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爱拼才会赢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飘雪楼主作品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宋·秦观《鹊桥仙》
转角遇到爱
时间定格在公元前156年,地点是长安皇宫猗兰殿。对汉景帝刘启来说,这一年他可谓双喜临门。
第一喜,他从父皇汉文帝手中接过天下,初登大统,实现了太子转正,成为天下之主。
第二喜,他的第十个儿子诞生了。他抱着襁褓里的婴儿,疼爱有加,兴奋无比。
“请皇上给皇子赐名吧。”王夫人产后虽然身体虚弱,但清秀的脸上却满是欣慰的笑容。
“就叫刘彘吧。”汉景帝几乎连想也没想便定了。
汉景帝的话一出口,宫女们面面相觑,都怔住了。
“彘”本指猪,是贱名。一些老百姓给孩子起这种名字,无非是想辟邪,助孩子顺利长大成人。但是,皇子取这样的名字显然与皇家身份极为不符。而且,戚夫人被吕后折磨成“人彘”的惨剧还令人心有余悸,因此宫中历来谈“彘”色变。
按理说汉景帝也会忌讳这个“彘”字。那么,他又为何要给自己的第十个儿子取这个名字呢?这得从两个梦说起。
第一个梦:先帝托梦。
就在刘彻出生的前天夜里,汉景帝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只红色的猪从天而降直落宫中。正在这时,汉高祖刘邦从九泉之下活过来了,他说王夫人所生乃是“天蓬元帅”下凡,得取名刘彘。此事马虎不得,切记,切记。
第二个梦:日落其怀。
据说,王夫人在怀孕时就大放言论,说自己梦见一轮红日落入怀中。《史记·外戚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美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征也。’”
日落其怀,这是一个好策划,一个好舆论,一个好兆头。它为王夫人肚中的儿子披上了件神秘的外衣,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这个集两梦于一身,集万千神秘于一体的男婴,就是千古一帝——汉武大帝刘彻。
汉景帝能做出这样的美梦、奇梦来很正常,他是天下之主,享有至高无上的发言权。那么,这位王夫人究竟是什么来头?她为何能做出日落其怀这样一点都不靠谱的梦来,而且汉景帝还深信不疑呢?
说起王夫人,就得提一下刘邦当年建国时分封的一个诸侯——燕王臧荼。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七月,臧荼因为不满刘邦对功臣的打压,唱着革命歌曲,想要革刘邦的命。
事实证明,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革了别人的命,就会革掉自己的命。臧荼没能革刘邦的命,自己先送了命。
臧荼死了,随他而去的是整个臧氏家族。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尽管刘邦下了“诛灭九族”之令,但臧家还是留下了两条漏网之鱼。
第一条鱼是鲤鱼——臧荼的儿子臧衍。臧衍脚底抹油的功夫一流,为了逃避汉军的追杀,他一溜烟地跑到匈奴那里去了,从此一去不复返,成了神龙见首不见尾之人。
第二条鱼是美人鱼——臧荼的孙女臧儿。臧儿脚底抹油的功夫同样一流,为了逃避追杀,她一溜烟地跑到了长陵县一个叫田家集的地方,从此一去不复返,最终沦为村妇。
小隐隐于野。为了生存,已是布衣的臧儿很快就嫁给了当地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王仲。臧儿的肚子也很争气,很快连生三个孩子。儿子叫王信,两个女儿分别叫王娡和王儿姁。
儿女双全的臧儿在夫家确立了地位,日子慢慢安逸起来。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不久,王仲突然双眼一闭,死了。
成为寡妇的臧儿没有选择立“贞节牌坊”,而是果断改嫁到长陵田家。她的肚子依然很争气,接连生了两个儿子:田蚡和田胜。
沦为村妇,泯然众人,这不是臧儿想要的生活。岁月的沧桑,时光的砥砺,并不能磨光臧儿膨胀的野心。梦回富贵,重振辉煌,臧儿的心中燃烧着一团熊熊大火。
然而,她有自知之明,人老珠黄,青春不在,她已无实现梦想的能力了。于是,她转化思路,变化策略,把目光停留在了自己那对如花似玉的女儿身上。
大女儿王娡当时嫁给了一个叫金王孙的农民。这金王孙名字倒是特别,一名含三姓,但他并没有给王娡锦衣玉食、豪车名宅。渐渐地,臧儿对这个“清龟婿”不满起来。
正在这时,一个相士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臧儿和两个女儿的命运:“你的两个女儿是大富大贵之相,将来必定荣华富贵。”
臧儿一听,喜,大喜,喜出望外。她心中的富贵梦再次豪迈地升起来了。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让大女儿王娡悔婚。
在当时,世人只知“休妻”,哪里听说过“休夫”?女人悔婚的难度系数不亚于攀登喜马拉雅山。失了颜面的金王孙不干了,他坚决不同意,但臧儿却铁了心。为了躲避金王孙的纠缠,她马上把女儿送出了家门,送进了宫门。
令人费解的是,臧儿是怎样把已是残花败柳的王娡包装成一个含苞欲放的少女的呢?其实,不用过多包装,王娡凭借绝世容颜轻松力压群芳,得以顺利进入后宫。
到了宫中后,王娡充分发挥成熟女人的魅力,把当时正血气方刚、年少轻狂的太子刘启迷得醉生梦死。因为得到刘启的宠幸,她很快就生了三个孩子,不过都是弄瓦之喜。相反,她的妹妹王儿姁虽然比她后来宫中,却一口气为刘启生了四个儿子,这让王娡很着急。母凭子贵,子靠母荣,在后宫混,没有儿子,就意味着一无所有。
付出总有回报,王娡的努力没有白费。刘启刚继位成为皇帝时,她终于诞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此时,汉景帝已有十个儿子了。按理说,她这个后生的儿子顶多只能当个诸侯王,但王娡不是一般的女人,她继承了母亲臧儿的血性和野心。她能甘心自己的儿子一辈子只当诸侯王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王娡很快就把后宫搅得腥风血雨,拉响了太子争夺战的序幕。
金花争宠
王美人把目光瞄准在了皇太子之位上,而作为后宫掌门人的薄太后却把目光瞄准在了王美人身上。
薄太后是谁?
薄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小老婆,汉文帝刘恒的母亲,汉景帝刘启的祖母。提起她的发迹史,可以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
这痛苦来源于刘邦。
薄太后原本是魏王魏豹最宠爱的薄姬,但当魏豹不幸成为阶下囚后,薄姬也没逃出刘邦的手掌心。她最初被安排进了刘邦的“后宫”,不是做才人,而是做裁人——织布的女工。在荥阳保卫战中,刘邦利用纪信当替死鬼,来了个不羞遁走后,魏豹被杀,薄姬的心也跟着死了。
她原本以为再无人会疼她、爱她,自己的一生将会在昏暗的织布房里耗尽,然而,她却很快就重见天日了。一次,刘邦偶尔经过织布房,心血来潮的他走进去调研了一下,结果看见了薄姬。她虽然穿着粗布大衣,但依然掩饰不住清丽脱俗的绝世容颜。
偶遇一个人,邂逅一段缘。刘邦很快就把惊为天人的薄姬纳入了自己的后宫。
如果你认为薄姬从此时来运转,那就大错特错了。刘邦后宫佳丽三千,薄姬很快就“泯然众人矣”,刘邦也把她淡忘了。
薄姬每天“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结果却是“望穿秋水,不得语焉”。好不容易走出了一间房,却又踏进了一座城,薄姬能不痛苦吗?
薄姬的快乐亦来源于刘邦。
薄姬年幼时,曾和两个好朋友——管夫人和赵子儿有过这样的约定:先贵无相忘。意思就是说无论谁先发迹了,富贵了,一定不能忘了另外两个姐妹。
薄姬原本以为这儿时的誓言抵不过岁月的侵蚀,但命运造化,此时她们三姐妹居然全都进了宫,而且管夫人和赵子儿都得到了刘邦的宠幸。眼看薄姬被刘邦打入“冷宫”,她们自然很不忍心。三姐妹常常聚会,无意中聊起当年的誓约和薄姬坎坷的命运,大家都唏嘘不已。
俗话说隔墙有耳。三人在一旁窃窃私语时,却被一个“路人”听见了。这个人正是刘邦。
刘邦一听颇为怜悯薄姬,于是当天夜里就召她入宫侍寝。
一夜侍寝,温柔无限。一夜过后,刘邦还是那个刘邦,脂粉堆里醉生梦死;薄姬也还是那个薄姬,冷宫梦里翘首以待。
但是,刘邦不会料到,就是他的一夜情,会留给薄姬一生情。薄姬凭着这一晚的临幸,居然怀孕了。十月怀胎之后,她为刘邦生下了第四个儿子——刘恒。
对清心寡欲的薄姬来说,还有什么比得子更加快乐的呢?
母凭子贵。薄姬虽然有一子在握,却依然握不住刘邦的心。对薄姬来说,这是她人生中的不幸,遇到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然而,这不幸的背后却隐藏着万幸。
因为不得刘邦宠爱,所以当吕后和戚夫人在后宫上演夺位生死战时,心灰意冷的薄姬选择了远离是非,跟着儿子去了封地。也正是因为这样,她远离了后宫的是是非非,也给外人留下了“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好名声,从而也成全了刘恒的惊天大逆袭。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对外戚心有余悸的朝中大臣不会料到,刘恒上台后,还是出现了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场面——外戚专政。薄氏家族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汉文帝刘恒驾崩后,汉景帝刘启上任。薄太后虽然没有吕后那样的野心打造个“薄氏春秋”来,但为了薄氏家业,她还是把自己的内侄孙女嫁给了景帝做皇后,只为薄家人能控制住后宫这半边天。
皇后的宝座只有一个。薄皇后自然也成了后宫众佳丽的“公众情敌”。
野心勃勃的王娡心里尤其不痛快。她原本最得景帝宠爱,再加上又生了个白胖儿子,自然不甘心屈居于她人之下。于是,她便唆使其他妃子一起对薄皇后进行围追堵截。
事实证明,薄皇后空有花名,在抗击打方面太弱不禁风了。就在王娡等人磨刀霍霍,准备和她打一场艰苦的“持久战”时,她却很快败下阵来。这倒不是王娡等人的招法有多么犀利和精妙,让薄皇后毫无还手之力,而是因为她自己输了。
首先,薄皇后的靠山不争气。公元前155年,薄太后逝世。薄皇后哭得死去活来,也哭不回自己这座大靠山了。
其次,薄皇后的肚子不争气。屋漏偏逢连夜雨,薄皇后在失去靠山的同时,自己的肚子也不争气。尽管得到了汉景帝的格外恩惠,但折腾了一年光景,她的肚子还是空空如也,没能为景帝生下个一儿半女。因此,薄皇后的命运也就被注定了是“薄而脆”的。
汉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薄皇后被废。至此,王娡在这场后宫争夺战中轻而易举地胜出了。然而,她并没有获胜后的沾沾自喜,因为她即将面临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
后宫纷争,从来就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坏人,也没有永远的好人。薄皇后这朵“牡丹花”凋零了,但其他鲜花却还争相绽放着。
除去薄皇后,汉景帝最为宠爱的妃子还有五位,她们分别是王娡、栗妃、程妃、贾妃和唐妃。
曾经的帮手,变成了强有力的对手。要想使自己的儿子登上太子之位,说白了,“野百合”王娡就必须冲破层层阻碍,从这五朵金花中脱颖而出。而这其中,实力最强的便是有着“郁金香”之称的栗妃。此时的后位之争,说白了已是王娡这枝“野百合”和栗妃这朵“郁金香”之间的较量了。
相比王娡,栗妃入宫更早。她十四岁时就被选入宫,因为聪明伶俐,善解人意,被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纳为太子妃。而且,栗妃还为汉景帝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刘荣。随后她便一发不可收拾,接连生了刘德和刘阏。有三子在握,汉景帝自然对这个娇妃宠爱有加了。
据说,在王娡入宫前,那时还是太子的景帝就曾多次私下向栗妃许下海誓山盟,表示等自己成为九五之尊后,一定立长子刘荣为太子。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尽管栗妃拥有先入为主的优势,但王娡却抱着后发制人的态度,集中火力,誓与栗妃拼到底。
为此,王娡先在舆论上大动干戈,大造儿子“日落其怀”的声势。尽管当时通信技术不发达,但这件事还是很快传遍了宫廷内外,很多人都认为刘彻是真龙化身。
汉景帝自然也对这个集“日落其怀”和“神猪下凡”两大传奇于一身的儿子格外看中。爱屋及乌,汉景帝对王娡更加宠爱了,甚至产生了立刘彻为太子,立王娡为后的想法。
然而,栗妃也不是吃素的,她拿着汉景帝的誓言当利箭,也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以吹耳边风的形式,对汉景帝软磨硬泡。这样一来,景帝左右为难,颇为头疼。究竟立谁为皇后,立谁为太子,他也迟迟做不出决定。
立皇后可缓,但立太子却不能缓。正如国不可一日无君,国也不可一日无太子。现在,景帝的十四个嫡子都有机会扶正。依照祖制,太子要么立长,要么立贤。
那么,谁为长,谁又为贤呢?栗妃的儿子刘荣是景帝的第一个儿子,当然为长子。至于贤,年幼的刘荣和刘彻都还是小孩,暂时还比不出高下。
思来想去,迫于舆论压力,汉景帝最终还是决定立刘荣为太子,同时拜魏其侯窦婴为太子太傅,同时册封刘彻为胶东王。
就这样,栗妃在后宫之争中取得了开门红。现在唯一的悬念就是后位之争了。而王娡如今已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太子争夺战的失利已把她的退路给封死了。说白了,她必须争得皇后一位,将来才有翻盘的机会。
“郁金香”先下一城,“野百合”自然不会甘心认命。很快,王娡就出招反击了。
定下娃娃亲
王美人把目光瞄准在了皇太子之位上,而作为后宫掌门人的薄太后却把目光瞄准在了王美人身上。
薄太后是谁?
薄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小老婆,汉文帝刘恒的母亲,汉景帝刘启的祖母。提起她的发迹史,可以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
这痛苦来源于刘邦。
薄太后原本是魏王魏豹最宠爱的薄姬,但当魏豹不幸成为阶下囚后,薄姬也没逃出刘邦的手掌心。她最初被安排进了刘邦的“后宫”,不是做才人,而是做裁人——织布的女工。在荥阳保卫战中,刘邦利用纪信当替死鬼,来了个不羞遁走后,魏豹被杀,薄姬的心也跟着死了。
她原本以为再无人会疼她、爱她,自己的一生将会在昏暗的织布房里耗尽,然而,她却很快就重见天日了。一次,刘邦偶尔经过织布房,心血来潮的他走进去调研了一下,结果看见了薄姬。她虽然穿着粗布大衣,但依然掩饰不住清丽脱俗的绝世容颜。
偶遇一个人,邂逅一段缘。刘邦很快就把惊为天人的薄姬纳入了自己的后宫。
如果你认为薄姬从此时来运转,那就大错特错了。刘邦后宫佳丽三千,薄姬很快就“泯然众人矣”,刘邦也把她淡忘了。
薄姬每天“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结果却是“望穿秋水,不得语焉”。好不容易走出了一间房,却又踏进了一座城,薄姬能不痛苦吗?
薄姬的快乐亦来源于刘邦。
薄姬年幼时,曾和两个好朋友——管夫人和赵子儿有过这样的约定:先贵无相忘。意思就是说无论谁先发迹了,富贵了,一定不能忘了另外两个姐妹。
薄姬原本以为这儿时的誓言抵不过岁月的侵蚀,但命运造化,此时她们三姐妹居然全都进了宫,而且管夫人和赵子儿都得到了刘邦的宠幸。眼看薄姬被刘邦打入“冷宫”,她们自然很不忍心。三姐妹常常聚会,无意中聊起当年的誓约和薄姬坎坷的命运,大家都唏嘘不已。
俗话说隔墙有耳。三人在一旁窃窃私语时,却被一个“路人”听见了。这个人正是刘邦。
刘邦一听颇为怜悯薄姬,于是当天夜里就召她入宫侍寝。
一夜侍寝,温柔无限。一夜过后,刘邦还是那个刘邦,脂粉堆里醉生梦死;薄姬也还是那个薄姬,冷宫梦里翘首以待。
但是,刘邦不会料到,就是他的一夜情,会留给薄姬一生情。薄姬凭着这一晚的临幸,居然怀孕了。十月怀胎之后,她为刘邦生下了第四个儿子——刘恒。
对清心寡欲的薄姬来说,还有什么比得子更加快乐的呢?
母凭子贵。薄姬虽然有一子在握,却依然握不住刘邦的心。对薄姬来说,这是她人生中的不幸,遇到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然而,这不幸的背后却隐藏着万幸。
因为不得刘邦宠爱,所以当吕后和戚夫人在后宫上演夺位生死战时,心灰意冷的薄姬选择了远离是非,跟着儿子去了封地。也正是因为这样,她远离了后宫的是是非非,也给外人留下了“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好名声,从而也成全了刘恒的惊天大逆袭。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对外戚心有余悸的朝中大臣不会料到,刘恒上台后,还是出现了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场面——外戚专政。薄氏家族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汉文帝刘恒驾崩后,汉景帝刘启上任。薄太后虽然没有吕后那样的野心打造个“薄氏春秋”来,但为了薄氏家业,她还是把自己的内侄孙女嫁给了景帝做皇后,只为薄家人能控制住后宫这半边天。
皇后的宝座只有一个。薄皇后自然也成了后宫众佳丽的“公众情敌”。
野心勃勃的王娡心里尤其不痛快。她原本最得景帝宠爱,再加上又生了个白胖儿子,自然不甘心屈居于她人之下。于是,她便唆使其他妃子一起对薄皇后进行围追堵截。
事实证明,薄皇后空有花名,在抗击打方面太弱不禁风了。就在王娡等人磨刀霍霍,准备和她打一场艰苦的“持久战”时,她却很快败下阵来。这倒不是王娡等人的招法有多么犀利和精妙,让薄皇后毫无还手之力,而是因为她自己输了。
首先,薄皇后的靠山不争气。公元前155年,薄太后逝世。薄皇后哭得死去活来,也哭不回自己这座大靠山了。
其次,薄皇后的肚子不争气。屋漏偏逢连夜雨,薄皇后在失去靠山的同时,自己的肚子也不争气。尽管得到了汉景帝的格外恩惠,但折腾了一年光景,她的肚子还是空空如也,没能为景帝生下个一儿半女。因此,薄皇后的命运也就被注定了是“薄而脆”的。
汉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薄皇后被废。至此,王娡在这场后宫争夺战中轻而易举地胜出了。然而,她并没有获胜后的沾沾自喜,因为她即将面临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
后宫纷争,从来就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坏人,也没有永远的好人。薄皇后这朵“牡丹花”凋零了,但其他鲜花却还争相绽放着。
除去薄皇后,汉景帝最为宠爱的妃子还有五位,她们分别是王娡、栗妃、程妃、贾妃和唐妃。
曾经的帮手,变成了强有力的对手。要想使自己的儿子登上太子之位,说白了,“野百合”王娡就必须冲破层层阻碍,从这五朵金花中脱颖而出。而这其中,实力最强的便是有着“郁金香”之称的栗妃。此时的后位之争,说白了已是王娡这枝“野百合”和栗妃这朵“郁金香”之间的较量了。
相比王娡,栗妃入宫更早。她十四岁时就被选入宫,因为聪明伶俐,善解人意,被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纳为太子妃。而且,栗妃还为汉景帝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刘荣。随后她便一发不可收拾,接连生了刘德和刘阏。有三子在握,汉景帝自然对这个娇妃宠爱有加了。
据说,在王娡入宫前,那时还是太子的景帝就曾多次私下向栗妃许下海誓山盟,表示等自己成为九五之尊后,一定立长子刘荣为太子。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尽管栗妃拥有先入为主的优势,但王娡却抱着后发制人的态度,集中火力,誓与栗妃拼到底。
为此,王娡先在舆论上大动干戈,大造儿子“日落其怀”的声势。尽管当时通信技术不发达,但这件事还是很快传遍了宫廷内外,很多人都认为刘彻是真龙化身。
汉景帝自然也对这个集“日落其怀”和“神猪下凡”两大传奇于一身的儿子格外看中。爱屋及乌,汉景帝对王娡更加宠爱了,甚至产生了立刘彻为太子,立王娡为后的想法。
然而,栗妃也不是吃素的,她拿着汉景帝的誓言当利箭,也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以吹耳边风的形式,对汉景帝软磨硬泡。这样一来,景帝左右为难,颇为头疼。究竟立谁为皇后,立谁为太子,他也迟迟做不出决定。
立皇后可缓,但立太子却不能缓。正如国不可一日无君,国也不可一日无太子。现在,景帝的十四个嫡子都有机会扶正。依照祖制,太子要么立长,要么立贤。
那么,谁为长,谁又为贤呢?栗妃的儿子刘荣是景帝的第一个儿子,当然为长子。至于贤,年幼的刘荣和刘彻都还是小孩,暂时还比不出高下。
思来想去,迫于舆论压力,汉景帝最终还是决定立刘荣为太子,同时拜魏其侯窦婴为太子太傅,同时册封刘彻为胶东王。
就这样,栗妃在后宫之争中取得了开门红。现在唯一的悬念就是后位之争了。而王娡如今已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太子争夺战的失利已把她的退路给封死了。说白了,她必须争得皇后一位,将来才有翻盘的机会。
“郁金香”先下一城,“野百合”自然不会甘心认命。很快,王娡就出招反击了。
半路杀出个窦太后
娃娃亲尘埃落定后,王娡和刘嫖达成了统一战线。接下来,王娡为了自己儿子的前程,势必要对栗妃使出更厉害的手段;而刘嫖为了自己女儿的前程,势必要助刘彻夺取太子之位。
废荣立彘,这是她们共同的目标。而此时的栗妃却因为在太子争夺战中胜得太容易,产生了轻敌之意。在她看来,既然自己儿子连太子都当了,那自己当上皇后也是迟早的事了。然而,她不会料到,因为自己这一时的麻痹大意,失去了彻底击败王娡的绝好机会,也与皇后宝座失之交臂。
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栗妃在错过的同时,也将自己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
这时候刘嫖也没闲着,她开始利用各种机会,在汉景帝身边说栗妃的坏话,同时联合并利用后宫众妃子,以各种方式在景帝面前对栗妃进行诽谤攻击。
几番下来,汉景帝很快就对栗妃由爱生恨,由疼生怨。偏偏景帝又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喜怒哀乐都不形于色,有了怨气,有了恨意,也没有表现出来,只是把栗妃从自己心里一点一点地剔掉了,而栗妃对此竟毫无察觉。
渐渐地,景帝对刘荣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而对“神猪下凡”的刘彻又看重了几分。再加上刘嫖的影响,汉景帝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两个儿子。
为此,汉景帝决定对栗妃进行一次“可信任度考试”。一天,他装病躺在龙床上,一边咳嗽一边喘着粗气,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然后命人传栗妃觐见。
“栗妃啊,朕这病一发不可收拾了。朕百岁千秋之后,后宫诸妃所生的皇子就全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地对待他们啊!”栗妃来后,景帝缓缓地睁开眼睛,吃力地说。
面对此情此景,栗妃是如何表现的呢?据《史记·外戚世家》记载,栗妃的表现有三:一是“怒”,二是“不肯应”,三是“言不逊”。
栗妃之所以怒,是因为她觉得汉景帝把自己当成皇子们的保姆来使唤了。既然怒了、恨了,她自然不肯应汉景帝的请求。甩完脸色,发完脾气后,栗妃觉得还不过瘾,竟出言不逊,逞了口舌之快。
愚昧无知的栗妃全然没有料到这是汉景帝对自己的测试。说白了,她能不能夺取后位,全在这一道题上。结果可想而知,汉景帝闻言非常愤怒,更加冷落栗妃。与此同时,他对王娡许下了封后的承诺。
王娡的脸上终于笑开了花。“君无戏言,想不到皇后的位置来得这么快,这栗妃也太不经打了吧,我的组合拳才出了几招,她就败得一塌糊涂。”王娡站在猗兰殿里大笑起来。这笑声清脆悦耳,大有直透云霄之势。
然而,王娡高兴得太早了,她随后在猗兰殿天天倚门而望,但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并没有等来汉景帝的册封诏书。最后没辙了,她只好唆使刘嫖去汉景帝那里打探风声。
这些事交给刘嫖来做,简直是小菜一碟。她很快就带来了最新消息:景帝并没有背叛自己的诺言,他的的确确签发了册封王娡为皇后的诏书,但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诏书被窦太后压下来了。
那么,这个窦太后又是何许人也呢?
在汉景帝的后宫里,如果说薄太后是吼一声地板抖三抖的“老佛爷”,那么窦太后就是跺一脚震三震的“大姐大”。薄太后归天后,窦太后取而代之,成了主宰后宫的一号人物。
窦太后原名窦猗房,是汉文帝的皇后。她从小便父母双亡,与两个哥哥相依为命,生活十分窘迫。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正在他们兄妹为生计犯愁时,汉宫每年一次的选秀大赛召开了。窦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比赛,并凭借清新脱俗的美貌和气质从众佳丽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汉宫。
当时国家大权都集于吕后一人身上,而当时的皇上刘盈又体弱多病,自身都难保,自然无福消受这些美女了。
有一天,吕后心血来潮,为了笼络人心,她决定将宫中的一些“剩女”赐给刘姓诸侯王。
窦姬因为是赵地观津(今河北省清河县)人氏,所以她自然想去赵国了。她找到当时管分配的主管太监,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并把辛辛苦苦在后宫挣来的钱财悉数双手奉上。
拿人钱财,替人办事。主管太监收了这么多白花花的银子,自然笑开了嘴,马上拍着胸脯说:“这事是举手之劳,没问题。”
然而,因为想走后门的宫女太多,主管太监贵人多忘事,临到分配时,竟把窦姬这事给忘了,最后把她分去了代国。
临行时,窦姬有一千个不心甘,一万个不情愿,但她是吕后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哭过、闹过之后,她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地来到了代国。
然而,命运就是这般阴差阳错。窦姬不会想到,这一去,竟然彻底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和窦姬一同被分到代国的五位宫女中,除了窦姬哭哭啼啼地不肯去,其他四人都是喜上眉梢的,都为自己的新生感到庆幸。但是,到了代国后,这一情况很快便被反转了——窦姬笑逐颜开了,而另外四位宫女却愁眉满面了,因为当时的代王刘恒很快迷恋上了窦姬,对她到了独宠的地步。
又过了几年,窦姬为刘恒生下了一女两男,分别是长女刘嫖、长子刘启、次子刘武。他乡生贵子,并且是儿女双全,这无形中再次提升了窦姬的身价。
就在窦姬得宠得子,无限风光时,代王明媒正娶的原配王妃一命归西了。更令人惊奇的是,不但代王妃不明不白地去了,她所生的四个儿子也都相继夭折。这一切都成全了窦姬,她很快便取而代之,成了新代王妃。
公元208年,代王刘恒时来运转,突然被朝中众臣推上了皇帝的宝座。随后,窦姬所生的刘启因为年龄最长,被众人一致推为太子。母凭子贵,她也顺利坐上了皇后的位置。她的女儿刘嫖被立为馆陶公主,小儿子刘武被立为代王,后来又被改立为梁王,她的父亲被追尊为安成侯,母亲被追尊为安成夫人。
这一次,窦太后之所以要为难王娡,是因栗妃的一系列遭遇使她对王娡的人品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如果不是景帝对王娡宠爱有加,她早就把“残花败柳”的王娡踢出宫门了。
眼看太后出面坚决反对立皇后的事,景帝自然不敢蛮干了,因此,这件事就这样被搁置了下来。
赶尽杀绝
面对窦太后的阻挠,王娡并没有灰心。她一边唆使刘嫖去做太后的思想工作,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屠刀再次砍向栗妃。
王娡将宫中的大行(负责掌管宫中礼仪的官员)请到自己住的猗兰殿里,好酒好菜地招待了一番,最后送大行出来时,她眉头紧锁地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不可一日无后。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如果因为后宫无主,而闹出一些事来,只怕有损咱们大汉国的威仪啊。”
“是啊!”大行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你是负责宫中礼仪的官员,你有责任向皇上建议册立皇后之事。依照祖制,皇太子的母亲栗妃理应被封为皇后才对啊。”王娡说出了重点。
“嗯!”大行点了点头,不再犹豫。在他看来,王娡是在成人之美,而这件事又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于是马上向汉景帝上奏请求册封栗妃为皇后。
景帝正在绞尽脑汁地想如何才能立王娡为皇后,不想大行居然建议立栗妃为皇后,于是他怀疑这件事是由栗妃主使的,心中大为反感。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名大行也白白送上了一条性命,成了后宫争夺战中的牺牲品。
景帝杀了一个大行还不解恨,他一厢情愿地认为,栗妃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
汉景帝前七年(公元前150年)正月,景帝不顾一切阻拦,下了两道诏书:一是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二是将栗妃打入冷宫。
至此,王娡此计取得了圆满成功,但她并没有得意忘形。为了防患于未然,她决定斩草除根,把刘荣往火坑里推,把栗妃往死里整。
刘荣被降为临江王后相当郁闷。不过,他生性仁厚豁达,到了封地临江的都城江陵后,很快便从储位之争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努力造福一方,为自己赢得了不错的名声。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个相士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一天,一个相士主动找上门来,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向刘荣称喜道贺。
“何喜之有?”刘荣很是惊愕,自己从太子之位跌落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王爷,何喜之有?
“王爷天庭饱满,龙凤之姿,此番遭贬乃人生中的一道小小的坎,不出数月,王爷定当时来运转,回到京城再去做太子。只是……那个……”相士欲语还休。
“先生有话但说无妨。”刘荣听说不出数月自己就能重回京城做太子,心中自然高兴。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你越是打哑谜,就越引人好奇;相士越是欲语还休,刘荣就越是刨根问底。最后没辙了,相士告诉刘荣他之所以不顺利,是因为所住的宫殿有风水问题,南面的宫墙在修建时动了太岁爷头上的土,如果能把宫墙向前再移三尺的话,那时“龙抬头”,他恢复太子之位就只在朝夕之间了。
按理说这样的鬼话不听也罢,但刘荣却听进了心里。他毕竟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迫切希望能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
话又说回来,把宫墙向外移三尺,按理说也不是什么大事,但那三尺之地却不是一般的地,而是一块风水宝地——宗庙。按祖制,宗庙之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刘荣人虽小,但祖宗的规矩还是懂的。不过,此时的他已对相士之言深信不疑,只要能尽快恢复自己的太子之位,移它三尺又何妨?冒点险又何妨?
墙马上就移好了,相士也满意地走了。临走前,他对刘荣说道:“你且在这里安心等着,京城的消息很快就会来了。”
事实证明,相士就是相士,预言还真准。他前脚刚走,京城马上就来人了。这些人参观完刘荣的新建筑后,立即宣读了景帝的缉拿令。
显而易见,能如此处心积虑谋害刘荣的定是王娡了。王娡也没想到,自己派去的相士竟能如此顺利地说服刘荣动土。
据说刘荣被押进京时,江陵城中成千上万的百姓自发地为刘荣送别。在他们心目中,刘荣不是一个废太子,而是一个圣明贤德的大王,他们多么希望刘荣能留下来啊。
刘荣见状很是感动,他原本也想本本分分、安安稳稳地在临江过完自己的一生,但现在看来,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美梦罢了。梦醒后,他什么都不是了,不但一无所有,而且还成了阶下囚。
人生无常,富贵易变,潮起潮落,兴旺两叹。刘荣强忍着泪水,保持着自己的冷静,朝众人挥了挥手,然后钻进了囚车。哪知他刚一上车,车轴竟然断了,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刘荣被押送到京城后,汉景帝把他交给“夺命判官”——中尉郅都审查。
郅都是大汉朝家喻户晓的酷吏。当时的酷吏分两类:一类是惩治豪强、裁抑权贵的真酷吏,另一类是嗜杀成性、草菅人命的伪酷吏。郅都虽然属于前一类,但他的铁面无私和冷酷无情还是让人望而生畏。有例为证:
汉景帝时期,济南郡有一个闲姓的富豪,仗着家底殷实和家族势力,在济南郡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干的是黑社会的勾当,行的是土霸王的威风,罪行自然罄竹难书。但是,当地太守本着惹不起躲得起的原则,对闲家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胡作非为,一手遮天。
景帝知道这件事后,高度重视,马上派郅都去做济南太守。郅都可不是吃素的,他上任后,马上搜集了闲氏家族的罪行。在掌握了充分的人证、物证后,郅都来了一次“扫黑行动”,对闲氏来了个一窝端。一年后,原本以黑恶势力著称的济南郡成了治安先进文明郡,家家夜不闭户,百姓安宁。从此,酷吏郅都天下闻名。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首。就是这个郅都,和刘荣的母亲栗妃有着很深的渊源。
一次,汉景帝狩猎,把栗妃也带上了。狩猎中,栗妃突然内急,就去上厕所。这时,一只饿急了的野猪,也许是闻香识女人吧,突然冲进了厕所。
汉景帝见状,便对身边的郅都道:“快去救栗娘娘啊!”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郅都却仿佛没有听到皇上的话一般,站着一动也不动。
汉景帝拔出宝剑便欲亲自去救栗妃。这时郅都不但动了,而且还说话了,他跪在地上劝道:“陛下不可以千金之躯去冒险。死了一个栗妃不打紧,天下可以找到很多个栗妃,但陛下您只有一个啊,您可要为大汉的江山社稷着想啊!”
景帝最终没有以身犯险。栗妃也是福大命大,她一见野猪便吓昏了过去,而那野猪也没把她怎么样,溜达了一圈便扬长而去。
事后,太后特赏郅都百金以嘉奖其做法,而栗妃则对郅都深恶痛绝起来,总在景帝耳边吹风。景帝没有办法,为了心爱的女人,他只能委屈郅都到雁门关去吹吹山风了。
郅都风风火火地就任雁门关的太守后,把时常来捣乱的匈奴人打得屁滚尿流,不久便扬名雁门关。后来,窦太后听说郅都的战绩后,便要求景帝把这样的人才调回朝中重用。于是,郅都又回到了阔别十年之久的长安,并上任中尉一职。
当了中尉后,郅都秉公执法,从不徇私舞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皇亲国戚也好,王侯重臣也罢,总之,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从不含糊。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得了一个响当当的绰号——苍鹰。
此时,刘荣落到郅都手中,且不说郅都当年和刘荣的母亲栗妃有过仇怨,就算没有仇怨,刘荣破坏和亵渎大汉宗庙也是罪不可恕的。
就在刘荣万念俱灰时,一个人的出现让他仿佛又看到了生的希望。这个人便是他的老师魏其侯窦婴。
窦婴在朝中也算是风流人物,再加上他是窦太后的亲侄子,凡人都得给他三分面子。但是,他在这件事上却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带来了笔墨纸砚。
刘荣自然明白,他落入了“郅青天”手里,要想出去那是白日做梦。他悲伤地看着老师,泪水滑过他稚嫩的脸庞。师生俩相视无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窦婴走后,刘荣不再迟疑,拿起笔墨纸砚,奋笔疾书,一篇血泪交织的《绝命书》一挥而就。写毕,悲愤交加的刘荣再无牵挂之情、眷恋之意,解下裤腰带,悬梁自尽了。
闻讯后的窦太后怒不可遏。刘荣毕竟是她的长孙,死得如此凄惨,如此悲凉,她能不悲痛交加吗?窦太后马上找到景帝,要他治郅都的罪,给自己一个交代。
开始,汉景帝有意包庇郅都,说他是个忠臣,只是秉公办事而已。窦太后听后大怒道:“这么说来,我的孙子刘荣就是个奸臣了?我的孙子就白死了?”
几番周折,最后,景帝没辙了,只好挥泪把郅都送上了断头台。
刘荣死了,栗妃失去了最后的依靠和寄托。她恨景帝薄情寡义,弃多年的夫妻恩情于不顾;恨王娡心狠手辣,夺走了原本属于她的一切。
虽然栗妃恨之切,但她仍渴望再次见到景帝,为儿子申冤,为自己辩护,但她永远都没有机会了。这时的她已是行尸走肉了,活着是痛苦,死才是解脱。不久,绝望的栗妃也悬梁自尽了。
如果觉得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飘雪楼主小说全集: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