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度阴山作品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他看准了对方的背影,恶狠狠地吐出一个字:“呸!”
这是无可奈何的发泄,但他倒是真想辞官回家。于是写信给罗泽南道:“过段时间,我就脱掉官服,和你一起优游山林,可好?”
罗泽南知道曾国藩受到了刺激,正咬着笔杆准备回信,曾国藩的转机来了。
1852年7月下旬,中央政府命曾国藩到江西担任乡试主考官。曾国藩得到消息,一跳三丈高,吼起来:“我终于不用脱掉官服,就可以离开这个令人失望而厌恶的地方了!”
由此可知,他脱掉官服是假,胸膛里燃烧的功名之火仍然是炽热的。
接到圣旨的第二天,离江西乡试还早得很,曾国藩就迫不及待地离开北京,走上了一条他做梦都无法梦到的路!
结束京官生涯
曾国藩离开北京后,有好事者摇唇鼓舌道,这个乡巴佬是被骂出北京的。
其实不然,曾国藩在道光末年,就始终想去南方当差,无奈运气不佳,每次都轮不到他。
他总想去南方当差,有两个原因:第一,京官的日子太苦,出去当差一次就能收地方官的红包、礼金千两银子,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第二,他做京官十余年,从未回过老家,去南方当差,恰好顺道回老家探亲。
所以这次去江西南昌主持乡试,他真是欢天喜地。
但1852年9月初走到安徽太湖县小池驿时,一封家信来到,是个噩耗:他母亲于一个月前离开人世。
曾国藩胸膛如挨了一拳,血气上涌,“哇”地吐一大口鲜血来。
呆坐了许久,他终于缓过气来。按传统和法度,他此时应立即回老家奔丧。不过,有点小困难。
他离京时只带了到南昌的单程路费,行抵小池驿时,盘缠已所剩无几,如果转头回老家,那就要不吃不喝的靠两条腿走回去。
这是不可能的事。
曾国藩在旅馆来回踱步,心里开始运用朱熹“格物致知”的超级方法论。
他要“格”的“物”就是路费,“格”了半个时辰,终于得出结果和道理(致知)。结果是:可以到江西找路费;道理是:我是江西乡试主考官,暂时属于江西官员,而我老母正在此时去世,所以江西官员给我奠仪(份子钱)实是天经地义。
决心一下,曾国藩立即行动。
他穿上孝服,雇了乘扁舟来到江西九江。九江官员们见新任乡试主考官披麻戴孝而来,目瞪口呆。曾国藩就把老母去世的消息告诉他们,并说两天后要启程回老家守孝三年。对于不能主持江西乡试,曾国藩深表遗憾。
老娘去世,做儿子的应该刻不容缓,恨不得多生四条腿往家中赶,曾国藩怎么说要两天后才启程?
伶俐的江西官员们看曾国藩一脸菜色,马上明白其中玄机。
有人道破玄机对曾国藩说:“您就是不在这里待两天,我们也非让您待不可。您母亲去世,我们江西官员们应该表示一下,但南昌离此有些路程,所以您得等等。”
曾国藩哭丧着脸,不说话。
江西官员们马上去凑钱。两天后,凑齐了一千余两银子。曾国藩当场就把银子精准地分成三份,众官员大惑不解。
曾国藩咧嘴一笑,指着其中第一份道:“这份要还给京城中一朋友的,他最近太缺钱。”又指着第二份道,“这份是还给湖南长沙我几个朋友的。”第三份已少得可怜,曾国藩不好意思地说:“这是回家的路费。”
众官员对曾副部长欠了一屁股饥荒,叹息不已。想不到,从油水角度讲,京城的副部长还不如地方上的小县令。
曾国藩既然拿到钱,回去奔丧也就刻不容缓了。他收拾行装,带着钱坐船先到黄州,然后登陆直趋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接见了曾国藩。
常大淳和曾国藩是老乡,在当时太平军已闹将起来的动乱时期,异地老乡见老乡,分外亲切。常大淳听了曾国藩要回家守孝的事,慌忙制止:“你千万别走长沙,太平军此时正在围攻长沙,吉凶难料啊。”
曾国藩脸色大变:“乱匪竟然入湖南了?”
常大淳神色凝重,许久才说道:“岂止是湖南,倘若中央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剿匪计划,整个南中国都会遭殃。”
以曾国藩对太平军很少的了解,问题是有点严重,却绝没有常大淳说的那样严重。
不过,长沙是不能走了,曾国藩只好绕道回乡。1852年10月初,曾国藩历经千辛万苦和诸多小惊吓,终于抵达老家湘乡。跪在老娘棺材前嚎啕大哭几个时辰,他走到书桌前给咸丰写了封准备在家守孝三年的信后,开始认真守起孝来。
然而,这是一厢情愿。他才到家两天,老朋友罗泽南就来了。
罗泽南这段时间忙得四脚朝天,所以曾国藩老娘死了两个多月,他才首次登门。曾国藩刚死了娘,脸上毫无热情可言,罗泽南倒热情起来。他对曾国藩说:“最近我正和咱们湘乡县长朱孙诒搞团练。”
曾国藩对团练并不陌生,当时任何一个知识分子对团练都不陌生。团练就是民兵部队,清王朝的团练始于1796年的四川、湖北白莲教暴乱,当时清政府调集正规军八旗、绿营前往镇压,想不到一触即溃。湖北襄阳知识分子梁友谷为国家分忧,倡议组织团练。团练的初衷是“自卫”,敌不犯我我不犯人。
但随着形势的严峻,团练开始配合正规军对敌人做些侦缉和小规模围追堵截的战斗。在团练的全力协助下,清政府消灭了白莲教叛乱。对团练的出色表现,清政府又喜又惧。喜的是,团练其效如神;惧的是,团练其效如神。它既然可以帮政府干掉乱民,当然也可以帮乱民攻击政府。
清帝国皇帝们一想到这儿,马上魂不附体,白莲教暴乱才平定,各地团练正等着分果果,突然接到圣旨:解散,回家种地。
但所有人都意识到,让团练彻底消失的唯一办法就是正规军能打仗。遗憾的是,清政府正规军不能打仗,所以太平军一暴乱,正规军丑态频出时,道光追溯历史,回想往事,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强悍善战的团练。
不过道光很谨慎,只下令让太平军的暴乱地广西省组织团练。由于太平军善于流动作战,四处乱窜,所以不等道光的正式命令,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都先后在官绅们的主持下办起了团练。
曾国藩的老弟曾国潢在两年前就是白杨坪村的团练总指挥,他老爹曾麟书则受湘乡知县朱孙诒的委托担任湘乡县团练的名誉主席,罗泽南和他的弟子王錱(zhēn)此时正在湘乡干得热火朝天。
对罗泽南异常的兴奋,曾国藩心如止水。他是理学家,理学家守孝时要知行合一,不但足不出户,连心都不能跳得过快。
罗泽南很快就发现没有戳中曾国藩的兴奋点,眼珠飞快转动,找了个话题向曾国藩发起谈话。
“近来还在读理学?”
“是的。”曾国藩眼神发出光芒。
“理想还在?”
曾国藩沉思一会儿,点头。
“我看你修身齐家做得都很好,修身方面已文质彬彬,隐忍负重,据说在京城被人骂得狗血喷头,却泰然自若。”
曾国藩叹息道:“背后没少生闷气,险些把肺都气炸了。圣人说要慎独,看来我修行还不够。”
罗泽南摇头笑了笑:“能在人前不动如山,就是一大境界了。你的齐家做得更好,我看过你写的家书,真是字字真切,可谓深得理学‘诚’之一字精髓。”
“兄弟你取笑我。”
“绝没有!”罗泽南很正经,随即又装出一副可惜的模样来,“修身齐家做得好有屁用,值此危机关头,身为圣人门徒,不能治国平天下,生不如死。”
曾国藩睁圆了眼睛看罗泽南,翻来覆去都思忖对方话中之意,想了半天,才慢慢说道:“你在这里说有什么用,圣人之学无非是‘即物求道’和‘身体力行’。”
“太对了,就要知行合一,即知即行。”
这话让曾国藩很诧异,因为这思想是王阳明的,罗泽南什么时候读上王阳明了?
他当然也读王阳明,可惜天资不高,没有读懂。但“知行”的辩证,他却读懂了,而且很不同意王阳明“知行”并驾齐驱、同等重要的思想。
“我觉得‘知’重要,‘行’更重要!”
罗泽南拍手惊叫,语速加快:“对啊!你脑子里始终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现在正是实现理想的好机会,为何要在这里只知不行?圣人说,国难当头时,就该移孝作忠。”
圣人是否说过这样的话,曾国藩在书本上没有见过。但罗泽南的话的确激起了他多年的夙愿。他沉思许久,才开口慢慢问道:“团练办得怎样了?”
罗泽南眼里放出光芒来,盯着曾国藩,用鼓励的口吻问道:“去县上看看?”
第三章 巧计建湘军
出山任团练大臣
湘乡知县朱孙诒热情万丈地会见了曾国藩,并请曾国藩为保卫湘乡出谋划策。
曾国藩认真而全面地视察了团练,向朱孙诒和罗泽南提出练兵“贵在精而不在多”的建议,只要能训练出不要命的民兵400人,就可以和敌人来一场野战。同时他还提醒罗泽南,在湘乡周边多设探子,及时掌握情报,知己知彼才能大有胜算。
当然,曾国藩的着眼点不仅在团练上。他特别重视民间的安定和团练人员的来源。太平军暴乱一起,由于承平日久,所以流言四起,有人连太平军的影还没见到,就携家带口逃亡。曾国藩四处活动,宣传千万不要逃走,而且还写了通俗易懂的《保守平安歌》,提出:第一,莫逃走;第二,齐心保家乡;第三,操练武艺,大家齐心办团练,才能家家户户保平安。
因为行动起来,所以奇迹发生。湘乡在曾国藩的努力下,恢复了稳定和秩序,民心一定,团练水涨船高,无论是人员数量和质量,都远在湖南其他地区之上。
就在曾国藩为家乡贡献智慧和精力时,两个消息接踵而至。
第一个消息是,太平军在湖南长沙使尽浑身解数都无法攻克,于是撤围而走。这当然是个好消息,曾国藩特意跑到湘乡县城和朱孙诒、罗泽南喝了一顿,由于太过于兴奋,他把守孝期间不准喝酒的禁令忘得一干二净。
第二个消息不知是好是坏。1853年1月,他接到圣旨,咸丰皇帝任命他为湖南团练大臣,协同湖南巡抚共同办理团练。清政府最早设团练大臣是在1852年10月,地点是江西。曾国藩是第二位团练大臣,可谓沐浴了滔天的皇恩。清政府设立团练大臣的初衷是要把团练搞得铺天盖地,让乱匪陷进人民战争的海洋中去。所以挑选的大臣人选都是正在老家的京官,因为这样的京官熟悉家乡,而且就在家乡,可立刻上任。
罗泽南得到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跑来祝贺,曾国藩却心事重重。罗泽南问:“你成就功名的日子来了,怎么不高兴?”
曾国藩搓着手,唉声叹气:“这若是从前,我要去祖坟祭拜的,可现在……”
罗泽南明白了,曾国藩正在守孝,如果出来任事肯定会受人耻笑:“我前段时间跟你说的话,你难道当饭吃掉了?”
“什么?”
“移孝作忠啊!”
要移你去移!曾国藩想,在背地里为罗泽南出出主意,发些宣传单给老百姓,这都情有可原。可担任团练大臣,那可是光天化日之下出来做官,祖宗有灵,圣人有感,苍生有嘴,我非被他们谴责死不可!
罗泽南劝了半天,毫无效果,垂头丧气地走了。
曾国藩木然地呆坐房中,心乱如麻。突然想到理学家的静坐修行,于是盘起腿,把杂念驱赶出头脑,一会儿工夫,就端坐着打起了呼噜。
一觉到天明,但也不是自然醒,而是被老爹曾麟书唤醒的。老爹对他说:“你的好友郭嵩焘来了。”
曾国藩大喜,蓬头垢面地跑了出来。
郭嵩焘1847年才中进士,比曾国藩晚了九年。戏剧性的是,他官路一点都不亨通,才中进士,就撞上双亲离世,所以回老家湖南湘阴守孝。
1850年守孝结束,正要回京,又遇上太平军造反。在咬牙切齿了几天后,强烈的使命感让他留在湖南,帮助地方官防御太平军。
1853年10月,云贵总督张亮基调任湖南巡抚,郭嵩焘被人推荐,成了这位沉稳干练的巡抚大人的幕僚。
郭嵩焘和曾国藩交情匪浅,所以总在张亮基面前推荐曾国藩,当曾国藩被任命为湖南团练大臣后,郭嵩焘征得张亮基的同意,一路小跑来到白杨坪请曾国藩出山。
曾国藩对团练大臣的位子犹豫不决,不仅仅是他怕别人的议论,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官员的软弱散漫深恶痛绝,他特别担心的就是很难和这些人合作。
如果在工作中和这些人产生矛盾,必会事事掣肘,处处荆棘,非但自己不能成功,可能还会因过受罚,再受到他人的耻笑。到了那片田地,他曾国藩就是有想活下去的勇气,老天恐怕也不会给他机会。
所以在罗泽南来劝他之前,他就写好了辞请奏疏,准备由张亮基转交咸丰。郭嵩焘一来,两人谈了些闲话,他就把那封奏疏哆嗦着拿了出来,要郭嵩焘交给张亮基。
郭嵩焘皱眉说:“你这是打退堂鼓啊。”
曾国藩叹息连连说:“团练大臣有个鬼用,今日不可救药的地方不是什么团练的战斗力,甚至都不是正规军的战斗力,只在人心。人心陷溺,毫无廉耻。看看那群官场肥佬,摇头尾巴晃,混吃等死,再看看那些有志于拯救苍生的人,全沉沦下层,郁郁不得志。人心不古,世道浇漓,这要比长毛贼厉害百倍!”
这是段社会杂评,堂而皇之,所以无用。
郭嵩焘埋怨道:“你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此时就该出山,见一事解决一事。你坐在这里兴叹,于世事有何益处?”
曾国藩心不在焉。
郭嵩焘提高了嗓门:“你不知道吧,长毛匪已攻陷了湖北武汉,常大淳殉职了。”
曾国藩“啊呀”一声,武汉一失,湖南地区必是太平军觊觎之地。虽然上次长沙之围解了,但难保太平军不来个回马枪。到那时,整个湖南将狼烟四起,血流成河。
一想到这,曾国藩就脊背发凉,眼皮直跳。
郭嵩焘趁机劝道:“你本有澄清天下之志,现在不乘时而出,拘于守孝的古礼,对皇上甚至是对你老爹都没有益处。国要破家要亡,你什么都守不住的!”
曾国藩在房间里转悠起来,脸上一会儿是兴奋,一会儿是忧虑,一会儿是莫名其妙,一张脸变幻无常,搞得郭嵩焘神经紧张,连胃都发紧。
转了半个时辰,曾国藩才端坐在郭嵩焘面前问道:“我父亲那里,怎么办?”
郭嵩焘惊喜地笑起来:“这好办,我来说。”
经过郭嵩焘的三寸不烂之舌,曾麟书意识到如果不让曾国藩去长沙担任团练大臣,那他这个老爹就该天诛地灭。
曾老爹同意了,曾国藩还有顾虑。这顾虑不好意思说出口,郭嵩焘要他一定要说出来,要无任何后顾之忧地去长沙。曾国藩咬咬牙,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了三个字:江忠源。
这是个人名,曾国藩最要好的朋友。
江忠源是湖南新宁县人,新宁离曾国藩的家乡湘乡不远。江忠源虽是读书人,却不受礼法约束,吃喝嫖赌样样都来。1847年,新宁县闹匪,政府军一筹莫展。危急时刻,江忠源砸锅卖铁募集了一支民兵部队,很快就把匪乱镇压下去,由此名声大噪,从此混入官场,但不久后因老母去世,回家守孝。
太平军起事后,江忠源再发神威,脱了孝服,组织精锐团练,出湖南入广西和太平军作战。江忠源是将才,手下无弱兵。在湘江边上的蓑衣渡,他眼光独到设置下埋伏圈,消灭了从此经过的太平军大半兵力,连太平军三号人物冯云山都壮烈于埋伏圈中。
江忠源因此一役名动南中国。
如果觉得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度阴山小说全集:帝王师:张居正, 帝王师:刘伯温, 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知行合一王阳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