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后宫风云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飘雪楼主作品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宋·晏殊《玉楼春·春恨》
郭圣通后来居上
谈完了国事,来看刘秀的家事。
前面已经说了,更始年间,刘秀已有一妻一妾,妻为郭圣通,妾为阴丽华。妻妾虽然有别,但在刘秀心里却是妾大于妻,因为妾是原配——他相知相识相爱的女人,而妻只是“政配”,因为政治需要而进行的联姻。
因此,在刘秀平定江山、封赏功臣、改革创新的同时,一场后宫“一姐”之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归纳起来,郭圣通和阴丽华之间的对战可分为四场。
第一场:外围战。
在两人正式开战之前,先来看看两人各自拥有的优势。
首先,来看看“妾”阴丽华,她拥有四大优势。
优势一,情投意合的爱情之路。
当年刘秀在长安求学时,因为羡慕风光无限的执金吾,因为爱慕才貌双全的阴丽华,发出了“仕宦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理想感言。
刘秀完成学业后从长安回到故乡,与新野阴家的联系日益密切。阴丽华的兄弟阴识、阴兴都和刘秀结为生死之交,他们对刘秀都很敬重。在道听途说和耳濡目染之下,阴丽华也加深了对刘秀的爱慕。
英雄爱美女,美女慕英雄,两人虽然真正“零距离”接触不多,但在内心深处的碰触却已久,爱的种子至此埋下。初恋是美好的,特别是对于刘秀来说,这种情窦初开的初恋更是刻骨铭心,永不磨灭。这显然是三宫六院其他佳丽无法相比的。
优势二,人生苦旅的爱情之花。
后来,刘秀兄弟在南阳起兵后,正在长安游学的阴识立即回到家乡,聚合宗族、宾客千余人,参加起义。
昆阳大战之后,威名远扬的刘秀终于如愿以偿,和他心仪已久的阴丽华喜结良缘。在人们的祝福声中,这对新人幸福地拜了天地。
刘秀时年二十八岁,阴丽华十九岁,郎才女貌,两情相悦。尽管这其中刘秀大哥惨死的阴影笼罩着刘秀,但不管怎么样,刘秀在人生最为灰暗时,苦心经营的汗水终于浇灌出了爱情之花。
优势三,情比金坚的爱情之河。
韬光养晦三个月后,刘秀奉刘玄之命前往洛阳,为了“前途”着想,刘秀做出了忍痛割爱之举,把新婚妻子送回了老家,原本如胶似漆的才子佳人只得泪光闪闪、依依惜别。后来他又去了更远的河北,和阴丽华一别就是两年。
阴丽华留在新野的娘家,后来可能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又迁往淯阳表亲邓奉的家中。在这兵荒马乱的两年里,阴丽华望穿秋水,过着寂寞而又不安的生活。
对一个弱女子而言,新婚久别的痛苦尚在其次,亲人的杳无音信,长时间的担惊受怕,才是最大的折磨。然而,正是这样的充满艰难险阻的人生苦旅,让刘秀对阴丽华的相思更加浓烈,让阴丽华对刘秀的思想更加强烈,让刘秀和阴丽华的爱情更加牢固。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而作为患难夫妻,情比金坚,义重泰山。
优势四,情投意合的爱情之果。
尽管聚少离多,尽管相思无用,但先入为主的阴丽华的肚子却很争气,为刘秀生下了五个儿子:刘庄、刘苍、刘荆、刘衡、刘京,以及若干女儿。有儿有女,阴丽华显然拥有了屹立不倒的护身符。
总之一句话,作为原配夫人,阴丽华先入为主的优势很明显。
其次,来看看郭圣通,她拥有两大优势。
优势一,后台足。郭圣通没有一个好父亲,却有一个好舅舅,她的舅舅叫刘杨。刘杨虽然没有三头,却有六臂,头戴真定王官帽、拥兵十万的他在河北一带属于割地为王的“大军阀”,他抖一抖脚,地板也要震三震;他皱一皱眉,天空也要风起云涌。
昔日刘秀在河北一带被打得到处流窜,是刘杨和他手下的十万大军救了他。有了刘杨的支持,刘秀在河北站稳了脚跟,迅速发展壮大,为日后涤荡凶秽,问鼎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其中刘秀也不是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搞定刘杨的,而是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通过政治联姻换来的光明前程。但不管怎样,在刘秀心里,刘杨自然是一个极具分量的超级牛人。郭圣通拥有如此的强硬后台,那是阴丽华无法相比的。也正是因为这样,郭圣通后来居上,成功挤掉了刘秀的原配阴丽华,成了正室。
优势二,自身强。这里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长得美。郭圣通出身高贵,美丽动人。这个没得说,如假包换。她的气质、见识和谈吐,自然不同于一般女子。
二是才艺高。从小接受良好家教的她很有才学,舞乐音律自然皆精通,吟诗作画也不在话下。
三是底子厚。她不但先天家底厚,而且后天的家底也厚,她为刘秀生了五个儿子。在后宫这种拼爹、拼色、拼才、拼艺的大比拼中,拼的还有身体。五子在握,在母以子荣、子以母贵的皇权时代,这才是安身立命之根本啊!
总而言之,刘秀虽然再娶郭圣通时多少有些心不甘,进洞房时多少有些不情愿,但是看见这样集相貌、才智于一身的美人,却也不禁动心,也身不由己地又掉进了温柔乡。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刘秀善待郭氏,并培养了一定的感情。
综上所述,在阴丽华和郭圣通这场外围战的“名分”之争中,阴丽华虽然占据了先入为主的绝对优势,但面对郭圣通咄咄逼人的后发制人,她不明不白地沦为“小三”,稀里糊涂就败下阵来。
阴丽华的隐忍之道
第二场:间接战。
外围战的失败这并不代表阴丽华会一蹶不振,会一败涂地,永不翻身。因为真正的爱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岁月的磨砺,因为虚伪的政治联姻注定是磨难的开始、悲剧的结尾。
刘秀很快就对郭圣通由热变冷,由缠绵变成疏远,由冲动回归理性,原因有二。
一是郭圣通掉价了。刘秀在真定王刘杨的支持下,很快干掉了王郎,擒住了刘玄派出的“钦差大臣”谢恭,消灭了铜马等革命队伍,从而实现了河北的统一,继而挥师向中原进发。
在这个过程中,刘秀每取得一场重大胜利,每消灭一个强大劲敌,每取得一个进步,自己的实力就壮大了一步,而对刘杨的依恋就减少一步,到最后显然“架空”了刘杨,让他彻底失去了价值。而这个转变的过程,郭圣通也一点一滴地掉价,也在一分一秒地失宠。
二是阴丽华升值了。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对刘秀来说,分离也好,距离也罢,最重要的是,内心深处一直深爱着自己的原配阴丽华。因此,建武元年年底,刘秀占领洛阳了,他特派出一支卫队,由侍中傅俊率领,把阴丽华从淯阳接到洛阳,久别的夫妇终于相聚。史书当然没有记录他们重逢的情景,但阴丽华悲喜交集的心情可以想见,刘秀欣喜若狂的心情可以猜测。
出于疼爱和弥补,刘秀做出了这样两件关爱之举:
一是一碗水端平:册封阴丽华为贵人,与郭圣通平起平坐。
二是一颗心不离:从此,刘秀对阴丽华百般疼爱,万般关爱。
总而言之,郭圣通在和阴丽华这场间接战中,因为刘秀的掺和,阴丽华不但一举扭转了地位上的劣势,而且还获得了如影相随的“谢君恩”机会。因此,可以说,这一次间接战中,阴丽华大获全胜。
第三场:接触战。
接触战首先出招的是阴丽华,她使出的招数很朴实无华:谦卑礼让。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大公无私。
阴丽华重新回到刘秀身边后,刘秀对他宠爱有加,可以用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来形容,平日里卿卿我我,如影相随,缠绵恩爱之情溢于言表,而与之相反的是郭圣通被冷落。对此,阴丽华善意地提醒刘秀:不能厚此薄彼,要把爱情一分为二,要分一杯爱给郭圣通。对此,刘秀这才恍然大悟似的,偶尔也光顾一下郭圣通的门庭。
对此,刘秀对“大公无私”的阴丽华自然另看一眼。
第二,大义灭亲。
也许是出于弥补心理,也许是为了让自己的最爱阴丽华的后台也硬起来,可以和郭圣通相抗衡,刘秀想封阴丽华的哥哥阴识为侯爵。结果阴丽华听说后,婉言拒绝了,理由有两点:一是自己的哥哥并没什么大的战功,封侯爵他人不服;二是自己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宫女,她的兄弟怎么能越礼做侯爵呢?
对此,刘秀对如此“大义灭亲”的阴丽华自然高看一眼。
第三,大爱无疆。
刘秀又赏赐珠宝给阴丽华,她依然拒绝,她说如今国家刚刚稳定,百废待兴,发展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她一个女流之辈,要那么多珠宝有什么用呢?
刘秀对如此“大爱无疆”的阴丽华自然深看一眼。
第四,大义凛然。
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也不可一日无主。是啊,刘秀既然当了皇帝,就必然要在两个贵人之间挑选一个做皇后。谁来做皇后呢?阴丽华和郭圣通,这两个女人对他都很重要,他实在难以抉择。他心中最爱的女人,是他的红颜知己阴丽华。乡间清新之气造就了她的淳朴善良,她那女性的伤感,事事忍让的性格,总让人心生爱怜;而且她姿容出众,不失母仪天下的气质,所以刘秀总是在无形无意中对手下大臣表露出想立阴丽华为皇后的想法。面对皇上的“含沙射影”,立后之议自然也就提上了议程。
面对立后之议,阴丽华的表现出人意料,做出了两个举动。一是谦让:自己无德无能,晋封皇后实在不敢当。二是谦虚:郭贵人是王家女,身份显贵,又替皇上生下了龙种,理应立为皇后。
如此三番五次,刘秀只好放弃册封她为后的念头。这样,命运就把皇后的宝座送到了郭圣通面前。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正式册封郭圣通为后,郭圣通成为东汉王朝第一任皇后,她年仅两岁的儿子刘彊也顺理成章地被立为东汉王朝第一任太子。至此,在这场接触战中,以不变应万变,没有出招的郭圣通大获全胜,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郭圣通之所在这样关键的接触战中不行动、不言语,表面上可以理解是淡泊名利,实现上却是她被孤立了,被漠视了,成了没有发言权、没有行动权的“隐贵人”。
阴丽华之所在会做出这样的胳膊肘往外拐的举动,原因有二:一是她具有与生俱来的谦卑礼让的品行;二是她具有超级无敌的政治敏锐眼光。
尽管阴丽华得到了刘秀的真爱,但郭圣通拥有刘杨这个强后台撑腰,拥有河北势力撑腰。一个这样的现实摆在阴丽华面前,河北势力大于南阳势力,刘秀去河北的时候没带一兵一卒,刘秀的兵都是河北人,也就意味着大多数因军功从小兵提拔的基层军官都是河北人。他们虽然未必都支持郭圣通,都是郭圣通的粉丝,但是刘杨有名望,他们知道郭圣通是刘杨的外甥女,其中不少还参加了刘郭的婚礼,在选边站队时,支持郭圣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同样是功臣,单枪匹马来投奔的和带着兵来支援的哪个分量重,一目了然。
同样是功臣,当地望族和平民出身,刘秀首先要顾忌谁的态度,一目了然。
因此,刘秀在阴丽华的谦让之下,顺水推舟地册封郭圣通为皇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四场:怀柔战。
在郭圣通和阴丽华这场生死对决来临之前,率先出招的依然是阴丽华。
就在刘秀为郭圣通举行册封仪式那一天,阴丽华按照礼法,毕恭毕敬地向新任皇后郭圣通行跪拜大礼,一脸温和的微笑,一份满满的祝福,显得如此的真诚和忠顺。对此,刘秀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心中万般不是滋味。但不管怎样,阴丽华的低调,为她的安身打下了坚实而牢靠的基础。
阴丽华因为和刘秀聚少离多,因此肚子一直还是空空如也,但此时回归刘秀身边后,他们的爱终于感动了上苍。公元28年,阴丽华终于为刘秀生下一个儿子,他就是后来的汉明帝刘庄。随后,阴丽华一鼓作气,接连为刘秀生下了刘苍、刘荆、刘衡、刘京五个儿子,和郭圣通平分秋色。总之,阴丽华的肚子争气,为她的“立命”打下了坚定而牢固的基础。
接着出招的是刘秀。一是爱屋及乌。就在阴丽华为刘秀生下第一个儿子时,刘秀一连打了好几个胜仗,他认为这是刚出生的儿子带来的好运,回宫后,他大大封赏了刘庄。二是比翼双飞。刘秀在立郭圣通为皇后的同时,对阴丽华的爱更浓更密更深了,刘秀每次出去打仗,都不忘记带阴丽华一同前往,而总把郭圣通丢在宫里。理由也很充足,皇后需要处理后宫烦琐的事务,无法抽身。刘秀对阴丽华的宠爱之情可见一斑。
第三个出招的是郭圣通的舅舅刘杨。早在与刘秀结盟之时,刘杨就心怀鬼胎,他的如意算盘是:等刘秀打下江山后,趁刘秀得意忘形之时,窃取他的胜利果实。眼看外甥女成功“转正”,刘杨编造了这样一条谶语:“赤九之后,瘿杨为主。”汉为火德,所以称赤,自汉高祖至今,已有九代,而刘杨的脖子上恰巧长有瘿瘤,这条谶语无疑是在告诉人们,刘杨将来要当家做主。
另外,刘杨还与真定一带的地方武装有密切的联系,随时准备大干一场。可他想歪了,刘秀并没有得意,更没有忘形,更糟糕的是,他的叛变计划被忠于刘秀的部下听到了。结果可想而知,刘秀在刘杨还没有出击前,擒贼先擒王,就把他逮捕了。等待刘杨的下场自然是死路一条。这当真印证了这样一句话:自作孽,不可活。
最后一个出招的是郭圣通。一是怀柔。对于阴丽华的谦让和温顺,郭圣通充满了感激之情,她明白自己的皇后之位是怎么来的,她主动放低姿态,亲切地叫阴丽华“姐姐”,目的是为了让别人也感受到她的谦让和温顺。
二是含泪。舅舅刘杨因“谋反”被诛杀后,郭圣通坚实而有力的后台倒了,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噩耗传来,她暗自饮泣。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靠舅舅的支持才得来的,现在舅舅成了叛徒,作为他的外甥女,她会有什么好下场?
自作孽,不可活
第五战:生死战。
正如一山不容二虎一样,一宫同样不容二后,皇后郭圣通和“准皇后”阴丽华的太极推手注定只是终极对决的一个过程。毕竟该接触的接触了,该怀柔地怀柔了,该装萌的装萌了,该表现的表现了,现在是该亮剑的时候了,谁能最终笑傲后宫呢?
这次,率先出招的是刘秀,他的招数为“三管齐下”。
一是宠爱。刘秀册封了郭圣通,为弥补心中的愧疚,经常光顾阴丽华的寝宫,嘘寒问暖,有时一天要去好几次,大有百踏不厌之势。而郭圣通的寝宫却十天半月也难得去一次,不折不扣地成了冷宫。
二是溺爱。建武九年(公元33年),祸从天降,阴丽华的母亲邓氏和弟弟阴被一伙不明身份的强盗杀害。阴丽华从小温顺柔弱,心地仁慈,举止矜持,不喜嬉笑。她七岁丧父,在以后的岁月里,每次谈及自己的父亲,她总是潸然泪下。如今年未三十,他又失去了慈母,更是悲不自胜。据史书记载,至深的哀感几乎都改变了阴丽华的容貌。刘秀对此也很悲伤,令大司空前往阴家慰问家属,并带去了诏书。
“朕微贱之时,娶阴氏为妻,后来因领兵出征,与她分离了两年,幸亏两人都脱离虎口,平安无事。阴贵人有母仪之德,本应立为皇后,但她一再推辞,宁愿屈居妾位。朕欣赏她的谦让,许诺分封她的兄弟。不料未及封爵,母子二人同时死于非命,实在令人悲伤。”
情深深,意浓浓。刘秀在用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阴丽华的关爱之情时,还对阴母以隆重的礼仪进行了国葬,向世人证明了阴丽华的地位。
三是偏爱。刘秀封阴丽华的父亲阴陆为宣恩哀侯,弟弟阴为宣义恭侯。让阴丽华的另一个弟弟阴就代替阴为长子,继承宣恩哀侯的爵位。同时,还封阴丽华的弟弟阴兴为列侯。要知道阴兴跟随刘秀东征西讨,平定郡国;刘秀每到一处,阴兴总是先入清宫,不辞辛劳,因而深得刘秀的信任。刘秀前番便要分封他,只是阴丽华一再固让,这才姗姗迟封。
接着出招的是阴丽华。她充分发挥以不变应万变的作风,在受到刘秀超级关爱的同时,更加谦和恭让,并严格约束自己的家人和亲戚,以谦虚谨慎的美德更赢得了刘秀的敬重和欣赏。
再接着出招的是郭圣通。她在四个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态度。
一是怨恨刘秀。就在刘秀百般关爱、千般疼爱、万般溺爱阴丽华时,郭圣通的心却在滴血。多情胜似无情苦,深爱着刘秀的郭圣通为了爱情保卫战,怨恨“无情”的刘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是妒恨阴丽华。眼看阴丽华一天一天受宠,眼看自己一点一滴失恋,原本是知书达理、极富修养的郭圣通对阴丽华变了,她由爱生妒,由妒生恨,由恨生仇。开始她还会主动放下皇后的架子,尊称阴丽华为“姐妹”,并且免去一切礼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视为横眉冷对的“仇人”了,恨不除之而后快,恨不能荡尽心中绵绵心痛。
三是推销自我。为了挽回颓势和败势,相貌发达、头脑简单、心灵空虚的郭圣通上演的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策略。她除了整天以泪洗面,躲在后宫里哭得梨花带雨外,还主动出击,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主动找刘秀摊牌。
如果单是以理论理,就事论事倒也罢,怒极生恨的郭圣通偏生选择了大发脾气,大吵大闹,无止无休。郭圣通一如泼妇骂街,对刘秀的怨恨、对阴丽华的妒恨,对现实的不满,对人生的绝望,总之,多年积压的怒气一肌脑地往外抖。这种赤裸裸、毫无技术含量的推销,取得的效果是刘秀对她愈恶之。
四是展现自我。心态变了的郭圣通,一改委婉细腻、温柔娴雅,开始展现出“狰狞”的另一面,自视甚高,盛气凌人。她以这种强悍、霸道、独裁、唯我独尊的方式,誓与阴丽华争一日之长短,争一时之高低。
面对郭圣通的主动开火,阴丽华采取的策略是忍让。她不跟郭圣通正面接战,不给郭圣通可乘之机。为此,她移居洛阳以外的宫室去居住,主动回避,高挂免战牌,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如果此时郭圣通及时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还来得及,但郭圣通就是郭圣通,她既然选择了血拼、死战,就会坚持到底,就不会半途而废。眼看一时抓不到阴丽华的辫子,她选择了“迁怒”,把愤怒之火转向了后宫中的其他宫女。很快,所有的宫女都对郭圣通避而远之。顿时,后宫陷入了一片腥风血雨、风声鹤唳之中。
自作孽,不可活。面对郭圣通的无情取闹、不可理喻、无法无天、胡作非为,刘秀善意地提醒她,他喜欢的是温柔贤惠的女人,而不是野蛮女友,请她自省、自悟、自重、自尊。但是,郭圣通对此还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依然我行我素,肆意妄为。
宫中充满腥风血雨,这样下去后宫难言花落知多少。忍耐到极限的刘秀终于不再沉默,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他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终于正式下诏,废去郭圣通的皇后之位,立阴丽华为皇后。
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郭圣通终于幡然醒悟,终于停止了吵闹,也终于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原来一哭二闹三上吊并不是所有女人制胜的法宝,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方式,所产生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
废后诏书送到眼前时才明白,太晚了。此时,或许郭圣通唯一寄托的希望就是早点上吊,以彻底解脱自己。
当然,想要上吊也是需要勇气的,就在郭圣通在绝望中寻找勇气时,朝中的文武百官和大臣们却都在以冷眼旁观的态势,静静地看着后宫这一切故事的发展。他们都十分清楚,刘秀与阴丽华、郭圣通之间有着特殊的“三角恋”关系,错综复杂,这浑水是不能蹚的,弄不好就会惹火上身。因此,面对他们家庭的内务,他们都识时务地选择了沉默。
哀莫大于心死,就在郭圣通想要准备上吊时,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进行了阻止,并且说了这样一句话:“其实你一定要去远方,好地方就在远方。”
帮郭圣通解围解难的人是郅恽。
如果用一段话来形容郅恽就是:一颗红心去当兵,两袖清风站好岗,三军将士不怕苦,视死如归不怕死,五雷轰顶不怕难,六月飞雪不怕冷,七方有难八方援,九九归一冲在前,十全十美兵哥哥。
郅恽曾经当过守洛阳城北门的兵哥哥。有一次刘秀出猎,天黑才返回,让侍者去叫门。当天正在值岗的郅恽说:“天黑了,我怎么能相信真是皇帝进城呢?”
刘秀很欣赏坚守岗位的郅恽。第二天赏赐了一百匹布给他,再后来还让他做皇太子刘彊的殿中侍讲,教授《韩诗》。
眼看刘秀对郭圣通动真格的了,眼看郭圣通准备寻死觅活了,郅恽便找到刘秀说:“自古夫妻之事,连父母都不能过问,这原本是陛下的家事,我一个部下当然更不能说什么。但我还是希望陛下看在郭家曾经的情义的分上,能网开一面。”
“我不是个无情的人,却将你伤得最深。”刘秀在叹息的同时,马上又下了一道诏书。
郭圣通原本已经彻底清醒过来,原本以为自己的穷途末路到了,原本以为这次一定是贬居冷宫,甚至逼令自杀的旨意了。然而,第二道圣旨的内容却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圣旨大致有三层意思:一是刘彊继续当他的太子;二是郭圣通由皇后改称“中山王太后”,允许她和儿子一起生活;三是郭圣通所生的次子刘辅升为中山王,封地额外增加一郡(这一郡的收入,则是为郭圣通准备的生活费用)。
至此,郭圣通和阴丽华这场后宫之争的终极对决,阴丽华笑到了最后。
无可奈何花落去
郭圣通在品尝着自己酝酿的美酒的同时,有苦有累,有痛有酸,更多的是失望与绝望。这就如同一个犯了错的孩子,认识到了错误,但却不知道如何改。当然,尽管她很绝望,但还保留着一丝希望。这份希望来自她的宝贝儿子刘彊。
前面已经说过,尽管阴丽华和郭圣通在生育方面平分秋色,难分伯仲,都生了五个儿子,但在郭圣通当上皇后时,本着立长为储的原则,刘秀还是把郭圣通生的大儿子刘彊立为了太子。然而,刘秀真正喜欢的却是阴丽华生的大儿子刘庄。原因有两点。
一是爱屋及乌。刘秀真正爱的人是阴丽华,在这个爱的驱使下,自然喜欢阴丽华为自己生的儿子了。二是爱憎分明。刘秀爱刘庄是因为“类己”,刘秀不爱刘彊是因为“不类己”。
首先,来看刘彊的“不类己”。
一是刘彊和刘秀的个性“不类己”。刘彊为人忠厚老实,虽然得到了朝中大臣们的一致好评,但刘秀却喜欢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类型。他认为刘彊太古板,太墨守成规,太不懂人情世故,因此对呆头呆脑、傻里傻气的刘彊“不悦之”。
二是刘彊和刘秀的思想“不类己”。刘彊虽然成为皇太子,但却是个“四有青年”。他从小就非常喜欢钻研兵书、研读五经。而刘秀也经常会带着他一起上朝,让他学习为帝之道。退朝后,刘秀不免要询问儿子对政事的看法。
可是,问题来了,刘彊对政务的见解倒也中规中矩,可是他对军事却显得过于热衷,常常表现出日后要开疆拓土、征战四方的想法。刘秀对此很无奈,要知道他虽然是个军事天才,但多年刀口舔血的征战生涯,他体会到的是血腥、杀戮、生灵涂炭、生离死别,他对战争厌倦到了极点,厌烦到了极致。
不用说,年轻气盛的刘彊关于武力治国的主张和崇尚柔道治国的刘秀完全背道而驰,这让刘秀很不满,他甚至对这个儿子日后会干些什么,能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什么,都不敢多想。因为一想到这些时,他的心就像是被什么敲打着一样,难受至极。长此以往,刘秀嘴里虽然不说,但心里却对刘彊愈来愈恶之。
其次,来看刘庄的“类己”。
一是刘庄和刘秀的长相“类己”。刘庄自小长得十分气派,面容方正,颈呈赤色,据说有尧帝之相。刘庄还非常聪慧,从小就师从经学大师桓荣学习,十岁能通《春秋》之义,这对于从小长相俊美、酷爱读书识字的刘秀来说,自然有似曾相识之感。
二是刘庄和刘秀的政治观念相符合。善于学习和观察政务活动的刘庄很快展示了“政治能力”。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刘秀下令检查天下的垦田和户口,并命令刺史、太守们逐一汇报。到汇报这一天,还不满十二岁的刘庄站在刘秀身后,观察上报官吏的神色。
刘秀仔细检查文书,翻着翻着,在陈留县的吏牍中发现了这样一句话:“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同是大汉国土,凭什么有的地方能调查,有的地方就不能调查?此事对刚建立的东汉王朝至关重要,非要查清楚不可。因为此时的刘秀,已经一连发下了七道圣旨,要求各豪门大族限制使用奴仆,将战乱中贱买的奴婢一律按照听凭自愿的原则无偿送还给各自的父母。
刘秀莫名其妙,问下面的官吏们,大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时,站在刘秀身后的刘庄却挺身而出,站出来说:“河南是首都所在,中央高级官吏都住在这里;南阳是陛下的故乡,陛下的亲戚多居住于此。因此对这两个地方的田亩数字,负责检查的官员们当然不敢多问。”刘秀恍然大悟,惊叹不满十二岁的孩子有如此锐利的眼光、如此聪颖的智慧,不由得对他赞不绝口。从此,刘秀对刘庄宠爱有加、器重有加。
刘彊和刘庄皇子之间的对决,刘秀显然是喜欢刘庄、钟情刘庄、器重刘庄的。尽管如此,成为废后的郭圣通还是期盼着自己的宝贝儿子能解救自己。
可是,刘彊有舍身救母的勇气,却没有大义救母的能力,因为他此时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在历朝历代朝廷后宫之中,都说母以子贵,同样的道理,子也以母为荣。母后被贬后,刘彊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心里开始忐忑不安起来。尽管大度的刘秀对他进行百般安慰千般弥补万般关爱,但在刘彊的眼里都变样了,千言万语抵不过一句话,母后的下场给了这个曾经满腔治国抱负的年轻人一个沉重的打击——一切的荣华富贵,只是过眼云烟;一切的权势利益,只是海市蜃楼;一切的风平浪静,只是汹涌波涛中隐藏的狂风巨浪。
原本开朗的“白马王子”刘彊变成了沉默的“忧郁王子”,他沉默寡言,他拒绝微笑,他心如死灰,他绝望如斯……
对此,刘彊的老师郅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郅恽找刘彊进行了一次长谈,劝他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经过郅恽开导,幡然醒悟的刘彊马上向刘秀打了一个小报告,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请辞太子一位;二是请准还乡,奉养老母。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经过一番作秀表演,刘彊从“谦辞”到“固辞”,再到最终的“泣辞”,而刘秀从“不忍”到“不肯”,再到最终的“应允”,一切看似极为荒谬,一切看似极为曲折,但这是毫无悬念的结果。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刘秀对太子一位做出调整:一是免去刘彊太子一职,改封为东海王;二是任命原东海王刘庄为新太子。
刘秀以铁面无情的方式废掉了郭圣通的后位和刘彊的太子位。也许是出于同情、怜悯,也许是出于舆论的压力、权臣的压力,刘秀并没有对郭氏母子赶尽杀绝,而是很快做出了“多情”之举。
一是厚待废太子刘彊。刘彊离京的时候,刘秀下诏,将刘彊的车马仪仗以及宫室陈设,都升至跟自己这个皇帝一样的档次,以此弥补刘彊未能登基为帝的遗憾。随后又将刘辅迁到更富饶的沛地为王。
二是厚待废皇后郭圣通。刘秀没有把郭圣通直接打入冷宫,而是改封她为沛太后,总之,可以说郭圣通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入冷宫反得尊崇的废后。
三是厚待郭圣通的亲人。刘秀很快提升郭圣通的兄长郭况为大鸿胪,并赠以大量的金银绸缎,郭家其他人及其家族也全部得到封赏。总之,郭氏家族也成为史上唯一非但没有遭殃丢命,反倒全家升官发财的废后家族。从此,郭氏家族有一个新的绰号——“金穴”,由此可见其富贵程度。
四是厚待郭圣通的父母。郭圣通的父亲郭昌英年早逝,郭圣通可以说是和母亲相依为命而过的,自然情深义重。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郭圣通的母亲去世,刘秀带着文武百官亲临送葬,举行了非常隆重的仪式,并且派专人前往真定,将老丈人郭昌的灵柩迎到洛阳,与夫人合葬,追封郭昌为昌阳安思侯。
然而,不管刘秀如何弥补,他的“无情”还是烙在了郭圣通母子心灵深处,不可磨灭,无法消除。
在废皇后郭圣通眼里,无情的刘秀所做的多情,一切都是“秀”。活着只是苟活,死去才是解脱。在悔恨、痛思、苦恼、空虚、追忆中,她又空度了十年的光景。
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六月,郭圣通离世。郭圣通死得并不痛苦,她是释然的,是欣慰的,是含笑离去的。就像所有的争斗、所有的荣华富贵、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如过眼云烟。
对此,刘秀同样将“多情”进行到底,以封国太后的礼仪将她葬于北邙,因郭圣通后位被废无谥号,故后世人称之为“光武郭皇后”。
在废太子刘彊眼里,无情的刘秀所做的多情,一切都是“秀”。活着只是苟活,死去才是解脱。在惊慌、担忧、不安中,刘彊虽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内心却惶惶不可终日,他多次向刘秀上书,表示不想再做这个旷古未有的“双料亲王”,请求退还鲁郡,只当一个东海国王就够了。至于自己等同皇帝的服饰器物,他更是强烈推辞。他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通过这种淡泊明志的方式来保全自己的性命。
对此,多情的刘秀坚决地拒绝了。为了表示自己对儿子的信任,他把刘彊的奏章进行公示,同时承诺,虎毒不食子,谁敢动刘彊一根寒毛,就是对自己不恭不敬。
然而,尽管手握刘秀给予的“尚方宝剑”,刘彊还是心有千千结,他的人生充满了孤独和伤感。
永平元年(公元58年),三十四岁的刘彊病逝于鲁国。
在废皇后郭圣通其他几个儿子眼里,无情的刘秀所做的多情,一切同样还是“秀”。郭圣通的第三子刘康,尽管得到了济南王的封号,但他却并不满足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广结宾客,不循法度,磨刀霍霍,肆意而为。
刘秀在位时,对他的胡作非为行为睁一只闭一只眼,视而不见。阴丽华的儿子汉明帝即位后,削去了他的五个县以示警告,最终刘康在穷奢极欲、放浪形骸中度过了一生。
郭圣通的第四子淮阳王刘延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复仇的火苗,做出了招聚奸猾、研究图谶的事,结果被人告发,被贬为阜陵王。随后,刘延将仇恨进行到底,到汉章帝时,他被削得只有一县的封地,并且还受到了特殊照顾——监视。最终,刘延被“软禁”,在毫无自由中度过了后半生。
郭圣通的小儿子中山王刘焉做事极为小心谨慎。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他的一个姬妾犯了一点小过错,刘焉竟然以“过失罪”直接把她送上了断头台。结果有人告到汉明帝那里,汉明帝虽然不忍降罪,但还是削了刘焉一县的封地作为警示。
只有郭圣通的二儿子刘辅为人忠厚、做人坦荡、知书达理、节俭朴实,被称为贤王。
总而言之,可以说刘秀和刘庄对待郭圣通的几个儿子还是“多情”的,不管大错、小错,都能网开一面。
如果觉得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飘雪楼主小说全集: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