不出来的一种疲倦,所以始终还是在床上睡着。又这样过了三四天,房门口都不敢出来,房门以外,有什么事,自己全不知道。

到了第五天下午,却有一桩十分出于意外的事情,是娘家母亲来了。管太太先陪着宋氏进房来坐了一会子,然后她避了开去,显是有意让她母女们说话。春华靠了枕头躺着,没有开口,嘴角一撇,先就有两行眼泪流将下来。宋氏坐在床面前一张椅子上,捧了水烟袋,只管抽烟,眼睛可是向春华脸上看着的。等流了一会子眼泪,喷出烟来,叹了一口长气道:“冤家!你叫我说什么好呢?你父亲为你的事,闹了那么一个心口痛,到如今受不得凉,受不得累,到明年恐怕是不教馆了。说句天理良心的话,管家待你,要算不错,你怎么样子闹脾气,人家都容忍了。可是前天你惹的这个祸事,真是不小!”春华听了这话,立刻脸上变了色,宋氏也不管她,接着道:“你以为这件事,除了尼姑就没有人知道吗?你愿瞒着,人家还不愿意瞒着呢。那知府的二少爷,他说你是管家的姑娘,已经派人在你公公面前提亲,说是在尼姑庵里都交过言了。你公公也是气得死去活来。”说到这里,低了一低声音道:“你若是夫妻和气呢,管家人也不会怎样疑,偏是你那颗心,怎也说不转来的。你在尼姑庵里遇得这么一个花花公子,还敢叫人来提亲,这话一说出去了,请问,你娘婆两家,怎样地把脸见人?你公公对这件事,决不肯轻轻放过去,昨天跑到我们家去了,要和你爹拚命。幸而好,你爹不在家。我把他拦了回来,一口答应,总有个了结。”

春华哭道:“他为什么和我爹拚命呢?我并没有做什么错事呀!”宋氏道:“我原知道你没有什么错事我才来的,若不然,我上门找嘴巴挨来了吗?你公公他是受了你的气不少,无非借了这个题目,来和我姚家为难。你现在若是愿意大家没事,你就可怜你老子,圆了房吧。”春华哽咽着道:“我不能拖累娘老子受气,我自己找个了结好了。”宋氏放下水烟袋,两手按着膝盖,也不由垂下泪来,默然了许久,才道:“你只有一条命呀,怎么动不动就说死呢?我现在替你想,你也是屈,不过,只要你保重你的身子,总有个出头之年的。你若是想不开,以为是一了百了,那就错了。丢下你的父母,让人家去说吗?说女儿没脸见人,借着死,遮了丑了!到那时候,假事弄成真事,你父亲非死不可!你奶奶非死不可!我呀,怎么办呢?我的肉,你实在苦了做娘的了。”宋氏带哭带诉苦,一阵伤心,呜呜咽咽地就哭出了声音来。春华本来是满腔的委屈,经过母亲这番委屈话说了出来,实在不错,也就哭起来了。宋氏索性坐到床沿上,一手扶了她,一手拈起衣角,和她擦眼泪,用着那柔和的声音道:“我的儿,你若是可怜为娘的话,你就再委屈一点,圆了房吧。你公公就等着我一句话,你若是不答应,他要摆酒和你爹讲礼了。你读书明理的人,你能让你父母和一族人丢面子吗?我的儿,你可怜为娘吧!”说着话,宋氏的眼泪水,只管滴到春华的手上。春华觉得母亲这次说的全是实话。那颗强硬的心,实在软了,于是点了两点头。而她的终身,也就在这两点头,做了最后的决定了。

第卅八回 归去异当年人亡家破 相逢如此日木落江空

春华在桔子林里会到屈玉坚的时候,曾隐隐约约的把上面一段事情告诉了他。在这一段事情以后的话,不用得说出来,玉坚也十分明白。所以在春华说到母亲到临江去相劝之后,脸上是忽红忽白,很透着为难的意味。便是那额角上,也不住的向外冒着汗珠子。手扶了一棵树,只管低了头站着。玉坚明知道过去的事是无法可以补救的,又何必说呢。便向她笑道:“论到管府上,本也是体面人家,他们这样子,总也有他们不得已的苦处。我们既是读书的人,自然四面八方,要顾一个周全,有些事,是不能依着我们心里那种奥妙的想法去做的。”

春华忽然地格格一笑道:“奥妙的想头,说起来,可也不就是奥妙的想头吗?师兄,你也有过什么奥妙的想头没有?”这一句问话,却抵制得玉坚无有话说,只好淡笑了一笑。春华叹口气道:“到了现在,当然什么话也是多余的了。不过我不相信有缘无缘这句话,我只相信有力无力这句话。我若是有这个胆子,也不怕人家说闲话,也不怕连累父母受气,那我就做什么也不怕,做什么也称心。只是不能这样忍心,只好把我自己葬送了。”玉坚听她说的话,有点过激,只管说下去,恐怕惹是非,就拱了两拱手道:“师妹的事情,我总算是大概的知道了,师妹还有什么话问我的没有?”春华道:“自然是有,不过我想着,不问我也可以猜出来的,我还问什么?问明了,倒叫我更加伤心。”玉坚望着她呆了一呆,便笑道:“师妹既是这样说了,我就不便再说什么。我若多说什么,岂不是让你更加伤心?我既到这里,我应当去看先生了。”春华向他点了两点头,不再说话,那眼眶子里两行眼泪,可就由眼角里向外拥挤着,差不多是要流了下来。玉坚怕她真个哭了出来,要和自己添下闲话,拱拱手就走了。

春华靠了树干,两手向后反扶着,低了头。五嫂子在一旁望了她,见她那漆黑的发髻下,露出那雪白的脖颈子。而脖子上保持处女美的那一圈毫毛,现在已经没有了。这也就想着,这样好的一个姑娘,就是这样完了,实在可惜,怪不得她自己心里难过了。就在这时,树上落下一片黄叶子,正打在春华脖颈子上,倒让她吃了一惊。抬起头来时,五嫂子就看到她的脸上全是眼泪。立刻跑近身来,掀着她围襟的衣角,要向她脸上去乱揩。春华推着她道:“五嫂子,你不要劝,我是两年了,没有痛痛快快地哭上一场,今天你让我痛痛快快哭一会子吧。要不然,你叫我在哪里哭?在婆家哭吧,婆家说我为什么无缘无故的哭?在娘家哭吧,娘家说我出了门的女人,倒回到娘家来哭!好不丧气,你叫我怎么办?”五嫂子这倒不说什么,自己的两行眼泪,也不解是何原故,纷纷地落了下来。红着两只眼睛圈子,只管摔清水鼻涕。许久,她倒是逼出一句话来了。她道:“哭什么?做女人的人,总是受委屈的。”这一种不合理的论调,现在无论什么人听了,也觉得不能解释春华的苦闷。可是当时春华听了,倒非常的合适,只叹了一口气,默默地把五嫂子的劝告接受了。她既然认定了女人是该受委屈的,觉得和玉坚徒打听小秋的消息,那也是无用,自此以后,也就不再存着什么幻想。到了次日一早,她就带着一分凄惨的颜色,坐轿子回临江府婆家去了。当她上轿子的时候,对着大门外新栽下手臂粗细的两棵柳树,注目看了一会儿。她心里可就在那里想着,我下次回来,这树木不知道有多大了。她这个想头,不是偶然的。她感到父母对于自己,是没有什么补助,越是听父母的话,越是不得了。心里在那里暗定着,非有个十年八载,不回家了。

这一个志愿,并不是怎样难成就的。果然的,当她下次回来的时候,那手臂粗细的柳树已有了瓦钵那样粗大,只是树身那么大了,左边一棵树,枝丫全无,光秃秃的,就剩那截树身。右边一棵树枝丫去了半边。她里家那个八字门楼,不是先前那样白壁红门,配着好看。于今是一堆乱砖和残瓦,斜支了半边破门。墙的缺口地方,有一只瘦着撑出骨头来的黄毛狗,蜷了身体在那里睡着。半壁墙上,还留着一大片白粉,上面可就有很大的一排黑字,写着五省联军第几师几旅几团几营营本部。门口那一片菜园子,本是竹篱笆围着的,现在篱笆就倒了十之八九。本来这菜地上没有篱笆,也不见得有什么不妥,惟其是有两三丈残缺不全的篱笆,在空地里歪斜着,分外觉得不整齐,加上那菜地里乱撑着黄瓜豇豆架子。野藤在斜阳里面,被风吹得飘荡,有几只秋虫在里面唧咛唧咛地叫着。那些栽菜的所在,全是尺来长的野草,偶然在草里面露出两棵菜蔬,但也只有枯老的叶子,配上桃子大的茄子,或是酒杯粗的老苋菜干。这个园子,显然是很久很久没有人治理过。

就在这个时候,春华手挽了一个破篮子,由墙缺出来,直走到菜园子里面去。另外有两个小同伴,全是小孩子,一个约莫有四岁,一个约莫有三岁,大的前面跑着,小的后面拉了衣襟,脚步跟不上,走出来,就摔了两跤。春华叹了一口气,依然向菜园子里走。这里有一件事让她最伤心的,便是自己最心爱的那一棵梨树,也不知道什么缘故,连枝带干,全倒在地上。梨树边那口井,没有了井围子,倒围了许多蓬蒿。春华忽然生了一种感触,一直走到对面墙边一个双开的窗户边去。这窗户里面,就是当年小秋的卧房,这一道窗户,彼此是留下了不少的往事可以回想的。在她心里如此想着,仿佛就看到一位年轻书生,在窗子口上站着,向自己点头微笑。自己也就小了好几岁,仿佛恢复了以前小女孩时候的模样,开步跑了起来,直奔到窗子边下去。可是当自己到了那里的时候,这就让自己大失所望,不但是没有了人,而且也没有了屋子,遍地都是砖瓦,剩下秃立着梁柱的一个屋架子,只有后边大天井里那棵大樟树,都还存在,在樟树下撒了许多马粪。正面祖宗堂下的走廊上,一排四根柱子,都拴有两匹马,柱子边,满地是草,马就低了头,只管咀嚼着,叽咕作响。再看着前面大厅,屏门也倒了,窗户也拆了,满地铺着稻草茎,有好些个大兵,全躺在草上。春华一想这事不妥,全是大兵,被他们看到了,有什么举动时,自己倒脱身不得。于是立刻扭转身子,向后一缩。两个孩子,正在乱草里捉蚂蚱儿,跑到了篱笆的一边去。

春华丢下了蔬菜不去寻,口里喊着元仔二仔,便追出篱笆来。那两个孩子只管跑,指手舞脚地笑着,由那破墙一角转。两个孩子不见了,春华只好提着脚步,赶了上去。不想迎面来了一个军官,登了高腰子马靴,手提皮鞭子,大开了步子走来。那两个孩子跑了上前,抱住那人的腿。那军人倒是很和气,弯下腰,一手一个,把小孩子搂抱了起来,笑着向春华道:“大嫂,这是你的小宝贝吗?长得多么伶俐!”春华不敢向前,远远地站着,手理了鬓发,微低了头道:“请你把他放下。”那军人听说,就把小孩子放下,因道:“这位大嫂,是新近回村子里来的吗?以前我没有见过。”春华道:“今天我才回来,一村子人全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我家的祠堂,也糟蹋得到了这种样子,我都不认得我自己的门了。”那军人笑道:“大嫂,你不要错怪了人,这不是我们革命军干的,以前北军在这里驻扎,就闹成了这样子的,与我们无干呵!我们也只来了十天。”春华虽然饱经忧患,但是见了军人,毕竟有些胆怯,见两个孩子已经跑了过来,低着头一手牵了一个,立刻转身就走了。可是她口里却轻轻地道:“我那祖宗堂上还拴着几匹马呢,那也是北军拴的吗?”

说着话时,已到了自己家门口,那军人是否听到了这句话没有,自己就没有理会了。她母亲宋氏,由门里迎了出来,立刻牵着孩子道:“我怎样叮嘱你,叫你不要随便的出去,你怎样又出去呢?这是党军呵,若是先前的北军,你这回出去早就吃了亏了。”春华道:“我真不想我们这村子,会糟到这样子,所以我一进门来,就要四周去看看。”宋氏道:“你就是要到外面去看看,也该让你兄弟带着你一路去。他到底是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可以照顾你一点。”说着话时,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提了一篮子香烛纸帛走了进来,叫了一声娘。宋氏道:“春豪,你怎么去了这样久?我记挂着你啦。”春豪将篮子放下,两手一拍,笑道:“我真快活,我在街上,听到国民党的党员在大街上讲演三民主义,从此以后,我们就可以得着自由了。”春华道:“今天是爹爹的阴寿,你不想着心里难过,还快活呢!”春豪道:“爹爹死了两年了,我还不能开笑容吗?那个演说的人说:“从今以后,我们得着自由,男女平等,谁也不能压迫。”

春华道:“就是得着自由,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迟了!自由是别人的了。”宋氏听了这话,就皱了眉头道:“春华你也不是洋学堂里女学生出身,为什么开口自由闭口自由?纸买回来了,趁着太阳还没有落山,就烧了起来吧。我想着,若是你爹还在世,纵然是我们村子里遭了兵燹,我们家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说着,眼圈儿一红,两条泪痕,直挂下来。春华也是凄然,默坐着不作声。春豪这就不敢多作声,把香烛点了,插在正中祖宗神位前。宋氏也带着眼泪,由厨房里搬了三牲祭礼出来,用一只长木头托盆盛着,放在香案上。回过头来,对小孩子们道:“元仔二仔,过来拜拜你外公。”两个小孩子听了这话,离着香案前的拜垫,还有两三尺路,就朝上拜了下去。宋氏远远的站着,向神案上的祖宗牌位,注视了许久,那两颗屡次要落下来的眼泪,又挂到了眼睛角上。默然了一会儿,又道:“假使婆婆在世,看到这两个重外孙子,也不知道要喜欢到什么样子呢!可惜她老人家,也是过去两年多了。”

春华提到了祖母,觉得这一生真正疼爱着自己的,只有这位老人家,如今回家头,这位老人家,也是不见了,不说话,也就垂下泪来。春豪看到娘同姐姐都在哭,自己很没有意思,自捧了纸钱,到大门口烧去。也是他少年人的另一种想头,既说到今天是父亲的阴寿,不能够太冷淡了,所以买了一挂千头的爆竹,在大门口点了放着。在沉沉的夜色里,噼噼啪啪地响着,火花乱飞。宋氏立刻见着道:“这孩子真是胡闹,这样兵荒马乱的时候,你怎么的黑夜里放爆竹呢?”春豪道:“我们家祭祖,放一挂爆竹,也不是应当的吗?”说着话,宋氏自点了三炷香,也到香案面前来下拜。

就在这时,听到人声乱嚷道:“在这里!在这里!”随着这声音,招来几个背了步枪的兵。春华看到他们是冲了进来的,也吓了一跳。当前一个,便是刚才遇着的那位军官。他走到堂屋来,向四周看看,虽然这里的墙壁,还不免东倒西歪,然而屋子的架子,是在这里的,分明是一位有体面的人家。再看春华在灯火一边,呆呆地站着,正是刚才在外面遇到了说话的妇人。她对于军人,似乎根本上就瞧不起的。便瞪了眼道:“你们是有心跟我们捣乱呢?还是不懂事?这里驻扎了我们的军队,你怎好随便放爆竹?”春豪每日在村子里走来走去,和先前的驻军,倒混得很熟,看到大兵,也不害怕。便走近前来道:“今天是我父亲的阴寿,我们在家烧上一炷香,也犯法吗?革命军在这里前后也驻过有八九个月,我们都相处得很好,你老总是前几天开来的,过久了,你也就会同我们很好的。你可不用势力压人,革命军是不欺侮人的。”那人道:“你这么一点年纪,说话倒是这样厉害!但是无论如何,你们在这个时候,放了爆竹,那就犯了法。你们家里哪个是家长?跟我到三湖团部里去回话。”

宋氏原就缩在一边,不敢作声,到了这时,看这军官有带人走的样子,就挺身走了出来道:“我是家长,你要带人,就带我去吧。”军官向她看看,因道:“你是个妇人,我不能带你去,这个小伙子,是你的儿子吗?我带他到团部里去问两句话。团长若是不见怪他,我依然把他带了回来。”春豪听说要带他到团部里去,这也就有些慌了手脚,将两只手只管去搓那身上短夹袄的底襟,一步一步的向门角落里退。宋氏道:“你看我们这孩子吓得这个样子,再要把他带到军营里去,那么,他哪里还有魂在身上?你做做好事,把他饶恕了吧。”

那军官生气道:“我可饶恕他,谁肯饶恕我呢?我不报上去,我是要受罚的。你不放心,你就跟你的儿子一路去。只要我们长官不说话,我们还同你为难作什么?走吧!”说着,将手对着带来的几个大兵一挥,那意思是告诉他们带人。大兵看到,更不答话,两个夹一个,各挟了春豪一只手臂,就向前面走去。宋氏哇的一声,又像哭,又像叫,也跟了后面走去。

春华也要跟着了去,无奈身边又有两个小孩子,天色已经晚了,把他们丢下,让谁来携带呢?于是怀里抱了一个,手上夹了一个,一直送到大门口来。眼见母亲让大兵包围着去了,春华呆了半晌,不知怎样是好。后来她一想,兄弟小呢,母亲又是个不会说话的人,这二人拉到团部里去了,这一分儿糟,简直是不能说。自己究竟念了两句书,总可以和他们打个圆场。如此一想,立刻把两个孩子抱了,送到五嫂子家里去。只说了一声请你暂看一下,我要到三湖街上去一趟。更不说第三句话,掉转身就走出村子,向街上走了去。可是五嫂子如何放心?直追到村口上,把话问得清楚明白,才让她走。因此春华一路追着,并没有将这一行人追上,直赶到三湖街上时,天色已经黑了。现在又不像从前,街上没有了买卖,并没有什么灯火,走起来,更是漆黑漆黑的。春华一口气跑到街上,这倒没有了主意,前顾后望,家家关着门户的,向哪里去找革命军的团部。只有在街上这一头跑到那一头,四处的张望,口里情不自禁的,也就说出来说:“这叫我到哪里去找呢?”

正说着,却有个人提了一只玻璃罩子吊灯,匆匆忙忙地跑了过来,站定了脚,就把灯提了起来,向春华脸上照了一照。春华看到有人提灯照她,吓到将脚连忙向后一缩。那人道:“这位大嫂,现在地面上不十分平静,你为什么一个人在暗地里走着?”那一线淡黄的灯光,在暗空里幌着,也映照出来,看他是个有长胡子的人,便定了神答道:“老先生,我有要紧的事,想到团部里去一趟,你知道团部在什么地方吗?”那老人道:“呀!大嫂,这军营里不是随便的地方,你去做什么?”

春华道:“请你告诉我吧,我有要紧的事,我迟去不得,请你救我一救。”那人听她如此说着,声音又是很紧急的,也就软下心来,因道:“既是这样说着,我送你大嫂走上一趟吧。不过你要告诉我,到底为了什么事,我才好引你去。如其不然,出了什么祸事,我还不知祸从何起呢。”春华觉得他的话,也是实情,便道:“我家也并没有什么犯法的事。只因今天是我亡父的阴寿,在家门口放了一挂爆竹,我那村子里驻扎的兵,就把我一个十八岁的小兄弟带了去了,我的娘是个不大会说话的人,她不放心,也跟了去。我怕她言语差错,更会惹下是非来,所以我拼了吃官司,也跑来看看。”那人笑道:“大嫂,你来巧了,不如说你来好了。那个团长,就住在我家隔壁,在我家前面厢房里,开了一个窗子,正对着那边的堂屋。大嫂,你先在我家厢房里坐一坐,可以在窗户眼里,对那面看看。若是有事呢,再作道理。若是无事呢,你这样年轻的大嫂,那就不出去也罢。他们是军营里,又是这样夜深。”他口说着,提了灯只管在前面走着。

春华看他走路是那样踉跄不定,说话的声音,又是苍老,是一个到了岁数的老人,他的话应是相当的靠得住,便跟在他身后走着,默不作声。到了他家门口时,果然看到那隔壁的大门口,点了一盏很大的汽油灯,在灯光下,看了两个兵士抱了两枝短枪,那枪上露出来钢条螺旋,都和别样的枪不同,自言自语地便道:“那是什么呀?”老人引着她到了家里,低声告诉她道:“这是手提机关枪,很厉害的。军营里哪像别处,可以随便去的吗?”春华听说,心里更加着一层惶恐,只有不作声。那老人却比她更加小心,一进门之后,便把他的老婆子叫了出来,低声告诉她把春华引进来的原因。于是这位老婆子牵了春华的衣袖,把她向那问厢房里拉了进去。拉着她到了厢房里,出手轻轻地打着窗户格子低声道:“这窗户外面,就是那边堂屋,你在窗子眼里向外面看去吧。”

春华伏到窗户格子眼里,轻悄悄地向那边张望时,这事真正出乎意料之外。只见那堂屋正中,也悬了一只小小的汽油灯,屋子里很亮,母亲和兄弟,却坐在堂屋左边的一排椅子上。在他们对过,却坐了一位穿军衣的青年。呵!那人好面熟,在哪里见过,望着时,他开口了。他道:“我到三湖镇上,已经有了十天了。本打算抽

空去看看师母的,因为这里是经过好几回战事的,料着先生家里,一定也是受了影响的,一到这里就先派人到姚家庄去打听。他们回来说,那庄子上的房屋,已烧去十之八九,先生家里的房子,也倒败了,屋子里并没有人。我就想着,假如到庄子上去看看,不但人见不到,恐怕还格外心里难受。因此挨一天又挨一天,公事离不开来,我也就不勉强的去。”春华把话听到这里,不但心里难受,而且两条腿也哆嗦个不定,手扶了窗格子,哆嗦得呼呼作响。心里这就想着,料不到在这里会遇到李小秋。也料不着李小秋那样斯斯文文的人,当了军官了。且听下去,他还说些什么。宋氏答道:“唉!不用提,这几年我们过的不是人日子。先是几个月之内,你老师婆和先生先后去世,后着就是打仗,闹得鸡犬不宁。我带了你这师弟东奔西跑,直到这半年以来,地面太平了,我才带了他回家去。大门是让大炮打倒的,我又没有钱修理,我只是由后门进出,所以你派人去,看不出我在家。”小秋道:“若不是今天为了这一点小事,我还不能和师母见面呢。因为明天上午,我又要开拔回省城去了。”

宋氏道:“唉!若是你先生还在,看到你这种风光,多么欢喜。你明天就要走吗?要不然,我应当请你到我家去,作两样乡下菜你吃吃。”小秋道:“当军人的人,行踪是没有一定的,也许两三个月内,我又会调到三湖来。师母哪里知道,我随军北伐,由广东湖南到这里,前后已经三次了。当军人的人,身体不是自己的,总是抽不开身来。但师母那边的消息,我是常常托人打听的。人生是难说,不料先生竟是过去两年了。”宋氏道:“我们的家境,恰好是和你这样步步高升来一个反面。我听说你已经娶了少奶奶了,添了孩子了吗?”小秋道:“还没有孩子。师妹出阁多年,师母有了外孙了吗?”他说这话时,脸上极力的放出自然的样子来,不但是不红,而且还带了一分浅浅的笑容。可是在窗子缝里偷看的人,心里十二分的难过,一阵头晕眼花,几乎要栽倒在地上。可是她两只手紧紧地握住了窗子棍,将眼睛凑在窗缝里动也不动一动。宋氏也带了笑容道:“也就是这一点子事,可以让我称心一点。他们两口子,十二分的和气,已经添了两个孩子了。”

春华心里头一阵焦急和愤怒,恨不得直喊出来,哪有这么一回事。可是她自己警戒着自己,为了顾全母亲的面子,一切都还是忍耐着,好在他们的话,还要继续地谈下去,且看自己的娘,是怎样交代着。小秋笑着哦了一声道:“那很好。师妹也回姚家庄来过吗?”宋氏道:“没有呵!这样兵荒马乱的年月,要她回来做什么,不是更加上我一桩心事吗?”她口里说着,眼睛还是不住地向春豪看着,似乎怕他冲口说出什么来似的。看小秋的面色时,似乎在心里头含着无限的失望,默然着没有说出话来。恰好有一个兵士进来,向小秋回话,好像还有要紧的公事立刻就办似的。宋氏这就站起来道:“小秋,没有什么事了吗?我们回去了,不要耽误了你的公事。”小秋道:“今天的事,都要请师母原谅,在营里的规矩,是要这样的,我派两名弟兄送师母回去。”宋氏摇着手道:“不用不用!我明天再来看你吧。”小秋道:“我是应当去看师母的,无奈明天上午就要开拔,恐怕来不及到师母那里去了。”宋氏道:“自然是公事要紧,你和我还客气什么?我明天上午,可以再来看你一趟。”小秋道:“那就实在不敢当了。”说着话,三个人已经慢慢地向外走了出去了。

这时,那老者举了一盏灯,就走了进来了,低声呀了一声道:“姑娘,你还扶着窗户看什么?他们都已经走了。”春华这才放下了手,一阵手软脚酸,人就向后倒退了几步,几乎是摔倒在地。幸是自己手抢着扶了桌子,才把身子站立定了。老者道:“你娘已经到街上了,大嫂,你还不追着和他们一路回家去。”春华凝着神,说了一声是,突然地向外奔走,就跑上大街来,这家两位老夫妇,当然也是追她不上。春华到了大街上,见前面一人打着火把,照着一个妇人走路。那正是兄弟母亲,口里叫着,就跑到面前去。宋氏一把抓住她的手道:“你从哪里来?”春华道:“哼!我从哪里来?我由家里赶了来呀。我怕你们惹起了祸事,对付不了,所以拼了命来寻你们。你们既是没事回来了,那就很好。”

春豪突然插言道:“姐姐,我告诉你一件新闻。”宋氏喝道:“什么新闻,你少胡说!”春华淡笑道:“不说我也明白了,不就是那个团长就是李小秋吗?”宋氏顿了一顿,才道:“我想,这件事,用不着告诉你,所以没对你说。”春华道:“好!大家已经平安回家了,那就很好了,还说什么!”于是娘儿三个,悄然地走回家去。可是春华两个孩子失去了娘,又是寄在生疏地方,早已哭得死去活来。春华在五嫂子家里,把两个孩子,接回来,费了很久的时间,将他们逗引着睡了,自然也是到了深夜,不能再和母亲去说话。

次日早上起来,看看母亲一切如常,并没有出门的样子,便道:“娘,你今天不是要到街上去吗?”宋氏正蹲在天井里洗衣服,听了这话,就望了她很久,问道:“你怎么知道我要上街?是的,我说了去给小秋送行的。可是他一个当学生的,不来看师母,我做师母的人还去看他学生不成?”春华见母亲是没有到三湖街去看小秋的意思,昨日听小秋说今天就要开拔的话,心想此时不能和他见面,恐一生再也不会有机会了。遂自回到屋子里,见两个孩子仍睡得很熟,就转身出来,一直向后门走来。宋氏正在洗衣服,对春华的出门也不曾理会。舂华走出门外,向三湖街奔去。到了街上,因昨日是来过的,不费时间就找到了团部,走到团部部门口毫不迟疑的要向里走,被兵士拦阻住道:“大嫂,就是你要收房子,也得等着一会子。我们的东西,还没有搬走呢。”春华道:“我不是房东,我会你们团长来了。你们团长,是我父亲的学生。”大兵很恭敬地答道:“大嫂,你来晚了,我们团长已经上了船了。”春华道:“船在哪里呢?”大兵道:“就在渡口上那个塔边下。”春华也不再问第二句话,立刻就跑到渡口上去。

果然的,在那停渡船的所在,一排停了好几只船。在高岸下河滩上,站着有几百名士兵,作一个U字形排着阵势。在阵势中间,站着几位军官。其中有一位,大着声音向大家训话的,那正是李小秋。他穿了一套黄色呢军服,身上紧紧地束着武装带。他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不时的三面望着,将他的话,告诉那些士兵。以前的话虽不知道他说些什么,但是现在所说的,还是很正大的。他说:“我们革命军战争是为中国全民族来求解放的,军阀,固然是我们要来打倒的,便是封建社会所留下来的一切恶势力,也要打倒。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恶势力,它和军阀的力量一样。可以剥夺人民的自由。我举两个例:譬如兄弟叔侄是一个血统下的人,亲近自然是要的,但衣食住行,大家无一致之必要。封建社会里,就鼓吹人家组织大家庭,因之这一个家庭里,谁是有能力挣钱的,谁就肩起这家庭的经济责任来。其余的人,都可以做寄生虫。又如男女都是人,但在封建社会里,只许男子续弦,不许寡妇再嫁。女人,向来和男子是不许平等的。男子发出来的命令,女子只有接受,不许违抗。现在我们革命军势力达到的地方,不分阶级,不分男女,一律要让他们站在平等地位上,那些被压迫的同胞,哪一个不是早举着手在那里等人来救他?这些人,或者不知道我们革命军人就是来救他的。但是我们不能不喊出来,我们就是来解放他们的。因为要他们挣扎着,快快地伸出手来。若是我们的势力已经达到,他两只手已是举不起来,那就晚了。”这几句话,由春华听来,几乎每句都刺在她的心尖上,心里一阵酸痛,人是几乎要晕了过去。还是一阵军号声,把她惊醒了过来。看那河滩上的兵士,他们已是纷纷地上了船,船头上的船夫,已经在扯锚,立刻要开船了。

春华四处观望着,却不知道小秋在哪一只船上。本来打算高声叫出小秋的名字来,可是这河岸上看热闹的人不少,一个青春少妇,对军人这样大喊,那是一件笑话。因此四面观望着,嘴是闪动着多少次,那心里要说的两句话,却始终没有叫了出来。可是那一排船中,已有几只离开了河滩,撑到河心去了。春华不能顾虑了,一直由河岸上跑到沙滩上来而且还是直穿过河滩,站立到水边上来。便向正开的船上,招着手道:“喂!慢一点儿开船,和你们团长有话说呢!喂!慢点开船呀!”她口里说着,人在水边的河滩上走来又走去。自己不知道李小秋在哪只船上,只有对了每只船上,都去招招手。眼睛只管是去看水上的船,却没有理会到脚底下的路,竟是接二连三的踏着浮沙,两只脚由袜子连鞋,一直踏到泥里面去,脚一拔起来,拖泥带水,咭咕作响。大概是她这种动作,引起了岸上的人哈哈大笑,把船上的人惊动了。在第四支开行的船上,离着沙滩,约莫有两三丈路,一个人推着船篷,伸出头来,呵哟了一声道:“这不是春华……”春华道:“小秋,小秋,小……小秋!”小秋站到船头上来答道:“你怎么早不来?现在,我不能再上岸的了,你好吗?”春华道:“我好什么?是你说的话,我已经迟了,来不及了!你好哇!”说了这两句话时,那船又离开去了一丈。河里的浪,向岸上扑着,把春华长衣的底襟,也打湿了大半截。然而她不知道,依然睁了两只眼向那船上望着。小秋抬起一只手来,向岸上挥着道:“你站上去一点呀,浪打湿你的衣服了。”春华道:“我昨天晚上,已经看到你呵!”那船上的船夫,却是一点也不留情,随着别的船之后,扯起了布帆来。李小秋虽是大声喊着,也不十分听得清楚。远远地看到他,抬起一只手来,连连地向天上望着。春华看时,有一群雁,由北方向南方飞了过去。那雁排着是两个人字。小秋指着这雁字,不知他是说过去北雁南飞的那一句曲的旧事呢,也不知道他所说,是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呢。也不知他是说他和北雁一样,还可以南飞呢。春华对于他手指的姿势,存了三个疑问,可是李小秋乘的那只船,顺风顺水,开去好远了。这只可以看到那船,哪里还有人呢?春华这才走上岸去,在塔边两棵柳树下站着。

江西南部的天气,更是和广东接近了,虽是到了这十月下旬的时候,杨柳还只有一小部凋黄,赣江头上的西南风,不断的扑来,柳叶子零零碎碎地落下,被风吹着到水里去。那开走了的几只船,越远是越看不见,只剩有白鸟毛似的布帆,插在水平线上。岸上看热闹的人,早已走光了,渡船也由河这边,开到了对岸去。这里虽还有过路的人,然而他们并不注意到柳树下面,还有一个伤心的女子。太阳由长堤后面的桔子林上晒了过来,已没有了什么热气,金黄的光色,直射到对面的江心里。水里的阳光影子,由下面最宽,到上面顶小,仿佛像是个弹簧式的黄金塔。因为太阳光的影子,虽是落在固定的地方,但是江水流动着,把那太阳影子也就摇摆起来了。太阳没有了威力,风吹到人身上,格外的凉爽。便是那柳条子被风吹着,唆唆作响,添了无限的凄凉意味。春华再向江里看时,便是插在江里的白鸟毛,也看不到了,一片空江,白水浩荡的流着。心想,这样的顺风顺水,小秋的船,不知走下去多少路了。只管望着,不知道人在什么地方了。

忽然听到耳边有人叫道:“唉!船都开走了,来晚了。”春华被那几句话惊着回过脸来看时,却是久违了的屈玉坚。左手提着一个食盒子,右手提着两瓶酒,站在那里还只是喘气。一眼看到春华,向后一缩,叫道:“咦!师妹怎么也来了?”春华道:“我早就来了,来了又怎么样?也是没有赶着送行啦!”玉坚道:“那么,你没有看到小秋吗?”春华道:“看到的,看到又怎么样?也不能说一句话呀!”玉坚道:“人生的遇合,那是难说的,你想不到今天遇到他,也许还有个第二次想不到的事,他简直就驻扎在这三湖街上,也说不定的。”春华道:“我还能再等一个想不到的机会吗?老实告诉你,我像这落下去的太阳一样,照着这落木空江,也就为时不多吧。他说了,晚了,他要来解放,也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这不是我不要人来救我,实在我自己无用呀!”玉坚听她说的话,有些言语颠倒,便道:“师妹,你的鞋袜打湿了,回去换衣服吧。”春华不作声,只是向赣江下流头望着。玉坚道:“太阳落下去了,我送师妹回去吧。”春华道:“屈师兄,我问你一句话……”玉坚道:“师妹有什么指教?”春华道:“假使……假使……我要解放,还不迟吗?”玉坚道:“解放是不限时候的。譬如今天太阳下山了,江里的船误了行程,到了明日天亮,还可以走的呀!”说到这里,春华回味着他的话,没有作声。对河永泰镇庙的晚钟,隔了江面,一声声的传了过来。太阳带了朱红色,落下树林子里去。江面上轻轻地罩了一层烟雾,不见一条船只。除了那柳树叶子,还不断地向水里落下去而外,一切都要停止了。钟声在那里告诉人:今天是黑暗了。向前的人,镇静着吧!明天还天亮的呵!

━━━━━━━━━━━━━━━━━━━━━━━━━━━━━━━━━━

【本书下载于小说后花园论坛,如需更多好书,请访问..】午夜向日葵 搜集整理上传

━━━━━━━━━━━━━━━━━━━━━━━━━━━━━━━━━━也很适意,一点重事不作,除了睡觉吃饭,就是看书。”小秋道:“她还有心看书吗?这是谣言。”

玉坚道:“那也不见得是谣言。譬如一个人坐在牢里吧,不能整天整夜或哭或叹,总要想个法子来排解。我想,她到管家以后,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死,一条路是投降。管家怎样苛尅待她,那是不会。她两家本来是爱亲结亲。而且这样好一个姑娘,配他那样一个癞痢头痨病鬼的儿子,还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吗?”小秋一句也不答应,只是低了头走。玉坚道:“那么,我们决计明天一早开船了,我丢下一个人在省城里,我是十分的不放心。”小秋道:“当然我不能老是这样的耽误你,但是我这颗心碎了,我眼睁睁地望到人家跳进火坑去,不能救她。老实说,假如不是为着想了这一条笨计,也许她不至于就到火坑里去,我真后悔。”说着,将脚连连地在地上顿了几下,抬起手来,将头乱搔着。玉坚道:“你何必这样发急?我们抚心自问,是很对得住她的了。这是她家庭专制,推她下了火坑,与你什么相干?”小秋也不作声,走向河岸边,身靠了一棵小柳树,抬头向天上的月亮看着。玉坚倒吓了一跳,怕他要跳河,赶快跑向前来,紧紧地靠定了他站定,暗暗地还扯住了他的衣服。

小秋这倒是不曾理会,又抬起手来,乱搔着头发,将脚顿着,长叹了一口气道:“月亮呀,你当然要照着她的,你给我转一个信给她,我的心碎了。”玉坚摇着他的肩膀道:“小秋,你疯了吗?我们可以回船去了。你听听卡船上的更鼓,已转三更了。”

这一句话把小秋提醒,果然身边咚咚地响着。回头看到家里那座竹篱笆,在月亮下已是清清楚楚,便回转身来凝望了一阵。玉坚低声道:“走吧,若是让老伯知道了,这件事不是闹着玩的。”小秋道:“我自己也不解什么缘故,只觉我这一颗心,今天是二十四分的乱,我望到了我的家,很想去看看我的父母。”玉坚一把将他紧紧地抓住,因道:“你这不叫胡来吗?你这样偷回来的事,避之还恐不及,怎好进去看老伯伯母?二位老人家追问起来,那更使我难为情。有道是奸不闻于父母,你为了儿女私情回三湖来的,怎好去对两位老人家说?你若是撒谎,这谎颇不好撒。”小秋呆望了一会子,叹口气道:“没法子,我也只好欺骗我的两位老人家了。”于是垂着头,慢慢地向渡口走去。可是只走了七八步路,突然地把身子站住,摇摇头道:“不成。我就是不进去,我也得到门外去听听,且听我父母现在说些什么。”玉坚道:“这个时候,老伯伯母,大概都要安歇了,你去听也听不到什么。”但是小秋说着话的时候,已经转身向自己家门口走去,而且是走得很快。玉坚想着,一个人到家门口,就想着家里人,这也是人情,让他在门外听听这也并无不可。因之慢慢地随着,老远地站定。小秋紧贴在门边,侧耳向里边听去。听到当当的敲下了十点钟,凭着自己耳朵的经验,知道这是母亲房里的钟声,想着今天晚上,相当地炎热,也许母亲还在乘凉。这种十下敲过,空气里是更现着沉寂,没有一点声音。小秋在听不到什么的时候,觉得走开也好,想着正待移步,却是这半空间,荡漾着一阵清风竟有一股子药味,送到了鼻子里。小秋突然吃了一惊,这是谁吃药?这样夜深,还在煎药,不要是两位老人家里面的一位吧?于是猛可地立住,又在门边站着。玉坚这就悄悄地跟了过来,低声叫道:“呔!小秋,你怎么还不走?”小秋将鼻子耸了两耸,因道:“你闻闻,我家里有人熬药吃了。”玉坚道:“我也闻到药味的,这夜深气味就让风传播很远,也许不是府上有人熬药。”小秋道:“我自然愿意不是这样,可是我决不能断定说,不是我家熬药,我得等一个人出来问问。”玉坚道:“那一问,事情不就糟了吗?”小秋道:“我宁可让我父母责罚一顿,我不能不进去看看了。”说着,他举起手来,就呼呼地打门。玉坚要拦阻,也来不及。而且人家要回家见父母,自己也没有去拦阻的道理。不但不上前,只得退后两步,且看动静,随着那两扇篱笆门也就开了。这就见到门里灯光一闪,有人咦了一声道:“少爷回来了。”玉坚怔了一怔,不知怎么好,只是远远地看了去。小秋随着那灯光,一脚跨进了门,便问道:“我们家里有什么人身上不舒服吗?”那人答道:“太太受暑了。”小秋听说,更不能稍停住脚,向里面直奔了去。

到了后进堂屋里,并没有点灯,天井圈外的月光,照到堂屋地上,昏黄的一大块。里面屋里却是点着灯,有些微的光,反映了出来。在月光里面,放了一张竹子睡椅,上面仿佛睡着一个人,在睡椅边的地上,有两三点蚊香火。在椅沿边一个泥炉子上,炭火很旺的,正熬着药罐子。小秋情不自禁的,老远地就叫了一声妈。那睡椅上的李太太,来不及穿鞋子,便随着袜子站在地上,很惊异地道:“孩子,你怎么回来了?”小秋赶快地三步两步跑向前去,问道:“妈,你怎么中了暑?”李太太道:“我昨天才病的,你怎么回来得这样快呢?”这时,李太太坐下,女仆捧了灯放在桌上,小秋看到母亲脸腮尖削着,颧骨上有两块红晕,像炭炽一般,似乎还是烧热未退。因道:“妈的病不轻吧?”李太太道:“今天下午,轻松得多了。再吃一剂药就全好了,这算不了什么.倒是要问你,怎么回到三湖来了?”小秋踌躇着道:“爹不在家吗?”李太太道:“今天钱帮上有人约会,你爹不到十二点也不会回来的,你有什么急事,等着和他说吗?”小秋本来已经坐在母亲身边,一张竹椅子上坐着,这时突然地站立着,垂了两手,做个谨候教训的样子。

李家是个官僚世家,家庭中那种封建制度的家规,虽到了李秋圃那样脱俗,不期然而然的,总还有许多存在。李太太一看到他这种样子,就料着他要请罪。便皱了眉道:“今年上半年,你就闹得可以了,若是在祖父手上,不死也要你半条命。好容易把你送到省城去了,你伯父来信,也说你很好,怎么你又闹出了什么乱子?跑了回来。”小秋道:“倒并没有闹什么乱子,只是这次回来,事情很冒昧,我不敢实说。”李太太道:“你总得说呀。回头你爹回来了,你不说也成吗?你不如先告诉了我,我还可以给你遮盖一二。”小秋看看女仆不在身边,就把这次到三湖来的行为,含糊其词地说了个大概,又说本来要明早就溜回省去。因为在门外闻到药味,不放心,只好大着胆子进来看一看爹妈。李太太早是坐了起来,手拍了椅子扶手道:“你太胆大妄为了!我若不是身上有病,我就要找根棍子,先教训你一顿。你太胆大妄为了!”她那发烧的颧骨上,似乎更显着发热,将手只管在椅子靠手上拍着.小秋很不容易看见母亲生这样大的气,料着是不容易用言语来平下去的,便呆呆地站着,没有作声。李太太将气生过了,也是向他望着。便道:“哼!看你这样子,好像是胆子小得很,可是你为什么做出这种事来呢?你是稍微有点惧怕心的,早就该连滚带爬瞒着偷回南昌去,不想把你一双爹娘,看得像纸糊的人,居然敢回来把话直说。唉!你真气死我。”

小秋听听母亲的话音,由急变缓,似乎还不至于动手打,便低声道:“妈要原谅我,并不是我做了这样的事,还敢回来夸嘴,实在是走到了门口,想起二位老人家,不由自己做主,舍不得走开。况且明明闻到了药味,不知是谁病了,怎好不进来看看。”李太太在椅子下面,摸起了水烟袋和火柴,点着纸媒,静静地抽了两袋水烟,喷出烟来,又哼了一声道:“你叫我说你什么是好,你真打算在这里硬挺,等你爹回来和你算账吗!你包的船既是还停在渡口上,你还不滚了回船去,趁着还没有什么人知道,你溜回南昌,也省得你爹和你二伯,又为你生气。我有什么法子,只好心里记着吧。”

小秋也不敢作声,只是呆站着。李太太放下水烟袋,将手又连连拍着椅子道:“你还不明白吗?你父亲脾气上来了,谁也劝解不下来的,你做了这样的事,难道你爹听了,会放过你不成?你这么大人了,打得皮碰血出,似乎也不大好看,你为什么还不走?”小秋道:“明明回来了,不见爹一面……”李太太抢着道:“糊涂虫,还能让你爹知道这事吗?我只好为你做回小人,同听着老妈子约着,瞒了你爹,你先走吧。说不定你爹马上回来了,到那时候叫我替你讲情不成?你走吧,别让我着急了。”小秋看到母亲这样惶急的样子,再想到父亲的性格,果然是不宜在家里久站。便道:“那么,我就走了吧。只是妈身体不大舒服。”李太太道:“你不用假惺惺了,我这病明天就好了。若是你爹知道了,又骂又打,也许要气成他一场大病。那时,我也只有病上加病。”说着,就喊道:“黄得禄呢?”随着喊,听差黄得禄由外面进来了。李太太道:“你少爷瞒着老爷由省里来了,老爷知道了,那了不得。刚才是你开的门放他进来,你依然送他上船去。月亮很好,也不用打灯笼,你就这样送他走。”小秋道:“那么,我走了。到省我就写信来,请你老放心。”李太太道:“哼!放心。叫我怎么放心呢?”小秋本待要走,听了母亲这话,又站住了脚。李太太道:“你还不走?我心里还直跳呢。黄得禄!赶快送他走!”小秋不能再说什么了,给母亲深深地鞠了一个躬,随着听差低头走出门来。

走了十几步,听得大门响,回头看时,月亮地里女仆追上来,低声道:“少爷,太太说,你要什么东西对黄得禄说,半夜给你送上船去.快走吧,后面有一个灯笼,是老爷回来了。”小秋不敢多话,赶快回渡口来,到了塔边下,只见玉坚还在月亮地里徘徊。他迎上前道:“天!回来了?我替你出了一身臭汗。老伯见你说了些什么?”

  如果觉得北雁南飞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张恨水小说全集北雁南飞巴山夜雨八十一梦金粉世家,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