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袁腾飞作品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默雷夫人很快做出了响应。
很多英国军官都认识默雷夫人,所以当默雷夫人带着满脸微笑出现在英国军官面前,并邀请他们进来喝杯酒叙叙旧时,他们愉快地答应了。毕竟当时天气非常炎热,英军也劳累不堪,非常愿意停下来稍事休息。
默雷夫人竭尽全力款待他们,酒是上等的酒,菜是刚出锅的菜。这种家庭氛围,让常年穿梭于腥风血雨的战场上的英国军官觉得非常轻松愉快。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而英国军官本来只是打算在这儿休息几分钟。
又过了一会儿,默雷夫人事先安排的负责在屋顶瞭望的黑奴走进了房间,对她做了个手势,然后马上退了出去。
默雷夫人起身,面带微笑转向克林顿将军道,您跟我来一下好吗?有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想让您看看。
克林顿将军优雅地鞠了一躬说,乐意奉陪。然后就跟着她走出了房间。
默雷夫人领着他来到屋顶的瞭望台,指着山的北侧让他看。
那儿美军的旗帜正在撤退的队伍上空迎风飘扬,美军正以紧凑的队形有条不紊地撤退。
默雷夫人问,您觉得这边的景致怎么样?我觉得很美妙。
克林顿将军一看之下也顾不得什么绅士风度了,急忙冲下楼梯,边跑边招呼他的军官,然后翻身上马,奔赴目的地。紧张匆忙之中,几乎说不出什么话来发号施令。
如果不是默雷夫人成功地拖住英军一小时,普特南和他的军队很可能就会全军覆没。
默雷夫人的名字和其他许多女英雄的名字一样永载史册,永垂不朽。
美军终于扳回一局
长岛战役中美军的损失很大,但这并不是美军倒霉的终点。
1776年的华盛顿堡垒战役中,英军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华盛顿堡垒中的所有美国守军全部被迫投降,美军遭受了自独立战争爆发以来最沉重的打击。华盛顿堡垒失守后,美军的士气跌到了谷底。
英国人和黑森雇佣军把美军从纽约赶到了新泽西,华盛顿的部队这个时候只剩下2400人,分别由葛林、苏利文和诺克斯指挥。
当年在长岛跟他一起奋战的士兵大部分已经离开了,他们感到独立事业无望,纷纷开了小差。
华盛顿写信给家人说,我想这场游戏就快要结束了。
华盛顿的军队到达新泽西小镇特伦顿时,发现这儿已经被3个黑森军团大概1400人占领了,美军必须强占特伦顿。
美军抵达特拉华河边时,气温骤降,乌云密布,很快下起雨来,一开始下的是冻雨,后来飘起了雪花。
碰上这种恶劣的天气实在倒霉,美军不得不改变原定的行军计划,但他们依然艰难前进。很多美军士兵没有长筒鞋穿,只能在脚上裹块布。有些人的脚开始流血,最后血都凝固成了血痂。
在途中,华盛顿不断鼓舞士气。
苏利文派信使告诉华盛顿,火药被弄湿了。
华盛顿回应说,那就用刺刀解决特伦顿!
11月26日,在特伦顿城外三公里处,华盛顿的主力部队和先锋队会合之后,兵分三路,向黑森人据守的特伦顿发起了猛攻。
美军的炮兵也从特拉华河的一侧发起了进攻,给黑森人的阵地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黑森人撒腿就跑,甚至丢下了阵地上的大炮,只求保命。
美军就此占领了特伦顿镇。
黑森人一口气逃到了田野,重整旗鼓想夺回特伦顿。
华盛顿高呼,前进,勇敢的小伙子们,跟上我!说完跃马舞刀,身先士卒,冲向黑森人。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美军士兵看到总司令如此玩命,自己不能认啊,也都跟在总司令身后,奋勇杀敌。
黑森人在沉重的打击下终于扛不住了,四散奔逃。最终他们在被包围之下不得不向美军投降。
这场战斗证明,美军是可以打败英军的,英军并非不可战胜的。同时,美军战胜黑森军也让他们信心倍增,不再像在纽约之战中那么怕黑森人了。
攻占特伦顿之后不久,华盛顿率军渡过特拉华河,回到了宾夕法尼亚。美军虽然在特伦顿战役中大获全胜,但这场战役规模很小,只能看作美军找场子的战役,华盛顿挽回了面子,打消了大陆会议的疑虑,振奋了士气。
但这一仗根本没法儿改变目前大陆军的困境。
华盛顿麾下的一名士兵,就是那个靠《常识》一书一举成名的潘恩,在行军途中再接再厉,火力全开,用他的生花妙笔,又写了篇极具鼓舞性的文章《危机》。
潘恩虽然凭借《常识》一举成名,但他并不甘心当一个畅销书作家,而是参加了华盛顿的大陆军。作为一名战士,他不但用笔,还用枪为自由独立而战。当然了,潘恩的笔比他的枪更有力,更能鼓舞士气,激励民众。
1776年12月25日凌晨,在率军横渡特拉华河的前夕,华盛顿特意让属下向士兵朗诵了《危机》中著名的段落:“如果必有苦难,让我今天来承担,我的孩子们可以得到和平。感谢上帝,我不畏惧,没有任何理由让我感到害怕。依靠坚韧和刚毅,我们可以获得光辉的前景。”
一时间,士兵们大受鼓舞,奋勇争先,一起强渡特拉华河,上岸之后个个勇往直前,锐不可当,俘虏了全部黑森雇佣军,共有900多人,还缴获了大批战略物资。
这一战,华盛顿的部队无一伤亡。
今天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馆二楼的美国厅中悬挂着的巨幅油画《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描绘的就是这段历史。
在这幅画中,华盛顿傲然挺立在一艘小船的船头,身前身后战士们都在奋力划桨,两名尉官扛着刚刚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的星条旗,旗在皎洁的月光下迎风招展。
5.英雄又被美人救了
以空间换时间
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之后,本来快要熄灭的美国独立之火被重新点燃,但形势仍然并不乐观。
进入1777年之后,英国人决定采取将美军一分为二的策略:一路由豪将军率领从纽约沿哈得孙河北上,攻占西点堡垒;另一路由伯戈因将军率领从加拿大南下,攻占提康德罗加堡垒。
没想到,豪将军在开始实施计划时突然改变了主意,转而进攻反叛活动的中心费城。
他希望通过这一战力挫叛军,然后联合亲英分子迅速结束这场战争。
豪将军将大批海军调离纽约,驻扎在切萨皮克湾海域。
华盛顿率军与英军匆匆交手之后撤走,英军轻而易举地拿下费城,大陆会议被赶了出去,只好辗转他地重组。
英国人根据自己在欧洲与法国等国作战的经验,认为一旦攻占了对方的首都,就意味着战争已经结束。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美国人根本不在乎什么首都不首都,你占了费城,我还有纽约;你占了纽约,我还有查尔斯顿,我有的是地方再建新首都跟你周旋。
这与后来中国军队抗日的时候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非常相像:首都南京被占,我退到武汉;武汉被占,我可以退到重庆;重庆再被占,我可以退到拉萨。总之,我总有地方可以进行战略大转移,跟你死磕到底。
这种战斗方式英国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搞得他们身心俱疲,到最后英国人打不下去了,要求饶了。
之所以打不下去了,是因为实在熬不下去了。后来美国在越南,苏联在阿富汗也是这样。
美军撤出费城之后,险遭灭顶之灾,多亏一位贵格会女信徒的帮助,才得以幸免于难。
美国版《窃听风云》
在费城有一座著名的宅邸,主人是一名贵格会教徒,但他的妻子莉迪亚才是这座房子的真正主人。英军占领费城时期,任何人都得开门接待英军。
当时莉迪亚的家被用来作为英国陆军副官长的住处。她的家位置比较偏僻,英国高级军官经常在这儿召开秘密会议。
1777年12月2日,天降大雪,天气非常寒冷。英军副官长来到莉迪亚的家里,让她收拾一下最里面的那间屋子,他和朋友当天夜里要开个会。他跟莉迪亚说,我们可能会待到很晚,你让你的家人早点儿睡觉,当我们的客人准备离开的时候,我会告诉你,你去给我们开门,把炉火和蜡烛都灭了。
莉迪亚照着他的话安排好一切之后,觉得英国人一定要在这儿召开什么秘密会议。她决定要听一听这个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莉迪亚让全家人早早上床,在接待完那些赶来开会的英国军官之后,她也退回到自己的房间,但她并没有睡。
她觉得这次会议一定会对美国存在着某种威胁。要是这样的话,就必须要尽最大的可能了解会议的内容。
当家人都熟睡之后,她觉得时机已到,就悄悄地脱了鞋,轻手轻脚地来到了军官们召开会议的屋门外。
门上正好有一个锁孔,能让她听到至关重要的消息。这一幕在老电影中经常出现。
一名军官正在宣读命令,莉迪亚听得全神贯注。
威廉·豪将军下达了一条命令,安排对华盛顿的营地进行偷袭,部队将在4日夜里离开费城,在日出前对美军发动突袭。
莉迪亚听完之后悄悄溜回自己的房间倒在床上装睡。
她回来得正是时候,不一会儿传来脚步声,有人轻轻地敲了敲她的房门,她假装没听到。
敲门声又响了几遍,莉迪亚才假装被敲门声吵醒,睡意蒙眬地应了一声。
副官长告诉她朋友们要走了,她才起来送他们出门。
莉迪亚回到床上再也睡不着了。她觉得一定要通知华盛顿,但是怎样才能将消息通知到呢?她决定自己去,天亮后她想好了一个行动计划。
最佳女特工
一大清早,莉迪亚就忙碌了起来,碰巧家里需要面粉,她就叫醒丈夫对他说她要出去买些家里需要的日用品和面粉,这在当时确实是常有的事儿,因为费城人主要靠外地的磨坊提供面粉,而且都得亲自去买。
尽管她这个理由很合理,但她丈夫说这种粗活哪里用得着女主人去,让仆人去就行,结果莉迪亚拒绝了,说那不行,仆人得留在家里干家里的活。
莉迪亚一大早就出发,她要走的路很艰难:一来正值寒冬腊月,前一天晚上下了雪,地上的雪积了几英寸厚;二来她要去的地方离这儿大概有五英里远,她得步行前往。马和马车在当时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只有富贵人家才有,就跟今天并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汽车一样。
莉迪亚拿着面袋,踏上了征程。当她走了五英里到达磨坊的时候,美军的前哨已经离这儿不远了。
她把面袋留在了磨坊,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等着装面粉,而是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寒风中继续前进。
幸运的是,她走了没多远就碰上了一位美军中校,这人是华盛顿派出来执行侦察任务的。
莉迪亚把情报全都告诉了他,让他立刻把这个消息带给华盛顿,并且不要说出她的名字,以免被英国人报复。
然后她扛起面粉袋,步行回家。
接着第二天过去了,莉迪亚心急如焚。
到了晚上,她忧心忡忡地注意着英军的行动。
英军的队伍很长,在黑暗中稳步前进,并且尽可能不发出声响。
天刚破晓,远处传来“隆隆”鼓声,不一会儿英国人回来了,疲惫不堪。他们发现美军不但没有放松警惕,成为他们手到擒来的猎物,反而极其警觉,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英军偷袭失败,白忙活了一场,只好把后队改成前队,回到了城里。
英军的军官就纳闷了:本来计划万无一失,却扑了个空,为什么?美军布防如此严密,应该是英军这边有人走漏了消息。
这个消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从开会的地点泄露出去的。
副官长匆忙赶回住处,把莉迪亚叫到自己的房间,锁上门之后,声色俱厉地质问她,那天晚上我在这儿招待客人的时候,你家谁没睡觉?
莉迪亚说,都睡了啊!他们八点钟就睡了。
她确实没撒谎,只不过她睡了之后又起来了。
副官长自言自语,太奇怪了,我知道你睡了,因为我敲了三次门你才听见。但是我们肯定被出卖了,我实在想不出到底是谁把我们打算偷袭美军的计划透露给了华盛顿,简直是拿我们当傻子了。
莉迪亚对这件事守口如瓶,直到英军离开费城,这个重大秘密才被公之于众,莉迪亚成了又一位美国民族英雄。
变态原来这么牛
华盛顿逃过一劫之后,攻打日耳曼城未果,死伤700人,400人被俘,剩余的部队像被霜打过的茄子,士气非常低落。
他只好带着部队到宾夕法尼亚的福吉谷进行休整。
这个严酷的冬天,在美国独立战争史上留下了惨淡的记忆。
美军在福吉谷搭起了900顶帐篷,每顶帐篷里要住12个人;士兵们缺衣少食,20%的人没有鞋,而且没有干净的水喝,2000多人得了痢疾;肉也吃光了,只剩下25桶面粉,大家只能用水熬面糊,勉强果腹。
士兵们满腹牢骚,很多人开了小差。而在20英里之外的费城,2万名装备优良的英军住得暖,吃得饱,日子过得很滋润。
在福吉谷过冬的美军里,有60%的人是罪犯、被释放的奴隶以及从欧洲来的新移民,华盛顿依靠自己的领导风范才把这群乌合之众聚集在一起。
当时的美军实际上已经不堪一击,本来是英军的囊中之物,但豪将军居然没有对他们发动攻击。
很多人怀疑豪将军的脑袋是不是被门夹了,这个时候居然放过了他们。
关于豪将军没有发动攻击的原因,有各种说法和各种猜测,其实最显而易见的是,豪威将军虽然是战术大师,但可惜他缺乏战略判断能力。
1778年2月,原普鲁士军官冯·施托伊本男爵来到福吉谷,加入了大陆军。
施托伊本男爵曾经在腓特烈大帝4的总参谋部效力过,但他这人有点儿变态,做出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儿——猥亵男童,结果被军队开除。
被开除后,他只好另谋出路,想去别国军队中谋个一官半职,但是由于他的“光荣事迹”早都被传得人尽皆知,走哪儿名声臭到哪儿,所有人都对他摇头摆手,让他打哪儿来,回哪儿去。
施托伊本这时候肠子都悔青了,当初真不该耍流氓。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他沦落巴黎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居然走了狗屎运,一不小心碰到了美国驻法公使富兰克林。
见到富兰克林,施托伊本就像见到了救世主,谁都知道富兰克林德高望重,只要他帮自己说一句话,谁都会给面子,自己绝对能谋到一份差事,于是立即向富兰克林伸出求助之手。
富兰克林这人向来思想开明,知人善任,虽然他知道施托伊本有不良嗜好,确实犯了错,但有才能,觉得还是可以用一用的,于是决定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写了封推荐他到美国大陆军任职的信。
施托伊本大喜过望,拿着富兰克林的推荐信仰天大笑出门去,直奔美国。
到了美国,富兰克林的推荐信果然管用,施托伊本光荣上任。
在福吉谷,施托伊本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对大陆军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加强他们的战术技能。
其实他的方法很简单:挑选100名最优秀的士兵训练,然后让他们每人再训练100人,这些负责训练的人就成了连长。
为了改善卫生状况,施托伊本下令把厕所移出军营,在营房的另一侧建厨房,然后重新组织营房。
他还教会了美军在战斗中使用刺刀,让他们学会了对敌人进行技术攻击。
更了不起的是,施托伊本还写了一本训练手册,规定了训练军队的方法,其中有些方法被美军沿用至今。
施托伊本给福吉谷的这支美军带去了秩序、纪律和卫生,加强了军纪,把他们变成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他这种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春秋时期的孙武帮吴国练兵,一帮妃嫔他都能把她们练得规规矩矩,胆敢嬉笑一声就拉下去砍了,管你是不是吴王的宠妃,该杀就杀,吴王求情都不行。
在重新整编大陆军的过程中,施托伊本注意到殖民地人与欧洲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
他在回忆录里说,当一名普鲁士、奥地利或法国军官发布命令的时候,士兵们会不假思索地照做,但在这儿不行,如果你对一名美军士兵发布命令,你必须向他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干。原因是经过几代人的自由生活,对君主和权威自主服从那种意识,已经从这些北美人的血液里消失了,管你是九五至尊还是钦差大臣,他们轻易不吃你这一套,无论你让他们干啥你都得给一个理由才行。
但不管怎么讲,经过福吉谷的整编,大陆军的战斗力提升了很高一个档次,为以后美国赢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施托伊本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6.乡巴佬大逆袭
英军成了搬运工
英军总司令豪将军准备攻打费城之后,加拿大地区的指挥权就交给了伯戈因将军。
1777年6月,伯戈因将军计划从加拿大南下,控制哈得孙河谷,分割新英格兰和其他殖民地。
为此,伯戈因将军率领4000名英军和3200名黑森雇佣军出发了。
没想到,他们进军的路上不断遭到北美民兵的袭击。
这还算是轻的,只要防着点儿就行了。让他们大吃苦头的还在后面。
纽约州的原始森林面积非常大,一眼望不到边,伯戈因将军率领的部队必须穿过这片森林,才能抵达战场。
森林本来就够大,很难穿过,让他想不到的是,穿越森林途中,有更大的困难摆在他们前面,让他们历尽艰辛,吃尽苦头。
这片森林中的树木是英国皇家海军战舰用来造桅杆的原材料,是英国人的战略物资。
英国人的战略物资,北美人岂会放过?鉴于这些树木短时间内很难搬走,想放火烧掉一时半会儿都烧不完,他们决定一不做二不休,事先把这些参天大树大片大片地砍倒,挡在伯戈因将军行军的路上,让他们举步维艰。
果然英军走到森林里,寸步难行,一时间全军都变成了搬运工,见树搬树,这么一来,一天的前进速度只有一两英里,比蜗牛还慢。
伯戈因将军费尽了一龙二虎九牛之力缓缓前行,但他率领的毕竟是一支军队,而不是一群养路工,一路上他们所做的开山架桥、清除路障、保持道路通畅等工作只是他们的副业,并不是主业。
对此,美国大陆军少将丹尼尔·摩根和他的手下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于是他们一再出击,对这支“伯戈因养路队”毫不手软。
专门猎杀指挥官
摩根出身于冒险家、牲口贩子、酒鬼、赌徒,目前的职务是大陆军少将。他的手下配备有美国新型的长管猎枪,这种武器枪管又细又长,膛内有来复线,射速虽然慢,但是打得又远又准。
美军狙击手用它可以击中250码开外的目标,是今天美国FBI神枪手用的狙击步枪射程的三倍多,是当时英国陆军使用的滑膛枪射程的两倍多。这些狙击手往往首先打死为英军带路的印第安向导。
这样一来,英军就会在森林中迷路。
摩根的这种战术是他在跟印第安人打仗中学来的。在后来的好莱坞电影《爱国者》中,主角本杰明·马丁的一部分经历就参考了摩根的生平。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神出鬼没、出其不意、速战速决。
如果觉得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袁腾飞小说全集: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 这个历史挺靠谱,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3,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4, 两宋风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