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吴蔚作品满城尽带黄金甲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华州节度使韩建在当时实力不算强大,竟然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然令其他强藩不平,其中反应最强烈的就是朱温。朱温当时在众藩镇中实力最强,地盘最大,只有他敢于与彪悍勇武的李克用争锋。韩建与李茂贞商议后,也害怕朱温出兵来抢夺昭宗,于是将昭宗主动送回长安。  

  经过两年多形如囚徒的生活,昭宗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不但不思进取,还开始自暴自弃。他性情愈加暴躁,经常酗酒麻痹自己。因复兴无望,变得喜怒无常,动不动就杀死左右侍奉的人来排泄愤怒。此时的昭宗,已经是一个凶狠暴虐的人物,行为不可预知。这引起了宦官们的恐惧,生怕哪一天不小心就被昭宗已杀死。宦官刘季述、王仲先,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屋四大宦官暗中合谋,打算废黜昭宗。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的一天,昭宗在禁苑中打猎,大醉而归。当天夜间,昭宗突然发怒,趁酒兴亲手杀死身边宦官、侍女数人,宫人大为恐慌。第二天上午,昭宗还宿醉未醒,宫门不开。宦官刘季述、王仲先借机要挟宰相崔胤召集百官。崔胤怕死,率领群臣在同意“废昏立明”的文书上签了字。宦官们随即率领禁兵入宫。此时,昭宗刚刚酒醒,突然看见有兵士进来,“惊坠床下”,爬起来刚要逃跑,却被刘季述、王仲先拉住,左右挟持着坐下。  

  [崔胤,字昌遐,乾宁二年(895年)进士。王重荣为河中节度使时,曾辟请他为从事。后进入中央朝廷做官,不断得到升迁。唐大顺年间,崔胤历任兵部、吏部侍郎,不久又以本官任平章事,这是崔胤第一次拜相。唐末王室衰微,大权旁落,宦官与朝臣南北二司互相争权倾轧。双方都暗结朋党,结纳外镇的藩帅。崔胤为人阴险狡诈,工于心计,又善于阿谀附合,外表看上去老成持重,实则内心险恶。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杀进长安时,宰相杜让能、韦昭度、李谿先后被杀,崔胤却幸免遇难,由此可见他善于在乱世中生存。昭宗回长安后,罢免了崔胤的相位,出为岭南东道节度诸使。崔胤立即秘密写信给朱温求援。在朱温的要挟下,昭宗无奈,只好召回崔胤任平章事,再度拜相。崔胤先后四次拜相,时人称其为“崔四人”。]  

  昭宗皇后何氏颇为见识,见大势不妙,立即站出来周旋:“军容长官本是护卫官家的,你们不要吓着他,有事请各位做主就是了。”宦官刘季述立即拿出有百官签名的文书说:“陛下厌倦了这个宝位,大家的意思是要太子监国,请陛下颐养于东宫。”昭宗却不想让位,自己辩解说:“我昨日与卿等欢饮,不觉过了点,何至于此呢!”何皇后立即说:“圣人就依他们的意思吧!”随后,何皇后当着昭宗的面,取出传国宝玺交给刘季述,表示昭宗同意退位。  

  昭宗和何皇后及侍从十余人随后被关进东宫少阳院内。刘季述还以银杖画地,当面历数昭宗罪过:“某时某事,汝不从我,其罪一也……”如此数十不止。之后,刘季述亲自给少阳院院门上锁,门上的大锁也用铁水熔固,防止有人进出。昭宗等人的饮食就从一个墙洞中送进去。  

  同一天,宦官假传昭宗之命,立昭宗子李裕为皇帝。  

  宰相崔胤曾劝昭宗诛杀了宦官宋道弼、景务修等,令宦官们对他十分畏惧,不胜忿恨。刘季述虽然痛恨崔胤,但却因为畏惧朱温而不敢杀他,只是罢免了他的相位。崔胤立即告难于朱温,请他发兵相救。刘季述也派使者去见朱温,表示愿意奉上大唐社稷。朱温虽然有当皇帝的野心,但感觉此时还不到时机,他还需要昭宗这张牌。权衡利益下,朱温囚禁了刘季述的使者,派亲信蒋玄晖秘密进入长安,与崔胤秘密策划,打算铲除宦官,迎昭宗复位,挟天子以令诸侯。  

  天复元年(901年)正月,崔胤联合神策军将领孙德昭、董彦弼、周承诲三人,发动神策军(禁军)打败了刘季述,迎昭宗复位。昭宗在群臣的朝贺中“反正”,黜太子李裕为德王,杀刘季述党羽宦官数十人,刘季述被乱棒打死,暴尸于市。这场宦官发动的宫廷政变,不到两个月就失败了。神策军将领孙德昭、董彦弼、周承诲得到重赏,时人称为“三使相”。  

  昭宗复位以后,鉴于刘季述之乱,迫不及待地要尽除宦官,便命崔胤和陆宸分掌左右神策军,尽夺宦官兵权。但神策军将领都是宦官心腹,大力反对,昭宗的诏令不能施行,只得任宦官韩全诲为神策军中尉。  

  崔胤急于铲除宦官,病急乱投医,居然想利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来制宦官,就暗中邀请他遣兵三千进驻长安,以为援助。谁知韩全诲做过凤翔监军,与李茂贞私交极好,二人早有勾结。凤翔兵进驻长安,反而助长了宦官的气势。崔胤便催朱温速到长安,从宦官手中夺取昭宗。这正中朱温下怀,他立即带兵出发,到河东时,先上书请昭宗去东都洛阳。

黄金甲渐黯渐淡

朝不保夕的唐昭宗(3)

  宦官韩全诲等人闻讯后大惊,干脆先下手为强,劫持昭宗及其家属到凤翔投靠李茂贞。朱温率兵入关中后,首先打败华州节度使韩建,取得华州,随后进入长安城。宰相崔胤率文武百官在渭桥迎接,并设宴接风。其间,崔胤举酒杯为朱温祝寿,丑态百出。

  天复二年(902年),朱温带兵围困凤翔,与凤翔李茂贞为争夺昭宗展开了激战。凤翔孤立无援,城中粮食断绝,又遇严寒大雪,城中军民大量冻饿而死。昭宗也不得不在行宫自磨粮食,每天磨豆麦喝粥,以求生存。凤翔百姓更惨,吃人的现象普遍发生,“人肉每斤值百钱,犬肉值五百钱,每日进奉御膳,就把此肉充当”。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凤翔肯定是守不住了,李茂贞只得接受朱温的条件,同意主动送出昭宗、韩全诲等人。  

  这时候的李茂贞还不忘向昭宗伸手,要求昭宗将跟随在身边女儿平原公主嫁给自己的儿子宋继偘(李茂贞原姓宋)。何皇后心疼亲生女儿,不肯同意。昭宗劝她说:“不尔,我无安所!”(《新唐书·卷八十三·公主传》)堂堂大唐天子,为了一处安所,竟然连女儿也要舍弃,真是可悲可叹。  

  昭宗等人出凤翔后,朱温就地诛杀韩全诲等宦官数百人,将昭宗像战利品一样带回长安。  

  根据《五代史阙文》记载,朱温从凤翔迎昭宗回长安时,昭宗假装鞋带脱落,对朱温说:“全忠(朱温)为吾系鞋。”朱温不得已,只得跪下为昭宗系结,汗流浃背。当时昭宗身边还有卫兵,昭宗故意如此,是让左右擒朱温而杀之,但左右竟然没有一个敢动手的。  

  朱温回兵长安后,尽诛宫中宦官八百余人,只留下黄衣(品秩最低的宦官)幼弱三十人,供宫中打扫。同时,朱温还下令各地藩镇将担任监军的宦官一律杀死。唐朝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至此被彻底铲除。谁也没有想到,中唐之后祸乱不已的宦官问题竟然是被朱温解决。朱温因诛杀宦官有功,被封梁王,从此挟天子以令天下,控制了中央政权。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为大杀宦官第一人。秦始皇灭掉六国,暴虐无度,仇家遍及天下。为了防止遭人刺杀,他每天都要改变住处。有一天,秦始皇出游,看到丞相李斯出行,车马、随从众多,浩浩荡荡,排场很大。秦始皇很不高兴。有人将此事告诉了李斯,李斯立即精简了车辆随从。秦始皇知道后仍然不高兴,说:“肯定是宫中的宦官把我的话泄露出去。”于是将身边的宦官全部处死。]  

  昭宗记挂尚在凤翔的女儿平原公主,让朱温写信给李茂贞索要。李茂贞畏惧朱温的势力,只得将平原公主送回了长安。  

  天复三年(903年),朱温领兵回大梁,留侄儿朱友伦领一万兵控制京师,昭宗完全孤立了。  

  天祐元年(904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举兵逼京畿。朱温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又见关中经济萧条,黄河漕运中断,洛阳经济复苏、且有江淮经济支持这一形势,提出要把首都迁到洛阳。但朝臣们反对。宰相崔胤猜到朱温将会篡位,他身为宰相,难免有一天会祸及自身,于是暗中召募六军十二卫,密为防御。又与京兆尹郑元规等人谋划,缮治兵甲,日夜不息。朱温有所防备,指使部下数百人去应崔胤之募兵,崔胤却毫不知情。  

  刚好这时候,朱温派在长安典禁军的侄子朱友伦打马球时不慎坠马而死。朱温怀疑是崔胤故意而为,便以此为借口,派侄子朱友谅带兵入长安,胁昭宗迁都洛阳,并以“专权乱国,离间君臣”的罪名捕杀了崔胤、郑元规。长安民众痛恨崔胤,听说他被杀后,十分振奋,纷纷向他的尸体投掷瓦砾砖石以泄忿。唐末诸相之中,崔胤名声最差,被认为亡国害民。尽管当时时局混乱,情势复杂,唐朝廷面临着个人无法解决的危机,但后来朱温挟持天子直至唐朝灭亡,崔胤难辞其咎。  

  朱温另用裴枢、柳璨等人为宰相,使裴枢强迫昭宗和百官迁都洛阳。长安城中,一片阴云惨淡。长安居民也被迫迁往洛阳,一路上哭号之声不绝,其惨象恰如董卓挟持汉献帝驱赶洛阳百姓西迁长安一样,因而大骂宰相崔胤是“国贼”,斥责他引来了朱温倾覆社稷,连累众生。  

  昭宗刚刚出长安,朱温就下令毁掉长安的宫室和民房,以绝众望。长安房屋被拆后的木材扔在渭河当中,顺河而下,月余不息。长安城化为废墟,从此,结束了为都的历史。  

  之前昭宗曾经几次离开长安,但这次离开后,就再也没有能够回来,长安从此成为梦中遥想的故都。  

  昭宗车驾路过华州,华州百姓夹道高呼“万岁”。昭宗泪流满面,说:“不要朝我呼万岁了,我不再是你们的天子!”又对左右侍从说:“鄙语说:‘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我这次漂泊,不知何处是归宿了!”说罢大哭不止。左右人也都黯然泪下。  

  天祐元年(904年)二月,昭宗到达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因洛阳宫室尚未建成,车驾暂驻于此。朱温亲自到洛阳督修宫室。昭宗趁机向西川节度使王建传书告难。王建派兵会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军,前来抢夺昭宗,途中遇到朱温军队的阻挡而退回。昭宗又向李克用传书告急,但是朱温早又准备,屯重兵在河中,李克用虽然急切地想得到昭宗,却难以一时奏效。  

  四月,洛阳宫室建成,朱温催促昭宗出发。昭宗近乎哀求地向朱温声明,说何皇后刚刚生育,月子里出行不方便,要到十月再进入洛阳。朱温认为昭宗有意拖延,想等待援兵,很是恼怒,恶狠狠地对手下牙将寇彦卿说:“你马上到陕州,立即督促官家动身。”  

  [何皇后生下的这个孩子下落如何,史书上没有记载。根据安徽西递胡氏宗谱记载,何皇后在陕州生下一个男婴。刚好当时新安婺源人胡三宦游于陕,昭宗知道前途险恶,便将孩子交给了萍水相逢的胡三。胡三将皇子抱回徽州婺源考水,将其改姓胡,取名昌翼。昌是吉祥平安,翼为翅膀,意思是平安地飞离了虎口。百年匆匆而去,胡氏五世祖胡士良赴南京公干,途经西递,被西递优美的山水风光所吸引,便将全家迁居西递,之后写下了胡氏宗族在西递土地上九百余年繁衍生息的历史。想来这样的结局,是唐昭宗万万没有预料到的。]  

  昭宗无奈,只好从陕州出发。车驾至谷水,朱温设宴洗尘。经过几次变乱,此刻昭宗身边已没有了禁卫亲军,随从他东迁者只有诸王、十几个小黄门以及打毬代奉内园小儿共二百余人。朱温仍然不放心,担心这些人也会惹是生非。为防止节外生枝,朱温当夜指使部下将这二百余人一一绞死,然后另换二百余人身着死者的衣服。直到数日后,昭宗才发现身边的人全被替换。  

  到了洛阳,何皇后哭着对朱温说:“此后大家夫妇,委身全忠了。”昭宗在洛阳宫贞观殿接受朝贺,宣布改元,大赦天下,被严密监视,如入牢笼,完全成为朱温手上的傀儡和招牌。之后,昭宗日益消沉,终日与皇后、内人“沉饮自宽”。既然是“自宽”,就说明他内心深处一直担心发生不测。此时的皇帝,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凤翔李茂贞、太原李克用,以及割据西川的王建,割据淮南的杨行密等人,连盟举义,打出了“兴复”的旗号,虚张声势,声称要出兵救出昭宗,其实不过是要和朱温对抗。朱温却感觉到危机,知道留下昭宗对自己不利。他领兵西讨李茂贞前,担心昭宗有变,招来心腹蒋玄晖面授机宜。

黄金甲渐黯渐淡

朝不保夕的唐昭宗(4)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十一日壬寅夜,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率百人来到内宫,声称有紧急军务面奏昭宗。守门官裴贞不知是诈,刚打开宫门,就被一拥而进的士兵杀死。蒋玄晖每门留兵十人把守,一直冲到皇帝寝宫所在椒殿院。贞一夫人打开院门,对蒋玄晖说:“急奏不应带兵来呀!”话音未落,被兵士一刀砍死。蒋玄晖带人急冲到殿下,大声问:“至尊何在?”昭仪李渐荣在门外道:“院使(指蒋玄晖)莫伤官家,宁杀我辈。”昭宗此刻半醉半醒,听到动静不妙,马上从床上爬起来,单衣赤脚地逃出寝宫。兵士早已持剑进入椒殿。昭宗绕着殿内的柱子逃命,被兵士追上一剑杀死,年仅三十八岁。昭仪李渐荣想以身保护皇上,也一起被杀。何皇后苦苦哀求,蒋玄晖才饶她一命。不过,她也没有多活太久。

  九月,蒋玄晖假传何皇后手谕,立昭宗第九子李柷为帝,是为唐哀帝。哀帝即位时不过十三岁,自然是一个傀儡。十月,朱温返回洛阳,对昭宗之死故装震惊,伏在棺材前痛苦流涕说:“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想用哭声来蒙蔽天下,并勒令朱友恭等人自杀以谢天下。昭宗死后葬在河南偃师,成为第一个葬在关中以外地区的唐朝皇帝。  

  据说,当初李茂贞叛乱时,随昭宗出逃长安的伶人中有一弄猴人,随身带着一只猕猴。此猴性机敏、通人性,能执鞭驱策,戴帽穿靴,随班起居,取悦于百官。昭宗很喜欢这只聪明的猕猴,赐其绯袍(唐代四品官员的服色),号称“孙供奉”。昭宗的此举引来后代诗人罗隐的笑骂:“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绯。”昭宗死后,这只猕猴归新主朱温所有。但猕猴极为忠贞,不愿服侍新主,多次向朱温跳跃奋击,终于被杀。  

  昭宗虽死,但他还有一群儿子。朱温再次向信服蒋玄晖面授机宜。蒋玄晖即在九曲池设宴,请昭宗的九个儿子赴会。酒过半酣,伏兵四出,将九王全部绞死,尸体投进九曲池中。身为皇族,在乱世中一样无奈。  

  不久后,朱温谋士李振(绰号“猫头鹰”)因考进士不成,十分痛恨朝臣,对朱温说:“这些朝臣平时自命清高,自称‘清流’,不如扔到浊流里去。”朱温便在一个深夜,把三十多名朝臣杀死,尸抛黄河。朝中王公缙绅为之一空。何皇后也被杀死,整个李唐皇室,仅剩下哀帝一人。  

  天祐四年(907年)三月,经过一番假意的推辞,时为天下兵马元帅、梁王的朱温接受了哀帝的“禅位”,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汴京(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唐朝正式灭亡。  

  哀帝先被降为济阴王,迁往汴京以北的曹州(今山东菏泽)。由于太原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等仍然奉哀帝正朔,不承认朱温的梁朝,朱温担心各地藩镇的拥立会使废帝成为身边的定时炸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于天祐五年(908年)二月二十一日将年仅十七岁的哀帝鸩杀。以王礼葬于济阴县定陶乡(今山东定陶县)。  

  从此,自朱温所创的后梁开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相继,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这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南北朝、十六国以来的又一次大混乱、大分裂时期。这是一个暴力决定一切、黑暗不见天日的时期,大规模的战争随处可见,割据势力各拥兵力,到处烧杀抢掠,横征暴敛。中国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直到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才结束了唐朝之后约半个世纪分裂割据的黑暗时代。

为龙为虎亦成空

万里烽火灭的张义潮(1)

  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八月,声震河西的英雄人物张义潮在京师长安病死,唐朝廷赠官太保。

  [敦煌石室文卷记载为张议潮,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均记载为张义潮,可推测为张议潮归义后,改为张义潮。特此说明。]  

  一年后,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懿宗病死,十二岁的僖宗即位。八年后,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农民军领袖黄巢攻进长安。三十五年后,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末代皇帝哀帝禅位,自登帝位,建国号梁,定都于汴州(开封),唐朝至此宣告灭亡。三十八年后,开平四年(910年),张义潮之族孙张承奉自立西汉金山国,自号白衣天子。  

  倘若张义潮尚在人世,不知道是怎样的感慨!  

  为什么要讲这个张义潮呢?因为他是懿宗一朝惟一的骄傲。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了英雄而不知敬仰的民族更是可悲的。张义潮就是唐末的英雄。  

  在玄宗一朝,名将哥舒翰采用“步步为营”的军镇策略,收复了失陷于吐蕃多年的黄河九曲之地。而吐蕃在与哥舒翰的交战中,开始时尚能发动反击,到后来只能是疲于招架,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在哥舒翰的手中,唐朝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哥舒歌》在陇右一带广为流传:“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充分地反映了一方的黎民百姓对哥舒翰的信赖和赞颂。  

  然而,安史之乱时,唐朝廷将边军大量内调,哥舒翰也在安史之乱中死去。吐蕃趁着唐朝的内乱,重新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唐朝廷为了对抗吐蕃,于宝应二年(763年)设河西副元帅一职,统一指挥河西、北庭、安西三地的残余唐军。首任河西副元帅为杨志烈,在他的指挥下,吐蕃人的攻势一度被遏制。但到了永泰元年(765年),杨志烈为叛将所害,形势便开始急转直下。永泰二年(766年),吐蕃人占领河西重镇甘州、肃州。第二年,继任的河西副元帅杨休明战死。这样,河西,安西,北庭三地唐军互相失去联系,进入各自为战的境地。之后的十多年中,唐军在河西走廊的各个要塞因孤立无援陆续被吐蕃军各个击破。  

  沙州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从大历五年(770年)开始,沙州受到吐蕃军的围攻。当时沙州以东的唐军要塞已经全部失陷,所以沙州城处于孤立无援状态。沙州刺史周鼎一面率军民固守,一面向唐朝廷在西域的盟友回鹘求援。然而,援军经年不至。沙州一直被围困,城中粮草将尽。周鼎主张焚毁城郭,率军民东归唐朝。但他手下的部将都不同意,认为一旦军民东奔,沙州以后将永不复为大唐之地。经过一番激烈争论,最后,都知兵马使阎朝缢杀了周鼎,然后继续率部抵抗吐蕃。  

  为了解决粮草问题,阎朝贴出告示:“出绫一端,募麦一斗。”用这样的方法来征集粮草。这样,沙州这个只有四、五万人的弹丸小邑一直坚持了十一年,到建中二年(781年),沙州城终于弹尽粮绝,山穷水尽。阎朝实在无路可走,为了保全城中百姓,只得与围城的吐蕃主将绮心儿相约,在得到沙州城民众不外迁的许诺下,向吐蕃军投降。至此,唐朝在河西的最后一座要塞沙州被吐蕃军所攻破,完全丧失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权。而北庭都护府则在贞元六年(790年)为吐蕃人所破,安西都护府在元和三年(808年)为吐蕃所破,唐朝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沙州失陷之后,沙州百姓受到了吐蕃的残酷压迫,“丁壮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羸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汉人尤其受到歧视,吐蕃人规定河西各城的汉人走在大街上必须弯腰低头,不得直视吐蕃人。之前率沙州顽强抵挡吐蕃进攻的阎朝也被吐蕃用“置毒靴中”的手段暗杀。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心更加思念唐朝。  

  如果觉得满城尽带黄金甲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吴蔚小说全集明宫奇案宋江山包青天案藏杀机:清代四大奇案卷宗大汉公主1644:中国式王朝兴替755年:中国盛衰之交宋史疑云:960年到1279年之两宋典故满城尽带黄金甲楼兰璇玑图大唐游侠鱼玄机孔雀胆韩熙载夜宴斧声烛影,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