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吉川英治作品三国·三国志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还在大殿里。”

“你们谁也不许进来!”

孙权屏退左右,自己一个人又来到孔明跟前。

“先生,请恕我年轻无礼。”

“哪里哪里,是我冒犯了将军威严,罪该万死!”

“仔细想来,被曹操长年以来视作敌手的,也只有我东吴国和刘豫州了。”

“将军阁下终于想明白了?”

“可是,我东吴十余万兵马多年不曾征战,已经习于和平,看来难以抵挡曹操的百万强马精兵。若想正面与之相抗衡,恐怕只有刘豫州。”

“阁下不必担心。我家主公虽然此前兵败当阳,然而离散的兵士仰慕其德行其后多又归来,关羽也募得新兵近一万,加上刘琦的江夏兵马也不下万人。关键要看将军阁下决意如何,值此乾坤一掷的紧要关头,区区兵数完全不在话下,是胜是败,全在于将军阁下的决断了!”

“我意已决。我孙权也是一堂堂男儿,岂有甘拜曹操下风之理?!”

“如此则大事成矣!曹操虽有百万大军,但多疲于远征,特别是当阳之战,曹军急于求胜,听说一日竟疾行三百里,已经势如强弩之末,加之其水军大多为不习水性的北方兵士,如此军势一旦锋芒受挫,势必酿至内争纷乱。荆州的军民原本就只是屈服于其暴威,不见得真心仕曹,故早晚背叛曹操,与北方势力分崩离析,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欲趁势追击曹贼,请将军阁下发兵入荆州,与刘豫州互成鼎足之势,强固东吴外廓,安抚民心,以图长治久安。至于荆州,日后让与东吴也无不可。”

“好了,我不再犹豫了!——鲁肃!鲁肃!”

“臣在。”

“即刻点起兵马,痛击曹操!传令诸将,准备出征!”

鲁肃得令快步离去。

孙权又转身吩咐孔明先回驿馆休息,随后发出嗵嗵的响声,踏着坚实的脚步朝东殿后面走去。

屯驻各所的文武宿老大将们可惊呆了。

“开战喽!出征喽!快快做好出征准备!”

即使听到传令,他们还是深疑:“开玩笑吧?”

这也难怪,因为就在刚才,孔明在大殿上以那样不逊的言语冲撞吴侯孙权,令孙权大为不快,撇下宾客,独自闪入后殿。这令他们暗暗高兴的一幕早已在所有宿老大将间传开了。

“不是搞错了吧?”

所到之处,一片吵吵嚷嚷。鲁肃劲头十足地传达孙权的命令。

果然是要开战了呀。人们这才意识到不是开玩笑,便一下子炸开了似的,紧接着,忿忿然寻找起反对开战的同盟者来。

“我们被孔明算计了!诸位随我来,必须马上一同去劝谏君主!”

于是,张昭领头,众人相随,怒气冲冲地来到孙权面前。孙权似乎早已料到,脸上的神情好像在说:你们果然来了。

“臣张昭不逊之至,然不得不直言相谏,故此前来。”

“什么事?”

“请恕臣无礼。主公与亡于北方的袁绍相比较,会如何?”

“……”

“想那袁绍,虽有北方之广土,数十万之精兵,不也被曹操所破么?况且那时的曹操还不如今日这般强大哩。”

张昭眼睛里闪着泪光。

“臣伏乞主公贤虑,万万不能因为孔明那样精明的人的诡辩,而毁我大事,贻误东吴啊!”

张昭之后顾雍跟着向孙权进谏,其余大臣也纷纷劝说。

“刘备如今已陷入黔驴技穷的境地,故派孔明为使者,意图拉拢东吴,与他一同向曹操复仇,可是时机一到,他必会趁机扩大自己的地盘。”

“若是为孔明之言所动,与曹操百万大军相抗衡,无异于飞蛾扑灯,负薪投火!”

“主公!千万不可做火中取栗的蠢事呀!”

此时,鲁肃站在殿外,听着里面的动静,心里直担忧:“这光景可不妙啊!”

孙权听着众人喧嚣的劝谏和责难,大约也实在忍不下去了,他丢下一句:“容我再仔细考虑考虑吧!”便起身快步朝后面的内室走去。

途中,被等在廊下的鲁肃截住,又是一番痛切之语:“这些人大多是文弱之吏或只考虑自己老后颐性养寿的年迈老将,他们力劝主公降服,除了顾及家中妻子和想着偷生多过些富贵日子以外,简直一无是处!主公千万不能听信这些惰弱之徒的话而酿成大错呀!望主公决断勿疑。先祖孙坚主君为了建立东吴霸业付出多少艰辛,尊兄孙策主君又是何等的武勇才略,想必他们的热血同样浸润在主公的五体内,脉脉相承……”

“走开!”

孙权突然提起衣袂,快步闪入内室。

原来后堂前阁的花园里此时恰好传来一阵喧闹:“必须战!”

“不!不能战呀!”

一簇大臣争执不下,一面吵吵嚷嚷一面往这厢走来。

看起来,群臣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一部分武将和所有文官全都反对开战,只有少数少壮派武将支持主战论。从人数上看,两者大约是七比三。

躲进内室的孙权,像个病人似的以手遮在额头。他心情沮丧,闷闷不乐,恼烦不止,竟至昼不食夜不寐。

自东吴建国至今,历经三代,这可是未曾面临过的大国难。从个人角度讲,孙权是个习惯了幸福生活的二世主,有生以来哪里曾遭遇到如此巨大的挑战和磨炼?

“怎么了?”

见夫君茶饭不思,吴夫人颇为担心,于是进来想看看他究竟怎么回事。

孙权毫不隐瞒,一五一十将事情告知夫人,从吴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难题,到内部意见纷乱,或主战或主降分裂成两派的情形。

“呵呵,你看上去还像个未经大事的少爷嘛。为这点小事情就饭不吃觉不睡?根本算不得什么大问题呀。”

“难道有什么解决办法?”

“当然有啦。”

“什……什么办法?”

“你忘记了吗?先主孙策临终时留下的遗言?”

“……”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纷乱时则问计于周瑜——我记得好像是这么说的吧?”

“啊啊……没错,是的是的。如今想起来,兄长的声音似乎就在耳边响哩。”

“你看你,平时大概已经将父兄忘到脑后了,所以这会儿大事临头才会如此恼烦。内事且不去说,外患外交之类与东吴以外诸国有关的事情,怎么可以不借用周瑜的聪明才智呢?”

“说得极是!说得极是!”

孙权如梦初醒般叫道,随即脸上云开日出。

“我这就召周瑜前来,问问他的意见。为什么一直到现在竟没有想到这点哩?”

孙权即刻修书一封,唤来一名心腹大将,命他起程从柴桑急往相隔不甚远的鄱阳湖,水军都督周瑜此时正在那儿,整日调练军船水夫。

四十二 醉计二花

周瑜与东吴的先主孙策同岁。他的妻子又是孙策妃子的亲妹妹,孙策与周瑜之间实为连襟关系。

周瑜字公瑾,生于庐江,年少英俊,后深得孙策赏识,年仅二十四岁便被擢拔为中郎将。

当时吴人都将这位少年红颜将军称为军中美周郎,“周郎”这个称呼一时间也成为富有男儿魅力的雅号。

周瑜任江夏太守时,娶了名门乔公家的二女儿为妻。乔家姊妹二人均是名噪一时的绝代美女,在东吴,只要说起“乔公二花”便无人不晓。

孙策娶乔家的大女儿为妃,周瑜则娶二女儿为妻,然而没过多久,孙策英年早逝,乔家姐姐成了年轻寡妇,其妹则至今仍在周瑜身边,像所有的娇妻一样,受到夫君的百般宠爱。

吴国人对这一双姊妹除了艳羡,也不乏祝福:“乔公家二花虽饱尝战祸,流离失所,然而双双觅得天下第一夫婿,也称得上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了。”

却说青年周瑜非但能征善战,而且精通音律,又多愁善感,可谓一大风流才子。凡宴乐时,乐人演奏曲调或节拍稍有错误,周瑜不管酒醉如何,总会情不自禁回头朝乐人投去一瞥,以眼神提醒乐人:“喂!又弹错了!”

于是时人纷纷称奇,以至于有歌人在歌中这样唱道:曲有误,周郎顾。

就是这样一个周瑜,在孙策死后,如今肩负着水军都督的重任,屯驻于鄱阳湖,整日忙于操练水军,既不能每日见到心爱的娇妻,也没有闲暇聆听喜爱的音乐。

如今,眼看东吴水军将要发挥其重要作用。曹操的水陆大军合计百万直指南方,并且给吴送来了最后通牒,以极为倨傲骄慢的口吻写道:遣我质子,降我军门乎?抑或遣我兵马,甘为我粉碎乎?

周瑜自然不可能不知道此事,只是身在朝外不便过问政事,加之他一心扑在建设水军上。

这日上午,周瑜检阅完舟手的操练,刚刚回到湖畔官邸,孙权派来的快马早已恭候门前:“请将军速往柴桑镇,主公急欲召见。”

说罢,将孙权的手书交与周瑜,便匆匆回去复命。

“终于等到这一天……”

这是期盼已久的佳信。周瑜稍事休息,便开始做动身的准备,却不想素日的好友鲁肃恰好到访。

“主公派来的使者刚走吧?其实,关于这件事情我想事先与都督通个气哩。”于是鲁肃将孔明来使东吴,国中一众大臣意见两分的情形全对周瑜叙述一番,最后还不忘再三阐述自己的主张:“东吴若是降服曹操,与将东吴从地图上彻底抹去没什么两样!”

“明白了,我先同孔明会上一会再说——我先打听打听孔明肚皮里有什么计谋,再去柴桑见主公也不迟,你只管请他来相见,我在这里静候,随后再去城内。”

听了周瑜几句话,鲁肃信心倍增,于是欣然告辞。

谁料刚过中午,张昭、顾雍、张纮、步骘等不战派也相约而来。

“鲁肃来见过将军了吧?他真是个古怪的家伙,不知道为什么,为了一个孔明他竟然上蹿下跳,煽风点火,策动主公卖国,欲置百姓于涂炭!如今正值事关家国命运的关头,不知周都督有何高见?”

四人围住周瑜,七嘴八舌说个不停。

周瑜打量着四名访客,不紧不慢地反问道:

“各位的意见都是不战求和么?”

“当然,我们在这一点上毫无分歧!”

听了顾雍肯定的回答,周瑜点点头继续说道:“我也有同感。其实从一开始我就觉得不应该开战,投降曹操,谋求和平,这样做才是真正为东吴着想啊。明日入柴桑镇,我一定会向主公谏言的,各位请先放心回去吧!”

四人听了欢天喜地返回了。不多久,又有一拨访客不请自来,原来是黄盖、韩当、程普等名震东吴的武将。

引入客厅之后,程普、黄盖等便围上前来迫不及待争相开口说道:“我等自破虏将军时起便追随先主,共同开创东吴基业,即使献出性命,化作白骨,只要能够保卫国家,万代镇护先祖英灵,此心便足矣。可如今主公听信那帮庸庸碌碌、只求一己安稳的孱庸文官的怯懦之言,竟然意欲降服曹操!实在是士可忍孰不可忍哪!”

“我等即便粉身碎骨也绝不能容忍这般屈辱!我等愿发誓:绝不在曹操面前弯下膝盖!面对如此事态,想必周都督决心已定。我们今日来此,就是想听听都督有何看法。”

周瑜问:“各位是否已下定决心,不惜一战?”

黄盖不等周瑜将话说完,立即以手抵在脖子上说道:“我头可断,也誓不投降曹操!”

其他武将也异口同声地发起誓来,他们情绪激昂地希望立即开战。

“明白了。其实我周瑜也根本不想投降曹操。不过,请各位安静下来,今日且先回府,待明日自会有定论。”好言安抚,将他们劝回家。

到了傍晚时分,又有客人来见。属下呈上名刺,说:“是阚泽、吕范、朱治、诸葛瑾等几个,说是务必要见都督,还说事关家国大事。”

这些人都属于中立派,究竟主战还是主和,一时还拿不定主意,故此来拜访周瑜商议的。

周瑜见了其中的诸葛瑾,他也不拐弯抹角,照直来问:“你是什么想法?你的弟弟诸葛孔明奉刘备之命出使来东吴,希望与我的东吴结成军事同盟,共同抗击曹操哩。”

“是呀,正因为如此,我的处境非常尴尬,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孔明的哥哥。实际上,我是故意不参与朝中的商议,冷眼旁观这场纷论,因为我不得不把自己置身局外啊。”

“这个我自然明白。”周瑜抿着嘴唇说道,“你的立场我能够体谅,不管兄啦弟啦的,那都是私事,眼下可不比家庭内部问题,他孔明如今是刘备之臣,你则是东吴的重臣,相信个中的事理你不会不明白。我只想知道,作为东吴一名重臣,你究竟是倾向于战还是倾向于降?”

诸葛瑾沉默了片刻,终于回答道:“降则安,战则危。从吴国的安危考虑,我认为还是不战为上。”

周瑜抿紧的嘴唇松弛下来,露出轻松的表情说道:“那么说,你是与你弟弟唱反调啰?难怪你有苦衷哪。无论如何,兹事体大,最终决定还是待我明日见过主公之后再做吧!今日就请先回。”

入夜,仍有吕蒙、甘宁等颇有名头的文官武将相继来访,进进出出,煞是热闹。

深更半夜,访客依旧络绎不绝。

来访者中,有人主张:“立即开战!”有的则主张:“不,还是应该求和。”虽然前前后后不下数十拨人,但所谈不外乎这两种论调。

此时,属下忽然悄声在周瑜耳旁报称:“鲁肃遵照您的吩咐,已经带孔明前来求见。”

  如果觉得三国·三国志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吉川英治小说全集宫本武藏:剑与禅三国·三国志,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