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易中天作品易中天中华史9两汉两罗马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从此,人类有了新的体育项目,叫马拉松。

行动迟缓的斯巴达援军是第二天赶到的。他们除了表示歉意,也仔细查看了战场。结论是:波斯人的标枪要短一些,甲胄和盾牌也不如希腊人的坚固。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

比标枪、甲胄和盾牌更重要的是方阵。这种军阵由十二列步兵密集组成,每列战士都步调一致地并肩前进,他们的盾牌则构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城墙。而且,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就自动补位,直到全部阵亡。

这真是一台战斗机器。

组成这样的方阵并不容易,它要求阵中的每个战士都有着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这是需要精神来支持的,包括对城邦无限忠诚,对战友情同手足,把荣誉看得比生命重要,将退却视为奇耻大辱。

雅典人有这些精神,因为他们是自由之子。

的确,雅典是希腊人的杰出代表,希腊则是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没有任何一个古代社会,能像希腊那样强烈地关注个人价值,并对个人创造的未来充满信心。正是这种信心,让他们热情奔放,独立自主,视死如归。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大约在希波战争之前半个多世纪,吕底亚还没有被波斯皇帝居鲁士灭亡的时候,一位周游世界的希腊哲人来到了这个王国。在参观了王室的宝库后,国王问:先生见多识广,你认为谁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呢?

哲人答:当然是泰卢斯。

谁是泰卢斯?雅典的自由公民。他有几个儿子,个个勇敢善良;也有不少孙子,个个活泼可爱;他自己则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壮烈牺牲,让人怀念。如此而已。

然而在希腊人看来,这个普普通通的泰卢斯,却比任何君王都要尊贵,也要幸福。因为他是自由的。他坚持的是独立,享受的是平等,堪称幸运。

独立、自由、平等,是希腊人的价值观。

这个价值观的形成,我们在《国家》一书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难看出,这与波斯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波斯帝国的政治虽然堪称仁政,大流士甚至立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最长工作时间和最低薪酬,并愿意与民同乐,却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希腊人才有的公民意识和自豪感。

制度的优劣,很快就会决出胜负。

公元前479年8月27日,希波战争中最后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在普拉提亚爆发。战争前,每名希腊战士都指天发誓:我将战斗到死,因为自由比生命更宝贵。

于是,为自由而战的四万希腊重装兵,毫无畏惧地迎战波斯的十五万大军,后者是由波斯皇帝薛西斯的妹夫马尔多尼乌斯率领的。结果,这位骑在白马上的波斯统帅战败身亡,失去领袖的波斯军队则溃不成军。

与此同时,希腊海军也在隔海相望的米卡尔海角大获全胜,波斯舰队不是葬身鱼腹,便是逃之夭夭。

希腊人的胜利,是价值观的胜利。

这是波斯人自帝国建立以来最惨重的失败。此后,战争仍将继续,波斯却风光不再。心灰意懒的薛西斯退进帕赛波利斯的深宫,在温柔富贵乡里醉生梦死,最后于公元前465年被一伙侍卫官和近卫军谋杀在床上。

这一年,墨子三岁,苏格拉底四岁。

波斯日薄西山,雅典蒸蒸日上。公元前478年,也就是普拉提亚和米卡尔海角之战胜利后一年,雅典人召集爱奥尼亚城邦和爱琴海诸岛组成了提洛同盟。二十多年后,这个同盟又被雅典人改造成了一个海上帝国。

雅典人开始称霸。

称霸是对自由的背叛,雅典则将付出沉重代价。希波战争结束十八年后,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这是希腊人的窝里斗,结果则是雅典和斯巴达的两败俱伤。希腊世界的夕阳西下,尽管在那纷飞的战火中,建筑、雕塑、戏剧和哲学依然大放异彩,蔚为壮观。

没错,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自己造孽则神仙也救他不活。争权夺利又大打出手的希腊城邦无可挽回地在辉煌中没落,在兴盛中沉沦。他们留下的烂摊子,也只能由自己的学生来收拾。

希腊人的这个学生,就是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世界公民

在历史的记忆中,亚历山大是一位英俊少年,而且永远富有魅力:笔挺的身材,白皙的皮肤,零乱的金发,光洁的下巴。但最迷人的,还是那双盯着世界的眼睛。在那里面,充满了好奇和天真。

谁都没想到,正是这双眼睛让世界变了模样。

只有他的父亲腓力二世看出了这一点。这位改变了马其顿国际地位的国王对儿子说:去找一个能让你大显身手的地方吧,我的孩子!马其顿对你来说实在是太小了。

腓力二世说得并不错。在他之前,没有一个希腊人愿意对这个多山王国正眼相看。这位狡诈而强悍的国王虽然成功地改变了人们的态度,但他很清楚,如果有人天生就是征服者,那么,非亚历山大莫属。

亚历山大也不负厚望。他刚刚继位就披挂上阵,战波斯,征埃及,侵印度,只用了短短七年就把马其顿从王国升格到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南括埃及,北抵中亚,东至印度河流域,跟波斯帝国一样横跨欧、亚、非。

可惜,这个帝国空前短命。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于一只带菌有毒蚊子的叮咬,他那顶多十三岁的帝国也迅速分裂,变成了马其顿-希腊(安提柯)、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叙利亚)三个独立王国,以及一大堆小国,统一的世界分崩离析。

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也就成了一个难题。

狂热的崇拜经久不衰。至少,在罗马人的眼里他永远是英雄。恺撒大帝在埃及向他的陵墓顶礼膜拜,奥古斯都屋大维的指环上刻着他的面容。早期基督徒甚至按照他的形象来描绘耶稣基督:飘垂着金发,不留胡须。

批评之声同样不绝于耳。在批评者们看来,亚历山大暴戾、浮夸、野蛮而独裁,不懂政治也不懂经济,没有创造和建树,甚至没有继承人。他最多只是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而这个奇迹则不过是一束焰火。

就连亚历山大的美貌也成了罪名。批评者说,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为了留住青春而剃掉胡子,显然是变态的,至少也是虚荣的。如此自恋的人,可以算得上伟大吗?

这让人想起了项羽。

二十岁继承王位,三十三岁便去世的亚历山大,跟项羽一样都是少年英雄,他们的一生也几乎都是在鞍马上度过的。他们甚至都有不同程度的暴行,比如亚历山大对底比斯的疯狂烧杀,以及把三万提尔人卖为奴隶。

但,亚历山大在战争中很少进行报复,原则上也禁止军队抢劫。这位年轻的征服者在占领别国时的作风,更像刘邦当年在咸阳,也像居鲁士:尊重当地风俗,敬仰当地神祇,保留当地法律,任用当地官员。

更重要的是,项羽屠城他建城,项羽焚书他读书。

新建城市都叫亚历山大里亚,最有名的则在埃及。这座地处尼罗河三角洲战略要地新城的城址,是亚历山大按照荷马史诗的描述选定的。城中还特地建设了一座大图书馆,欧几里得在那里完成了他的《几何原理》,阿基米德则在那里学习并遍访名师。

也许,这才是亚历山大最重要的遗产。

这并不奇怪,因为亚历山大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而亚里士多德又恰好是一个希腊化的马其顿人。师生二人都崇尚理性,也都把雅典视为世界文化的中心。于是,亚历山大南征北战时,身后便跟随着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就像一支科考队。

希腊文化的潜移默化,让亚历山大对知识和知识分子极为尊重。在科林斯,他对前来表示归顺的贵族们不屑一顾,却亲自去拜见戴奥真尼斯;而这位犬儒派的哲学家则一丝不挂地躺着享受日光浴,并不理睬皇帝陛下。

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亚历山大恭敬地问。

当然可以。戴奥真尼斯回答:你可以靠边站一点,年轻人!别挡住了我的阳光。

随从们都低声笑了。

亚历山大却当真让出了地方。他严肃地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将成为戴奥真尼斯。

项羽就不会这样,刘邦也不会。

事实上,只有希腊人,以及受过希腊教育的人,才会把学者看得比王侯更尊贵。这是一种政治美德,这种美德将在文艺复兴以后成为西方文明的精神之一,并让西方世界勃然崛起,遥遥领先。

可以再说一个故事。

1788年,也就是《国富论》出版十二年后,职务还是海关关员的亚当·斯密应邀到一位公爵家做客。当他步入客厅时,所有的王公贵族和商界巨子都站立起来,向这位身份卑微的小公务员鞠躬致敬。

亚当·斯密腼腆地说:大人们请坐吧!

已经来到亚当·斯密身边的英国首相皮特却说:哪有老师还站着,学生就先坐下的呢?

一年后,美国宪法生效,法国大革命开始。

这当然是亚历山大不曾想到的,却是他的遗风余韵和无量功德。因为正是他,开启了埃及、西亚、中亚和东地中海地区的希腊化进程,从而把文明带入一个崭新的,更具世界性的新时代。

亚历山大是一位世界公民。

没错,他生在马其顿,死在巴比伦,葬在埃及,却把希腊文明的种子撒向世界。尽管他的帝国并不比他的寿命更长,也尽管希腊化的世界在一个多世纪后会变成碎片。

但,那也是闪光的碎片。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把这些碎片整合起来,变成一种更加灿烂的文明。这个民族在今后的几个世纪将显示出相当了不起的政治和文化天才,他们建立的帝国和文明也将与中国的大汉双雄并峙,享誉全球。

是的,现在轮到罗马人登场了。

第二章 历史

☆、初生牛犊

在帝国元首屋大维看来,跟政敌的妻子或女儿上床是监视敌人的最佳方式。

因此,这种游龙戏凤并非风流韵事,更非伤风败俗,而是为国捐躯。

亚平宁半岛像靴子一样伸入地中海,它的名字也叫意大利。意大利(Italia)可能是奥斯坎语Italos的希腊语化形式,意思是牛犊之国。

不过,半岛上真正的初生牛犊,是罗马。

罗马在意大利中部。在这里有一条台伯河,西北岸叫埃特鲁斯坎(又译伊特鲁斯坎、埃特鲁利亚、伊达拉里亚),住着埃特鲁斯坎人;东南岸叫拉丁姆,住着拉丁人。

拉丁人是罗马人的祖先。

罗马的历史是在传说中开始的。根据这个传说,公元前753年4月21日,也就是中国的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后十七年,一个名叫罗慕路斯的人在帕拉丁山丘上建立了一座城市,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罗马(Roma/Rome)。

这当然并不可靠。

更靠不住的是,罗慕路斯和他的双胞胎兄弟被说成是战神马尔斯的儿子。他们哥俩被叔外祖父抛弃后,一只母狼喂活了他们,后来又被牧羊人夫妇抚养成人。因此,这只警惕而机敏的母狼,便成了罗马城的标志。

罗马人是“狼崽子”。

尽管谁都知道狼崽子的传说只能姑妄听之,罗马人却宁愿相信这是信史。罗马作家李维甚至告诉我们,罗慕路斯在建城时曾经这样对众人说:上天赋予我们使命,总有一天我们罗马将成为世界的首都。

这话当然兑现了,不过是在很久以后。

实际上,从传说中的罗马建城,到罗马共和国的真正诞生,他们有两个半世纪默默无闻,甚至是在埃特鲁斯坎人的统治之下。就连“罗马”这个名字,也可能是埃特鲁斯坎人给他们起的,意思是“河上之城”。

不过,埃特鲁斯坎人虽然使用一种非印欧语,却把字母引进了罗马。这是他们从希腊人那里学来的,而希腊人则是腓尼基人的学生。腓尼基人是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的发明者,也是印度、阿拉伯、斯拉夫字母的祖师爷。

罗马人从埃特鲁斯坎人那里学到的东西还有:犁,城市排水设施,住宅的前庭结构,拖袈(长袍),以及执政官出行时的排场:十二名扈从每人肩扛一束木棒,当中插着一柄战斧,以此象征国家的权力和权威。

这个仪仗或权仗,就叫法西斯(fasces)。

但,尽管埃特鲁斯坎人帮他们规划了城市,包括街道布局和卵石铺路,罗马人依然保留了拉丁语,也创建了自己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组织。这些结构和组织是那样地与众不同,以至于罗马人的文明也只能另辟蹊径。

那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

构成早期罗马社会的是氏族,每十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叫库里亚。每十个库里亚组成一个部落,叫特里布。三个特里布(即三十个库里亚)构成罗马城市公社,全体成员则构成罗马人民。

罗马人民(拉丁文为Populus Romanus)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贯穿了罗马历史的始终。所有执政者都要以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他们的盟国被称为“罗马人民之友”,政治对手则被宣布为“罗马人民的公敌”。

代表罗马人民的是人民大会,也叫库里亚大会,由全体成年男子参加,按照库里亚分组议事。每个库里亚有一票表决权,有权选举执政者,决定战争和判决。

不过,人民大会只是权力机关,决策机关却是元老院。元老院其实就是江湖大佬们的议事机构。选举和立法都是先由元老院拿出方案,再由人民大会表决。

这样的政治制度,我们应该不难理解。

事实上,元老院是罗马真正的权威和灵魂。罗马人在书写他们国家时,通常缩写为SPQR,意思是“元老院和罗马人民”(拉丁文为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明白这一点,我们才能看懂罗马的政治和历史。

最高执政者则叫勒克斯(Rex),也就是罗马王。不过,罗马王是终身制,而不是世袭制。老王去世后,新王只能由元老院和人民大会选举产生,没什么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显然,他更像一个终身制的总统而非国王。

这就是共和国诞生之前的罗马,历史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王政时代”。如果说这也是君主制的话,那么,这种君主制跟中国的君主制是大为不同的。

君主制的中国叫天下。

君主制的罗马叫公社。

天下的治权来自上天。

公社的治权来自人民。

权力来源不同,授权方式也不同。在中华,邦国时代是上天授权天子,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大夫;帝国时代,则是上天授权天子,官员代理皇权。结果,封建制的天下分崩离析,郡县制的帝国治乱循环。

王政时代的罗马就不会这样,因为他们理顺了关系。

权力主体:罗马人民。

权力机关:人民大会。

决策机关:元老院。

执行机关:罗马王。

作为君主制,这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权力在理论上属于人民。然而罗马人仍不满意。公元前509年,他们驱逐了最后一个勒克斯,并顺手一刀终结了王政时代。

被驱逐的这个罗马王叫塔克文。他是一个埃特鲁斯坎人,也是一个篡位者和杀人犯。在谋杀了先王塞尔维乌斯以后,他既未经人民大会选举,又未经元老院同意,就自说自话登上了王位,并统治这个国家二十五年之久。

塔克文遭到驱逐,根本原因是公然藐视罗马的政治传统和游戏规则。他从来没有向元老院征求过任何意见,也从不问人民大会是否同意他的决策。当然,没有全副武装的卫兵保护,他也绝不走出宫门一步。

于是,此人有了一个外号:傲慢者塔克文。

傲慢者塔克文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都堪称天才,在国内却积累了足够的怨恨。他的第三个儿子更是出格,居然在到亲戚家做客时,持剑强奸了年轻貌美的女主人。

受辱的女人用短刀杀死了自己。临终前,她呼吸艰难地要求在场的男人为她复仇。这些男人是闻讯以后匆匆赶来的,其中便包括她的父亲和丈夫,以及丈夫的朋友即罗马共和国的缔造者布鲁图。

烈女的遗体被放置在罗马广场,布鲁图则向围拢过来的市民发表了演说。愤怒的市民一致同意将国王和他的全家驱逐出境。因此,当在外征战的傲慢者塔克文赶回罗马时,他面对的是紧闭的城门。

成功驱逐了国王的布鲁图,在罗马广场上召集了人民大会。他提出了改变政体的建议,并要求全体市民指天发誓:从今往后,任何人都不得登上王位,不得侵犯罗马人民的自由,更不得有个人的专制和独裁。

提议得到了通过。也许,集权的王政体制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血气方刚的初生牛犊罗马人认为,他们需要的不再是一位国王,而是自由和法律。

罗马共和国诞生了。

此刻,是中国春秋的鲁定公元年。

但在罗马,却是共和元年。而且,这一制度将延续五百年,比两汉的总和还要长。

☆、保卫共和

创建了共和国的布鲁图当选为第一任执政官。

执政官就是原来的罗马王。不同的是,他的任期只有一年(可以多次当选),而且执政官有两个。两位执政官有着相同的权力,每个人都可以否决对方的决策。因此,他们不得不精诚团结,互相协商,谁都不能专横跋扈。

当然,他们也无法滥用权力。

必须把权力关进笼子。这个现代国家反复强调的政治理念,罗马人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已经明白。

即便如此,当一名执政官,尤其是在共和之初,仍必须像中国的周公一样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因为人民对这种新制度还不信任,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又变成国王,布鲁图和他的新制度都必须接受考验。

考验说来就来。

祸端是一群年轻人惹出的。他们不满于元老院里尽是些老家伙,便密谋推翻共和政体,迎回被逐的塔克文。为此,他们秘密集会,并歃血为盟。

消息泄露后,小伙子们被押上了审判庭。

审判是在人民大会上进行的,被告则包括布鲁图的两个儿子。所有的眼睛都看着执政官,另一位执政官的脸上则流下了眼泪,因为被告当中也有他的亲戚。

看来,这些叛国者是死不了啦!按照规定,两位执政官必须意见一致,否则判决无效。

布鲁图决定实行家法。

没错,在罗马,家长对子女有生杀大权。

  如果觉得易中天中华史9两汉两罗马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易中天小说全集易中天中华史10三国纪易中天中华史9两汉两罗马易中天中华史8汉武的帝国易中天中华史7秦并天下易中天中华史6百家争鸣易中天中华史5从春秋到战国易中天中华史4青春志易中天中华史3奠基者易中天中华史2国家易中天中华史1祖先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方言与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书生意气易中天中华史18王安石变法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七卷:大宋革新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易中天品三国品人录费城风云成都方式大话方言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帝国的惆怅读城记,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